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博教育理念下学校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搏·博教育理念下学校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搏·博教育理念下学校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搏博”教育理念下 学校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孙艳杰 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21 年第 12 期 沈阳市于洪区国奥小学成立于 2006 年 9 月。建校 15 年来,我校始终秉持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打造“搏博”教育体系,形成以“搏博”文化为特色、以“搏博”教育为品牌的办学目标,实现对学生由身体素质到精神品质、由内在之质到外在之行、由“立德”到“树人”的培育进阶。学校从最初的 158名学生,发展到现如今南北两个校区 2300 余名学生,书写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成为深受百姓信赖和喜爱的家门口名校。一、立校铸魂,有本有源 建校伊始,“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学校办学者思考的
2、主题。国奥校名源于国际奥林匹克的中文缩写,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思考当今教育,孩子们在万千宠爱中长大,他们缺少的不是智力而是强健的体魄和拼搏的意志,是一种不服输、不放弃、勇担当、敢较量的拼搏精神。基于此,学校把目光聚焦在了第一个“搏”字上,“顽强拼搏,永不服输,永不放弃,做生活的强者”成了学校的育人方向。然而,一个人,不仅要有“搏”的自信和勇气,还要拥有能“搏”起来的能力与实力。于是第二个“博”字出现了,“博爱无私,博学睿智,博采众长,做生活的智者”成为国奥小学的育人目标。就这样,“搏博”二字作为校训成为学校的立校之本。“以搏立魂,以博筑根,搏
3、博相济,智强合一,培育优秀国奥人、骄傲中国人、了不起世界人”则成了学校最终的育人目标。“搏”与“博”相互助推,“搏”与“博”螺旋递进,学生的内在潜能不断被激发,自主成长发展的力量被激活。二、文化浸润,有品有根 校园文化应是孩子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看得懂的,这样的校园文化才是“真文化”。為此,学校以“搏博”文化为主题,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布局。学校营造浓郁的“中国风”文化。校园布局以“中国红”为主色,对“一墙一壁”“三厅三廊”进行精心布设,去熏陶、感染、启迪、影响每一名学子。以腾飞的中国龙、雄伟的万里长城、有“东方之冠”美誉的上海世博中国馆以及凝重的青砖、遒劲的文字、厚重的书册所构成的主题雕塑
4、等,凸显校园文化特点。教学楼内各种开放的空间布满学生原创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天地,引领学生超越自己,超越他人。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生命成长提供不可替代的“场”,使其不断地被启迪、引领。三、课程绽放,有守有创 孩子的生命成长需要什么,教育就该给些什么,学校就该做些什么。相同的,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就什么样的学生。作为学校,只有脚踏实地做好课程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落实,给予孩子们色彩斑斓的童年。面对课程改革,我们遵循“1346”策略,推进课程建设从知到能,顺势而种,顺兴而播,助力成长。“1”是以国家课程为中心;“3”是课程管理实行“三个打破”原则,即打破时间界限
5、、打破空间界限、打破人员界限;“4”是遵循“四化”准则,即普及化、个性化、体验化、开放化;“6”是指我校开发的“润、识、艺、体、探、悦”六大校本课程群。(一)抓牢国家课程,夯实“搏博”根基 2012年,学校进行大量调研、分析,研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即“问题引学自主研学合作助学个性展学分层检学(拓展延学)”,向学生的思维深处发力。同时,学校采用课例研修方式,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构建课堂模式,采用“示范课、跟踪课、展示课”等系列手段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向 40 分钟要质量”成为常态下的追求,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生的综
6、合素养稳步提升。(二)抓准校本课程,凸显“搏博”特色 学校从尊重生命成长、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出发,走“全员育人、全面发展、个性培植”的育人策略,构建“OSK”课程体系。课程从“搏博”两字入手,设置了“润、识、艺、体、探、悦”六大课程群,指向学生的品德素养、文学素养、艺术素养等多维度的育人目标。课程实施采用“长课与短课、必修与选修、体验与浸润、多元与个性、全员与年段”相结合的五条路径,由“校内教师+专业人士+专长家长”共同组成课程服务团队。其中,“翰墨丹青”“童铭管乐”“动感篮球”“梨园剧社”“悦读乐写”“童蒙养正”等课程已经成为学校的六大品牌课程。此外,学校采取以“学科+”为模式的融合课程,如“
7、数学+科学”“语文+信息”等,既基于学科又不拘泥于单一学科。学校的“艺术+”课程,把京剧和国画课程进行深度融合,研发了“遇见国粹”课程。国画与京剧艺术的整合,不仅组织学生唱京剧,还促进学生把京剧故事、京剧人物等用国画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动与静的结合,音乐与美术的结合,让学生在欣赏美、创造美的同时爱上独具内涵的国粹艺术。15 年来,学校由建校初期的 6个兴趣班,发展到现如今 40多个社团课程。为了让家长们看到学习后的成果,学校每学期都会面向全体家长做一期“成果汇报会”,让学生“学得到”,让家长“看得见”。可以说,课程的丰富性挖掘了学生的最大潜能,实现了学生学习所得最大化、学校课程效能最大化。“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理念 学校 发展 路径 探索 实践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