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解析.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解析 成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是探索富有xx教育实际的强课提质的有效途径。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要求,在深度聚焦课堂,着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总结全县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吸纳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基础上,构建“xx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包含“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和“xx县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如下:第一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四以教学模式”一、一般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学思想或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
2、师生角色、教学策略、评价这六个方面是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的稳定结构。二、“四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内涵、流程(一)“四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从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的性质、课程理念、学习语文的规律,在反复总结xx县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集广大语文老师的教学智慧,构建的模式是:在真实的2 语言文字学习情境中,实施以育人为魂,以读书为要,以语用为本,以学(即学生积极的语文实践)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简称“四以教学模式”)。(二)“四以教学模式”的内涵 以育人为魂,就是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正确落实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性质。以读书为要,就是要继承传统语文学习经验,
3、强化整体感悟,熟读精思,体现汉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以语用为本,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突出体现本学科性质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解决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以学为主,实则是增强课堂学习的实践性,以学生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教师少讲,精讲,不包办,学生自主学,自觉学,自动学,乐意学,多思考,多实践。“四以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三)“四以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生:预学-议学-练学-延学 师:导学-导议-导练-导延 预学: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连贯;自觉识字、理词;提出疑问,做预学笔记;高年级还要概括大意,提出疑难问题。议学:教师了解“预学”成效,摸学情,以学
4、定教,围绕教学目标、重点(语文要素)组织学生深入深读、细读,关注语言3 学习点,强化语用,进行学、练、诵(读)、美读。练学:学生在初步领悟“语文要素”、掌握语文学习策略后,自主学习,作迁移训练,或读写结合进行练笔,或背诵、复述等语言文字实践活动。延学:针对目标达成度,有层次地进行课外实践(阅读、日记、搜集、整理、观察等),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校外。三、“四以教学模式”在不同类型课文教学中的运用 统编版教科书的编排体例是文选型,每学期一般安排 8 个单元,每个单元 3、4 篇课文。这 3、4 篇课文又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精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程序 预学课文,整体感知议学课文,强化语用
5、练学课文,迁移训练-延学课文,拓展应用。其中重点环节的大体“要领”:议学课文,强化语用 在摸清学情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以学定教,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文章的重点章节、精彩内容进行教学,落实语文要素,深读精思,品读、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在一起落实。该阶段注意:(1)教师导学,梳理初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做到教有方向;(2)教师导议,理解重点内容,4 解决疑难问题,落实核心目标。练学课文,迁移训练 根据议学阶段的情况,继续落实语文要素,侧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掌握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该阶段注意:(1)学用表达(遣词造
6、句、谋篇布局的匠心),巩固积累;(2)拓展阅读,一篇带多篇;(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二)“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程序 预学自读练学提升延学拓展。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或交流自读体会,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的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要求: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三)低段阅读教学的基本程序 低段(一、二年级)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识字和朗读,因而教学模式以识字(写字)、朗读为主线安排-课前,读读
7、课文,认读生字-课上,组织学生细读课文,随文识字-渗透识字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识写-深读课文,指导读好-练习、拓展。5 第二部分: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增加了“课程内容”这一项,就语文学习的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语文学习方式上是一次彻底的革新,赋予每一位语文老师极大的创造性-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的权利。在语文备课上,可以不再是一篇一篇去备,在教学上,可以不再是一篇一篇去教。在新课标颁布之前,为改变一篇一篇去教的传统做法,我县就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有益的尝试。实践表明,采取“单元整体教学”能整合教学资源,突出语文要素,
8、实现能力迁移,节约教学时间,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要求 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改变碎片化的逐点分析、讲解,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从“教课文”变为“用课文教”,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统领,以学习主题为目标,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语文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努力引领学生在思中学、做中学、用中学。二、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流程 低段(1-2 年级):预学课文朗读感悟,随文识字积累展示,拓展延学。6 中、高段(3-6 年级):预学课文理解感知精读研读(领悟表达)口语交际与习作语文实践活动。预学课文,2 课时;理解感知和精读研读 6-7 课时
9、;口语交际与习作、语文实践活动,这两部分的教学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整合资源,可以提前纳入精读研读中,若单独进行,大约需要 3课时即可。整个单元教学过程大约需要 11-12 课时。三、基本流程部分环节的内涵(以中、高段为例)(一)预学课文 1.目标指向 让学生整体了解单元学习目标,把课文读通顺,知晓大意,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做预学笔记。2.基本环节 出示单元预学目标自由朗读整组课文填写预学清单检测预学效果 3.教学示例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 活动一:观看单元情境图,明确单元主题和训练要素。活动二:学生自由朗读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自主识读生字,理解词句。活动三:
10、自主预学,填写预学清单。7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预学清单 读一读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写一写 1.把方格里的字端端正正地写一遍。2.最想提醒读音的字是_。3.最想带着大家写一写的字是 。查一查 1.梁晓声、吴冠中的生平简介。2.“一元多钱”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能买什么?学一学 1.查阅资料,理解词语:收音机、棉胶鞋帮、毛票、缝纫机、摇橹 2.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想想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怂恿、颓败、龟裂 想一想 自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疑问。(二)理解感知 1.目标指向 在教师组织下,解决提出的问题,围绕语文要素,再读课
11、文,获得自己的体验。2.基本环节 在了解预学的基础上,以学定教,学生再读整组课文概括每篇课文主要内容归纳语文要素。3.教学示例 活动一:读通顺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慈母情深的主要内容;按照“梦醒-回忆-梦醒”的顺序理清父爱之舟的思路;运用归纳8 法(合并两部的内容)概括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的主要内容。活动二:小组合作,结合预习清单,相互检查字词(读准音、写给小组伙伴看,对读不通课文的同学帮助他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合作学习 6 分钟,然后接受老师检查。写字指导。活动三:选取三篇课文中自己读的最好的片段,组内赛读,看谁读的最好。然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展
12、示,选出“优秀朗读小组”。活动四:浏览自己初读时画的印象深刻的语段,结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和时代背景,谈谈自己的心得感悟,做批注。(三)精读研读(领悟表达)活动一:读慈母情深,品味场景 1.默读第 6-9 自然段,想想“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2.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提示学生想象画面,或是结合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地想象厂房的环境。厂房的狭小、嘈杂、闷热,母亲的形象就是在环境的恶劣中彰显出来。3.全班汇报交流。小组选取代表,谈一谈阅读感受,以及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种感受的。活动二:读父爱之舟中的难忘场景,体会情感,学习表达。1.课文第 2-9 自然段作者回忆了
13、哪些难忘的场景?你对哪9 一个场景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添桑叶-买枇杷-住旅店-逛庙会-背我上学-凑钱交学费-报考师范-缝补衣被)学生思考,全班交流。2.教师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再次细读文本,用心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父爱。小组汇报,适时指导朗读。师小结:作者将感情融入到其他描写的场景中,我们只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想象当时的画面,就能走进人物内心,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感受父亲对作者深深的爱。活动三: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品味两种不同的爱。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父亲和母亲对同一首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作者长大后是如何评判的?完成表格。看法 理由 评判 父亲 母亲 全
14、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2.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父母对你的爱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看法?活动四:回顾人物,总结方法 1.出示一组句子: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10 学生自由读两个句子,找出句子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这对表现母亲对“我”的爱有什么好处。学生汇报,师生交流。(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作者家庭非常贫困,母亲工作非常辛苦,在这种状况下,却拿出一元五角给孩子买书,凸显了母爱的无私和对孩子求知的支持。)2.出示父爱之舟两组场景:逛庙会(第三自然段)、凑学费(第五自然段):学生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15、?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汇报,师生交流。(庙会的热闹非凡冲不走作者对父亲的回忆,因为逛庙会让他体会到了父亲对他的爱,这种感情融于场景之中,感人至深)(设计说明:几组句子的对比阅读,从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11 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对各个学段的“整本书阅读”制订了详细的“学习内容”。这样,整本书阅读必须纳入日常教学,在课上进行。整本书阅读不是粗放式的读,而是有策略的读,以便给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面对一本书,阅读目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阅读方式。针对阅读目的,认真备课,设计适宜的“阅读流程(模式)”,是阅读效果的保障。依
16、据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总结我县“春蕾读书”工程的经验,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基本模式”如下: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型 1.新书推荐课(导读课,阅读前进行)2.整本书阅读推进课(阅读中分阶段进行)3.整本书阅读成果展示课(阅读后阶段性或集中性进行)二、各种课型的一般流程与基本策略(一)新书推荐课(导读课)1.课型特点解析 整本书导读课,是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语言、最简的方式,烘托阅读气氛,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恨不得马上拿起书、兴致勃勃翻开书本,“浸渍”书海。2.导读课的一般教学流程 12 基本环节:情境创设,激发阅读兴趣制订阅读计划提示阅读方法提出阅读要求。教学要点解析:用心创作并演讲
17、一段导语。绘声绘色讲一个故事(既可以是书中的精彩片段,也可以是自己或名人阅读此书的经历)。精心设计读书问题,引发学生对读书方法的了解与思考。阅读策略或技巧传授,如寻读(那种快速找到特定问题答案的阅读技巧)、跳读(不理解或不感兴趣的内容先跳过去)、猜读(预测情节发展或猜猜大致意思)。读书方法梳理、强调、推广,制定读书计划。激趣导读,引发学生自主读书欲望。引出本书后续读书任务与要求。3.教学策略示例 以三年级下册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为例。可以从细处出发,找到寓言故事里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对故事感兴趣。比如郑人买履,从“变通”切入文本阅读的引导,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寓言这本故事书讲述了许多有趣的道理。一
18、本寓言故事篇目拆解成小目标,每天完成阅读该故事书多少页码,明白大致告诉什么道理。对于书上的重点语段,要有批注,批注可以是看法,也可以是赏析。不认识的字可标注拼音,13 不理解的地方可标注问号,精彩片段可标上喜欢的符号或颜色。(二)整本书阅读推进课 1.课型特点解析 整本书阅读就像跑马拉松,需要不断补充能量、不断加油助威,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读长篇名著,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持续跟进指导,激发学生持续读书的动力。2.推进课的一般教学流程 基本环节:独自阅读,交流分享质疑问难,促进发展激活阅读动力提出新的阅读目标。教学要点解析:讲授(温习)新的阅读方法,如做批注、写读后感、缩写(写梗概)等。补充专门的文学鉴
19、赏小常识,如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烘托、情节设置、结尾出人意料、孕育言外之意等。命制若干思考题促进思维向纵深处延展。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由同名作品改编的影视片段)进行比对。与自己的生活对接。解答疑惑解决问题。知识竞赛(主要针对阅读科普读物)等等。3.教学策略示例 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为例,在推进课上,引导学生抓14 具体的描写进行赏析,分析人物的行为、心理、语言等,从多方面去感受故事的深刻道理,让他们大胆去表达自己的意见,交流读书体会。要肯定学生读书收获,使他们普遍有成功感,丰富读书体验,推进阅读进程。(三)整本书阅读成果展示课 1.课型特点解析“分享与展示”课就是把个人的阅读收获所建构的意
20、义变成集体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智慧,并引发学生持续读书、终身读书的动力。2.一般教学流程 基本环节:引出整本书阅读后的成果分享,展示载体(戏剧、朗诵、书评等)展示中强调交流重点(读书收获)阅读成果推广激发持续阅读动力提出阅读质量与深度的更高要求。教学要点解析:以口头形式呈现(与口语交际课整合),如推荐一本好书,讲一个书里的故事,就书中的观点即兴发言或展开辩论,讲“亲子共读”故事等。以书面形式呈现,如专项展览(如批注、读后感、缩写等)、综合展览(如手抄报、海报等)。尤其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阅读成果,要更加珍视。以综合活动的形式呈现。比如,校园阅读节、课本剧(“我15 们都来演一演”)等。学生个性化展示
21、阅读成果(学生自主性书评集、摘录集、读书心语集、书配画、书配音频等)。3.教学策略示例 如,当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接近尾声时,可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开一场故事分享会、展示自己的阅读笔记、手抄报、思维导图、学习启示卡等,互相交流,畅所欲言。16 第四部分:xx 县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 搞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任何一种模式应该是不断发展的,更是包容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xx 县小学语文教学在模式建设上不模式化,不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包容中完善,彰显语文学习的特质。下面是我县运用多年的“阅读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效果优良,确保了我县小学语文教学的稳定发展,在实
22、施新课标的当下,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长久的生命力。一、导读式教学模式 现代语文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发展为目标。语文教学本质上是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应该贯彻“以读为本”、学生群体参与语言实践的原则。在教学观念上,牢固树立教为学服务,教以学为依据,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思想。导读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1.引导预习。预习可在课前,也可在课上。“导读式”教学赋予预习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和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的含义。教师着力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设计预习提纲,设置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通过圈、点、批、注,使学生在读书中发现问
23、题,引起思考。2.指导精读。这个环节是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梳理学生17 提出的问题,抓住重点问题,以学习提示的形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教师牢牢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整体地而不是肢解地,重点地而不是泛泛地指导学生在反复读书中去领悟课文的思想和语言形式。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群体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大胆地说出来,经过相互启发、借鉴、补充和矫正,得出正确的结论。3.辅导练习。这一环节主要是辅导学生进行阅读基本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写作以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读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宜采用“示范-模仿-迁移”的教学策略。采用这种策略,要求教师的示范阅读和分析应
24、力求规范,确实能起到指导作用。教师应创造条件,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模仿。教师要设计好有助于迁移的教学情境,尽快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二、生本高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1.预(即预习,先学)四步预习法:“读查学赏”。读:一读课题,揣摩课文大体内容,可针对课题提问。二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给课文加批注,把课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段勾出,在自己有所体会的地方适当加上批注。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18 查:查资料,了解背景及相关知识。学:自学生字新词。高年级要动手写写生字。赏:反
25、复朗读,品味文章精彩的句子或段落。2.疑(即质疑,导学)本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提出困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归纳,粗浅简单的问题及时解决,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的重点问题则与教师备课时准备的“问题”相融合,放到“感悟”一环中去解决。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自主探究性,以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3.悟(即感悟,深读)问题提出后,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自悟,读议批画,找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课外资料,生活实际,自己解决问题,并将自读所得在书上做批注,同时记下自己还未懂的问题。学生自读自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学习
26、小组上提出,由组内解决,通过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习,解决疑难。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待汇报阶段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4.练(即练习,提能)每节课学生即时训练时间不得少于 10 分钟。练习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练习生字新词;写体会;摘抄;仿写。文中重点19 句子、段落篇章的仿写,或是续写等。5.结(即自结,整理)下课前,学生口头总结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主要收获等,再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6.延(即拓展,实践)布置实践性、创新性作业,如观察、阅读、搜集、写日记等,把语文学习引
27、到课下校外。三、目标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授课前,根据有关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清课程的知识体系,明确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各知识点或单元教学前,需预先告知同学们该知识点或单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心理准备,从而做到有备而来。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则要不断地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接近,并在实现教学目标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指出知识关键,以便学生巩固提高。一般操作程序:1.情景设置。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中。20 2.目标呈现。(单元目标、课时目标)3.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选择合适的小目标,示范目标的解决要点,启示学生“知识迁移”的意识。4.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迁移练习,完成目标。5.学习评价。6.拓展延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