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pdf





《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pdf(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作者:叶舒宪1 作者机构:1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0240 出版物刊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96-103 页 年卷期:2019 年 第 1 期 主题词:文学人类学;文化文本;四重证据法;神话历史 摘要:20 世纪以来的跨学科研究催生出不少与文化人类学相交叉的新学科。与历史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等在欧美各国的蓬勃发展情况相比,文学人类学只是在中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文学人类学的诞生以两个学科的学术转向为基础,一是人文学科的人类学转向(文化转向);二是人类学的文学转向(人文转向)。在知识全球化与本土文化自觉的学术大背景下,中国文学人类学一派提出结束没有自己理论和方法论的被动局面,尝试建构以文化文本及其符号编码原理为核心,以文史哲和宗教不分的神话历史为认识目标,以四重证据法为方法论的一个理论体系。并希望按照这个理论系统去解说华夏文明发生的特殊性,通过对非实在的、看不见的文化文本的整体认识,重建出让看得见的文学文本得以构成的文化编码和再编码规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人类学 理论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