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对重系统技术规范(T-CEA 0010—2020).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梯对重系统技术规范(T-CEA 0010—202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对重系统技术规范(T-CEA 0010—2020).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91.140.90 Q 78 中国电梯协会标准 T/CEA 00102020 电梯对重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rules for lift counterweight system 2020-12-22 发布 2021-06-01 实施 中国电梯协会 发 布 T/CEA 00102020 I 目 次 前 言.II 引 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体要求.2 5 对重框架技术要求.3 6 对重块技术要求.5 7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计算资料参数定义.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对重框架正常运行工况应力
2、计算.10 附录 C(资料性附录)对重缓冲器作用时计算下梁的强度.14 附录 D(资料性附录)对重安全钳作用时计算对重框架下梁的强度.16 附录 E(资料性附录)轿厢安全钳作用时计算上梁的强度.17 附录 F(资料性附录)对重块 10 块堆叠测试方法.19 附录 G(规范性附录)对重块抗压强度测试方法.20 附录 H(规范性附录)对重块强度测试(跌落)方法.21 参考文献.22 T/CEA 0010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
3、任。本文件所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应由采用本文件的制造企业在设计制造过程中自行进行验证测试,并对销售的产品作产品符合性声明。本文件由中国电梯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宣城市华菱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奥的斯高速电梯(上海)有限公司、通力电梯有限公司、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杭州新马电梯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宁波申菱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蒂森电梯有限公司、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奥立
4、达电梯有限公司、巨龙电梯有限公司、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葛志超、钱磊、何成、刘林元、沈云竹、王小建、刘杰、樊湘毅、周春明、伍洪亮、王新洪、仰利明、钱正枞、侯胜欣、张灵、刘皓炯、雷树礼、李齐良、宋春鸣、何旭均。T/CEA 00102020 III 引 言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电梯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电梯市场前景广阔。对重系统作为曳引驱动电梯的重要组成部件,其设计制造质量直接影响电梯的安全性能。对重系统其作用是平衡轿厢的质量,从而实现电梯节能的效果。对重系统主要由对重框架、对重块等部
5、分组成。对重框架用型材或用钢板加工成型后连接而成。由于使用要求不同,对重框架的结构形式也略有不同。对重块主要有铸铁、钢板、复合及压制成型等多种形式。目前在 GB 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及 TSG T700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等标准规范中均未对对重系统做细化规定,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所以有必要加强对重系统设计、制造及检验规范的标准化。T/CEA 00102020 1 电梯对重系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梯对重系统各零部件的术语和定义、设计及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曳引驱动电梯对重系统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228.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 1 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701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CB/T 773 结构钢锻件技术条件 GB/T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 7024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 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TSG T7001
7、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GB/T 10058 电梯技术条件 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HG/T 3588 化工用重晶石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YB/T 421 铁烧结矿 GB/T 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B 13367 辐射源和实践的豁免管理原则 GB/T 19418 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GB/T 9439 灰铸铁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7024、GB 758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对重系统 Counterweight 由曳引绳经曳引轮与轿厢
8、相连接,在曳引式电梯中保持曳引能力的装置。T/CEA 00102020 2 3.2 对重框架 Frame 用型材或用钢板加工成形后连接而成的部件。3.3 对重块 Filler 对重系统中增加质量的零部件。它应安装在对重框架内并以适当的安全方式加以固定。3.4 导靴 Guide shoe 设置在轿厢架和对重装置上,其靴衬(滚轮)在导轨上滑动(滚动),使轿厢架和对重装置沿导轨运行的导向装置。3.5 缓冲座 Buffer plate 安装于对重框架下端,用于撞击缓冲器的部件。3.6 反绳轮 Diversion sheave 设置在轿厢架和对重框架上部的动滑轮。根据需要曳引绳绕过反绳轮可以构成不同的曳
9、引比。来源:GB/T 70242008,4.54 3.7 绳轮护罩 Sheave cover 防止异物进入绳及绳槽的防护罩,应不妨碍对反绳轮的检查和维修。3.8 保持装置 Retaining device 设置在对重框架上,当导向装置失效时使对重框架保持在导轨上。3.9 防脱槽装置 Ward off rope device 防止曳引悬挂装置越出绳槽的防护部件。3.10 补偿装置 Compensation device 用于平衡或者部分平衡悬挂装置质量的部件。3.11 复合对重块 Composite counterweight 将多种材料混合后按一定比例填充在一定强度的壳体内,固化后成为具有一定
10、强度的对重块。3.12 压制对重块 Press counterweight 由铁屑、粒子钢、彩钢瓦等金属材料通过高温、高压形成的对重块。3.13 家用电梯 Home lift 安装在私人住宅中,仅供单一家庭成员使用的电梯。它也可安装在非单一家庭使用的建筑内,作为单一家庭进入其住所的工具。来源:GB/T 70242008,2.13 4 总体要求 T/CEA 00102020 3 4.1 对重系统的作用 对重系统是电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悬挂装置经曳引轮与轿厢相连接,为节约能源而设置的平衡轿厢重量的装置。对重系统一般由对重框架和固定在对重框架内的对重块构成,对重框架需提供针对曳引媒介、补
11、偿系统、安全钳、导靴等部件的安装接口。注:如果采用金属对重块,且电梯额定速度不大于 1 m/s,对重块也可以用至少两根拉杆固定,而无需对重框架。4.2 对重系统的质量 为了使对重系统能够对轿厢起到最佳的平衡作用,必须正确计算对重系统的总质量。对重系统的总质量与电梯轿厢质量和额定载重量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如下:W=P+q Q 式中,W对重系统的总质量(kg);P空轿厢和由轿厢支承的零部件的质量,如部分随行电缆(kg);q平衡系数(取 0.40.5);Q电梯额定载重量(kg)。5 对重框架技术要求 5.1 对重框架 5.1.1 对重框架应由上梁、下梁、立柱以及其他部件组成,应满足 5.4.4 要
12、求,以便安装和固定对重块。5.1.2 对重框架上梁、下梁、立柱可以由型材或钢板成型组成。上梁、下梁、立柱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焊接、螺纹、铆接等连接方式,对重框架的连接应安全可靠。5.1.3 对于曳引比为 1:1 的对重框架,在其框架上应设置用于固定悬挂绳或带的端接装置的结构。对于其他曳引比的对重框架,在其框架上应设置悬挂绳或带的反绳轮装置。5.1.4 对重框架底部应能承受撞击缓冲器时产生的冲击。5.1.5 对重框架的外表面须有一定的防腐措施,以防止对重框架因腐蚀等原因引起失效。5.2 对重块的保持 5.2.1 应有对重块保持装置,避免对重块在电梯运行中产生跳动、相对滑移、散落、断裂;即使在撞击缓
13、冲器或安全钳作用的情况下,也能将对重块保持在对重框架内。5.2.2 对重块应安全可靠叠放在框架内,对重块与框架的间隙应尽量小,以防止对重块重心移动,造成偏载。5.2.3 对重块的形状应设计合理,在运行过程中、缓冲器或者安全钳作用时,不应以任何方式脱离框架。5.2.4 对重块与对重框架组成的重心应设计在悬挂中心点上,对于偏离悬挂中心设计,应对导靴和导轨进行充分验证。5.3 导向装置 5.3.1 对重框架由两侧导轨导向,对重框架两侧上部和下部均应设有导向装置。5.3.2 对重框架应防止正常运行中脱轨、机械卡阻。T/CEA 00102020 4 5.3.3 由于火灾、地震原因可能造成导向装置失效时,
14、宜设有应急的保持装置使对重框架保持在导轨上。5.4 框架设计要求 5.4.1 材料 框架应由符合 5.4.1.1 要求的钢或 5.4.1.2 要求的其它金属制成,若使用强度更高的钢或者其它金属,设计的安全系数应符合 5.4.4 的要求。5.4.1.1 对钢的要求 构成框架的钢应符合下列要求:a)碳素结构钢:符合 GB/T 700 标准;b)钢锻件:符合 CB/T 773 标准,强度不低于 400 MPa 级;c)碳钢铸件:符合 GB/T 11352;d)其他强度的钢材。若按照 GB/T 228.1 规定拉伸试验取原始标距 L0=50 mm 的横向试样,试样截面满足 GB/T 228.1 附录
15、D 要求(优先选用试样类型编号:P12 P14 P15),断后伸长率试验的结果不小于 20%,且应力与应变分别符合 5.4.2 的计算,则不符合上述 a)、b)、c)规定的钢材也可以使用。5.4.1.2 对其他金属的要求 若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证明材料基本特性符合所有的要求,而且应力与变形应分别符合 5.4.2 的计算,则其他金属也可以使用在框架上。5.4.2 对重框架与连接件的最大许用应力可按下式计算:tmPermSR=式中:Perm 许用应力(MPa);mR 抗拉强度(MPa);tS 安全系数。5.4.3 对重框架连接 5.4.3.1 螺栓和螺母用于倾斜角大于 5的结构件时,应配合斜垫圈使用。
16、5.4.3.2 焊接的所有焊缝质量,应至少符合 GB/T 19418 表 1 中的 C 级的要求。5.4.4 安全系数 5.4.4.1 正常运行时,对重框架各部件及其连接件基于抗拉强度的安全系数应不低于 2.5 倍。采用螺栓连接时,螺栓预紧摩擦力的安全系数应不低于 1.5 倍。冲击系数的取值见 5.4.4.5,计算资料参数定义见附录 A,计算公式见附录 B。5.4.4.2 对重安全钳(如果有)动作的工况:对重安全钳作用时,对重下梁及其连接件基于抗拉强度的安全系数应不低于 1.8 倍。冲击系数的取值见 5.4.4.5,计算资料参数定义见附录 A,计算公式见附录 D。5.4.4.3 当缓冲器作用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梯对重系统技术规范T-CEA 00102020 电梯 系统 技术规范 CEA 0010 20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