宋词的发展史.pdf
《宋词的发展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的发展史.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 词 的 发 展 共 分 为 三 个 阶 段。第 一 个 阶 段,晏 殊、张 贤、晏 几 道、欧 阳 修 等 承袭“花 间”余 绪,为 由 唐 入 宋 的 过 渡;第 二 个 阶 段,柳 永、苏 轼 在 形 式 与 内 容 上 所进 行 的 新 的 开 拓 以 及 秦 观、赵 令 畤、贺 铸 等 人 的 艺 术 创 造,促 进 宋 词 出 现 多 种 风 格竞 相 发 展 的 繁 荣 局 面;第 三 个 阶 段,周 邦 彦 在 艺 术 创 作 上 的 集 大 成,体 现 了 宋 词 的深 化 与 成 熟。这 三 个 阶 段 在 时 间 上 非 截 然 分 开,而 是 互 相
2、 交 错 在 一 起 的;就 其 发 展 演变 的 实 际 情 况 看,继 承 与 创 新 也 不 是 相 互 脱 节 的。晏 殊 与 欧 阳 修 生 当 承 平 之 世,二 人 喜 爱 南 唐 冯 延 巳 词,而 又 无 有 冯 延 巳 的 经 历与 感 慨,其 所 作 词,或“风 流 蕴 藉”、“温 润 秀 洁”而 多 带“富 贵 气”,或“疏 隽”、“深 婉”而 兼 有“鄙 亵 之 语”,与 西 蜀“花 间”并 有 许 多 共 通 之 处。晏 殊 的 珠 玉词 以 及 欧 阳 修 的 近 体 乐 府 和 醉 翁 琴 趣 外 篇 ,在 思 想 内 容 上,未 曾 突 破 传统 题 材,在
3、艺 术 形 式 上,也 未 见 新 的 创 造。在 北 宋 词 发 展 的 第 一 个 阶 段 中,晏 殊、欧 阳 修 的 创 作,主 要 在 于 继 承;张 先、晏 几 道 的 创 作,则 已 稍 露 宋 人 特 色。张 先、晏 几 道 二 人,在 承 袭“余 绪”的 同 时,已 出 现“革 新”的 苗 头。张 先 歌词 创 作,宛 转 典 丽,思 想 内 容 虽 未 曾 突 破“花 间”范 围,但 他 创 制 了 若 干 慢 词,在艺 术 形 式 上,为 词 体 的 变 革 作 了 准 备。晏 几 道 的 创 作,在 艺 术 形 式 上,虽 仍 为“花间”式 的 令 词 小 曲,但 其“寓
4、 以 诗 人 句 法,清 壮 顿 挫,能 动 摇 人 心”(黄 庭 坚 小山 集 序 ),在 思 想 内 容 上 为 宋 词 的 革 新 开 了 先 例,不 可 视 之 为“追 逼 花 间”(陈振 孙 直 斋 书 录 解 题 卷 二 十 一)而 已。宋 词 发 展 至 张 先、晏 几 道,真 正 完 成 了 由唐 入 宋 的 过 渡。然 而,在 这 一 过 渡 阶 段 中,宋 词 的 变 革 已 经 开 始。其 中,第 一 位 变 革 者 就 是 柳 永。柳 永 比 晏 殊 大 4岁,比 欧 阳 修 大 12岁,三 人 同 属 于 北 宋 前 期 的 歌 词 作 家。但 是,柳 永的 影 响
5、却 不 限 于 北 宋 前 期,而 波 及 于 整 个 北 宋 词 坛。柳 永 所 走 的 道 路 与 晏、欧 完 全不 同。晏、欧 是 政 界、文 坛 的 显 要 人 物,柳 永 却 是 个“失 意 无 聊,流 连 坊 曲”的 落拓 文 人。但 正 因 如 此,柳 永 有 机 会 深 入 社 会 下 层,他 的 创 作 广 泛 地 接 触 了 社 会 人 生,除 了 男 女 恋 情,还 反 映 了 都 市 生 活 的 某 些 侧 面,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体 现 了 一 部 分 城 市 下层 人 民 的 生 活 和 思 想 情 感。而 且,他 还 善 于 吸 取 民 间 歌 词 的 养 分
6、,采 摘 民 间 曲 调 入词,大 量 创 作 慢 词,有 效 地 扩 大 了 词 的 体 制。因 此,柳 永 的 创 作 获 得 了 广 泛 的 社 会基 础,对 宋 词 的 发 展 起 了 奠 基 的 作 用。北 宋 中 后 期,苏 轼 登 上 词 坛,为 北 宋 词 的 发 展打 开 了 新 的 局 面。苏 轼 把 词 当 作“诗 之 裔”(祭 张 子 野 文 ),在 柳 永 开 拓 疆 界、扩 大 体 制 的 基 础 上,进 一 步 加 以“变 革”。东 坡 乐 府 中 出 现 了 沁 园 春 “孤馆 灯 青”、江 城 子“老 夫 聊 发 少 年 狂”、水 调 歌 头“明 月 几 时
7、有”以 及 念奴 娇“大 江 东 去”等 一 类 篇 章,为 北 宋 词 坛 增 添 异 彩。词 至 苏 轼,“无 意 不 可 入,无 事 不 可 言”(刘 熙 载 艺 概 卷 四),已 成 一 种 独 立 的 抒 情 诗 体;在 欧、晏 时,词 的 创 作 已 不 仅 仅 为 了 应 歌,为 妓 女 立 言,而 且 可 以 直 接 用 以 言 情、述 志。苏 轼 的出 现,促 进 了 北 宋 词 朝 着 多 极 方 向 发 展。一 方 面,柳 永 的 影 响 极 为 深 远,北 宋 慢 词创 作,自 苏 轼、秦 观 继 起 之 后,更 加 兴 盛;另 一 方 面,苏 轼 同 时 及 稍 后,
8、若 干 追 随者 学 其 作 词,虽 各 有 所 得,却 不 拘 一 格,各 自 朝 着 不 同 的 方 向 发 展。柳、苏 的“变 革”及 其 相 互 竞 争 的 结 果,使 得 北 宋 词 坛 出 现 了 多 种 风 格 竞 相 发 展 的 繁 荣 局 面。发 展 变革 阶 段 中 的 北 宋 词,并 非 所 谓“婉 约”“豪 放”两 种 风 格、两 种 流 派 所 能 概 括。在这 一 阶 段 中,除 了 柳 永、苏 轼 的“变 革”,秦 观、赵 令 畤、贺 铸 等 人 的 艺 术 创 造,也 为 北 宋 词 的 发 展 起 了 一 定 的 推 进 作 用。秦 观 出 于 苏 轼 门 下
9、,他“自 辟 蹊 径,卓 然名 家”(况 周 颐 蕙 风 词 话 卷 二)。他 的 词“俊 逸 精 妙”(王 灼 碧 鸡 漫 志 卷二),与 苏 轼 并 不 相 近。赵 令 畤 为 苏 轼 门 客,学 苏 轼 作 词,亦 未 得 其 真 髓。但 是,秦 观 所 作 调 笑 令 10首(并 诗),歌 咏 历 史 上 许 多 美 女 的 故 事,赵 令 畤 的 商 调 蝶恋 花 12首,将 张 生、崔 莺 莺 的 故 事 谱 入 歌 词,构 成 了 大 曲 的 雏 形,不 仅 为 后 世 戏剧 之 滥 觞,而 且 也 为 多 种 风 格 的 北 宋 词 增 加 了 品 种。此 外,贺 铸 的 歌
10、词,“高 绝 一世,盛 丽 如 游 金、张 之 堂,而 妖 冶 如 揽 嫱、施 之 祛,幽 洁 如 屈、宋,悲 壮 如 苏、李”(张 耒 贺 方 回 乐 府 序 ),这 同 样 也 为 发 展 中 的 北 宋 词 增 添 了 姿 态。北 宋 后 期,周 邦 彦 兼 采 众 家 之 所 长,进 行 了 一 系 列 集 大 成 的 工 作,促 进 词 体 的成 熟。在 歌 词 创 作 的 思 想 内 容 上,周 邦 彦“以 旁 搜 远 绍 之 才,寄 情 长 短 句”(刘 肃 片 玉 集 序),增 强 了 词 的“体 质”;在 艺 术 表 现 手 法 上,周 邦 彦“多 用 唐 人 语檃 括 入
11、律”(直 斋 书 录 解 题 卷 二 十 一),并 注 重 词 调 的 整 理 与 规 范 化,为 词 的创 作 提 供 了 典 型。南 宋 词 体 的 蜕 变 南 渡 后,歌 词 创 作 出 现 了 新 的 情 况。一 方 面,江 左 偏 安,出 现 了经 济、文 化 的“繁 荣”局 面,社 会 上 唱 词 之 风 仍 然 盛 行,为 歌 词 创 作 提 供 了 有 利 的社 会 环 境;另 一 方 面,社 会 历 史 的 大 变 革,由 北 宋 而 南 宋,政 治 上 的 动 荡 必 然 波 及词 坛 与 歌 坛,对 词 体 的 发 展 演 变 产 生 一 定 的 影 响。南 宋 时 期
12、的 歌 词 作 家,在 各 自 不同 的 创 作 道 路 上,以 各 自 不 同 的 态 度 与 方 法 进 行 创 作,为 宋 词 的 继 续 发 展 及 蜕 变,发 挥 了 各 自 不 同 的 作 用。南 渡 作 家 李 清 照 与 向 子 諲,由 北 而 南,他 们 的 创 作 是 歌 词由 北 宋 向 南 宋 发 展 的 过 渡。李 清 照 亲 身 经 历 了 由 北 而 南 的 社 会 变 革,她 的 生 活 遭 遇、思 想 情 感 发 生 了 巨 大变 化,歌 词 的 内 容、情 调,乃 至 色 彩、音 响,都 随 之 发 生 了 变 化,由 明 丽 清 新 变 为 低徊 惆 怅、
13、深 哀 入 骨,但 是,词 的“本 色”未 变,她 的 创 作 为 南 渡 作 家 如 何 以 旧 形 式 表现 新 内 容,树 立 了 榜 样。向 子 諲 于“靖 康 之 变”前,过 着 闲 适 的 和 平 生 活,所 作 词多 为“花 间”“尊 前”的 娱 乐 品,是 地 地 道 道 的 酒 边 词;“靖 康 之 变”后,他 被 卷入 急 剧 变 化 的 社 会 生 活 旋 涡 当 中,其 所 作 词,内 容、风 格 都 与 前 不 同。向 子 諲 将“江南 新 词”排 列 于 前,而 退 江 北 所 作 于 后,称 之 为“江 北 旧 词”,这 是 有 其 用 心 的。向 子 諲 的 创
14、 作,同 样 为 大 变 革 中 的 歌 词 创 作 提 示 了 门 径。南 渡 以 后 歌 词 作 家,诸 如 陆 游、辛 弃 疾、陈 亮、刘 过、刘 克 庄、刘 辰 翁 以 及 姜夔、史 达 祖、吴 文 英、张 炎 等 人,在 李 清 照、向 子 諲 的 基 础 上,继 承、发 扬 了 前 代作 家 的 艺 术 创 作 经 验,为 词 体 继 续 发 展 起 了 推 进 的 作 用,同 时,在“工”与“变”的 过 程 中,他 们 的 创 作 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加 速 了 词 体 的 蜕 变。辛 弃 疾 生 当 衰 世,“负 管、乐 之 才,不 能 尽 展 其 用”,他 将 自 己
15、 无 处 发 泄 的“一腔 忠 愤”及 其“抑 郁 无 聊 之 气”寄 之 于 词。不 但 在 词 中 抒 写 抗 金、恢 复 的 大 题 材、大 感 慨,而 且 在 词 中 歌 咏 自 然 风 光,赞 颂 农 家 生 活,多 方 面 地 反 映 了 当 时 的 社 会 风貌。在 艺 术 创 造 上,辛 弃 疾 经 过 多 种 探 讨 与 尝 试,形 成 了 自 己 的 特 色。辛 弃 疾 的 创作 体 现 了 南 宋 词 的 最 高 成 就。但 是,辛 弃 疾 的 某 些 作 品,表 现 形 式 上“大 声 鞺 鞳,小 声 铿 鍧”(刘 克 庄 辛 稼 轩 集 序 ,似 十 分 狂 放;某
16、些 作 品 着 力 太 重 处 也 不 免 剑拔 弩 张,这 对 于 词 体 的 蜕 变 也 产 生 了 一 定 的 作 用。与 辛 弃 疾 同 时 代 的 作 家 陆 游、陈 亮、刘 过,或 者 与 稼 轩“人 才 相 若,词 亦相 似”(刘 熙 载 艺 概 词 曲 概 );或 者 效 法 稼 轩,“词 多 壮 语”(黄 升 花 庵 词选 中 兴 以 来 绝 妙 词 选 卷 五);或 者 激 昂 感 慨,有 过 于 稼 轩(刘 克 庄 后 村 大 全 集 卷 一 百 八 十 诗 话 续 集)。可 以 说 是 辛 弃 疾 的“同 调”或“附 庸”。南 宋 后 期 及宋 元 间 歌 词 作 家
17、刘 克 庄 与 刘 辰 翁,是 辛 弃 疾 的 崇 拜 者,在 南 宋 词 坛 上,称 得 上 辛 词后 劲。陈 亮、刘 过 以 及 刘 克 庄、刘 辰 翁 等 人 的 创 作,是 对 辛 词 的 补 充,同 时,对 于辛 词 的 缺 点 也 有 所 发 展。南 渡 以 后 作 家,陆 游、辛 弃 疾 等 人 的 成 就 主 要 在 于 以 歌 词 形 式 反 映 时 代 生 活,体 现 时 代 精 神;姜 夔、吴 文 英 等 人 的 成 就 则 在 于 他 们 对 于 词 的 艺 术 表 现 所 作 的 探 讨与 尝 试。姜 夔 登 上 词 坛,正 面 临 着 词 体 的 蜕 变 问 题。姜
18、 夔 依 据 自 己 关 于“合”与“异”的 理 论(白 石 道 人 诗 集 自 叙 二 ),以 江 西 诗 派 诗 法 入 词,别 裁 风 格,于 清 真、稼轩 之 外,自 创 一 体。同 时,因 其 长 于 音 律,精 通 乐 理,词 与 音 乐 相 结 合 已 臻 极 诣,所谓“音 节 文 采,并 冠 绝 一 时”(四 库 全 书 总 目 )。其 艺 术 追 求 也 获 得 了 较 高 的成 就。史 达 祖 的 词 奇 秀 清 逸,风 格 颇 与 姜 夔 为 近。论 者 或 以 姜、史 并 称,或 将 史作 为 姜 之 羽 翼。在 艺 术 创 造 上,史 词“妥 帖 轻 圆”,“辞 情
19、俱 到”,“有 镶 奇、警迈、清 新、闲 婉 之 长,而 无 訑 荡、污 淫 之 失”(张 镃 梅 溪 词 序 )。但 因 其 缺 乏深 刻 的 思 想 内 容,而 且“用 笔 多 涉 尖 巧,非 大 方 家 数”(周 济 介 存 斋 论 词 杂 著),其 成 就 仍 逊 于 姜 夔.姜 夔 之 后,南 宋 词 坛 的 另 一 巨 擘 当 推 吴 文 英。吴 文 英 曾 提 出 论 词 四 标 准:“音律 欲 其 协,不 协 则 成 长 短 之 诗;下 字 欲 其 雅,不 雅 则 近 乎 缠 令 之 体;用 字 不 可 太 露,露 则 直 突 而 无 深 长 之 味;发 意 不 可 太 高,高
20、 则 狂 怪 而 失 柔 婉 之 意。”(沈 义 父 乐府 指 迷 引)所 谓 协 与 不 协,雅 与 不 雅,直 突 与 深 长,狂 怪 与 柔 婉,相 对 立 论,说 明吴 文 英 的 主 张 是 针 对 词 坛 现 状 而 提 出 来 的。吴 文 英“以 隽 上 之 才,举 博 丽 之 典,审音 拈 韵,习 谙 古 谐”,其 词“沈 邃 缜 密,脉 络 井 井,缒 幽 扶 潜,开 径 自 行”(朱 祖 谋 梦窗 词 集 补 跋)。应 该 说 与 这 一 主 张 相 关。但 是,吴 文 英 过 分 强 调 内 容 上 的“雅”,过 分 追 求 形 式 上 的“协”与 不 露,其 词“用 事
21、 下 语 太 晦 处,人 不 可 晓”(沈 义 父 乐府 指 迷 )。这 对 于 南 宋 词 的 衰 微 却 起 了 推 波 助 澜 的 作 用。宋 元 之 间,号 称“乐 笑 翁”的 张 炎,是 一 位 兼 擅 乐 律 的 词 学 家。张 炎 既“大 段瓣 香 白 石,亦 未 尝 不 转 益 多 师”(艺 概 词 曲 概 ),对 于 词 坛 先 辈 的 各 种 长 处,多 所 采 摘,又“能 以 翻 笔、侧 笔 取 胜”(词 林 纪 事 卷 十 六 引),“研 究 声 律,尤 得神 解”(四 库 全 书 总 目)。他 的 词“清 远 蕴 藉,凄 怆 缠 绵”(艺 概 词 曲 概),自 成 一
22、 家。但 是,在“声 音 之 道 久 废”的 情 况 下,张 炎“独 振 戛 乎 丧 乱 之 余”(殷重 山 中 白 云 序),终 究 无 法 挽 救 宋 词 的 厄 运。至 此,宋 词 的 时 代 已 经 结 束。词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引进教坊和诗坛,但所作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慢词的大量出现,则是北宋中期的创造。从此宋词曲调大盛,兼备众体,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高峰。、两宋词坛的勃兴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时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欧阳修、张先(9901078)、柳永等人。五代时,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
23、南旧地的江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小令、轻丽之词。柳永开始大量创作慢词长调,为此后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赋体的手法铺写都市生活和送别的场面,洋洋百余言,充分体现了慢词篇幅宏大、适于铺陈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近体诗长于比兴的特点之外别树一帜。柳词的另一个贡献是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宋词的题材,把词的描写范围由士大夫的小庭深院引向市中都会;同时普及了词的歌唱,使之成为雅俗共赏、“天下咏之”的文艺形式。柳永词多为歌妓所作,故始终未脱“词为艳科”的传统束缚,这一缺点他与晏殊
24、、欧阳修相同,另一位与柳永同时而齐名的张先,也不能免。其后以异军突起而主盟词坛的苏轼,在柳永开创的慢词长调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诗入词”,完全突破了词的传统题材和传统风格,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品格,使之成为一种可以表现多方面内容的新诗体,因而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新方向。关于苏轼词风与柳永的不同,宋人有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俞文豹吹剑续录)的说法。“大江东去”即念奴娇 赤壁怀古,与此相类的还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后世以“豪放派”概括苏轼的词风,大抵正着眼于这一部分作品。其实苏轼
25、作词,刚柔相济,所著东坡乐府,其中婉约词亦不少。不过就文学史上的影响而言,最能代表苏词的,还是清雄之作。苏轼作词,以意为主,常常突破词律的束缚。这一点曾引起恪守传统词法的后起作家如李清照等人的不满。在当时,他的门人、著名词家秦观(10491100)也没有走他所开辟的道路。从秦观到李清照,一般被认为是婉约派词风的正宗。秦观有淮海词传世,代表作如踏莎行(雾失楼台)、鹊桥仙(纤云弄巧),声情并茂,语工而美,继承了柳永赠妓之作的遗风,而词品比他要高。李清照曾撰词论,力主词“别是一家”之说。传世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写深闺中的寂寞和年轻女子惜春的心情,具有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词 发展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