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及特点.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德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及特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及特点.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德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及特点 2007-01-13 12:11:09|分类:国防工业|举报|字号 订阅 德国国防科技工业原本不弱,冷战结束时,西德的国防工业生产能力居世界前五位。德国统一后,虽然国防产业总体规模有所缩小,军工从业人员减少,但军工生产能力却没有下降,在总体上继续保持较高的军事技术和生产潜力,在个别项目上继续维持世界一流水平。为适应冷战后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军事需求的变化以及国防经费的削减,德国决定有重点地发展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经过一系列改革,其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更趋合理、经济、高效,呈现出诸多新特点。一、德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产业结构体系 德国是当今世界仅次于美日的第三经济强国,又是
2、欧洲除英法之外的第三军事强国。德国的国防产业结构体系完整,能力与水平均居世界一流水平。由于受到国际限制,德国不得发展核武器与军用航天技术,但海陆空常规武器十分先进,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生产和出口国之一。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起,德国已成为世界上先进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大国,并建立起了具有本国特点的军工科研生产体系。目前,德国的国防产业已经完全实现了现代化,在国际市场上富有极强的竞争力,具有自行研制和生产各种常规武器的能力,其生产能力在欧洲乃至世界都是比较强的。军工门类包括军用航空、电子、导弹、兵器、舰船五大门类。企业组织体系 德国没有政府所属的国有军工企业,国防科研和生产基本由民间企业、地方
3、科研机构和一些高等院校承担。因此,私有私营军工企业在德国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德国军工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小,目前能生产军工产品的企业多达 2 万家,其中规模较大的军工企业只有 30 多家,承担国防部订货额50%以上。国防技术与采办总署负责与一家总承包商签定合同,分系统和部件的生产由总承包商另行组织管理。国内国防工业企业界从军方获得的订货额约占军方订货总额的 85%,其余 15%流入国外企业。德国军工企业大致分为 5 类:超大型军工康采恩,如戴姆勒奔驰公司;大型军工康采恩,如西门子、莱茵金属公司等;外国军工康采恩的子公司,如塞尔公司等;对某个军工领域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规模不大的公司
4、,如韦克曼公司等。国防科研体系 国防部的装备部负责三军各种武器装备的研究,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研究发展和采购的规划与计划;参与制定具体项目计划,在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决定;主管国防科技预感和预测工作;处理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一些原则问题。预研工作由装备部的国防技术专员(下设 5 个业务处)统一管理,预研工作均以合同方式委托给高等院校、地方研究所和工业界进行。型号研制工作由国防技术与采办总署全面管理。具体研制工作由工业界承担德国的国防科研力量除少数几个政府科研机构外,主要是由私营国防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型军工企业三部分组成。政府国防科研机构,如:德法圣路易研究所,主要从事国防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
5、研究。私营国防科研机构一般是注册的民间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应用研究,是国防科研的骨干力量。国防部对这类科研机构的管理主要包括提供基本资助、确定科研机构的总目标和任务、在科研院所的监督机构中派驻代表及对研究成果进行检查和鉴定。高等院校和军工企业的科研机构,国防部一般不提供资助,只是通过合同对所承担项目的研究机构进行合同管理。德国政府将国防科技工业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不建立单独的军工体系,不设国营军工企业。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任务全部由民间军工企业承担(既生产军品亦生产民品)。同样,国防部下面基本上不设科研机构(仅少数几个例外情况),国防科研工作主要由地方上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工业界的研究机构承
6、担。90 年代以来,德国在国防预算不断削减的情况下,仍将国防科研工作放到优先地位,使国防科研费保持一定规模和相对稳定,不致遭到大量削减。现在德国国防产业的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已放在系统技术和尖端技术上,特别是指挥系统和武器使用系统方面的应用传感技术和电子技术。宏观管理体系 德国议会、联邦总理及总理领导下的内阁委员会是国防工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国防工业发展战略和重大方针政策。国防部总装备部具体负责国防工业管理。由于德国军工企业都是民间企业,不受国防部直接控制,国防部对国防工业的管理只是宏观政策调控。德国航天局是国防工业的重要管理部门,负责民用航天活动,包括制定航天工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军
7、用航天活动由国防部负责。政府对军工企业实行合同管理,提供优惠政策、补贴和低息贷款。冷战结束后,在军事工业规模缩小的同时,德国注意保存军工核心力量,保存一定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他们认为,这样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是长远保证武器装备现代化、保持国家独立自主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参加国际军备合作的基础。运行机制体系 德国先后经过两次调整,把装备部改称总装备部,最新一次调整将原来为加强预研工作而把它与型号研制分开的管理体制重新组合在一起,分设 8 个局,其中 5 个技术与武器装备局,既管预研又管型号研制,以利于预研与型号研制工作的衔接与协调。总装备部通过长期武器装备发展规划指导军工企业发展,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国 国防科技 工业体系 特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