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十篇(精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十篇(精选).pdf(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ealth does not have roots,but we get it from diligence.精品模板 助您成功!(页眉可删)2021 年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十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 1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小组内交流自读提纲中的 2、3 题 全班交流,体会人
2、物精神 1.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积累语言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教学设计方案 篇 2 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学好
3、新课程理念,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由“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树立起课程的目标意识,明确标准到底对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1.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标准的设计思路是: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
4、,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 12 年级为“写话”,36 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标准已由传统的“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这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着眼点。2.把握教学目标要整合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把上述多维目标中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整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阶段目标的现实性,
5、又着眼于整体目标的长远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一目标的达成度,又着眼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互渗透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项训练的效果,又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角度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既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又着眼于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互补与衔接。二、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处理好教学关系 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
6、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1.从“学”的角度,定学生“学”的任务。即要求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确定学生“学”的任务。一是定“学”的内容(包括知
7、识、方法、能力、情感等),变“知识性学习”为“综合性学习”;二是定“学”的形式(包括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选择性学习、积累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观察性学习、策划性学习等形式),变“被动接受识记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三是定“学”的机会(包括预习、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想像、查询、交流、演练、展示、评价等机会),变“教师主演”为“学生主演”,从而使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在内容上更适合不同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和需求;在形式上更适合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便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时机上更充分地给予学生学习、实践和发展的空间。2.从“学”的角度,定教师“教”的任
8、务。即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让“教”服务“学”,让“师”协助“生”。一是定“教”的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并设计如何完成“指明目标、引导深入、鼓励进步、点拨偏差”四大任务的内容、时机和方式。二是定“教”的方式。考虑并设计如何变“讲授分析问答式”为“启发式、讨论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三是定“教”的角色。考虑并设计如何当好“主持人”角色,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当好“向导”角色,在哪些字词句段篇的难点上、读写训练的重点上、读写方法的指导上用力,应为学生提供哪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如何当好“咨询者”角色,及时释疑解惑;如何当好“发动机
9、”角色,应提供哪些成功的机会,如何通过评价及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鼓足学习干劲;如何当好“榜样”角色,范之以“字”、范之以“声”、范之以“文”、范之以“情”,做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榜样。三、树立课程的实践意识,由“重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设计好教学流程 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0、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树立课程的实践意识,在设计教学结构、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语文教育,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突出多样化、个性化。要改变过去“以_分析为重点、以师生问答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文教学模式,由“重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必须提倡教学结构的多样化、个性化。杨再隋教授所倡导的四种教学结构值得借鉴: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入手来设计
11、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有的课,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教师从旁指点。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与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2.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突出实践性、体验性。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多样、具体的生活来感悟语文教材的抽象性、概括性。在设计上重视诵读和探究,通过感受、体会、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
12、设计上重视实践应用与演练,创设语文活 教学设计方案 篇 3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 4 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 理清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梗概。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教学流程: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 1 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 CAI 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超声波 这个词语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课件的介绍,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超声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课文设下悬念。)2 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3 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二、扣题生疑,走
13、近文本 1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此课题信息储藏量大,学生可能会提很多问题。如:谁做实验?为什么在夜晚做实验?怎样做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它与超声波有何联系?等等。教师要及时梳理问题。)2 课题是_的眼睛,我们要善于从这里发现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才是有目的的读,才会提高读的效率。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学贵有疑。引导学生由课题生发开去,进行质疑问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 愤 悱 的状态,激发了读书的欲望,也培养了自读能力。)三、扫除障碍,走进文本 1 自由朗读课文。2 学习生字,检查认读,读准后再写写。3 轮读课文,检查自读。4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
14、提的问题。5 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通过交流,让学生解决谁做实验做了什么实验为何在夜间实验等几个浅显的问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四、读中探疑。深入文本 1 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再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1)快速浏览课文,将写斯帕拉捷实验过程的几段标出来。(2)默读 2 6 自然段,填写表格。实验次序 怎样试验 实验结果 第一次 蒙住眼睛 仍能自由飞行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实验结论:(3)比较 4 次实验,讨论:斯帕拉捷为何对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感到如此惊讶。(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斯帕拉捷先蒙住蝙蝠的眼睛。是因为在我们的思维定势里总是认为眼睛是用来看清东西,辨别方
15、向的,只有细心观察,多动脑分析,勤于实验,才能发现真正的秘密。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2 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 穿透 夜空,听 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让我们读读第 7 8 自然段,细细探明究竟。指名读第 8 自然段,用手电筒配合一面镜子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如何用超声波探路的。3 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人们也因此发现了超声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超声波的巨大作用。齐读第 9 自然段。4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启发?五、设疑生疑,感悟文本 1 是呀,超声波 的作用真不小,超声波是斯帕拉捷发现的吗?为什么课文末尾写道 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
16、恩惠呢?(再次让学生潜心会文,理解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无限意蕴。真正领悟文本的精髓,整合三维目标。)2 默读全文,说不定你会找到更多的疑问,在你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文本。)六、自选作业,拓展文本 1 将自己的疑问列出来,准备下节课与同学讨论交流解决。2 查阅并收集有关发现或实验的小故事,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3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有趣的实验或发现?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教学设计方案 篇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京实验版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存款方案 教学目标:1、了解储蓄的有关知识,能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合理存款。2、经历调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
17、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存款方式的利率和相关规定,设计合理的存款方案。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条件灵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合理存款 一、确定问题 我们班的同学候可鑫春节得到了两万元压岁钱,妈妈建议他到银行存款。候可鑫想要存三年怎样存款收益最大?问题分析:根据自学导案,归纳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存款收益最大。明确本活动中存款的本金、可存期限以及这笔存款的用途。明确需要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通过对问题的简单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存款的三种方式,为下一步学生收集信息做基础)二、收集信息 课外调查: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银行调查不同的
18、存款方式的利率等信息,学生可以利用络,或者直接到银行到银行调查存款的方式和相关信息,并做好记录。设计意图:这节课中教材主题图中所提供的存款利率是以前的利率,和现在的利率是不同的;国债利率也未明确给出。因此,通过课外调查让学生明确当前的存款利率等信息,并且,学生到银行调查是一次有价值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学习、体验的过程,可以有意识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经验、社会现实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有了这样一个过程使这一实践活动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效性。三、方案设计 根据学生调查的信息设计存款方案。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设计方案,填写下表。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
19、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教学设计方案 篇 5 教学目标:1、动脑筋说出小兔运大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讨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别辅导 揭示话题揭示话题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看第一幅图 老师引导提问:“小兔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的提问:“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南瓜?”“小兔想把南瓜运到什么地方去”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 按照老师的问题逐个思考。对于有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要适时的引导,让他把话
20、说完整。1、小兔妈妈问小白兔什么问题?2、假如你就是这只聪明有机灵的小兔你会想出什么样的好办法让 学生自己去说一说。3、全班交流自己想出的好办法。思考讨论 大胆的与全班交流 利用机会培养学生大声说话的习惯。讨论评议 1、哪种运南瓜的办法最好,引导学生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考虑。2、在小兔运南瓜中选出一种你觉得最好的画一幅图。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理由。选择并画图。教学设计方案 篇 6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6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
21、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这篇_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_。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二、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2带着是一件什么事便作者难以忘记老师的恩情的这一问题自读课文。读文时字字入目,读准字音。3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姥姥 念叨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身临其境 4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2)卡片正音。念叨 炊烟 茂盛 邻近 娓娓动听 歇脚 往事 心田 滋润 身临其境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2说说_写了一件什么事。(
22、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是如此)3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第 1 自然段):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第二段(第 2 一 7 自然段):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 4 年都是如此。第三段(第 8 一 9 自然段):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姥 lao()炊 chui()歇 xie()nao
23、()cui()xi()2填字成词。身()其境()人入胜()生难忘()()动听 教()之恩 戛然而()3认真诵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段。(2)这一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那年)(3)概括这一段的意思。(4)用陈述语气读这一段。2细读第二段(第 2 一 7 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段。(2)、阅读思考,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第 2 自然段的描写虽然简单,但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流露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17 岁就开始教书,足见出道早,经验足;口才、文笔都很
24、好,说明他能说会写,才学出众)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他再绐一年级上课)他为学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他把一去二三里这苜诗编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娓娓动听是什玄意思?(形容田老师说得生动,使人爱听)故事与小诗有什么关系?对于刚人学的孩子来说,这故事有意思吗(故事巧妙地把小诗的诗句意思串连讲解出来。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有教育意义,教育他们要爱护花草)从哪儿看出我听得人了迷?联系上下文理解身临其境、戛然而止。(我听得人了
25、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联系上下文身临其境的意思是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作者用有如春雨点点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田老师教技艺高超,作者在四年中听了上千个故事,受到老师的教育熏,从内心发出对老师的赞美)(3)指导朗读。从这几个自然段的阅读中,你们觉得田老师教课有什么特点?(田老师善于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学生的心田播撒知识的种子。)我们应该怎样读?(深情地回忆,对老师的赞美、怀念之情要自然流露)指名试读,自由练读,女生齐读。3细读第三段(第 8、9 自然段)。(1)齐读第三段 (2)哪些词句表达
26、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仍然、像那样恭恭敬敬、行礼、深深感谢、教诲之恩、终生难忘)(3)儿时的一位乡村小学老师为什么这样令作者难忘?(启发学生再次回顾人物形象,田老师才学出众,教学技艺高超。40年后,老师虽已年迈,作者恭敬地行礼,表达了一片尊师之情)(4)指导朗读 这一段记叙有如浓墨泼洒的重笔描绘。老师的教诲使作者如浴春雨,终生难忘。让我们带着深情对老师唱一苜赞美之歌。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5)小结并板书。难忘:像 40 年前 行礼 深深感谢 三、朗读全文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辨别组词。娓()炊()歇()诲()尾()吹()息()海(
27、)2订正下面一句话中的错别字。他先把这苜诗念一篇,又连起来讲一篇,然后,遍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起来。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2总结全文。_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3这篇课文有什么特色?_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_生宇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2看看左右两半所占比例各有什么不同?3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注意左右比例。注意歇左半边的写法。4学生练习描红。四、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再抄写。念叨 炊烟 茂盛 邻近 娓娓动听 歇脚 往事 心田 滋润 身临其境
28、 2照样子,写词语。例:歇歇脚恭恭敬敬 3读句子,然后用带点的词语造句。(1)田老师先把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娓娓动听王林的口才真好,她,我们都听得入迷了。(2)我听得入迷了,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嘎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身临其境读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我仿佛,直到时钟的丁当声把我唤醒。教学设计方案 篇 7 虎滩小学数学备课案二 年级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主备人:吴金花)秋游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45 页 秋游。二、教学目标:1、教材分析: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29、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2、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3、具体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等。)三、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 8 教材分
30、析:池上描绘了乡村儿童偷采白莲的可爱的形象,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以朗读为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教学目标: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重点:感受诗中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和朴素的美感。重点解决: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儿童的形象和诗的意境。教具:挂图等 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激趣。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的是从课文中学来的,有的是课后自己学习的,大家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吗?一句两句也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导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
31、诗,那就是:(板书)池上。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人常常临池而立,观察池上独特的风景。本诗就是描写的他在池边看到动人的画面。二、感知的诗歌,了解大意。读。老师读诗题与作者,以及每句诗的后两个词 学生:小娃老师: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教师再次换方法读池上在师生互动中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品。从反复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可爱 师:从哪个字或词中你体会到了?生:“偷”师:“偷”让人觉得讨厌,你读出了可爱,能说说理由吗?生:因为这里的小娃娃也许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私自去采莲,我觉得他很顽皮,很可爱。师:小娃娃的偷是可以原谅的,不知者不为过,不是不光彩的事,其实算
32、不得什么偷,不同于大人的偷。这行为可以说是可爱的,理解得很棒,说明你读明白了。其他同学还能感受到什么吗?生:我能感受到小娃娃非常能干,因为才一个小娃娃竟能撑出小船去采莲,真不简单。生: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是我去采莲,家长一定又担心我们的安全啦。师:我听出了你们的羡慕,再读一读诗,读出白己的理解。生:我读出小娃娃有一点“自作聪明”的我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刀开”我觉得他既然是去偷,为何不知掩藏自己?生:这一句中我觉得很美,小船在湖面上穿行,冲开浮萍,池上划出一道水路,加上手忙脚乱的划船的小娃娃,有趣极了。画。多美的画面啊!有绘画才能的同学拿出你手中的画笔,画下你看到的一切吧!可以画
33、湖上飞动的鸟儿、蜻蜓,水中游动的鱼儿,娃娃的神情等。悟:写下对诗的理解,交流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再交流 三、拓展与提升。幻灯出示描写儿童的古诗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3、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4、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5、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附板书:池上撑偷藏开 教学设计方案
34、篇 9 教材与学情分析钓鱼一文是小学语文 s 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 34 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给了?我?终生的启示,让?我?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_,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
35、心情变化过程。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种?鱼?的诱惑的勇气和力量。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领会_中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最后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导出课题,听写词(词语见教参)2、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3、回忆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能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读明白的问题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读
36、不明白的作上标记。2、小组内交流这些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读书,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集体交流,体会情感 1、我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当时我和父亲心情怎样?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和父亲喜悦的心情。、3、父亲要我放鱼,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2)、?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4)、我慢慢
37、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 4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难过的心情。5、父亲当时的态度如何?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指导朗读,体会父亲态度的坚决 6、分角色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进一步体会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设 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语言积累,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朗读,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7、父亲这
38、样做对不对?现在我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不仅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受到正确的引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8、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一次次地面临到的抉择的时候,-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9、指名读句子。10、?道德抉择?什么意思?我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抉择?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1、这里的?鱼?指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设计意图】要让其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使学生经受一次情感的体验。四、拓展练习,提升情感 1、
39、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请认真思考后把下边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2、引导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道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考验,进行了一场道德的抉择,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获得了一个难忘的启示。此时老师想起了一句名言:(课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
40、什么。孟德斯鸠。)此时老师也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课件出示句子老师读:今天播下道德的种子,明天收获成功的人生。)愿我们都能向作者那样,从钓鱼中获得思想的启迪,走好人生之路。【设计意图】结尾用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来导之以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深化了_的主题,达到了预期目标。五、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2、联系生活实际,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短文。【设计意图】摘抄重点语句,牢记于心,进行语文积淀;课后练笔体现学以至于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设计方案 篇 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能列举生活中的重力现象
41、,感知重力;(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3)了解并描述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力方向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了解重力的重心。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主动建构知识;(2)通过体验和观察,感知重力方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能力;(3)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设问释疑,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2)通过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二、设计思路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重力”
42、这节课,知识点本身难度不高,但比较琐碎。我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以知识为载体,创设对话平台,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促使学生主动交流、勇于表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主动建构与重力有关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多种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物理课堂必须承担的责任 这节课,通过设置与学生认知不同或认知匹配的情境,培养学生发问意识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及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从而通过质疑、对比分析等环节,得出结论,提高探究能力;通过“重力方向”的感知、探究及应用,使学生
43、对“重力方向”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学生经历自主建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过程,认识重力;(2)通过观察、讨论及实验,让学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 用点。教学难点:(1)通过创设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引导和驾驭(3)学生描述“重力方向”过程的教学 四、教学准备 学生:弹簧测力计、质量已知的钩码、重垂线、铁架台、细线、金属组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自制“重力方向”演示器、一端装有铁块的粗细均匀的管子、不规则形状的纸板、细线 五、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学生有着丰富的体验和感性认识。这节课,知识点本身难度不高,可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创设对话平台,促使学生主动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从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感知重力、认识重力、描述重力。“重力方向”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难点,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实践活动等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认识“竖直向下”的含义,为后续知识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学习打下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