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题西林壁教学设计.pdf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题西林壁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题西林壁教学设计.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课时(课件出示 1)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课件出示 2)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课件出示 3)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用学古诗的几个步骤学习古诗
2、,是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新课 教学()分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缘、降、骚、逊、输”(课件出示 4)2.学习生字“题、侧、峰、庐、缘”(课件出示 5)指导书写:“侧、峰、缘、”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缘”书写时右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3.理解题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一)解诗题,知作者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课件出示 6)(苏轼,字子瞻,好东
3、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课件出 7)(教师板书:横 岭 侧 峰 )(教师板书:变幻莫测)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
4、庐山景色都不相同。(课件出示 8)(教师板书:远 近 高 低)(教师板书:千姿百态)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看到_说一句话吗?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课件出示 9)【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练习,既能巩固知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5、: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四人小组读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统编 2023 更新 第三 单元 西林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