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推断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实词推断法.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文言实词推断六法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不仅要直接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而且在文言翻译题中也要涉及文言实词的把握,甚至在诗词鉴赏中文言实词的理解也显得较为重要。那文言实词究竟该如何把握呢?是否有章法可循呢?笔者凭着多年的执教经验,认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去考虑推断,或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字音推断法 根据字音,可发现通假关系,利用通假关系,再联系上下文推断,有时会有“柳暗花明”之感。例“或至涂而反”(2001 年上海春招试题)“涂”与“途”读音相同,“涂”是“途”的通假字,再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涂”的意思是“道路”。再如 2004 年湖北卷“昌宗从旁趣说”,这里的“趣”就是通假字,通“促”,意
2、为“催促”,否则就讲不通。二、字形推断法 汉字大部分为形声字,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可以从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例陈涉世家中“适戍渔阳九百人”,“适”从“辶(辵)”,表行走之意。又如“振长策而驭宇内。”(贾谊过秦论)的“策”,从“竹”,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竹质)马鞭”。又如“不刊之论”“刊”从“刂(刀)”,与刀有关。“彀士十万人”中的“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与“弓”有关,可推知是“弓箭手”;赤壁赋中“泣孤舟之嫠妇”中“嫠”和“女”有关,是“寡妇”的意思。三、成语推断法 成语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成语中的许多字词带有古代汉语的本意,借助熟悉成语中的词义,联系上下文来推断
3、实词含义,不失为良策。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中“速”字,我们可联系成语“不速之客”,成语中“速”为“邀请”之意,由此我们可根据上下文推出文言中“速”为“邀请、招致”之意。“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四、句式推断法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句式。这类句式一般上下句结构整齐,相对应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我们根据这一规律,有时很容易推出实词的
4、含义。如 谏太宗十思疏中“戒奢以俭”的“以”字的含义,我们根据这一规律,“奢”与“俭”相对,2“以”与“戒”相对,“戒”为动词,“以”也应当为动词,我们再根据上下文,可推测出“以”为行,用之意。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 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也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五、语法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这一点古今是相通的。例(2
5、000 年全国高考题)“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木柴”之意,将它理解为“打柴”明显不当。又如 2002 年高考北京卷第 17 题,要求翻译“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一句,不少考生将其误译成“天下像管仲这样贤明的人不多”,其中关键是对“多”的解释有误差。我们不妨从语法角度来分析,从句法来看,“管仲之贤”是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整个句子的谓语只能由“多”担当,可见“多”只能是动词,联想到学过的“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五蠹)中的“多”
6、为“称赞、赞美”,以此代入本句中刚好相符,因此全句意为: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六、语境推断法 词语具有多义性,但是,在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思是唯一的。实践证明,把握语境,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的确是明确词义的好方法。试解释下文“廉”的含义 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要解释“廉”的含义,需要整体把握上下文的语境:有人说郭的儿子要杀郭,皇帝要杀郭的儿子,皇后表示怀疑,皇帝经过“廉”之后,发现郭果然冤枉。在这个语境中,“廉”的含义,就可以明确为“调查”。以上是笔者结合高中课文与高考试题,介绍了文
7、言文实词几种常见的推断方法,在考试过程中,如果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文言实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都能很好地解决。但方法仅仅是方法而已,“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平时不注重文言实词词义的积累,任何方法都是徒劳的。因此,要想学好文言文,注重词汇的积累是关键。3 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形旁可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帮助。比如:“造庐访成”(促织)“造”形旁为“走”,有“到去”的意思。“彀士十万人”中的“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与“弓”有关,可推知是“弓箭手”;赤壁赋中“泣孤舟之嫠妇”中“嫠”和“女”有关,是“寡妇”的意思。二、通假推断法:一个字在意义上讲不通时,就考虑通假。比如“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通“环”。“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中“缪”通“缭”(赤壁赋)。“手裁举”中“裁”通“才”。“至莫夜月明”中的“莫”通“暮”(石钟山记)。“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中“女”通“汝”(硕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