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将相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将相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将相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8、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2.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教学难点: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多媒体展示“战国七雄形式图”,介绍时代
2、背景。2、板书课题:将相和(学生齐读课题。)二、检查字词,了解情况。1、有拼音的一组。2、去掉拼音的一组。3、指导生字的书写。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思考:1、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指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3、从题目“和”子中可以推想出什么?四、品读语句,感悟体会。(一)找出廉颇的语言,体会廉颇的内心。1、廉颇和蔺相如为什么不和呢?廉颇说了一段话告诉了我们原因。(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段话,并读一读。)(幻灯片出示句子)2、抓重点字词体会廉颇的内心。(就靠一张嘴、爬到)3、补充材料,再次强化。(廉颇:赵国的大将军,征战沙场,屡建奇功,经过九死
3、一生才做到上卿,他是赵国的顶梁柱;蔺相如:只是一介布衣,只因两次立功,却能一步登天。)4、思考:在廉颇看来,蔺相如是靠什么爬上来的?(设计意图:紧扣题眼“和”字,通过质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但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而且使学生把握了本课人物的中心矛盾冲突,为深入探讨为什么会由“不和”到“和”这个难点问题,设置了悬念,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二)找出蔺相如的语言,体会蔺相如的品质。1、学习“完璧归赵”,分组学习并讨论:蔺相如的这张嘴究竟说了些什么话?勾画相关句子,并体会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言行 品质)2、指导学生读议结合,抓住蔺相如的言行体会蔺相如的品质。
4、(幻灯片出示句子)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这柱子上!”师适时做如下点拨:蔺相如理直气壮地面对秦王,他的理在哪里?学生回答并交流体会。(生:我体会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小组的体会。4、小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中,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他才敢带璧入秦,最终完璧归赵。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秦王岂肯善罢甘休,于是,就有了渑池之会的故事。(设计意图: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品质是这节课的训练重点,通过教师点拨和读议结合,在读文、圈画、领悟中让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
5、法,为后面的放手自学作好了铺垫。)五、学法迁移,举一反三。1、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加深训练重点:“言行品质”的印象。2、引导学生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渑池之会”的内容。学生默读、思考、抓住人物言行议论(议论重点:“生气极了”,“再要求再要求”“不答应拼了”)。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体会。(生:蔺相如是一个不畏强暴的人。)4、小结:是啊,为了赵王的面子,为了赵国的尊严,蔺相如连命都可以不要,真可谓是赤胆忠心啊!他的战斗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同样惊心动魄!他也堪称为一员猛将。你们说蔺相如的这张嘴仅仅只是在耍嘴皮子吗?他的两次立功究竟靠的是什么?廉颇该不该服气?是什么让他心服口服了呢?(设
6、计意图: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既突出了重点,体现了有扶有放的原则,又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强化了训练重点。)六、读议结合,质疑探究。1、引导学生围绕思考题“将相是怎样和好的?”读议此段。师适时点拨:(幻灯片出示句子)“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秦国必然趁机来打我们。”课文中哪个地方证明了蔺相如的话是对的?学生找出课文中写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作用的句子,体会廉颇是个英勇善战保卫国家的人,从而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话。教师范读蔺相如说的这一段话,体会蔺相如的品质。学生分角色读蔺相如说的这一段话。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想象负
7、荆请罪的场面并让学生说一说。)3、对照廉颇前后态度的变化,体会廉颇的品质。(设计意图:读议第三个故事,围绕“和”字,质疑探究,抓住人物言行,在比较中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人物思想品质,这样既突出了人物形象,又深化了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七、回归全文,总结提高。1、师生共同分析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既回顾全文,深入领会了人物的优秀品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感悟了文本的人文精神,又学习了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实现了语文的双育功能。)八、布置作业,课外延伸。请同学们课下查找资料,
8、看看既然将相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呢?(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将激发学生去研读史记,研读历史。)板书设计:18.将相和 将相和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大部分学生对古典名著和历史故事接触得较少,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要抓住人物的言行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品质,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从关键语句中体会含义,也能对人物的品质有所感悟。但学生对史记比较陌生,对历史人物也比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人教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五 单元 18 课将相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