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一种文化.pdf
《戏剧是一种文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剧是一种文化.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戏剧是一种文化;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戏剧是一种艺术;艺术是人用技术和想象力创造的可与他人共享的审美对象、环境或经验。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什么是戏剧?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角色)、当众展示故事情节的艺术门类。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进行表演-表演某种能引起戏剧美感的内容的艺术。(演员扮演具体的人物、当众表演和展示故事情节这三个条件结合在一起)戏剧有五个要素,我们通常认为是:演员、观众、导演、剧本和舞台美术。在以往的戏剧构成说中,有所谓“四要素”(剧本、演员、观众、剧场)“三要素”(
2、剧本、演员、观众)“二要素”(演员、观众)等说法,它们基本上都不否认观、演这两种要素。演 员扮演剧中人物(角色)的人员,以语言和动作为主要表演手段,向观众展示剧情。在戏剧里这种展示是活生生的、面对面的,面对观众现场的表演。观 众观赏戏剧的人。导 演实现戏剧演出任务的艺术创作者;是将二维的平面的文学剧本转化为三维的立体的活生生的舞台形象的组织者和工作者。导演要按照导演艺术的特性来组织、领导剧目创作的全过程。剧 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是文学的,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它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是由编剧创作。剧本是不可缺少的,甚至被认为是“一剧之本”是基础性的东西,是文学性的文字
3、符号。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两部分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舞台美术戏剧舞台上除演员以外的一切造型因素的总称。(它包括服、化、道、景、灯、效,是戏剧综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音效、服装、化妆和道具,不同的剧种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中国传统戏曲布景是象征性的,十分简单,而服装、化妆和道具特别受到重视。戏剧演出是演员与观众同时
4、在同一空间里面对面地完成,由此也可以看出戏剧实际上是由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戏剧的目的:戏剧表演的目的多种多样,是表现人的精神生活,通常,它就是娱乐。戏剧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将想像变成富有情感的真人表演,现场表演所产生的奇特作用往往是电影、电视或书籍所难以企及的。中国人怎样理解“戏剧”,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是什么?首先,我们中国的戏曲伴随着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不管是昆曲、京剧还是地方戏曲,都伴以特有的艺术元素:全套的行头打扮,固定的曲牌唱腔、假定的环境设置和高超的身段技巧,充分表现出艺术的美感,所以,不论是昆曲、京剧还是地方戏曲都能家喻户晓。因此,在中国戏剧传统中没有话剧的位置。直到19
5、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话剧才被移植到中国。这样说来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把戏剧理解为戏曲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少数的专门从事话剧专业的人们,则学了许多西方戏剧的知识,知道话剧在西方戏剧历史上的源远流长,从古西腊的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到 20 世纪的奥尼尔(美国)、迪仑马特(瑞士)等等。而且在英文戏剧(DRAMA)就是指戏剧,绝不和歌剧(OPERA)、舞剧(DANCE )相混。这样看来,中国意义上的“戏剧”一词,的确是一个总的概念,而西方意义上的“戏剧”一词才专指话剧,是个特指的概念。“戏剧”一词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
6、式,英文为 drama,中国又称之为“话剧”;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诸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等。戏剧这一概念,在我们中国经常与话剧等同起来,但是在科学的意义上它应当包括一切具有戏剧特征的艺术种类和样式,即除了话剧之外,还有戏曲,歌剧、舞剧和音乐剧等。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一是希腊悲剧和喜剧,二是印度梵剧,三是中国戏曲。中国的传统戏剧有一个独特的称谓:“戏曲”。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表演和展示故事情节三者结合起来,就是戏剧,也才能成为戏剧、这是戏剧的总体特征。人们还指出其他几个方面的一些特征,例如:视听结合的感受方式;综合性,因它综合
7、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等因素;剧场性,因为它需要在剧场或相应的场合来演出;从戏剧的内在本质方面来看,有什么根本性的特征呢,应该说是两点,即戏剧行动和戏剧冲突。戏剧行动戏剧行动也称戏剧动作;在戏剧中,行动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与手段;必须符合戏剧艺术特定的要求;是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包括语言、动作、表情,态度等等。(戏剧行动包括语言、动作、表情,态度行动是性格的外在表现,性格是行动的内在依据。在戏剧中,不仅是人物性格,而且是全部内容,其中还包括故事情节、思想和主题等都只能依靠人物在舞台上的具体行动表现出来,不能依靠叙述和描写,这是戏剧与文学的重要区别,)戏剧冲突是戏剧情节发展的基础,表现
8、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力量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对抗和斗争。戏剧的情节内容的特点是冲突,因此产生了这样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观点。戏剧冲突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但是它必须高度集中和典型化。而且,这种冲突应当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地向前发展,一直推向高潮。戏剧冲突与戏剧行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为冲突要靠行动来体现,而行动要靠冲突来维持,同时冲突又为行动确定了目的和发展方向。戏剧的形态:综合艺术戏剧的形态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化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文学、造型艺术、音乐、舞蹈。文学:主要指剧本,主体部分是言语动作台词,剧本的
9、本性并不在于叙述性而是在于戏剧性,但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可演性。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效果;这些造型艺术成分,从不同的角度为演员塑造舞台形象起到特定的辅助作用。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包含着曲调、演唱等;戏剧演出中的音乐成分,无论是插曲、配乐还是音响,都是演员表演艺术的辅助成分,它的价值仅在于对演员塑造舞台形象的协同作用,自身的独立价值已经融化于戏剧价值之中。舞蹈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而动作是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表演艺术戏剧的形态 以演员表演艺术为本体,对多种艺术成分进行吸收与融化,构成了
10、戏剧艺术的外在形态。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戏剧的形态 任何一种艺术形象都有特殊的存在形态,比如,音乐被称为“时间艺术”,绘画、雕塑被称为“空间艺术”,而戏剧则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综合艺术,同时,戏剧行动的时间与空间,又都受舞台法则的制约。导演艺术戏剧的形态 需要有一个集体的领导者,在一个思想和一个创造意图的指导下,在剧本所规定的生活情境里把各种艺术因素结合在一起。导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只有在集体综合艺术中才有的艺术。戏剧的分类:戏剧类型的划分,一般是从话剧着眼的。传统的观点,首先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这是从剧中矛盾冲突的性质与人物命运的结局所表现出来价值取向与审美范畴的不同,来对戏剧进行分类
11、的。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指的是思想内涵一般是表现正义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或失败,以及美好理想的破灭,斥恶扬善,给人以激励和启迪的戏剧。英雄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喜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喜剧必须具备的素质是给观众以快感,或者具有可笑性。讽刺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正剧是出现较晚的戏剧类型,它不拘泥悲剧和喜剧的划分,贴近社会现实,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这也是正剧的一个重要特点。正剧由于不拘泥悲剧和喜剧的划分,因而灵活地利用了两者的有利因素,加强了表现生活的能力,适应了戏剧发展的需要。戏剧与电影、电视的
12、异同 戏剧与电影、电视都属综合的表演艺术,同是视听艺术;都有包含文学剧本、表演、美术、音乐等要素。戏剧观赏是由真人扮演当众表演,与观众同场进行,时空转换在一幕、一场相对固定的舞台布景中进行,受到一定的限制,强调了剧场性、假定性,观赏时间一般不长,是时间艺术;而影视是通过摄影摄像靠运动的画面语言,分镜头的组接来完成,时空转换极大自由,强调了真实性,电影是放大的银幕艺术,在影剧院里集体观赏,电视是画面较小的银屏艺术,在家庭里个人可随意观赏,篇幅也较长,影视可反复播放不变。第二章:三大演剧体系与舞台美术的特点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布莱西特演剧体系。梅兰芳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
13、希特、梅兰芳并列称为“三大戏剧体系”,主要是根据他演剧艺术风格特征,而不是其理论著述。这三个体系:从舞台艺术实践看,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演剧方法;从戏剧理论上看,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戏剧观和戏剧美学思想;从戏剧艺术风格上看,是三种不同的戏剧艺术流派;从戏剧史的角度看,它们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形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书有我的艺术生涯 演员自我修养等,创立了包括表演、导演、戏剧教学和方法等系统专业知识的演剧体系。他将剧院的核心建立在演员身上,并且对剧作家有了新的评价,提高了作家的地位。使导演成为整个演出的思想解释者、组织者、剧院集体的教育者。强调演员在舞台上的首要地位,要求导演充分掌握演员的创
14、作个性,发挥演员的创作主动性,通过整体演出体现导演的风格。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强调演出各部分之间的和谐一致和演出的艺术完整性 他在 19221924 年率剧团在美国巡回演出时,写作了自传我的艺术生涯,首次对自己的戏剧体系作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讨。1928 年 10 月心脏病突发之后,全力投入戏剧实验教学与理论总结工作,写出了洋洋大观的演员自我修养,并以“形体动作方法”丰富了以内心体验为核心的戏剧体系。最终成了世界一大戏剧体系的奠基人。以“体验基础上的再体现”为基本内容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俄国现实主义戏剧体系的主要代表,这一体系对包括现代中国戏剧艺术在内 的 20 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戏剧运
15、动产生很大的影响。没有一种艺术是不需要技术的,技术的完美是没有最后尺度的。但是诞生在舞台上的艺术作品,只能一瞥即逝,无论它怎样美丽,我们不能命令它永远地留在我们中间演员艺术与其他艺术的主要区别,是在于:任何其他的艺术家,可以在具备灵感的情况下阐述从事创作。但舞台艺术家却必须主宰自己的灵感。这是我们艺术的主要奥秘。主要精神:体系的戏剧美学思想真实反映生活、要求从生活的真实再现中求美感,致力于在舞台上造成逼真的生活幻觉。他强调把普通日常的生活转变、净化、升华为艺术的真实 名言:“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体系要求的不是模仿形象,而是“成为形象”斯坦尼认为只有这样表演艺术才能表达人物内心深层细腻的情感
16、生活,从而使观众领悟并受其感染、产生共鸣 观演关系他认为演员应当是“人的崇高感情的解释者”、“观众的指导者和教育者”。掩饰了舞台的假定性,强调了幻觉效果。第四堵墙”所反映的正是这样的戏剧观念。他们严格划分了舞台与观众席的界线,主张在二者之间筑起观众看来透明、演员看来不透明的“第四堵墙”,以便演员更好地“生活”在舞台上。演员在“规定情景”中由“自我”进入角色,以“情感的精神真实及其表露的形体真实”创造角色。影响:真实地反映生活,舞台美术也必然要走幻觉性的写实手法 在舞台美术方面,现实主义戏剧借助近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物质条件,也尽力在舞台上布置幻觉性的写实景,多采用带镜框的封闭式舞台,一般不采用写
17、意性或装饰性的设计,更反对一切浮华虚假的作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对我国的戏剧发展也影响很大,首先博得梅兰芳、田汉、欧阳予倩等戏剧家的高度评价。戏剧电影艺术家焦菊隐、金山、赵丹、及其他知名的导演和演员曾对“体系”作创造性运用。魔方 魔方所表现的大多都是我们生活中极其熟悉的人与事。全剧没有整一的戏剧动作,各个片断犹如小品、折子戏,独立成章,又互为呼应。贴近生活,针砭时弊,风格不同、情趣迥异。象黑洞 女大学生圆舞曲 广告 绕道而行 与其说是富于表现力的生活短景,莫如说是一则则现代寓言。台词、动作、道具、服饰、音响、色彩 在表现某些东西的同时,还暗示着更深远的思想,包容着更宽泛的意义。此剧的演出方法
18、、表演形式、舞台布景有哪些特点,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有哪些重要不同?(比如与雷雨相比较)布莱西特演剧体系 德国伟大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诗人、戏剧教育家,论著有戏剧小工具篇 表演艺术新技巧等。强调创作过程中的理性因素,以破除舞台上的“生活幻觉”,他反对在戏剧演出中制造现实生活的幻景、幻觉而要求以“叙述”的方式去激发观众干预舞台所反映的生活。提出“史诗戏剧”理论和“间离效果”的演出方法。主要精神:将笔触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往往通过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折射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病疾。他们从戏剧的根本观念与戏剧美学的高度,重新评价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的表现手段,努力在舞台与观众之间建立
19、新的联系,反映对象的内向化和演剧形式的多样化。也是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认为,戏剧表演不是为了表现外在现实,反映实在不是戏剧的终极目的,相反,应当让人们意识到戏剧和现实是两回事,是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设法达到一种“陌生化效果”布莱希特主张,“为了达到上述陌生化效果的目的不能让观众陷于神智昏迷的状态,给观众一种幻觉,好像他们所看到的是一个自然的、没经过排练的事件”,从而使人们不至于将戏剧误认为是“正在进行着的生活”。另一方面,布莱希特以“陌生化”理论颠覆了长期以来的写实主义传统。但是,布莱希特认为,戏剧不应该给人们以生活幻觉,而应该表现出与现实生活相异的特征,从而为观众的批判提供可
20、能。戏剧动作和演出情境对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来说“这是生活”;而对于布莱希特戏剧理论来说,则是“这是演戏”。布莱希特试图通过“陌生化”来告诉人们,戏剧不是生活,而是演戏。显然,“陌生化”理论有意反抗现实主义的写实传统。布莱西特演剧体系的戏剧美学思想的总体思路是社会学美学社会学;戏剧艺术本身只是中介和手段,戏剧最主要的不是面向感情,“动之以情”,而是面向理性,不应引起对现实的幻觉,而应该引起对现实的看法,主张“晓之以理”地反映生活、实现戏剧的社会批判功能,要求从生活的哲理中求美感,采用“间离方法”,在舞台上推翻“第四堵墙”,致力于消除逼真的生活幻觉。将“叙述”同“行动”相结合,以加强戏剧
21、的表现力,丰富了现实主义的戏剧表演,继而发展为一种新型的演剧风格。越来越广泛地影响、启发了各国的戏剧同行。他认为演员应当“坦白承认是演戏”,在舞台创造过程中是理智地扮演形象,而不是忘我地“成为形象”,必须把观众从催眠状态中解放出来,以惊愕和批判来代替共鸣。观演关系强调剧场舞台的假定性,要求以完全“叙述”的方式去激发观众干预舞台所反映的生活,以完美的艺术演出和技巧带给观众审美的愉悦。致力于一种新形式的观众、演员与舞台的关系,即演员与角色的间隔、演员与观众的间离。演出方法间离效果 又称陌生化方法“间离效果”包含双重意思,即演员与角色的间隔以及演员与观众的间离。反对演员陷入神智恍惚的下意识的表演状态
22、中,要以理智支配感情,以训练有素的动作去创作角色,揭示角色行为的社会目的。影响:对舞台布景,布莱西特认为:“他提供的不只是装饰、框架或背景,而是为了人物能在其中经历什么事的空间结构。”还指出“他的布景是对现实最有意义的叙述。他敢于删除非本质的细节或干扰叙述的装饰,这是艺术和理智的叙述,而且任何东西都要美,让本质的细节更亲切地展现出来。”布莱希特强调舞台假定性原则,不掩不藏,突破“第四堵墙”表演方法,反对幻觉式布景,采用匀称白光,还利用舞台口白色半截幕上的幻灯字幕向观众预告下场将要发生的故事的标题。这构成了布莱希特现实主义演剧方法的特点。让他们不仅对结果感性趣,而是对事件发生的过程,人物行动的展
23、开进而关注。拉近了观众的距离。布莱西特的演剧方法在演员、角色、观众三者之间确立了一种辨证的关系:即演员高于角色,驾驭角色,两者存在间离;观众则保持独立的欣赏艺术、评价社会的立场,他们不再是被舞台演出任意摆布的附属品,而是思考与判断的独立体。陌生化方法是一种极其深刻的现实主义表演方法,带给观众的是演员对人的细致入微的剖析,展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世界,并形成其朴素、诗意、冷峻的艺术风格。因此它的舞台美术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戏曲表演的综合性、程式性和虚拟性。一、戏曲表演,是综合运用“唱、念、做、打”多种表现手段来创造舞台形象的综合艺术。这是戏曲表演的主要特点 戏曲艺术是以演
24、员为中心的综合艺术。二、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它的体现不是话剧艺术那种摹仿的方式,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表现方式。程式是戏曲创造舞台形象的特殊艺术语汇,没有程式,就没有戏曲的表演艺术。当然,程式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活的自然形态和任何一种表演因素,如果不转化为程式,也就不能统一于戏曲的舞台演出风格中。三、虚拟的表现方法。在戏曲表演的进程中,通过表演艺术的“唱、念、做、打”可随时创造灵活多变的环境气氛,创造虚拟的舞台空间和景物。这也就是戏曲表演的“虚拟性”。虚拟手法充分利用了舞台的假定性,公开表明舞台是假的,舞台是空的,戏是假的,可是假戏必须真做,虚拟表演的动作越准确,结构越严谨,越符合生活的逻辑,就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戏剧 一种 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