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经济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经济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适用于年终总结、工作汇报与新年计划 汇报人:XXXX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_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以打造世界级先进电气产业集
2、群和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为目标,以创建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先行区为发展契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投资、创新二轮驱动,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先后获得了省级、国家级项目63个,列入省级、国家级改革试点或试点示范项目7个,全年获省级各项补助资金近1.8亿元,全力助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2020年工业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一)工业生产增长较快。2020年,我市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73.96亿元,同比增长10.8%,比温州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三区两市排名第一;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283.57亿元,同比增长9.7%。 (二)工业性投资平稳增长。2020年,我市完成工业投资87
3、亿元,增速11.4%。其中完成技改投资71.32亿元,增速10.4%。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额63.9亿元。重点工业项目累计入库72个。 (三)企业效益不断提升。2020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42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利润77.38亿元,同比增长-9.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8%。 (四)节能降耗有序推进。018年,预计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6,全社会用电量62.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4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34.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4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6.87亿千瓦时,
4、同比增长6.2%,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86个百分点。 二、2020年主要工作 (一)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提升工业发展后劲 一是推进世界级先进电气集群打造。依托高端智库北京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完成世界级先进电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方案初稿。成功将低压电气纳入2020年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第二批)分行业目录。编制完成_市低压电气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2020-2022年),并纳入省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提升发展试点,获得省财政资金500万元支持。二是开展“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在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_专家组的指导下,遴选20个项目分两批试点,给予每条生产线
5、30万元的专项财政资金补助,支持企业开展智能生产线上云改造。目前,已经有人民、环宇、欣灵、夏兴等9个企业全面开展了数字化制造和平台化服务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企业生产线上数据统一上云,打造_电气行业云平台服务。三是大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出台史上力度最大的技改补助“新八条”,实现了高效兑现,实行了预补助,放宽了补助范围,更加突出了1000万以上重大技改项目的补助力度,对技改项目投资额1000万以上,再细分了3000万以上、5000万以上两个档次,分别给予18%和20%的补助,提高了补助比例;突破了重大技改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并鼓励银行对企业技改项目按照基准利率给予三年期及以上长期
6、贷款,政府给予1:1政策性存款;新增了重大技改项目租赁厂房补助,对新增厂房面积每月给予3元/平方米补助。新技改政策成功激发企业投资欲望,全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立项212个,增长87.6%,其中1000万元以上48个、是去年的4倍,实现井喷式增长。共计设备投入金额137387万元,完成验收7批次130个项目,共计补助金额8828.1万元,目前第8批27个项目已在验收,预计再补助3300万元。同时建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部门主要领导、重大技改项目负责人等组成的市级重大技改项目协调服务群,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中碰到的困难,目前已有效解决了企业碰到的10余个问题。加强_市本辖区高端装备制造
7、业企业培育,截止目前为止目录库内共计企业95家(今年新增36家),预计全年给予企业销售额补助1000多万元。同时,做好省级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梳理上报53个省重点技改项目;积极申报省智能化“机器换人”、新兴产业、产品升级和工业强基、绿色制造等“四个百项”示范项目,共梳理汇总20个项目上报。 (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谋划发展数字经济 2020年,我局不断深化工业信息改革,结合“互联网+创新”方式,以打造“管理、生产、服务”等三大数字化板块为依托,全力推动数字经济,_市成功创建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的主要做法、_市依托“三大版块”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等3篇文章得到了高兴夫副省长的批示
8、肯定。一是加大两化融合项目扶持,制定关于进一步明确两化深度融合项目流程的通知(乐经信202068号),明确项目申报、验收标准与流程;2020年,下达两化融合项目计划7个,验收项目6个,下达补助资金480万元;兑现两化融合示范和信息经济重点企业奖励资金700万元。二是加强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验收工作并获省领导批示肯定,完成示范区项目审计,下达1300万奖励资金,资金使用率100%。三是加大示范试点培育力度。人民、万控等2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金卡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列入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华仪等4
9、家企业列入省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人民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创演空间列入省级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意华等3家企业列入省电子信息产业百家重点企业名单;嘉得电子等6家企业列入温州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名单;德力西列入温州市级上云标杆企业。四是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对企业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软件企业核查予以一定补助;推进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特色基地建设,完成对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用电信息管理系统”等12个基地建设项目的验收,同时下达软件基地补助资金共556.93万;全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合计15亿元,同比增长25.6%;新登记软件著作权证书显著增多,全年新增148
10、9件(其中嵌入式软件1088件,较2020同比增长227.7%)。五是提升发展工业互联网。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上云扶持力度,推进电气行业云平台建设,对深度业务上云且成效明显的,补助力度从50%提高至60%,全年完成企业上云5607家。贯彻落实关于“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编制_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实施方案(2020-2021),谋划建设1个具有一流水准的电气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若干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并获省级重点领域专项财政资金1000万元。六是编制_市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牵头拟制我市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方案,积极谋划我市制造业数字化实施方案。 (三)着力推进平台搭建,创新发展
11、水平加快提升 一是探索产业科创新模式。全力推进杭州紫金小镇浙大-_智能电气研究基地建设,立足_企业技术需求,依托杭州科创资源优势,建立技术需求和供给双向沟通渠道,在域外设立离岸技术机构,实现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有效集聚。目前,首批入驻的10家企业21个项目已陆续分批进驻研发,涉及集成电路设计、智能配电、半导体材料、传感器等项目,入驻并引进合作专家团队12人,其中 “_”2人,博士、教授23人,合作研发投入2400多万。二是持续推进省级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全年组织了60余场对接培训活动,精准开展对接服务,实现工业设计服务收入4000多万,服务制造企业300多家,初步建成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搭建
12、,实现设计创新资源的线上线下集聚,进一步增强全产业链式工业设计服务能力,基地成功获得“省级特色双创示范平台”称号。三是多层次布局小微园建设。按照“规划布局统一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开发模式多样化、管理模式规范化”的要求,科学合理布局小微园建设。2020年以“开工建设一批、续建一批、提升一批”为推进目标,加速推进小微园建设,截止12月份累计新增开工小微企业园6个,开工面积884亩,累计竣工面积78.5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了全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暨“低散乱”整治推进大会现场考察任务;成功列入了全省20个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工作试点示范县市之一,排名第二,获得1000万元的财政激励资金。四是强化企业技术创
13、新。以正泰为牵头单位,联合电气产业上下游企业及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_智能装备与制造研究院,建立浙江智能电气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列入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名单,是温州区域内唯一一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省共7家),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咨询、转让、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服务;新增3家省级服务型示范企业、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创历年之最;新亚电子有限公司的高导精密复合线材被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实现历年零突破;浙江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新增认定3项,累计8项,华仪获首台套保险补助516万元;省级重点技术创新专项认定1项;省级重点高新技术产品认定5项;省级工业新产品新
14、技术认定400项,超过2020年(172个)和2020年(160个)总和。 (四)深入开展培优育强,着力推进企业分类培育 一是产业细分领域集成。深耕产业细分领域,精心谋划智能低压电气、中高压电气、智能终端关键部件、智能家居、新能源(储能)、物联网传感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集成电路、新材料等10个产业子集群。二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持续抓好“一企一档”企业培育库的建立,开展“一月一分析”动态监测,目前,我市有省级“三名”培育试点企业3家;新增认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家,培育企业 14家;新增省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2家,省小升规“创业之星”企业6家;推荐温州市2020年度领军和高成长型企业
15、培育对象各24家。三是注重优势企业培育。引导优势中小企业做精做专,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成长型小企业。大力推进企业“上台阶”, 全年新增亿元企业41家,5亿元5家,10亿元3家,30亿元1家。四是持续推进“小升规”和“防下规”。将287家企业纳入“小升规”企业培育库,督促和指导企业按月报送销售产值数据,并结合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同落实各项培育措施,全年实现“小升规” 182家。同时,建立重点“防下规”企业专人挂钩联系指导机制,全年防下规企业数控制在55家之内(预计全年48家)。五是促进企业家队伍素质提升。与温州经信委联合举办第十九期_市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
16、员暨温州市“打造世界级先进电气产业集群”企业家专题研修班,与_市组织部联合举办第五期新生代企业家“红色寻根”高级研修班。通过系列“走出去”和“请进来”,全年开展了15批次600人次的企业家培训,进一步拓宽了企业家视野,强化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战略思维和现代管理理念,帮助企业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六是深化企业兼并重组。继续以推动上市企业、风险企业、“低小散”企业重组为工作重点,建立并完善联合重组企业数据库。完成正泰电器等上市企业并购重组项目3起,完成巨能乐斯、庄吉船业两家风险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开展头盔、紧固件、包装印刷等行业的重组企业调研走访,持续推动行业内部的企业兼并重组,力争企业
17、重组示范试点典型案例数继续保持温州市第一,全年完成“僵尸企业”处置5家。 (五)持续推进节能降耗,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一是落实“双控”目标责任。与各乡镇(街道)、重点用能单位签订年度节能责任书;完善节能考评细则,将节能考核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综合考核之中,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对未完成年度目标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着力实施“六个一批”节能行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20年淘汰1家造纸企业和15家企业的落后金属表面处理生产线(设备)、工艺;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省绿色企业创建工作,6家企业创建省绿色企业, 25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加强能源监察,对20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监察,下发节能
18、监察意见书10份,提出整改措施20条;组织能管员培训160人次,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实施14个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年节能量约1200吨标煤,补助资金751万元;组织18家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其中10家企业创建了省节水型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营造良好的节能氛围。三是深化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工作。修改出台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实施意见文件,突出电工电气行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制定了定档、提档、加分、降档、否决、保档和限档等一整套符合_实际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开展全面评价工作,2020年参评企业达1.6万家,其中规上企业共1065家(A+类229家
19、,A类573家,B类243家,C类20家),规下企业共15424家(A+类725家,A类6833家,B类5946家,C类1920家),实现非公共类规上企业亩均税收61.03万元/亩,同比增长12%,亩均工业增加值214.67万元/亩,同比增长6.64%,被省经信委列为“亩均论英雄”实施成效明显地区。同时,全面落实用地、用能、用电、用水、排污、财政、税收、人才、信贷等方面差别化政策,倒逼低效企业转型升级。2020年对1500多家A+类、A类企业共减免“两税”4500万元,对13家实际税收入库地方贡献部分年增长率20%以上且增长额度在200万元以上的规上企业A+类、A类共奖励250万元;对C类企业
20、实行差别化电价、水价,全年加收电费约1087.3万元、加收水费71.3万元;继续实施功能区A类以上企业供地准入要求,对A+类、A类企业实施土地出让价格3 万元/亩的优惠政策,B类企业加价2万元政策,2020年,工业用地差别化供地共1126亩,A类以上企业供地达90%以上;_市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专报得到了温州市陈建明副市长的批示肯定。四全力推进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企业整治提升。制定整治行动计划,积极盘活低效用地,_市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实施方案被省经信厅、省财政厅评为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提升发展项目,配套奖励1000万元资金;全年完成整治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自有用地企业59
21、9家,整治推进总量在温州位居第一,全年低效企业整治提升企业数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完成自查补税企业1241家,完成补税金额5316万元;已开工或回收“供而未用”土地和”转而未供”土地清理共2534亩工业用地。五是积极推进区域能评工作。完成了_经济开发区、_湾港区、_工业园区和柳白新区等四个单位的区域节能评估审查工作,以及完成了_智能电气特色小镇的区域节能评估审查工作。六是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入围国家级绿色工厂示范企业(温州市共3家);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华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入围省级绿色工厂示范企业。同时,积极争取2020年度省工业节能与绿色制造提升
22、发展项目资金500万元。七是开展节能诊断服务活动。首次尝试邀请专家与专业机构对变压器容量较大的26家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服务,预计可为企业年节约费用810万元。 (六)全面强化精准帮扶,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助企服务不断深化。做好 “万名干部进万企”专项行动,开展以“五问五帮”为主要内容的“一对一”进企服务活动,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实现“定期走访、定期会商、定期报送、定期总结”。自“两万”行动启动以来,截至12月底,各部门的助企服务员共收集企业各类问题888个,已成功化解337个,化解率为38%。二是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建设统一的_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在厂房租赁方面实现信息互通,年内对
23、企业进行试点服务工作。平台完成建设后,每年对1000家以上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政策宣传等服务,为具备发展潜力、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优质企业优先解决厂房紧缺矛盾,完成签约200万平方以上。三是降本减负工作初见成效。起草了_市深化降本减负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乐减负办20202号);2020年累计为企业减免各类成本55.63亿元(其中税务局全年落实各类税收优惠28.71亿元,办理出口免抵退税20.8亿元),人社局落实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临时性下调政策,降低我市企业缴纳失业保险费累计达3242.72万元,为我市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增强小微企业发展动力、促进扩大就业、激发发展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持。五是企业风险化解力
24、度不断加大。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我市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自转贷资金设立以来,共为315家企业办理应急转贷2559笔,累计193.44亿元。2020年为39家企业办理应急转贷195笔,合计14.995亿元,使用资金企业数同比下降36.1%,办理笔数同比下降43.5%,资金使用量同比下降38.5%。六是办事流程不断改善。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动态调整了我局“最多跑一次”项目清单(7项)及办事指南规范比对工作;对应急转贷资金申请的流程进行简化,减少企业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资金周转率。 (七)统筹推进稳定发展,国有企业管理和谐有序 一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与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信息化 2020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