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pdf
《文学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1.敦煌曲子词:(P444)选辑在唐末,为民间创作,可证明词起源于民间,在初盛唐开始流行,其代表为云谣集杂曲子。曲子词作品题材广泛,情感真实,内容清新朴素具有民间词的淳朴本色,语言俚俗质朴,通俗易懂,还存词的体制“不稳定性”,如字数不定,平仄不拘,用方言叙事等,反映唐代民间词一般特征;想象丰富,比喻贴切,和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有共同处,格调受近体诗影响。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现存唐代最早的民间词,大都作于唐玄宗年间至五代时期,20 世纪初发现于敦煌藏经洞。2.温韦。指温庭筠和韦庄二人并称。温庭筠,晚唐词坛第一词人,花间鼻祖,其诗风香而软,写得浓艳,在词境的表现内容和手法方面,他被视为由诗变词
2、的开创性人物。韦庄词史上第一位用大力白描手法之人,其词显直、疏朗.温韦二人词的比较:1 温词浓艳,韦词疏朗;2 描绘与抒情:温词以静态描绘代抒情,细节重彩描绘,文辞声律华美,艳丽如晚唐诗风;韦词疏淡,直抒胸臆,风格清丽,多用白描;3 内容上:温词多“伶公之词”,大胆写侧艳之词,为“词为艳科”始作俑者;韦词多为“士大夫之词”,娱乐型和抒怀型。4 温词客观,温词给人美感的联想,韦词给人感发情感之品质。3.花间词派:(P450)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共十八家词共五百首。是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多用华丽的字面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
3、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4.梅妻鹤子:(P5)指林逋,宋初著名隐士,晚唐体诗派代表人物,居所值梅蓄鹤,人因谓“梅妻鹤子”。他生性喜梅,好赋诗,以细碎小巧的笔法写清苦幽静隐居生活,诗风孤淡清逸,其诗题材多为咏梅咏西湖,脍炙人口,如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5.西昆体:(P6)是真宗朝出现的一个影响颇大的诗派。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得名,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他们宗法李商隐,善于 拾典故和前人的佳词妙语,以求意旨幽深。其作大抵音律谐美、辞采华丽,有一定艺术价值,部分咏史诗也有一定社会意义。但他们只是一味模拟,缺乏真情实感,特别是后来文人群起仿效,把西昆体的缺点发展为一种不
4、良的创作倾向。6.六一风神:(P11)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1 措辞平易,文字精练有变化,不古奥,抒情,叙事自然,看似漫不经心却能传达高远境界,有笔调多情特点。2 文章结构层次声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3 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本质为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总之,特点是偏于阴柔之美,委曲有致,诗味醇浓,情韵绵邈,平易自然。7.老树著花:(P15)指梅尧臣诗“平淡”“古淡”风格。“古”而“淡”者,梅诗最为典型,梅诗追求“苦硬”,“瘦劲”,喜欢平淡,要求平淡为表,深邃其里,其内核是深远,淡而屡深。其诗平淡之特点:构思奇
5、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8.半山诗:“半山绝句”或“王荆公体”,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主要体裁为雅丽清绝的绝句,重炼意,炼字,修辞,对仗,意境幽远。以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但进入老年后,他的诗作既有清新闲适之作,又有沉郁悲壮之作,主要体裁是绝句。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颇处,也有生硬奇绝处,为江西诗派的先驱。9.乌台诗案:苏轼改不了心直口快,敢于坦诚相言的习性,写诗对新法实施过程中暴露的弊端进行讽谏,遭新党小人陷害,引发此案,苏轼坐了 4 个月牢。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
6、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此案前后苏轼词风不同。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 4 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10.苏轼题画诗(P30):苏轼题画诗特点是能把画境转化为意境,善于化静为动,寄寓主观情思,展开艺术想象,写出象外之象,揭示画外之韵味,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图。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画相通的观点,揭示了中
7、国艺术诗画同体的特色。11.以文为诗:以散文的笔法去写诗,是苏轼写诗的显著特色之一,靠其才气使诗在形式上散文化。如2 石鼓歌、王维吴道子画和百步洪,都是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12.苏诗之“博喻”:(P31)博喻,精辟而广博的比喻。苏轼诗中有一连串想象丰富的比喻,即“博喻”,如百步洪,为才气横溢之作。博喻体现苏轼生动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文字出色的表现,是诗人才气表征,也是苏诗一大艺术特色。13.“指出向上一路”以诗为词”:(P34)是苏轼词革新的主张和创作方法。“一路向上”是苏轼对词境开拓,拓宽词的取材和意境,把词取材表现到回归自我,从现实生活取材,把词家“缘情”和诗人“缘志”结合
8、,使词品和人品融合统一。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轼词中多用题序,多用典故。以诗为词,苏轼突破音乐对词的约束,把词变成独立 将“男子作闺音”的代言体的词,变为表现自我、深层次地袒露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志趣的词。元好问曾说过:“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轩乐府引)14.夺胎换骨(P43):所谓“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从本质上看,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目的在于以故为新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从陈熟的意象中翻新出奇。15.山谷体诗(P40):黄庭坚自成一家的山谷体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的高峰期产物,
9、在诗歌创作上工于炼字和用典,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句法尤高。杨万里在诚斋诗话称为“山谷体诗”,严羽沧浪诗话列其为“山谷体”。其题材内容为赠答应酬,民生时事,感怀抒情等;艺术风格为生新瘦硬。16山谷词(P45):黄庭坚的山谷词分青少年和晚年创作,流传约有一百余首,青年时的“淫词艳曲”,词风婉媚纤浓,艳冶俚俗;晚年之词为比较严肃言志之作,风格疏宕峻峭,峻骨豪气,傲岸不羁。17后山体(P47):陈师道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与“山谷体”并称,是典型宋诗。后山体特点是枯株槎枒,瘦骨磷增。诗穷而后工:欧阳修提出的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
10、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这种思想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的诗文论中也有类似观点,大体都是讲创作主体的生活阅历与创作潜能之关系 18.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首,下列 25 人。这派诗人学习杜甫,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法,讲究篇章字句的安排、锤炼,主张无一字无来处,多用典,多用拗句,诗风奇峭瘦硬。元代方回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以学问为诗。19.活法:(P99)活法是吕本提出来的,要求作诗不破坏规矩,又能变化
11、不测,达到艺术规律和创作自有的统一,给人以圆转自然的印象。活法,对杨万里的“诚斋体”进行评价,认为其诗除了新奇、灵活、风趣、流转圆美,就是层次曲折,变化无穷,追求诗歌语言浅近和口语化。20.珠玉词(P56):指晏殊的词,内容上写多写生活春花秋月的闲愁,也有不少感叹人生和光阴之作,表达人生哲理,具有富贵气味,语言上高度提炼,平淡而富有韵味,明净雅致感情色彩强烈的词眼很少出现 ,抒情收敛浓缩,含蓄雅致,富贵而不鄙俗,艳情而不纤佻。在宋词诗坛发挥重要影响。21.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P61):指柳永的词白话化和平民化,浅近俚俗,与俚语合俗曲,与与传统雅辞分庭抗礼,把词作为流行歌曲来写,还其曲子词本色
12、,其作品投千万人所好,上等人下等人都喜欢,柳词成为当时最通俗的大众歌曲,因而应得“凡有井水饮处都能歌柳词”。22.辛派词人:和辛弃疾同时或稍晚的一些词人,他们深受辛弃疾的影响,走上与辛弃疾大致相同的创作道路,其词作的思想倾向、风格和情调都与辛词相近,从而形成南宋中、晚期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辛派词人不下数十人,其中较重要的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23.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因其词善于选取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展示自我的内心世界,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来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以白描手法创造出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3 颇具特色,故后人多有效法者,称之为“易安体”。24.诚斋
13、体:杨万里号诚斋,其诗摆脱前人藩篱,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被人称为“诚斋体”。诚斋体的取材主要是自然景物,特点是想象丰富新奇,语言自然活泼,富有幽默诙谐的妙趣。它把江西诗派的师法古人、艰涩奇峭变为师法自然。终于创辟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被称为“诚斋体”25.江湖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江湖派诗人有布衣,也有官宦,生活年代不一,其中因功名不就而浪迹江湖的下层文人的作品较有影响。作品或吟咏山川,或记述事件,或抒发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不满朝政、不愿与之合流的态度。也有的反映了厌恶仕途、仰慕隐逸、消极避世的思想。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26
14、 话本:“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文学形式,“说话”就是讲故事,类似现代的说书。是在志怪、传奇等文言小说之外,从群众中产生的白话小说。“话本”的出现,正如鲁迅所指出的:“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它标志着我国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指说话人说故事的底本或稿本。起源于唐代僧人讲唱佛经的 变文。宋、元时期说话是一种行业,其中的 话是故事之意。早期的话本是由说话人将故事的内容记下来,做为以后自己再说 故事时的依据,也有留传给亲人、徒弟参考的意图,后被人刻印成书出版,仍称话本 27 南戏:1.源起:北宋末年,发源于浙江温州
15、(永嘉)2.出现:南宋时,温州地区 3.别称:南曲戏文、戏文 4.演变:最初是民间歌舞小戏,渐将歌舞戏、滑稽戏 融为一体,形成唱、念、做、舞并用的戏曲模式 5.发展:(1)南戏:发展于南方,以杭州为中心(2)金元杂剧:发展于北方,以大都为中心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原是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剧种,早在北宋末年已开始在江浙等地域流行,当时叫做“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是一种与北杂剧体制有明显不同的综合性表演体系 28.诸宫调:1 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就形式来讲,是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中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表现事物,叙述情节,叙述故事,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形式,已具有北方戏剧的雏形。2 诸
16、宫调又称二话本,诸宫调作品中出现的代言体叙事与小说话本对人物形象的模拟,很是相似,足见诸宫调与话本的密切关系。29.词别是一家:李清照词论,她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在其之前,李之仪曾从创作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问题,次对音乐性和节奏性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问题特征,才能不被诗所取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如果说苏轼是从词体同源的渊源论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
17、独立的文学地位 30.散曲:是诗歌发展到元代形成的一种新的种类,就形式而言,可分为套数(也称大令),小令和带过曲三种。套数是相对小令而言的成套的散曲,且有内容有尾声;小令,是独立的支曲,带过曲是介于套数(大令)和小令之间的两参支曲子。其表现方式特点为雅俗交融,既有传统诗词的雅致,又有民间曲词表现的俗情;在语言方面既有一定的格律,又可以增加衬字(即格律以外适合演唱的字);既有近乎传统诗词和赋体的铺陈叙述的表现方式,又有口语化,俚俗化的特点 就风格而言,可分为本色派和文采派两种类型,一为本色豪放,一为斑斓婉丽;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兼融状态。在内容上,散曲题材广杂,特别是它能容俗,善谐虚。在语言上,散
18、曲大量运用白话口语和方言俗语,并常常逞才弄巧,有许多巧体。在风格上,散曲外露显直,极情尽致,具有活跃、泼辣的特点。散曲是金元时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散曲在语言上运用民间口语,通俗朴实;而词常用书面语,语言典雅妩媚,故有“诗庄”、“词媚”、“曲俗”之说 4 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一面用于杂剧成为剧中的唱词;一面作为独立的抒情乐歌,也就是“散曲”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
19、要区别之一 31.元杂剧(P147):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节交代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以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表演上一人主唱。元杂剧作家代表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戏剧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生活,倾诉苦闷与悲愤,讴歌不受正统观念束缚的生活理想和爱情追求。32.元曲四大家:中原音韵里,周得清把郑光祖,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并列,称为“关、郑、白、马”,后来成为人们常说的“元曲四大家”33.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
20、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李梦阳(14731530),空同集,何景明(14831521),大复集,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诗歌理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模拟以形式为主。34.台阁体:。指明初永乐、弘治年间在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诗风。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三杨”在明初均以大学士辅政,其诗文多应制、题赠、颂圣内容,貌似雍容典雅,安闲和易,实则陈陈相因,空虚浮泛,“以平正肤廓之风格粉饰现实,词气安闲,雍容典雅,“发为文章,俱有富贵福泽之气”,在诗坛影响极坏。35.公安派
21、: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袁宗道(15601600),白苏斋集,袁宏道(15681610),袁宏道集,袁中道(15701624),珂雪斋集,文学主张:1.文学是发展的。“古何必高,今何必卑”,2.反对摹拟。3.“独抒性灵,不拘格套”。4.文必贵质。5.重视小说戏曲的文学价值。6.提倡平易近人的文学语言,要求解放文体。公安派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36.唐宋派:唐宋
22、派是明中期一个文学(包括诗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2、理论主张:其一,复古。但与七子不同,他们推崇唐宋的韩、柳、欧、曾,复唐宋之古。他们以为秦汉之文,即不通顺又无生气。王慎中认为:“学马迁莫如欧,学班固莫如曾。”特别推崇曾巩。茅坤辑录八大家之文,提出八大家之名。其二,“直据胸臆,信手写出。”他们只是借古人之法,来表现个人的“真精神和千古不可磨灭之见”。37.小品:多指小品文,不具指某一特定文体,尺牍、游记、传记、日记、序跋、铭、赞都可包括在内。是指体制短小、轻君灵巧、真情流露的“小文小说”,以区别于以往庄重古板的“高文大册”。最著名小品文作家是张岱,其湖心亭看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史 名词解释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