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短文两篇》对比阅读(带答案).pdf
《江苏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短文两篇》对比阅读(带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短文两篇》对比阅读(带答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4)短文两篇对比阅读 (一)阅读文本,完成练习。【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
2、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1)谈笑有鸿儒 ()(2)无案牍之劳形 ()(3)可爱者甚蕃 ()(4)陶后鲜有闻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 分)(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 分)3.【乙】文中作者爱莲,仅仅写莲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3 分)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答案】1.(1)大(2)使劳累(3)多(4)少(每空 1 分)2.(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2 分。关键词:上)(2)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着,(人
3、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靠近赏玩它。(2 分,关键词:益、植、亵)3.以菊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1 分)突出莲的形象,赞美莲的品格,(1 分)表现出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1 分)4.【甲】文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以及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2 分)【乙】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相同写法:托物言志。(2分)(二)阅读文本,完成练习。【甲】庭 竹 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注释】铅粉:竹节处附着的白色粉状物。依依:竹枝随风摇动的样子。【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4、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丙】竹木者何?树之不花者也。非尽不花,其见用于世者,在此不在彼,虽花而犹之弗花也。花者媚人之物媚人者损己,故善花之树多不永年,不若椅、桐、梓、漆能久。然则树即树耳,焉如花为?善花者曰:“彼能无求于世则可耳,我则不然。雨露所同也,灌溉所独也;土壤所同也,肥泽所独也。子不见尧之水、汤之旱乎?如其雨露或竭,而土不能滋,则奈何?盍舍汝所行而就我?”不花
5、者曰:“是则不能,甘为竹木而已矣。”(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注释】不永年:活的年岁不长。椅、桐、梓、漆:是四种树的名字,它们都是可以制琴瑟的好树木。独:独自享用。尧之水、汤之旱:唐尧时期的洪水、商汤时期的大旱。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就:凑近,靠近。是则不能,甘为竹木而已矣:这样是不能的,我甘心做竹木罢了。1.对【甲】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句写竹节经雾露洗涤显得透亮莹白,隐喻君子的高洁品质。B.次句写庭竹的枝条如青玉般圆润光洁,隐喻君子的坚贞本色。C.第三句写庭竹在风中修直优雅地摆动,隐喻君子的翩翩风度。D.第四句写庭竹不择地势而能处处适宜,透露诗人的世故圆滑。2.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文两篇 江苏省 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文言文 阅读 练习 短文 对比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