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涤纶与精梳棉混纺色纺纱(T-ZZB 1356—2019).pdf
《再生涤纶与精梳棉混纺色纺纱(T-ZZB 1356—201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涤纶与精梳棉混纺色纺纱(T-ZZB 1356—2019).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59.080.20 W 12 T/ZZB 13562019 再生涤纶与精梳棉混纺色纺纱 Regenerated polyester and combed cotton blended colour yarn 2019-11-15 发布 2019-11-30 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 布 团体标准 T/ZZB 135620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2 5 技术要求.3 6 试验方法.4 7 检验规则.6 8 标志、包装.7 9 质量承诺.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再生涤纶与棉混纺色纺纱百米质量的计算.8 附
2、录 B(规范性附录)可追溯再生涤纶质量百分比核算方法.10 T/ZZB 1356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平湖市华孚金瓶纺织有限公司、浙江缙云华孚纺织有限公司、淮北市华孚纺织有限公司、华孚(越南)实业独资有限公司、江西华孚纺织有限公司、九江中浩纺织有限公司、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新疆六孚纺织工业园有限公司、奎屯
3、锦孚纺织有限公司天北分公司、新疆天宏新八棉产业有限公司(排名不分先后)。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英杰、楼才英、董跃、赵黎新、朱翠云、刘芙蓉、徐雪飞、马瑞雪、应盛华。本标准评审专家组长:蒋建平。本标准由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负责解释。T/ZZB 13562019 1 再生涤纶与精梳棉混纺色纺纱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再生涤纶与精梳棉混纺色纺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质量承诺。本标准适用于环锭纺再生涤纶与精梳棉混纺针织用色纺纱。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
4、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5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2910.11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GB/T 3292.1 纺织品 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 第1部分:电容法 GB/T 3916 纺织品 卷装纱 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GB/T 39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 GB/T 3922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GB/T 47432009 纺织品 卷装纱 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GB/T 48
5、41.3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2/1、1/3、1/6、1/12、1/25 GB/T 5718199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干热(热压)色牢度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 29862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FZ/T 01050 纺织品 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 电容式 FZ/T 01086 纺织品 纱线毛羽测定方法投影计数法 FZ/T 1000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 FZ/T 100212013 色纺纱线检验规则 FZ/T 520102014 再生涤纶短纤维 FZ/T 520252012
6、 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再生涤纶短纤维 regenerated polyester staple fibers 采用废旧聚酯PET纺织品及其它废弃的聚酯PET高分子材料,经熔融、溶解或重新聚合进行纺丝制得的纤维,再生涤纶短纤维分消费前和消费后两种。消费前再生涤纶短纤维: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涤纶废料为原料所生产的纤维。T/ZZB 13562019 2 消费后再生涤纶短纤维:以最终消费后不能够再次作为预期生产的涤纶废料(包括销售过程中回收的材料)为原料生产的纤维。4 基本要求 4.1 设计研发 4.1.1 根据流行色趋势分析,建立色彩体系,满足不同客
7、户对产品的工艺风格、质量、色光的个性化需求。4.1.2 通过自动测配色系统,优化配色方案,提高近似色推荐效率。4.1.3 应建立可追溯性方法,实现对纱线、面料、服装产品的纤维含量追踪。4.2 原材料 4.2.1 色纱纤维的化学染料助剂应符合 Oeko-Tex Standard 100 和 REACH 法规。4.2.2 再生材料回收按照 Global Recycled Standard 全球回收标准要求。4.2.3 再生涤纶应符合 FZ/T 520102014 标准一等品要求,再生有色涤纶应符合 FZ/T 520252012标准一等品要求,其中以下物理技术指标按表 1 要求:表1 再生涤纶物理技
8、术指标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指标 再生涤纶 再生有色涤纶 1 疵点粉末含量(mg/100 g)10.0 15.0 2 比电阻(cm)1.0108 3.0108 3 可追溯母粒添加量偏差率/%M10 注:M-指依据合同或生产工艺文件规定添加的可追溯母粒的量,核算方法见附录B。4.3 工艺装备 4.3.1 应配备自动配棉系统规范。4.3.2 应对再生涤纶原料进行抗静电预处理。4.3.3 应在独立机台之间建造防飞花隔离装置。4.3.4 应配备空调自动调节系统,对各工序温湿度加以控制,并符合表 2 要求:表2 温湿度控制范围 工序 冬季 夏季 温度/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清花 1820 5060
9、2628 5560 梳棉 2022 5060 3032 5560 精梳 2830 6065 3032 6065 并粗 2830 6065 3032 6065 细纱 3032 5055 3234 5560 络筒 2426 6070 3032 6575 T/ZZB 13562019 3 4.3.5 采用具有自调匀整和在线检测功能的并条机。4.3.6 采用具有紧密纺或赛络纺等先进纺纱功能的细纱机。4.3.7 采用具有纱疵分析和在线检测功能的自动络筒机。4.3.8 配备设备运行参数自动监测系统。4.4 检验检测 4.4.1 应具备再生涤纶原料的断裂强度、疵点含量、比电阻、色差项目检测仪器并开展检测;4
10、.4.2 应具备纱线成品的线密度、断裂强度、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毛羽指数(3 mm)、十万米纱疵、千米棉结((+200%)、纤维含量、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干热(热压)色牢度项目检测仪器并开展检测;4.4.3 应具备产品的织造面料外观疵点项目检测仪器并开展检测。5 技术要求 5.1 物理指标 应符合表3要求。表3 物理指标 项 目 公称线密度/tex 11.113.0 13.116.0 16.120.0 20.124.0 24.131.0 31.1 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11.0 10.5 10.0 9.5 9.0 8.5 线密度变异系数/%1.8 1.8 1.8 1.
11、8 1.8 1.8 单纱断裂强度/(cN/tex)再生涤纶含量 20%50%15.0 15.0 14.5 14.0 13.5 13.0 50%17.5 17.0 16.5 16.0 15.5 15.0 线密度偏差率/%2.0 2.0 2.0 2.0 2.0 2.0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17.5 16.5 15.5 14.5 13.5 13.0 千米棉结(+200%)/(个/km)220 200 150 120 50 45 毛羽指数(3 mm)根/米 70 80 90 100 110 120 明显色结/(粒/100 m)3 3 3 3 3 3 十万米纱疵/(个/105m)5 5 5 5 5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再生涤纶与精梳棉混纺色纺纱T-ZZB 13562019 再生 涤纶 精梳棉 混纺 纺纱 ZZB 1356 20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