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研究综述.pdf
《战略管理研究综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研究综述.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战略管理研究综述 兰建龙 摘要:本文介绍了战略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作用,体系的构建和职能,总结了战略管理的前沿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研究。关键字:战略管理 竞争 战略管理体系 1.战略管理的概念 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战略管理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因为公司对于危险和机遇的区别有不同的理解。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
2、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度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一项有效的战略管理必须具备五项关键点:独特的价值取向、为客户精心设计的价值链、清晰的取舍、互动性、持久性。综观不同学者和企业家的不同见解,战略管理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广义的战略管理和狭义的战略管理。广义的战略管理是指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其代表人物是安索夫。狭义的战略管理是指对战略管理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其代表人物是斯坦纳。目前,居主流地位的是狭义的战略管理。2.战略管理发展历程综述 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3、20 世纪 30 至 60 年代初期为早期战略思想阶段,60 至 80 年代初期为战略理论丛林阶段,80 年代以后为竞争战略理论阶段。2.1 早期战略思想阶段(1930-1960 年)企业战略的思想是随着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1938 年,巴纳德首次将战略的概念引入管理理论,他认为,把战略因素局限于管理活动和交易活动的某些方面是没有必要的,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组织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都必须考虑到战略因素。这一阶段企业战略理论尚处于萌芽期,萌发了一些关于企业战略的思想观点,但缺乏对企业战略概念的深层次探讨。2.2 战略理论丛林阶段(1960-1980 年)美国学者安
4、索夫把企业战略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提出企业战略必须按严格步骤有序地进行: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目标设定、战略方案拟定、评定与选择、战略计划的实施及其反馈控制系统等,建立起企业战略理论的基本框架。此后,很多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进行研究,从而进入战略理论丛林阶段。计划学派:“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设计学派:战略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把企业内部条件与企业外部环境进行匹配的过程,这种匹配能够使企业内部的强项和弱项与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相协调。著名的 SWOT 战略形成模型,是其
5、重要的理论基础。定位学派:该学派以哈佛学派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将产业组织经济学与企业战略研究相结合,从而将企业战略的研究推至一个新的高度。业务组合计划:波士顿咨询公司(Bo ston ConsultingGr oup)在制定公司战略方面获得了第一项分析性突破,创造了被其称为成长/市场份额矩阵的分析工具及其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学习学派: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组织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典范。文化学派:注重团队利益和整体,认为企业战略根植于企业文化及其背后的社会价值观念,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将企业组织中各种有益的因素进行整合以发挥作用的过程。2.3 竞争战略理论阶段(1980 年以来)这一阶段产生了
6、以竞争优势为研究焦点的三大战略学派:波特的行业结构学派、普拉哈拉德与汉默尔的核心能力学派、科利斯与蒙哥马利的战略资源学派,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战略理论体系。行业结构学派:竞争优势来源的基本单元是各种不同的价值活动,完成这些不同价值活动的经济性和方式决定了企业产品的相对成本和差异性。核心能力学派:核心能力分布于组织内部,跨越组织边界,把公司各项的业务紧密地编织成协调一致的整体,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战略资源学派:企业是战略资源的集合体这一观点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战略理论的核心内容。3.战略管理的作用 3.1 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 由于战略管理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纳入了变化的环境之中,管理工作要以未来的
7、环境变化趋势作为决策的基础,这就使企业管理者们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正确地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选择公司合适的经营领域或产品市场领域,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增强企业经营活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使二者达成最佳的结合。3.2 重视战略的实施 由于战略管理不只是停留在战略分析及战略制定上,而是将战略的实施作为其管理的一部分,这就使企业的战略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对战略不断地评价和修改,使企业战略得到不断完善,也使战略管理本身得到不断的完善。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更加突出了战略在管理实践中的指导作用。3.3 日常的经营与计划控制,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了在一起 由于战略管
8、理把规划出的战略付诸实施,而战略的实施又同日常的经营计划控制结合了在一起,这就把近期目标(或作业性目标)与长远目标(战略性目标)结合了起来,把总体战略目标同局部的战术目标统一了起来,从而可以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参与战略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并提高协同效果。3.4 重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 由于战略管理不只是计划“我们正走向何处”,而且也计划如何淘汰陈旧过时的东西,以“计划是否继续有效”为指导重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这就使企业管理者能不断地在新的起点上对外界环境和企业战略进行连续性探索,增强创新意识。4.战略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职能 首先应说明和区分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战略管理是提升企业的
9、发展态势、提升企业生命力,以适应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及其他环境变化。企业的经营等管理是强化竞争力、扩大收益基础,以增强在市场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有两种不同的需要和两种管理职能,也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管理体系。由于战略的本质特点不同于经营,所以战略管理体系并不如经营管理体系那样清晰和庞细,而是座落在最高层次上,即企业的战略管理是董事长和董事会的职责。企业的战略发展部门隶属于董事会,战略发展部作为董事会的参谋机构,承担着战略管理的主要职能。战略管理体系的具体职能,包括战略研究、战略情报、战略组织、战略控制,等等。4.1 战略研究职能 包括战略研究和战略性研究两个方面。战略研究是针对未来环境的变化研
10、究企业发展的战略目的、战略和战略规划。目前企业战略研究的这部分较多与经营目标、经营计划、经营措施混同了。战略性研究是在战略研究的指导下,针对变化的某个方面、某个层次、某个局部,研究指导应对的政策和策略。毛主席讲“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即是讲政策和策略是否正确,决定了党的纲领和战略、方针能否实现,它们具有战略性。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研究政策和策略的机构,常常是某方面工作出现失误或不适应变化了,在总经理工作会上提出某项政策。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缺少内在的主动权,常常会制约外在竞争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提出的政策和策略之间易产生抵触。企业的政策和策略研究作为战略性研究必须纳入战略发展部组织,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战略 管理 研究 综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