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护栏安全性能仿真评价技术规程(T-GDHS 001—2020).pdf
《公路护栏安全性能仿真评价技术规程(T-GDHS 001—202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护栏安全性能仿真评价技术规程(T-GDHS 001—2020).pdf(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团体标准 T/GDHS 0012020 公路护栏安全性能仿真评价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s for safety performance simulation evaluation of highway barriers 2020-09-16 发布 2020-09-16 实施 ICS 93.080 CCS P 66 广东省公路学会 发 布 T/GDHS 0012020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评价内容 .1 5 评价方法.1 6 模型与验证.2 6.1 仿真模拟软件.2 6.2 模型建立.2 6.3
2、模型验证.3 7 结构安全性能仿真评价.6 7.1 一般规定.6 7.2 安全评价.10 7.3 评价结论.10 8 公路适应性能仿真评价.11 8.1 一般规定.11 8.2 安全评价.12 8.3 评价结论.12 9 车辆乘员适应性能仿真评价.13 9.1 一般规定.13 9.2 安全评价.13 9.3 评价结论.14 附录 A(规范性)仿真模拟软件要求.15 附录 B(规范性)建模技术与验证测试方法.16 附录 C(资料性)车辆主要技术参数.25 附录 D(规范性)模型验证报告.27 附录 E(规范性)结构安全性能仿真评价报告.31 附录 F(规范性)公路适应性能仿真评价报告.38 附录
3、 G(规范性)车辆乘员适应性能仿真评价报告.44 参考文献.51 T/GDHS 001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参照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附录B中的“建模技术与验证测试方法”参考了欧洲标准委员会发布的Road restraint systems Guidelines for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of crash testing against vehicle restraint system(CEN/TR 16
4、303:2012),该部分内容借鉴了国外的建模技术与验证测试方法,同时结合我国公路护栏现状、公路设置条件和交通特征,总结、归纳、提炼国内仿真技术方面的成果与经验编制而成。本文件由北京华路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广东省公路学会归口。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文件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反馈至北京华路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富丰路4号工商联大厦,邮政编码:100070)?以便修订时研用。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华路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闫书明 参加编写人员:鲍钢、刘甲荣、李军、龚帅
5、、郭洪、洪旋、方磊、杨周妮、刘航、邓宝、郑向前、亢寒晶、苏敏、陈亚振、刘思源 主审:雷正保 参加审查人员:陈冠雄、周荣贵、黄成造、唐琤琤、鲁昌河、张钱松、黄晨、汪超、葛书芳、陈贡发、余洪斌、王佳胜、庄明融、彭霞 T/GDHS 0012020 III 引 言 公路护栏作为一种被动防护设施,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保障公路的安全运营水平。2013年10月3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规定采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评价公路护栏的安全性能;2017年1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6、 D812017),对公路护栏的设计要求进行了规定。目前设计人员主要依据以上标准和规范进行公路护栏设计,但是很难规避以下几种情况:结构参数均满足设计规范和设计细则但未经碰撞分析其阻挡、缓冲、导向功能的结构,或通过实车足尺碰撞试验验证但需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相应调整的结构,这两种结构宜做进一步结构安全性能评价,但采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会费用高、周期长,甚至影响工程进度;护栏在实际工程的设置条件与试验场的设置条件有较大差别,如实际中的长下坡、隧道、桥墩和连续弯道等复杂条件,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中难以全面考虑护栏的公路适应性能;实际公路的运营车辆与试验检测车辆差别较大,如实际中的车辆载有乘员且车型多样等复
7、杂条件,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中亦难以全面考虑护栏的车辆乘员适应性能。仿真技术方法具有可模拟实际复杂的公路护栏设置条件和多种车型的优势,2011年11月8日,欧洲标准委员会(CEN)发布了 Road restraint systems Guidelines for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of crash testing against vehicle restraint system(CEN/TR 16303:2012),将仿真技术方法作为与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并列的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方法,对于本文件的编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评价公路护栏安全性能具有优势,但
8、是需要进行规范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规范公路护栏安全性能仿真评价技术方法,使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更加结合实际、科学合理,有必要制定本文件。本文件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公路护栏安全性能仿真评价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吸收、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公路护栏安全性能仿真评价经验与标准规范,对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研究,并广泛征求了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建设与运营管理单位以及公路设计、科研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和试评价,最后经审查定稿。T/GDHS 0012020 1 公路护栏安全性能仿真评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护栏安全性能仿真评价的内容及方法、模型与验证、结构安全性能仿真评价、公路适应性能仿真评价
9、和车辆乘员适应性能仿真评价,并给出了相应验证报告和评价报告的样式及提纲。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护栏安全性能仿真评价,也可应用于和护栏相关的事故后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 B05-01 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评价内容 本文件评价内容包括护栏的结构安全性能仿真评价、公路适应性能仿真评价和车辆乘员适应性能仿真评价。各项评价的具体内容如下:结构安全性能仿真评价:按
10、现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对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指标及碰撞条件的要求,采用仿真技术方法评价公路护栏结构是否达到相应防护等级;公路适应性能仿真评价:结合与公路护栏设置相关的公路其它沿线设施及交通工程条件,参照现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对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指标及碰撞条件的要求,采用仿真技术方法进行模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结构安全性能仿真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同时考虑对公路沿线设施的影响程度,评价护栏对于公路适应的安全性;车辆乘员适应性能仿真评价:选取多种车型,参照现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对公路护栏阻档和导向功能指标的要求和
11、现行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11551)对假人性能指标的要求,采用仿真技术方法进行模拟计算,评价护栏对于车辆及乘员适应的安全性。5 评价方法 公路护栏安全性能可采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仿真技术进行评价。公路护栏的安全性能主要通过护栏对车辆的阻挡、导向和缓冲功能来体现,车辆碰撞护栏是复杂的物理过程,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解决高度非线性碰撞问题,是进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的先进方法。T/GDHS 0012020 2 本文件公路护栏安全性能仿真评价包括结构安全性能仿真评价、公路适应性能仿真评价和车辆乘员适应性能仿真评价三部分,其中公路适应性能仿真评价和车辆乘员适应性能仿真评价宜在结构安
12、全性能仿真评价合格后进行。评价流程见图1。图1 评价流程 6 模型与验证 6.1 仿真模拟软件 仿真模拟软件应符合本文件附录A的规定。6.2 模型建立 6.2.1 车辆建模要求 车辆建模应符合下列要求:a)车辆模型的重要结构包括车身、车轮、碰撞接触区域等,应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建模;车辆模型的简化部件包括发动机、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等,宜采用具有惯性特性或功能特性的质量点或刚体表示。b)车辆模型应具有真实的运动性能和准确的几何形状。c)车辆模型坐标系应为:车辆长度方向为 X 轴,车辆宽度方向为 Y 轴,车辆高度方向为 Z 轴,X-Y-Z坐标系遵守右手定则。d)应建立的车辆部件模型以及建模技术,应符
13、合附录 B.1.1B.1.10。e)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建立车辆模型,模块化模型建立规则应符合附录 B.1.3。f)车辆模型材料的要求应符合附录 B.1.4。g)车辆模型网格的要求应符合附录 B.1.5B.1.9。T/GDHS 0012020 3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车辆乘员需采用混合型50百分位假人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假人模型;约束系统如座椅、安全带、仪表内饰等需参考附录B.1的要求进行建模。车辆主要技术参数参见本文件附录C。6.2.2 护栏建模要求 护栏建模应符合下列要求:a)护栏模型应按照护栏结构与工况条件进行建模,包含重要部件、部件连接、边界条件。b)护栏模型使用的材料应与测试样品的材料一致。c
14、)护栏模型网格参数选取应合理,符合附录 B.2.2B.2.4 要求。d)护栏模型应使用与车辆模型统一的坐标系。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不同护栏的重要部件有所不同,如缆索护栏重要部件有立柱、托架、缆索等,波形梁护栏重要部件有梁板、立柱、防阻块(托架)等,金属梁柱式护栏重要部件有横梁内外套管、立柱等,混凝土护栏重要部件有混凝土墙体和配筋等。护栏某些结构可作适当简化,例如采用梁单元代替实体螺栓建模。6.3 模型验证 6.3.1 车辆模型应通过必要的零部件测试和整车测试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零部件测试应包含悬架负载测试,整车测试应包含线形轨迹测试、环形轨迹测试、过减速带测试和整车碰撞刚性墙测试,所有测
15、试应提供的结果见表 1,测试方法应符合附录 B.3。表1 车辆模型测试及结果 序号 测试类型 测试目的 提供结果 1 悬架负载测试:每个车轮单独施加载荷 验证悬架的运动特性。显示悬架运动的动画。载荷传递至车轮的载荷-位移曲线。车轮轮心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2 悬架负载测试:前悬车轮和后悬车轮分别施加对称载荷 3 悬架负载测试:前悬车轮和后悬车轮分别施加非对称载荷 4 线形轨迹测试 验证车辆整体、转向系统和悬架系统的稳定性。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动能和总能量随时间变化曲线。5 环形轨迹测试 6 过减速带测试:前悬车轮 验证悬架系统的稳定性及车轮对小冲击的响应。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动能和总能量随
16、时间变化曲线。7 过减速带测试:后悬车轮 8 过减速带测试:右前悬车轮 9 过减速带测试:左前悬车轮 10 过减速带测试:右后悬车轮 T/GDHS 0012020 4 表 1(续)序号 测试类型 测试目的 提供结果 11 过减速带测试:左后悬车轮 验证悬架系统的稳定性及车轮对小冲击的响应。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动能和总能量随时间变化曲线。12 整车碰撞刚性墙测试 验证车辆承受大变形的能力,评估车辆对碰撞的整体响应。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动能和总能量随时间变化曲线。6.3.2 护栏模型的验证符合下列要求:a)护栏模型宜通过单元试验对其关键的零部件性能进行验证。b)护栏模型应能够应用于不同的车辆模
17、型碰撞分析,并要求在数值上稳定。c)护栏模型应能够实现失效模式。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单元试验包含但不限于:a)预埋立柱:对单个立柱进行准静态模拟,然后与相应试验进行比较,立柱挠度及变形状况要与试验结果一致。b)螺栓连接:对单个螺栓连接进行准静态模拟,然后与相应试验进行比较,螺栓、防阻块变形和断裂模式的仿真模拟结果要与试验结果相对应。c)非关键部件的功能:可进行适当的工程分析以验证模型性能。6.3.3 结构安全性能仿真评价前,应根据实车足尺碰撞试验条件进行车辆模型与两种及以上同类型护栏的碰撞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对比结果符合表 2 中各项要求时认为仿真模拟具有可靠性,方可用于进
18、行护栏的安全性能仿真评价。表2 仿真模拟与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结果指标对比 序号 仿真与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结果对比 对比结果:是/否 1 阻挡功能 是否与试验结果一致 是/否 2 导向功能 是否与试验结果一致 是/否 3 车轮脱落 是否与试验结果一致 是/否 4 护栏纵向连接构件失效 是否与试验结果一致 是/否 5 护栏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外延值(W)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0.05 m+0.1(试验值)是/否 时差0.05 s 是/否 6 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值(VI)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0.05 m+0.1(试验值)是/否 时差0.05 s 是/否 7 小型客车乘员碰撞速度(OIV)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0.
19、83 m/s+0.1(试验值)是/否 时差0.05 s 是/否 8 小型客车乘员碰撞后加速度(ORA)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10 m/s2+0.1(试验值)是/否 注:若仿真模拟与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结果一致,则勾选“是”,表示符合标准。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仿真模拟与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结果的对比项目中:a)护栏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外延值(W)是指车辆碰撞护栏过程中,护栏变形后最外边缘相对于护栏碰撞前最内边缘的最大横向水平距离,其仿真模拟结果与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结果之间的允许误差值为:(0.05 m+0.1(试验值),当动态位移外延值达到最大值时,时间差须小于0.05 s。T/GDHS 0012020 5 b)
20、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值(VI)是指大中型车辆碰撞护栏过程中外倾时,车辆最外边缘相对于护栏碰撞前最内边缘的最大横向水平距离,其仿真模拟结果与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结果的允许误差值为:(0.05 m+0.1(试验值),当动态外倾值达到最大值时,时间差须小于0.05 s。c)小型客车乘员碰撞速度(OIV)是指碰撞护栏过程中,假想的乘员头部与乘员舱内部碰撞的瞬时相对速度,其仿真模拟结果与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结果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83 m/s+0.1(试验值),乘员碰撞速度对应时刻的时间差须小于0.05 s。d)小型客车乘员碰撞后加速度(ORA)是指碰撞护栏过程中,假想的乘员头部与乘员舱内部碰撞后,假想的乘员头部
21、与车辆共同经受的车辆重心处加速度10 ms间隔平均值的最大值,其仿真模拟结果与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结果的允许误差范围为(10 m/s2+0.1(试验值)。上述误差范围均参考了欧洲标准委员会(CEN)发布的Road restraint systems Guidelines for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of crash testing against vehicle restraint system(CEN/TR 16303:2012)。该指南在安全性能指标方面继承了欧盟EN 1317标准,欧盟EN 1317与我国现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在安全性
22、能指标上有所不同,例如欧盟EN 1317中采用加速度严重性指数(ASI)和理论头部碰撞速度(THIV)来评价护栏的缓冲功能,其中ASI综合考虑车体纵向(X)加速度、横向(Y)加速度和铅直(Z)加速度三个方向的作用,THIV则为纵向和横向的合成值;而我国标准按美国MASH思路,采用乘员碰撞后加速度(ORA)和乘员碰撞速度(OIV)评价指标的分量,且仅考虑纵向(X)和横向(Y)两个方向的作用。由于国内所采用的缓冲功能评价指标与欧盟不同,因此本文件在制定相应指标(乘员碰撞速度和碰撞后加速度)的允许误差时,结合上述指南文件进行了合理调整,使得规程既与国际接轨,亦对国内标准具有继承性。6.3.4 应对模
23、型验证的有效性进行判定,符合表 3 中各项要求时视为模型验证有效。表3 模型验证有效性判定准则 序号 判定准则 1 验证计算结果物理形态变化合理 2 碰撞模拟的总能量变化不超过 5 3 沙漏能量小于总能量的 5 4 增加质量小于总质量的 5 5 无节点飞出 6 无负体积单元 注:“节点飞出”是指因模型异常导致节点速度无穷大而呈现飞出的现象。6.3.5 车辆模型和护栏模型应根据本文件进行审查验证。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评价单位须提供模型计算初始(零时刻)的重启动文件,以便于在没有原始模型的情况下可重复进行计算,满足审查验证的需要。6.3.6 模型验证应编制公路护栏安全性能仿真评价报告 模型验证,验证
24、报告应符合下列要求:a)报告中应附有相应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的检测报告,且检测报告须获得委托单位授权。b)报告的格式应符合本文件附录 D 的有关规定。T/GDHS 0012020 6 7 结构安全性能仿真评价 7.1 一般规定 7.1.1 护栏结构安全性能仿真评价应按照现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对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指标及碰撞条件的要求,采用仿真技术方法评价护栏结构是否达到相应防护等级。7.1.2 护栏结构安全性能仿真评价的对象按照其与现行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的符合性,以及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的检测结果,划分为四个类别,见表 4。表4 公路护栏结构安全
25、性能仿真评价对象的类别划分 类别 划分依据 J-1 规范上未给出具体构造和尺寸要求,仅给出关键尺寸(参数)范围的护栏结构。J-2 规范范围内的常规护栏形式,但与规范规定的构造和尺寸有所出入的护栏结构。J-3 与通过实车足尺碰撞试验检测合格的原护栏构造和尺寸有所出入的护栏改造结构。J-4 超出规范范围的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新型护栏。注:“规范”指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a)第一类护栏(J-1)主要是指现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以下简称设计细则)中的金属梁柱式护栏,设计细则对于这类护栏仅给出了各防护等级的护栏高度范围、横梁总高度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护栏安全性能仿真评价技术规程T-GDHS 0012020 公路 护栏 安全 性能 仿真 评价 技术规程 GDHS 001 20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