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虚斋收藏的清代名家手札东方早报.pdf
《庞虚斋收藏的清代名家手札东方早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庞虚斋收藏的清代名家手札东方早报.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庞虚斋收藏的清代名家手札-东方早报 上海图书馆藏国朝名贤手札初、续两集三十册,为吴兴庞元济虚斋故物。虚斋所藏法书墨迹以及八十册书画便面,虽曾经打算另录一编,以供艺林赏析,但终究未能如愿。因此之故,我们今天已无法得知庞氏斋中究竟藏有多少历代尺牍,不过,略一披览这部手札,即可知道,清代名家尺牍虽为其余兴所及,但一如藏画,同样渊源有自,蔚为大观。梁颖 上海图书馆藏国朝名贤手札初、续两集三十册,据陆恢题签及签上“虚斋藏札”小印,知为吴兴庞元济(1864-1949)虚斋故物。虚斋以古书画收藏名满天下,自谓“嗜画入骨”,先后编印有虚斋名画録、续録传世,惟其所藏法书墨迹以及八十册书画便面,虽曾经打算另录一编
2、,以供艺林赏析,但终究未能如愿。因此之故,我们今天已无法得知庞氏斋中究竟藏有多少历代尺牍,不过,略一披览这部手札,即可知道,清代名家尺牍虽为其余兴所及,但一如藏画,同样渊源有自,蔚为大观。一 国朝名贤手札上的题跋和藏印显示此集源出多家旧藏,其中最引 人瞩目者,为清初的范永祺和清末的沈德寿两家。范永祺(1727-1796),字凤颉,号莪亭,浙江鄞县人。据秦瀛范莪亭七十寿序所云:莪亭生有异禀,为文好深湛之思,于学无不博。年六十始举于乡,絶迹公交车,著书甬江之上。草屋数楹,有所为瓮天居者,虽隘而能庋经史百家数千卷,前人名迹数百种,以此自娱。足不逾百里,而海内好古渊雅之士无不知莪亭,过甬江者必于莪亭是
3、主,与之商榷考订,上下其议论,娓娓不倦。可知其人科场不甚得意,因之绝迹仕途,足不出乡里,以典籍书画自娱,而尤其钟意于名家手迹。钱大昕在孝廉范君墓志铭中同样点出了他对尺牍收藏的独特嗜好:君博览强记,好收藏明代及国朝名公尺牍,自硕辅名儒、忠臣孝子、文人逸士,以及闺阁方外,靡不收录。考其时代爵里行谊,别为序录,以寓论世尚友之旨。其仕宦显达而为清议所斥者,翰墨虽工,弃勿录也。范永祺的收藏范围,从明代诸贤一直延伸到同时各家,而后者尤其显示出他别具一格的超前眼光。因为乔木故家,往往将先世交游尺牍世袭珍藏,传为家族世守之宝,绝不会轻易示人,更不容任意流散,因此有一睹真容的机会已是不浅的眼缘,更遑论征集。足不
4、出乡里的范永祺,完全是通过自己长年孜孜不倦建立的广阔交游,经由这些途径多方访求,受赠、购买、交换,锱铢积累,终于收获了数量可观的明清手札,而同辈友朋给他的书信,自然也无一例外地得到了妥善的珍藏。清末民初的沈德寿,是范永祺的同里后辈,范氏的旧藏,有些后来就成了他的斋中之物,而本书手札上“延禄轩鉴赏尺牍印”、“延禄轩尺牍癖”等累累藏印,说明他对尺牍的嗜好绝不下于他的前辈。沈德寿(1862-1925),字长龄,号药庵。其抱经楼书目记自序有言:余弱冠时,好古人书画及历朝诸家尺牍,遇有所获,必详其姓氏,识其真赝,乃以采拾,二十年来属目者以数千计。所蓄既伙,非敢自诩珍 藏,盖以存前人之真迹,贻后人之鉴信也
5、。在参观皕宋楼之后,沈又开始了图书的收藏,以他“仅中人产”的家境,鱼与熊掌恐难兼得,收书之后,尺牍之癖不会不受影响,或许不得不舍弃,而虚斋所藏,就有相当一部分得自沈氏。今天看来,在书林沈德寿仅仅是一位不甚引人关注的小藏家,反倒是他为图书而放弃的尺牍收藏,有着同辈人不易企及的品质。二 国朝名贤手札初集二十册,收手札 156 家 378 通,续集十册,收 141家 203 通,剔除重复作者,凡 260 家 581 通,外收约书一纸。集中 260 家作者,自生于 1582 年(明万历十年)的恽本初起,至生于 1805 年(清嘉庆十年)的姚燮止,其间绵延约二百余年。以这一历史时期的存世手札而论,这部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庞虚斋 收藏 清代 名家 手札 东方 早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