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教案模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教案模板.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 共21页 小学语文说课稿教案模板 小学正是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阶段,语文老师必需对阅读教学提起足够的重视,探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语文说课稿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学语文说课稿教案模板 1 一、说教材 课文讲解并描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以及在这过程中体现出的这位巾帼英雄爽朗、和善以及忠孝两全的精神。作者借着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这件事,将其忠孝两全的精神,呈现在了读者眼前。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定位于下:【三维目标】:1、知能目标:通过学习,相识本课 10 个生
2、字,理解词语“冲锋陷阵”、“诞生入死”等词。2、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读书,抓住文中的语言对话,领悟她的忠孝两全精神。3、情感目标:体会花木兰孝敬父母,酷爱国家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读书,抓住文中的语言对话,第2页 共21页 领悟她的忠孝两全精神,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二、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已经拥有了初步的看法和见解。本课内容表面上浅显易懂,可学习作者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可能有些吃力。教学中须要引导,以便于在写作中学习运用。三、说教法 课标总目标的第七条表述为:
3、“具有独立阅读的实力,注意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特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概括为五步:1、通过播放花木兰的歌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入新课 2、通过检查预习,既强化学生的预习习惯,也为学习新内容奠定基础 3、整体感知,抓课文主要内容 4、分角色以及其他朗读形式,体会人物特点 5、学习运用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四、说学法 阅读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就是用眼看,就是专心想,就是心脑结合的过程,是理解、第3页 共21页 揣摩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
4、称其为“读”。所以,“读”并不光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有默读整体感知,也有分角色朗读;既有文字的观赏,又有特性化的情感朗读。通过主体的“阅”,学生才能将文本的语言“翻译”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把别人的东西装进自己的“仓库”。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来找答案,然后再感情朗读,深化体会作者情感。教学时,留意结合本单元读写训练重点,“要留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实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体现了特性化的学习。五、说程序 (一)、听谁说女子不如男曲目,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听一听,想想 你知
5、道曲目中唱得是哪位女英雄吗?(花木兰)2、对,今日咱们一起去了解她的故事吧。(二)、检查预习,强化预习习惯,为学习新课扫除障碍 1、与大家共享收集到的关于花木兰的资料、老师介绍课文背景。2、认读生字。3、理解词语。(三)、整体感知,抓课文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边体会剧本的特点,边想想课文里讲了花木兰的第4页 共21页 什么故事?1、可将三幕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2、可以从以下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串连起来说一说。(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2、评价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指名学生写字黑板上。3、你从哪儿看出的?品读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4、老师小结:课文通过花木兰
6、替父从军的故事,体现她忠孝两全的精神。(五)、学习运用作者写作的方法:1、找出课文里哪些地方体现花木兰孝敬父母?2、找出课文里哪些地方体现花木兰酷爱国家?3、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领悟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人物精神的?(六)、课堂练笔:学习作者采纳语言对话表现人物精神。有两个话题可供选择:1、奇迹课堂书 115 页“我的练笔”。2、看大屏幕。3、你也可以自定话题。六、板书设计 女扮男装 爽朗和善 花 替父从军 孝敬父母 第5页 共21页 木 女子如男 机灵善辩 兰 劳苦功高 酷爱祖国 赫赫战功 勇于担当 板书设计简洁又清楚,紧扣文本,通过文章中的词来展示人物的品质。小学语文说课稿教案模板 2 一
7、、说教材 景阳冈是依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其次十三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膊上阵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全文按事情发展的依次,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说,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确定接着上冈;然后讲武松赤膊上阵与猛虎搏斗,最终打死了老虎;最终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武松赤膊上阵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二、说学法及目标 1、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故事情节也是如此,学生学起来相对来说不是很枯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8、文中武松打虎的过程。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英勇机灵的英雄性格。第6页 共21页 三、说教法 1、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比较吸引学生。但篇幅较长。教学时,我觉得应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然后组织学生沟通:哪几段详细描写了打虎?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跟打虎有没有关系?武松是个怎样的人?通过沟通,使学生明确:在酒店喝酒和上冈这两部分,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须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下文写他威猛打虎作了很好的铺垫。3.武松赤膊上阵打死老虎一段写得特别精彩,集中反映了武松的机敏和英勇。教学时,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那种惊险惊慌的打斗场面,读出老虎“一扑、一
9、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一闪、一闪”的镇静机敏和打虎时的全力以赴。有条件的,可放映武松打虎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朗读爱好。2、教学时,要留意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如,武松与店家的两段对话。一段是关于酒的。当武松吃了三碗酒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缘由是“三碗不过冈”。武松却说:“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莫非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就这样,武松一连吃了十八碗。另一段是关于虎的。武松吃完酒,提着哨棒就走。店家又一次劝阻,告知他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常常出来伤人,必需凑足三二十人,才能过冈。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
10、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这两段语言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第7页 共21页 课文还写了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肯定会叫店家嘲讽,算不得英雄,不能回去。”其次次,他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第三次,他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胆怯了,不敢上山。”这些心理活动突出了武松无所畏惧的气概。3、“有的同学说,现在要爱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这个思索题,是依据学生思想实际支配的。通过探讨,不仅可以熬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而且可以使学生
11、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化。探讨时,要激励学生联系课文,结合现实,各抒己见。在学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老师可就两个方面稍做点拨。一是关于打不打老虎,要详细状况详细分析。在古时候,人还不能主宰自然,老虎等猛兽经常伤人性命,为了防卫,人只能打老虎。现在,老虎已面临灭亡,为了爱护生态平衡,就应当爱护老虎。二是该不该读武松打虎这样的文章。读景阳冈,并不是要学武松也去打虎,而是要学武松英勇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任何时候都是须要的。当然,学 景阳冈,还在于接触我国优秀的古典名著,学习语言等。4、课文虽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改写,但仍保留着原作的语言风格,有不少文言色调的词。教学时,不必要求学生逐词理解,有些词语通
12、过多读,能够意会即可。四、课外学问拓展 水浒传元末明初产生的优秀长篇章回小说。作者施耐庵。小说以第8页 共21页 北宋宣和年间的宋江起义为历史依据,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水浒故事基础上加工而成。是我国第一部以农夫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形象地揭示了“官逼民反”这一起义根源,歌颂了起义英雄的斗争,也反映了起义失败的缘由。水浒传在艺术上最杰出的成就,是胜利地塑造了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等众多英雄形象。景阳冈 位于阳谷县城东 16 公里张秋镇境内。传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处,也是龙山文化城遗址所在地。总占地面积 33.3公顷,其中水面 10 公顷。景区内沙丘起伏,莽草丛生,林荫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
13、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 20 余处。“武松打虎处”石碑为南宋时期所立。山神庙:已有 200 余年的历史,共 3 间,建在长30 米、宽 25 米、高 4 米的土台上,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庙内塑有武松打虎造像。庙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景阳冈”石碑,右前方立有书法家杨萱庭书写的高 3 米的“虎”字碑。虎啸亭:位于景区西部,六角单檐,由徐悲鸿的夫人、书法家廖静文题名。碑林:在山神庙以北。因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故到景阳冈参观旅游的学术界名人大都在此题词、赋诗、作书、绘
14、画。有关人员整理后,刻石立碑。多年积累,碑林渐成规模,到 2001 年底,有碑刻 46 碣。武松庙:在北冈之巅。门匾额“武松庙”为赵朴初所书。园内东亭内为武松打虎处碑,西亭内为新铸大钟。大殿系五开间三进深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第9页 共21页 为武松塑像,像上悬“勋业昭彰”四字匾。墙内饰有国家一级美术师和民间艺术家合作的多幅木质彩刻壁画。“武松打虎”浮雕石像:伫立在山冈前。由画家刘继卣创作。象征着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武松精神。“天下第一虎”石:位于景阳冈南部,传为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的化身。书法家刘艺曾为景阳冈题字:“景阳春晓”。现位于景阳冈南端的一块奇妙的巨石,它形体奇妙,正看如一“山”字。20
15、01年,景阳冈被定为国家三 A 级旅游景区。小学语文说课稿教案模板 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美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方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概。2、说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接着培育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实力,要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依次,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概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改变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3、教学
16、目标 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第10页 共21页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与雄奇,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根据观潮依次记叙景物的写作。培育学生留心视察四周事物的习惯。(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纳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二、说教法 教学中采纳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宏伟壮丽的景象中。让学
17、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宏大力气。三、说学法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专心看,细致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纳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四、说学情 我班学生虽没去钱塘江,也没欣赏到千军万马奔腾的潮水,但他们思维活跃,擅长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像丰富,而且对簇新事物充溢了新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依据他们的特点,采纳了多种第11页 共21页 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
18、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依次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二)逐段分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紧接着提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白什么?从哪里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宏伟壮美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2、学习其次自然段 在学生经过合作沟通,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溢激情的语气说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肯定壮美、雄奇、令人神往
19、的。缺憾的是老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打算。(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学生爱好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像。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潮来了没有?我们看到了什么?随着录像的播放,我第12页 共21页 用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索。自由朗读其次自然段。提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依照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江面很安静)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潮来时原委是怎样的景象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录象细细欣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
20、,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组探讨。(2)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态)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改变的?请用“”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依照检查学习状况,相应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态又是怎样改变的?是怎样描写的?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按要求用“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学生自由组合检查,老师依据学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安静到昂扬,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并引导学生
21、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表达出来。4、学习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复原安静,江水第13页 共21页 涨了两丈来高。(板书:复原安静)5、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丽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6、布置作业(略)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本篇板书我根据视察的依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附板书设计: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江面很安静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
22、 形态: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复原安静 小学语文说课稿教案模板 4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四年级其次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白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第14页 共21页 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精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特性显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学习这篇课文,是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雄伟气概,激发民族骄傲感,培育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爱好。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绝无仅有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宝贵历史文物”,激发民族骄傲感。2
23、、独立相识本课生字,理解“惟妙惟肖”等词语。3、感情朗读课文,从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特性显明入手认同它的绝无仅有、历史价值。4、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学习运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绝无仅有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宝贵历史文物”,激发民族骄傲感。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学习运用。二、说教法 1、有效利用多媒体协助教学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可以使抽象、困难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详细、生动,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多媒体的恰当介入,会给课堂一个全新的感受。所以在课前,我多方搜集可用的图片,并且在音乐的选择,语言的设计上作了一
24、些思索,以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2、注意自读感悟、少讲析 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做好引第15页 共21页 导。在语文教学中,“精讲多读”是特别必要的。教学时,我选择了以学生自己轻声读为主,同时穿插了阅读、自读、齐读、有选择地读、师生协作读这些读书形式。朗读有“正确、流利、有感情”三级目标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在正确流利这方面没有大问题,但要有感情的朗读有肯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还运用配乐把朗读课文变为一种观赏。在这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沟通。三、说学法 (一)介绍背景,激趣导入 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特别感爱好,但它终
25、归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奇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对兵马俑做了简洁的介绍,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兵马俑原委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特性显明。(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 19120 平方米,差不多有 50 多个篮球场那
26、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 7000 个。”这句话中第16页 共21页 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50 多个篮球场”、“7000 个兵马俑”,用学生熟识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楚化,同时引导学生留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四)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猛的气概。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轻读相关部分,找一找。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敬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种,仔细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沟通读后的感受。(五)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致的艺术精品。1、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
27、,然后师生协作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2、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似乎”来说一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六)总结谈话,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爱好。1、再次看兵马俑图片,感受它的特点。2、出示各国领导人阅读了兵马俑后说的话,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四、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留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第17页 共21页 总起:绝无仅有 享誉世界 分述:规模宏大 (列数据)17、秦陵兵马俑 类型众多 特
28、性显明(联想)总结:惟妙惟肖 小学语文说课稿教案模板 5 一、说教材 渔歌子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古诗诵读。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张志和不仅是诗人,也是一位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这首词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光水色,表达诗人寄情山水,闲情逸致的生活情趣。二、说目标 1、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3、培育阅读古诗词的爱好和对古诗词的酷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图景,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读懂词,体会诗人思想感情。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在依据词作内容简短易懂的特点,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为重要目的,
29、采纳多媒体课件创设意境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表达,呈现自我,从而提高审美实力。学法上采纳听、想、说、品、唱等多种感官互动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 一切主动因素,达到学习目的。四、教学过程这首词词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依据这一特点,第18页 共21页 我设计配乐示范朗读,想象、和词、唱词。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对话,体会诗人情感,突破难点。一、讲故事,走入渔歌子。利用学生新奇心,为学生讲张志和直钩垂钓的传闻。张志和直钩垂钓究竟在钓什么呢?今日我们就去找寻答案,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词渔歌子由作者自然引出本课要学的词渔歌子(板题)。渔歌子是词牌名,对于词牌学生已有所了解,所以这里不再重复。只是让学生回
30、忆以前学过的词牌,巩固对词牌的了解。二、品画意,吟诵渔歌子。(一)读出节奏美 1、(出示整首词)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导正音)这首词比较简洁,读来朗朗上口,多读几遍,孩子自然就能读通读顺。有几个生字,依据学情不同,着重正音。两个平舌音“塞、蓑”,一个翘舌音“箬”,再有“斜风细雨”可能也有部分孩子念不准。借助注释、插图指导理解“箬笠、蓑衣”。利用课件指导视察“塞”的写法,指导写生字。2、指导吟词。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留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师配乐配画范读)古诗词是非常讲究音韵的文体,诗歌与音乐之间存在着不行分割的
31、渊源,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古诗词的情韵,增加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我借助音乐把他们带到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诗画合一”的观念在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一首好的诗第19页 共21页 词,就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我尽可能削减理性的分析,而通过再现与作品相应的立体画面,使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境界中,与诗词的意象融为一体,与诗人同歌同吟,同悲同乐,从而更好地领悟到作者寄寓于诗词中的情感,以达到的观赏效果 3.生练读、指名读。(二)读出意境美 1、读了这么多遍,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作者描述的是一幅怎样漂亮的画面呢?我们来看看画中都
32、有什么?2、假如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山、这水、这白鹭、这桃花,你想用上什么呢?3、好一幅江南的景色!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里的景色?4、谁再来读?用你的朗读,带大家一起走进这幅画。生配乐配画朗读,读出意境美。5、短短的 27 个字,我们品出了一幅漂亮的画,这就是读诗词的好方法。读懂了词中画,我们再来品品词中人。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想象词人的神态、心情。6、“不须归”的意思是?“不须归”的理由是?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然。这位沉醉在青山绿水间的渔翁是个怎样的人呢?三、悟诗情,和唱渔歌子。1、出示张志和的介绍。2、探讨“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个“归”字还仅仅是回家么?他第20页 共21页
33、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采纳渔歌子的词牌写的。(课件出示词: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全班读)对比观赏,初识和词。形象感悟词牌的作用。师生和词:师: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哪?点明主旨,升华感情。能不能钓到鱼,张志和已不在乎了,他在乎的是如诗如画的美景,在乎的是自由自在,心志平和的田园生活。3、投放诗词画境(音乐、书法、国画),营造诗词教学的情境此词一出即被中国的诗人奉为词宗,这首词后来流传到日本,当时日本天皇、皇亲国戚、学者名流争相仿效渔歌子,从今日本一些宠爱中国诗歌的人起先学着填词。可以说,这首诗犹如架在中日之间的一座桥梁齐诵:渔歌子(画家用画笔描绘,书法家用书法诠释,音乐家用歌声传唱)4、古词新唱,观赏学唱。古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珍宝,古诗词的教学对学生了解和酷爱祖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能充分引导学生领悟古诗词的意韵,使学生由声入情,由情入景,学生的听觉、视觉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实力的培育就有了保证。而且,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可以满意学生各感官的须要,学生们的学习爱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好玩,其效果必定事半功倍。第21页 共21页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