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pdf
《工笔人物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笔人物画.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细线区别虚实;下唇可在中段用线,连接嘴两端的线可虚处理。从正侧面看嘴,人中转向上唇的转折不是锐角,而是略带圆形的钝角。下唇与下巴之间也一样。上唇两端内陷成窝。嘴愈紧闭,嘴角愈向外,则窝愈深。两唇之间的线是根据嘴的闭合程度决定线的粗细,线愈细愈显闭得紧,线愈粗反愈显得松弛。如果嘴张开处于活动状态,用线要虚些,有助于加强其动感。在描绘嘴的同时,需要注意它和周围结构的联系。人中和上唇密切相连,画人中不要把两根线都画实。可根据受光情况,画出一面,另一面一带而过。另外,还要注意下唇底面的描绘。可在下唇中部画出底面弧线,两端渐虚。下唇和底面线的距离要根据人面部的仰俯透视决定,愈仰距离愈大,愈俯就愈小。画
2、好嘴周围的各种结构关系,有助于表现嘴的立体感。另外,画嘴用线要比鼻子用线细一些,这样可以保持鼻子和嘴的空间关系。5.耳 画耳朵首先要找准位置,尤其是它和眼角的距离。随着人物头部的俯仰,耳朵的高低会起变化。耳朵的线感是较明确的,最突出的部分是耳屏和耳轮。画耳屏线要实,以拉开和耳洞的空间。画耳轮两侧线时,除内侧上端较重外,其余部分可虚些。耳朵转折最方的部分是耳轮,耳垂部分较圆。所以,画耳轮的内外线时要方一些,而以较圆的线画耳垂,方圆搭配,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另外,中国画虽然不着意去表现光,但光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用线描绘时也应该考虑和利用光的因素,这样有助于对物象虚实和空间关系的表现。以
3、上讲述的人物面部的描绘方法只是一些普遍的规律,在写生中还要用心观察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人物面部的描绘在整个人物画中要求是最精确的。要画好人物的面部,就需加强对人物造型结构的研究和理解。(二)线的组织规律 在初学白描人物写生时,学生看到繁杂的衣纹,而且是在有明暗的条件下,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写生时不能看到一根线就画上一根线,这样就会杂乱无章。首先应该将之归纳理顺,分出主次,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物象。根据人物衣纹的变化,我们可以把线归纳为四种类型:1.轮廓线人物总的外形轮廓和每个肢体的局部轮廓线。2.运动线人物由于运动所产生的衣纹线。3.缝缀线衣服剪裁拼接所出现的线,包括衣服上的装饰图案。4.惯
4、性线由于经常活动所产生的衣褶,在棉衣上较多出现。我们还可将上述四种线归纳为两大类:轮廓线和运动线是表现人物形体和动态的线,属于人物线描的主线,在写生中应着重画好,不宜随意改动和省略;而缝缀线和惯性线则是表现衣服特征和质感的,在组织衣纹时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另外,写生时还要注意区别哪些是结构线,哪些是明暗交界线。白描是不画明暗交界线的。在组织衣纹时,还要特别注意衣纹和人体骨骼、肌肉的内在联系。我们还可以把衣纹线分为实线和虚线:贴紧人物肢体的线为实线,离开人物肢体的线是虚线。实线是较直接表现人物形体的线,要注意画准,如肩、肘、膝等部位。实际上,线的组织与加工主要是在虚线方面,但也应该注意它和实线的有
5、机联系。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线的组织规律作一阐述。1.线的对比手法 白描在仅以线表现物象的条件限制下,对线条的要求就显得更高。古人很早就注意疏和密的应用,后来又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归纳性论述。线条排列紧密的部位显得灰暗,而线条疏朗的部位却显现出明亮的效果,由此可使物象 产生出凹凸关系,从而产生出立体的效果,如腰部的衣纹衬托出胸部,腿关节出现的衣纹衬托出膝盖等。从中我们可以找出这样的规律:凡是人体凸起部位衣纹线较疏,而低凹部位衣纹线大多较密。因此,在画线描时,应该充分利用疏和密的对比手段,使画面产生出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在线的疏密安排方面,还要重视整体的布局,要从全局出发来安排
6、线的疏密,孩童头部两侧细密的发丝衬托出他稚嫩的面孔,而老人衣纹的疏密对比使人物整体富有立体感。线条在表现质感方面有它独特的规律,即利用线的粗细、刚柔、光毛、松紧、缓畅等表现不同物象的质感。中国画对质感的表现不像西方绘画那样直接和客观,而是一种象征,能使人们从线的对比和变化中联想到其不同的质感。例如:坚硬的物象用线宜粗直,轻柔的物象用线宜飘逸,光滑的物象用线宜圆劲,粗糙的物象用线宜苍毛等。这种对比与变化的运用,会使看似简单的白描在艺术表现上丰富起来。化和对比也能产生一定的透视感。例如画一根线,一端画得粗,另一端画得细,两端便产生出透视关系。此外,线的轻重、刚柔等变化也能形成一定的空间关系,应该在
7、表现物象中灵活运用。在画一些透视感较强的形体时,由于体积前后重叠层次多,构成体积的线条之间的距离会逐渐缩小,因而显得密集。体积重叠越多,所形成的透视感越强烈。线条穿插组合也是表现物象透视感的重要途径。线条穿插的前后不同,会形成透视关系的不同。在组织线条时,正确掌握内、外形线的穿插,对物象立体感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2.以线分割形体 白描人物画是由众多线条组成人的形体;反过来讲,线又分割了人的形体。那么,如何以线来分割形体?人体各部位基本上是圆柱体的相互联结;而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看,每个肢体的局部又形成一个长方形或梯形。实际上,组织衣纹就等于用线分割这些形体。怎样分割方能达到既美观又符合人体自然规
8、律的效果呢?丁中一先生在此方面总结出很好的经验,即:“同一形体可不断地分割成一大一小两部分,而这些形又大多是三角形和梯形(或不规则梯形)。”以这种分割方法组织衣纹,强化了以线塑造形体的观念,在写生中是行之有效的。3.线在组织中的具体问题 首先,线的粗细是白描的一种对比手法。按一般规律讲,轮廓线和动态线可适当粗一些,其他线则可画得细一点。我们可以根据衣纹的主次关系,把线的粗细分为几个等次去描绘,从而收到层次分明的效果。其次,在组织衣纹时,要着重描绘和人体骨骼、肌肉直接发生联系的部分,抛弃一些次要的衣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紧凑而扼要的效果。为塑造人体结构之需要,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删减线条。再次
9、,从繁简方面看,人物局部肢体的衣纹也有一定的规律。这是由于动作的倾向性所造成的。肢体动作大的部位,所产生的放射性线感较强,其他部位的线条少而挺拔。另外,在写生中还要注意线的差异性,例如线的长度、斜度以及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等方面的不同。为此,可采取缩短其中一根或几根线的长度、调整线的斜度和改变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等处理方法。但处理时要服从于人物整体的形体构造。例如叶浅予的这幅作品(见左上附图),画家将人物的裙褶画成长短不一的线,而且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也各不相同。这样的灵活处理,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写生中遇到一组或几组相对称的线,可采用传统中国画“意到笔不到”的方法处理,即减弱对称一方的线,加强另一方的线
10、。以上讲述的只是线条组织的基本规律。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亲身体会和感悟,这些规律才能在绘画中发挥作用。白描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同时又是画工笔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若不理解人体的结构关系,对于线的组织就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要加强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坚持课外速写练习,这样才能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规 律。白描的写生方法 学习工笔人物画,要重视写生练习,通过大量的写生对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以线造型的表现能力,为工笔人物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白描人物写生由三个步骤组成,即观察研究、起稿、勾线。以下分别讲述:1.观察研究 观察研究是作画的准备阶段,同时也是构思立意的过程。首先应观察所画对象的精神气质,尽
11、可能多地了解其身份和生活经历。特别要注意那些能体现内心世界的外部造型特征,并进一步挖掘一切有利因素向立意方面靠拢。人物的表情细节以及环境和道具等,也可使人物形象在构思过程中逐渐丰满起来。在构思中还必须有饱满的作画热情,不能仅把“模特儿”作为一般的标本而冷漠对待。若作画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则画出的画必然也是冷漠无情的。清代画家恽南田的“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起稿 起稿最好选用铅笔和素描纸,因其便于反复修改。绘画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服饰及衣纹的组织,从画面的整体布局到精微的细节刻画,都要在画稿中反复研究推敲。绘画实践表明,一幅工笔画的完成要有一半时间用于起稿,而一幅白
12、描画则要用上作画的一大半工夫。另外,还需要设计好构图,即如何构成一个完整立意所需要的画面。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要安排恰当。中国画在构图中很重视对空白的利用。与西洋画的构图相比较,中国画的结构显得更宽松一些。作画时,可先画一个小构图,然后再落幅。现就白描的一些问题作一阐述:(1)素描是以明暗体面造型,而白描则是以线造型,在表现方法上是截然不同的。但是,素描和白描写生也并非没有共同之处。例如,适当安排构图、抓住形象和动态的特征、轮廓比例要画准确、注意主次虚实的处理等,这些都是二者的共同要求。我们可以将学到的素描技巧运用于白描练习中。(2)在起稿时,要像画素描那样严格地画准人物的轮廓比例。要从整体着眼
13、,不要过早地把精力集中在细节的描绘上。笔者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用“切线”更容易将形体画准。以切线对形体进行由方到圆的描绘,有利于把握人体结构的转折变化和造型的个性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对线条进行组织归纳,再具体细致地刻画,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一些技法熟练的人,在作画起稿时仅用铅笔简单地定一下位置,便从局部入手细致描绘,也能画得准确、生动。但是,初学者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3)写生应该强调写实。白描在技法表现上抛弃了明暗等诸多因素,和其他画种相比,艺术处理的幅度是很大的,如果不强调写实,很可能会流于概念化。在写生中,要尽量保持人物的形象特征、体形特征以及轮廓线和
14、动态线的真实感,并通过艺术加工,提炼、强化这些造型特征,使其更具感染力。写生中不宜过分强调主观作用,置所画对象于不顾。这样画出的虽是自己理想中的人物,但易造成作品的概念化。(4)人物写生不同于静物和石膏模型写生,不可能要求“模特儿”静止不动。由于精力疲惫,其状态从形象、动态甚至衣纹都会不断出现变化。因此,注意选择其最佳状态来描绘是十分重要的。起稿应在“模特儿”精神饱满时尽快地确定其基本形态,即使以后出现变化,也不要随之改变。如果人物的表情或者某一部分衣纹状态不理想,不要急着确定,可等一等或设法调整后再接着画。抓住好的状态描绘就等于抓住了美的因素。作画不仅要考虑准不准的问题,而且更应该考虑美不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笔 人物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