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教案.pdf
《文言文虚词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虚词教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清河中学 2012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主备人:周海燕 2012-3-8 1 2012届高三文言虚词复习 教学目标 1、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 15 个虚词的用法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虚词“之”“而”“以”“因”“乃”用法 考点解读 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 B级。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的相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不要求指明其意义和用法。但从 2009年后的文言文翻译题中体现并考查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前预习 1、了解这 15 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预
2、习核按钮小册子 P93P103)2、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预习核按钮P78)3、复习重点:了解并掌握解答文言虚词类题目的基本方法。(预习核按钮P80 二)第一课时 一、复习“而”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规律总结-连词。分别表示并列、递
3、进、承接、转折、假设、因果、修饰关系。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也可译为“你(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课堂训练 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江苏省清河中学 2012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主备人:周海燕 2012-3-8 2 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7)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
4、英杰而(11)。解析:1、连词,并列关系 2、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假设关系 4、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5、连词,转折关系 6、连词,递进关系 7、连词,修饰关系 8、不久,一会儿 9、连词,承接关系 10、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11、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肯定。二、复习“何”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规律总结-疑问代词。其中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作定语,可译为“什么”。疑问副词。其中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
6、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课堂训练 判断“何”在文段中的意义“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3、江苏省清河中学 2012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主备人:周海燕 2012-3-8 3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4、疑问副词,可译为“多么”5、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6、可译为“凭什么”7、可译为“怎么样”三、复习“乃”典型例题
7、 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规律总结-副词。其中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这才”等 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
8、;也作主语,译为“你(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汉书翟义传)”。不能作宾语。【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课堂训练 判断“乃”在文段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解析:(1)副词,表承接,于是。(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4)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6)复音虚词
9、,相当于“样子”。(7)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四、复习“其”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江苏省清河中学 2012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主备人:周海燕 2012-3-8 4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0、烛之武退秦师)()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祭十二郎文)()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规律总结-代词。其中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修饰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不能加“的”。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
11、,后面多为数词。-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揣测、反诘、期望、商量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搭配。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一定”“还是”等或省去不译。连词。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表选择,可译为“是还是”。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课堂训练 判断“其”在文段中的意义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
12、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解析:1、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2、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3、代词,可译为“其中”4、代词,可译为“我,自己”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 6、代词,可译为“他的”7、8 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 10、指示代词,可译为“那”11、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 13、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江苏省清河中学 2012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主备人:周海燕 2012-3-8 5 五、复习“且”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且
13、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规律总结-连词。递进关系,“并且”、“况且”;让步关系,“尚且”;并列关系。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课堂训练 判断“且”在文段中的意义“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不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7)不避,
14、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解析:1、副词,暂且 2、连词,递进关系,并且 3、副词,将要 4、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5、就像 6、连词,并列关系 7、连词,尚且 六、复习“若”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规律总结 动词。像,好像。代词。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课堂训练 判断“若”在文段中的意义
15、江苏省清河中学 2012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主备人:周海燕 2012-3-8 6“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7)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解析:1、连词,假设关系,“如果”。2、代词,“这”。3、副词,表推测,好像。4、代词,“你”。5、连词,选择关系,“或、或者”。6、表意思他转,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有“再说”、“至于”的意思。7、相当于“至如”“至于”。七、复习“所”
16、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规律总结 助词。其中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文中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
17、表示手段或凭借,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一种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课堂训练 判断“所”在文段中的意义“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钓誉矣。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解析:1、“的原因”2、表示被动 3、“所+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 4、“是用来的”5、“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6、“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八、复习“为”典型例题
18、 江苏省清河中学 2012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主备人:周海燕 2012-3-8 7 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察今)()何辞为?(鸿门宴)()规律总结-动词。翻译比较灵活。其中根据具体语境,可译为“演奏”。以为。判断词,是。-介词。其中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介绍涉及的对象。
19、给,替。对,向。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语气词。位于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可译为“呢”。课堂训练 判断“为”在文段中的意义“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1)?解析:1、2 介词,因为 3、动词,是 4、介词,对、向 5、介词,被 6、动词,作为 7、动词,做 8、介词,为了 9、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10、介词,替 11句末语助,可译为“呢”课后作业 核按钮P
20、81-82“板块二 文言虚词”1、4、6、7、9 题 第二课时 九、复习“焉”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江苏省清河中学 2012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主备人:周海燕 2012-3-8 8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规律总结 语气助词。常用于句末,一般可不译。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有词尾的作用,相当于“然”。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代词。表他称,相当于“之”。表疑问,“哪里”、“怎么”。课堂训练 判断“焉”在文段中的
21、意义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1),狭狭焉(2),未料有伏焉(3),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4),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5),骄而轻敌若此,焉(6)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则必无颜世上矣。解析:1、2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兼词,“在这里”3、兼词,在哪里 4、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 5、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6、疑问代词,怎么 7、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8、代词,他们 十、复习“以”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是时以大中丞抚吴
22、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祭十二郎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谈笑以死(五人墓碑记)()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列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江苏省清河中学 2012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主备人:周海燕 2012-3-8 9 规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虚词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