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弦琴的音色中日古代文人精神世界之一瞥.pdf
《无弦琴的音色中日古代文人精神世界之一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弦琴的音色中日古代文人精神世界之一瞥.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无弦琴的音色中日古代文人精神世界之一瞥 作者:孙佩霞 来源:社会科学家 2014 年第 12 期 孙佩霞 (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44)摘 要:琴在中国古代,被赋予了非常复杂的文化内涵,既有最高权威的属性,又独立于权威之外。它兼容着老庄哲学和儒家思想,却最终渐变为士大夫个体精神世界的象征,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琴文化”。这种“琴文化”对全盘学习中国文化的古代日本亦产生过巨大影响。文章的主旨,即在于对中国“琴文化”的内涵和性质进行总体考察,并以日本平安时代文人及其作品为分析素材,进行中日间的个案对比,剖明“琴”如何投射出两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异同,以期深化我们对各自古代文化特征的理
2、解和反思。关键词:琴的权威性;个体生命意识;琴的叛逆性;哲学的象征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4)1215205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琴”不只是一种乐器,它还凝缩了中国古代宏大的自然哲学思想和儒家“礼乐”思想;同时又被古代文人赋予了鲜明的个性风貌,以体现他们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作为文化载体,古琴被传诸海彼,对日本平安时代的文人产生过巨大影响。不仅上自天皇下至文人雅士、甚至贵族妇女,皆以善操琴为荣耀,而且,琴亦成为他们诗文创作的常套题材,平安中期,甚至出现了一部以琴技的家族传承为主题、长达 20 卷的长篇小说宇津保物语,先于源氏物语数百年。然而,据管见所及,虽然日本学者有大量的
3、关于宇津保物语及其他“琴文学”的研究,但对于中国琴文化的溯源性研究,以及与日本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中的“琴”的比较研究寥寥无几,中国学界更是少有问津。如果说,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的形成,与该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和文化器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探究琴在中日两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仅有助于我们厘清两国文化交流的一段历史真相,而且为我们理解两个民族各自的文化心理特征提供了更为深层的依据,同时也是我们对自身的传统文化进行再度确认,并藉以标识出今天仍需发扬光大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本文的论述将从对琴文华的综述和中日个案的比较这两个方面进行。一 关于“琴”的历史之久远、出身之高贵、品性之非凡
4、,中国古典文献有大量的记载。艺文类聚曰:“昔者舜做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治”1(P779);也有神农、伏牺创制了五弦琴,文王又将其改造为七弦琴的记载2(P1-2)。在古人的观念中,上圆下方、取法天地、以五弦象五行的琴,不仅诞生于圣帝之手,作为其材质的梧桐,也是神鸟凤凰唯一可栖息驻足的高贵树木。这种梧桐因为其生长于高山峻岭之中,吸取了天地之精华,故能发出天籁之音,从而感天地、泣鬼神。嵇康的琴赋就典型地表达了古人对琴的这种文化定义3(P255-259)。在许多文献中,琴被定位于众弦之首,八音之统帅,可以通万物、协四气、通神明、合天人。琴既是太平圣世“无为而治”的体现,又是个人“和人意气,感发善心”
5、、“御邪僻,防心淫”之“君子常御”。琴与剑、诗、酒并列,成为文人名士所必备的文化符号;“琴瑟相合”“知音”等词语、典故则说明琴还被推演为人生知己和男女两情相悦的象征。被赋予了至高无上地位的琴被吟咏赞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当然,中国古琴的形制因时代和持有者的喜好并不统一,有五弦琴、七弦琴、甚至曾有十弦、二十弦的大型琴,记载中也有一弦琴,甚至无弦琴。但是无论制式如何,在古人眼中,它们都被归类为有着相同文化意义的“琴”,并据此与瑟、筝等弦乐器相区别。这一点从初学记艺文类聚等古代类书中可以明显看出。本论文中的“琴”便是这个意义上的琴。不过,在日本的有关文献和作品中,中国古琴通常有明确指定,即五弦
6、琴或七弦琴,以此区别于日本古琴。这一点因与本论旨无紧要关系,在此不特做分类和说明。从上文所概述的古琴复杂的文化意义中即可看出:中国古琴既有“象五行”“通神明”“合天人”这种老庄哲学的“超越性”,同时还有“御邪僻,防心淫”这样契合于儒家礼乐思想的“政教性”。那么,在古代大量的乐器中,音量和外形都并不宏大的古琴,是怎样被赋予了这些互相渗透又迥然不同、关联着个体意识和时代主流价值观两方面的错综意义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以中国古代相关文献和作品为依据,梳理中国古老文化和儒道两家在理论上是如何定位琴的文化意义的,以及其各自的代表人物又是如何在琴的实际演奏过程中对此加以演绎的。翻开儒家的代表性著作礼
7、记4(P527),可以看到儒家的艺术观,即:“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略)所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上述可以一言以蔽之为“调和”,亦即:个体之间的和社会群体之间的调和。以“礼别异”使人们安于尊卑之位,以“乐合同”使人们无怨不平之境;“琴”作为维系整个封建社会礼乐制度的“乐”,也就承载了“礼乐”两项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维度的重大意义。作为“八音之统”“众弦之首”的古琴在这种政教艺术观下,其地位自然是无可替代的。既然在儒家看来,“王者功成作乐”“乐”在国家政治方面发挥着重要效用,古琴又是创
8、制于圣帝之手,也就难怪它得以与书经这样的经典以及“君子”这样的人物相提并论,产生“君子左琴右书”之说了。“与政和谐”的琴的政教意义,归根结底,还要通过具体个人的演绎方能落实。在这一方面,琴作为“君子”所“常御”之琴,其体现的就是儒家的“独善”思想。例如,首先是儒家的祖师孔子的琴。在游说列国期间,孔子一行曾困于陈蔡,面对危机四伏且“七日不火食”的境况,弟子中出现了信念动摇,子路、子贡甚至发起牢骚。此时的孔子却“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并告诫弟子们:君子处不遇之境更应该“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穷”“通”皆应以恪守道德为乐5(P72)。显然,此时的琴所彰显的就是儒家无论“穷”“通”都要“
9、守礼自律”的独善精神。庄子让王篇中记载的孔子得意弟子原宪(即子思)的琴也是同样。一次,子贡乘高头大马来到原宪所居的陋巷,只见衣衫褴褛的原宪在“蓬户不完”“上漏下湿”的家中,“正座而弦歌”,不仅毫无愁怨之色,而且对子贡的虚华直言相讥,令其羞愧难当。在中国古代文人中,这种退居陋室、素琴消忧的故事还有很多。其实质是,在自己的才智不被当权者认可甚或境遇不公时,通过琴化解内心的苦闷,忍耐不公的际遇,恪守君臣之道、尊卑秩序。很显然,这样的琴音里是没有“反权威”的音符的,其作用就是弱化个人意志,使人安于不公之境遇,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相比之下,老庄思想下的琴又是如何呢?下面将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在列子庄子等充
10、溢着老庄思想的典籍中,有很多关于古代琴师和琴音乐“通神明”“协四气”的美丽而神奇的传说;在诗经等经典中还有许多对琴的“肃雍和鸣,先祖是听”的强调,使我们联想起音乐与古人朴素的精神世界和古老宗教密不可分的渊源。在先民的眼中,音乐本来就是与神明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这也许是因由音乐本身的客观功能,即:琴可以其物理性的声音产生感动人心的形而上的特殊效果。无需赘论,这种音乐效果本身是超越具体思想理念的客观现象,所以它自然拥有超越具体价值观框限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孔子出游,路遇九十老者荣启期鹿裘带索、援琴高歌的故事,以及传颂千古的伯牙绝弦的故事等,都很好地说明了琴的这种独立于权威之外的一面。那么,与儒
11、家所赋予琴的政教意义这一社会性相比,这种渊源于古老文化、有着老庄哲学色彩的一面,又是如何在中国文化中发展的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则必须将目光投向六朝时期的文人们。六朝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殊时期,文人们对儒释道三者的“是”与“非”进行了热烈开放的讨论,并且出现了蔑视儒教、崇尚庄老的文化倾向。这个时期的许多文人热衷于“参佛悟道”,并以特立独行的方式身体力行,“竹林七贤”就是其典型之一。无需赘言,这种文化思潮是与六朝时期政治的险恶密切相关的:不愿苟合于黑暗政治的文人们,往往通过标榜庄老以远离政治,将对现实的思索和不满、个人的价值取向,都表现于充满个性的行为中,包括阮籍的青白眼、刘伶的醉态,也包括嵇康
12、的打铁和琴声等。这种行为方式,实质上是文人们对于超越现实的哲学思想的“求索”;它所昭示的,是“独立自由”的灵魂和卓尔不群的个性;其代表人物则无出嵇康之右者。嵇康不仅以品格、诗文、个性、风姿为时人所仰慕,还是弹琴的名手。作为中国文学史、音乐史、思想史上都永远异彩独放的人物,他不仅赋予了音乐以老庄哲学的理性意义,并将体真悟道的求道精神贯穿于“弹琴”这一具体行为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言及嵇康的内容有 44 处之多,记载了他作为魏晋名士非凡的才华和个性卓然的风貌。嵇康本人留存下来的诗文也足以证明这些记载的可信度。例如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公开表达了他在思想上“薄孔周”的离经叛道,以及政治上对当权者的蔑视和
13、拒绝合作的态度。他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6(P335)反映出他在精神上追求超越现实、与道冥合的哲学境界;而琴赋中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也是根植于老庄哲学的。他认为音乐的终极目的在于将人的精神升华到一个物我两忘的高度,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而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和个人自我压抑的隐忍。这无疑与儒家“乐合同”的政教艺术观相悖。他对古琴给予了最高的赞美,特为琴作赋,认为“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他主张“能尽雅琴唯至人”,认为只有演奏者本身的精神世界达到了超越世俗的境界,其琴音才能表现出这种极致的意境。具有这种反权威情怀的嵇康,自然使当权者们感到憎恶。于是他们罗织罪名,处
14、之以极刑。然而,嵇康临刑索琴,高奏广陵散后从容赴死的历史记载,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将深远的哲学思索、独立自由的精神和威武不屈的个性融入其高超琴技中的中国古代文人的伟岸身姿,感到琴音里所具有的令人震撼的哲学力量,和琴所承载着的一个超越凡尘的高贵灵魂。对嵇康来说,琴是他践行自己的人生哲学和捍卫独立自由的灵魂的最高手段。据后人考证,广陵散正是一曲宣泄对当时黑暗的司马氏统治的愤恨的曲子7(P100)。虽然没有嵇康那样壮烈的死,但是,却有着同样堪称壮烈的“生”的陶渊明,从“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8(P164)到“蓄无弦琴一张,每醉适,则抚弄以寄其意”9(P22-23),他手中的琴,甚至超越了音乐艺术的范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弦琴 音色 中日 古代 文人 精神 世界 一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