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pdf
《建筑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第一章 概 述 建筑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前者指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极限状态;后者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的某项规定限值时的极限状态1。钢结构可能出现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有: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整个结构或其中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而倾覆;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结构出现过度塑性变形,不适于继续承载;在重复荷载下构件疲劳断裂。其中稳定问题是钢结构的突出问题,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中,都可能遇到稳定问题,因稳定问题处理不利造成的事故也时有发生。1.1 钢结构的失稳破坏 钢结构因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大
2、跨度结构、重型厂房、高层建筑、高耸构筑物、轻型钢结构和桥梁结构等。如果钢结构发生事故则会造成很大损失。1907 年,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上的魁北克桥,在用悬臂法架设桥的中跨桥架时,由于悬臂的受压下弦失稳,导致桥架倒塌,9000t 钢结构变成一堆废铁,桥上施工人员 75 人罹难。大跨度箱形截面钢桥在 1970 年前后曾出现多次事故2。美国哈特福德市(Hartford City)的一座体育馆网架屋盖,平面尺寸 92m110m,该体育馆交付使用后,于 1987 年 1 月 18 日夜突然坍塌3。由于网架杆件采用了 4 个等肢角钢组成的十字形截面,其抗扭刚度较差;加之为压杆设置的支撑杆有偏心,不能起到预期
3、的减少计算长度的作用,导致网架破坏4。20 世纪 80 年代,在我国也发生了数起因钢构件失稳而导致的事故5。科纳科夫和马霍夫曾分析前苏联 19511977 年期间所发生的 59 起重大钢结构事故,其中17 起事故是由于结构的整体或局部失稳造成的。如原古比雪夫列宁冶金厂锻压车间在1957年末,7 榀钢屋架因压杆提前屈曲,连同 1200 m2屋盖突然塌落。高层建筑钢结构在地震中因失稳而破坏也不乏其例。1985 年 9 月 19 日,墨西哥城湖泊沉淀区发生 8.1 级强震,持时长达 180s,只隔 36h 又发生一次 7.5 级强余震。震后调查表明,位于墨西哥城中心区的 Pino Suarez 综合
4、楼第 4 层有 3 根钢柱严重屈曲(失稳),横向 X 形支撑交叉点的连接板屈曲,纵向桁架梁腹杆屈曲破坏6。1994 年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Northridge 的地震震害表明,该地区有超过 100 座钢框架发生了梁柱节点破坏7,对位于 Woodland Hills 地区的一座 17 层钢框架观察后发现节点破坏很严重8,竖向支撑的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现象明显。1995 年发生在日本 Hyogoken-Nanbu 的强烈地震中,钢结构发生的典型破坏主要有局部屈曲、脆性断裂和低周疲劳破坏9。对结构构件,强度计算是基本要求,但是对钢结构构件,稳定计算比强度计算更为重要。强度问题与稳定问题虽然均属第一
5、极限状态问题,但两者之间概念不同。强度问题关注在结构构件截面上产生的最大内力或最大应力是否达到该截面的承载力或材料的强度,因此,强度问题是应力问题;而稳定问题是要找出作用与结构内部抵抗力之间的不稳定平衡状态,即变形开始急剧增长的状态,属于变形问题。稳定问题有如下几个特点:(1)稳定问题采用二阶分析。以未变形的结构来分析它的平衡,不考虑变形对作用效应的影响称为一阶分析(FOAFirst Order Analysis);针对已变形的结构来分析它的平衡,则是二阶分析(SOASecond Order Analysis)。应力问题通常采用一阶分析,也称线性分析;稳定问题原则上均采用二阶分析,也称几何非线
6、性分析。(2)不能应用叠加原理。应用叠加原理应满足两个条件:材料符合虎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结构处于小变形状态,可用一阶分析进行计算。弹性稳定问题不满足第二个条件,即对二阶分析不能用叠加原理;非弹性稳定计算则两个条件均不满足。因此,叠加原理不适用于稳定问题。(3)稳定问题不必区分静定和超静定结构。对应力问题,静定和超静定结构内力分析方法不同: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只用静力平衡条件即可;超静定结构内力分析则还需增加变形协调条 2 件。在稳定计算中,无论何种结构都要针对变形后的位形进行分析。既然总要涉及变形,区分静定与超静定就失去意义。1.2 失稳类型 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刚性球,可以有三种性质不
7、同的平衡状态:稳定平衡、随遇平衡和不稳定平衡。如图 1.1a 所示,用实线表示的球,在凹面中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有一侧向力使球偏离平衡位置B点,到达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当撤去侧向力,球体在重力作用下,经过振动仍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B点,则这种平衡状态是稳定的。图 1.1b 中,如果有侧向水平力使其偏离平衡位置B点,当除去水平力后,球体不再回到原来的B点,而是停留在新的点(图中虚线所示位置),这种推到何处就停在何处的状态称为随遇平衡状态。图 1.1c 中的球体在凸面顶点B处于平衡状态,当有一侧向力使球体离开平衡位置B点,除去侧向力后,球体不仅不能恢复到B点,反而继续沿着凸面滚动,远离平衡位置,因此这
8、种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a)稳定平衡 (b)随遇平衡 (c)不稳定平衡 图 1.1 刚体的平衡状态 材料力学中,在讨论两端铰支、均质弹性材料的轴心受压杆件稳定问题时也遇到了上述类似的三种平衡状态:图 1.2a 中,当轴向压力P的数值不大时,如有侧向力使杆件产生横向微弯曲,离开原有直线形状,当撤去侧向力后,杆件经振动仍可恢复到原直线形状,则称其为稳定平衡状态。图 1.2b 中,当压力P=Pcr时,直杆仍可保持其直线形状,如果施加微小侧向力,则杆件发生微弯曲,当除去侧向力后,弯曲变形仍保持不变,杆件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直线形状,此时杆件处于曲线形状的随遇平衡状态,称其为临界状态,Pcr称为临界力。当P
9、Pcr时,若有侧向力使杆件弯曲,则即使除去侧向力后,杆件在压力P作用下,弯曲变形继续增加最终导致杆件破坏,称其为不稳定平衡状态。(a)稳定平衡状态(PPcr)(b)临界状态 图 1.2 轴心压杆的平衡状态 3 用上述理想轴心压杆的情况来描述钢结构的失稳现象是不够的,钢结构的失稳现象就其性质而言,可以分为三类稳定问题。1.2.1 分支点失稳 理想的(即无缺陷的、笔直的)轴心受压杆件和理想的中面内受压的平板的失稳(屈曲)都属于分支点失稳。也称平衡分岔失稳,或称第一类失稳。图 1.3a 为一理想轴心受压构件,当轴向压力P Pcr时,压杆沿轴向只被压缩c,杆始终处于直线平衡状态,称为原始平衡状态。此时
10、如果在其横向施加微小干扰,杆件会呈微弯曲状态而偏离原平衡位置,但是撤去此干扰后,压杆立即恢复到原直线平衡状态。可见,原始平衡状态具有唯一的平衡形式。当P=Pcr时,压杆会突然弯曲,该现象称为丧失稳定,或称为屈曲。如图 1.3b 所示,构件由原来挺直的平衡状态转变到微弯曲的平衡状态。从图 1.3c 表示的荷载(P)位移()曲线中可以看出,当荷载到达A点后,杆件可能有两个平衡路径,即直线AC和水平线AB(AB),A点称为两个平衡路径的分支点,或分岔点。由于在同一个荷载点出现了平衡分支现象,所以将此种失稳现象称为分支点失稳。(a)原始平衡 (b)临界平衡 (c)P曲线 图 1.3 理想轴心受压构件
11、分支点失稳又可以分为稳定分支点失稳和不稳定分支点失稳两种。1.稳定分支点失稳 图 1.3c 所示荷载位移曲线是根据小挠度理论分析得到的,如按大挠度理论分析,轴心受压构件屈曲后,荷载随横向位移加大而略有增加,但横向位移的增长速度远大于轴向力的提高速度,如图 1.4b 所示。轴心压杆屈曲后,荷载位移曲线是AB或AB,这种平衡状态是稳定的,属于稳定分支点失稳。由于压杆因弯曲变形而产生弯矩,在压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下,杆件最大弯矩作用截面边缘纤维先屈服,随着塑性发展,压杆很快就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即极限荷载Pu与屈曲荷载Pcr相差很小,因此,轴心受压构件屈曲后强度并不能被利用。对图 1.5a 所示四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结构 承载 能力 极限 状态 正常 使用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