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粮食物流园区可研.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某粮食物流园区可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粮食物流园区可研.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章 总 论 一、建设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灵武市新华桥粮食物流园区 二、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XX 金双禾粮油 XX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一)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法规和意见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文件。2、国家粮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一五”粮食基础设施专向建设规划的紧急通知(国粮管200421 号)文件。3、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关于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规划草案。4、XX 回族自治区关于发展黄河经济带的有关规划意见。5、中华人民 XX 国城市规划法与相关法律法规。(二)XX 市、灵武市等有关法规、文件 1、XX 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5 年
2、)。2、XX 市人民政府、灵武市党委、政府有关文件精神。3、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 4、灵武市土地利用规划 5、灵武市新华桥新华桥镇关于编制本可研的要求与有关基础资料。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 X 四、编制原则(一)指导思想、从“西部大开发,灵武大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以加快粮食产业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整合现有企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功能相对齐全,环境比较优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粮食物流园区。、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方便生产和生活。(二)编制原则、充分考虑粮食物流园
3、区性质,合理布局粮食加工、储藏、交易、综合服务、管理与住宿等功能分区与设施,完善基础设施规划,把园区建设成为专业性、标准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粮食物流园区。、遵循因地制宜、节约资金的建设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工程投资,新建与保留有机结合,并为企业长远发展留有余地。、注重环境建设和安全建设,协调园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使园区成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楷模。4、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使建设项目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快捷、维护管理方便可靠。五、项目编制 X 围与内容 本项目编制的 X 围与内容,主要为灵武市新华桥粮食物流园工程的设计方
4、案论证,与工程方案内容的确定,并对工程进行投资估算,提出工程项目总评价和非工程措施建议,与分期建设安排的建议。六、项目区所在地概况 1、地理位置 新华桥 101 省道与 307 国道交汇处(河忠村)建设粮食物流园区。建设用地 X 围东至 101 省道(河忠-XX 段)、河忠村路,南至新华桥种苗场,西至华二排水沟,北至河忠二队庄点。2、场地概述 现状用地内沿 307 国道和 101 省道两侧分布有 20 多家粮食生产流通企业,2 个加油站与少量其他性质建筑,占地面积约 11.9 公顷(约 178.5 亩),养殖与村庄建设用地 5.8 公顷(约 87 亩),荒地23.2 公顷(约 348 亩),农
5、用地 29.0 公顷(约合 435 亩)。用地相对比较平坦,除公路两侧建设用地与相邻公路持平外其余用地基本低于 307 国道 2.4 米左右。拟建用地位于城市近郊,用地 X 围内有部分农田。项目所占用的耕地采取置换、补偿、奖励等措施保证耕地的面积不减少,提高置换用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由于现状用地大部分属荒地、耕地,并低于 307 国道 2.4 米左右,且地下水位较高,土壤的盐碱性较大。为了场地排水顺畅,减小土壤的盐碱性各类生产设施的破坏,保证粮食安全,需要对场地进行填方。根据对场地的实际勘测,同时考虑场地整理的经济性,预计填方深度平均在 1.5 米左右。3、项目区规划(1)功能定位 定位为 X
6、X 乃至中国西部重要的商品粮流通加工基地。(2)功能区构成 根据现状用地使用和企业分布状况,按照建设专业性、标准化粮食物流园区的规划原则,本着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交通便捷等原则,按照园区主要企业生产性质将园区空间划分为六个功能分区,即:生产加工区、原料储存区、成品储藏区、综合服务区、展示交易区、综合管理区(3)总体布局 粮食物流园区总体布局为“一园、两区、两心、三轴”的“点。轴”结构形式。“一园”:整体为一的灵武市新华桥粮食物流园区。“两区”:以 307 国道自然划分的南北两个片区。“两心”:南北两个片区中作为景观绿化节点和交通枢纽的中心区域。“三轴”:即联系南北两个片区中心的南北向主要交通通
7、道和分别由 101 省道和河忠路通向南北片区中心的东西向道路。七、园区建设规模 根据建设粮食物流园区的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分析,1-3 年内建成规模适宜,基础设施完善,以多品种、专业化、系列化粮食产品的精深加工为主,配以原粮和成品粮的储存、中转、运输以与包装加工、信息传递、统一结算等现代物流要素,打破地域原料界限,面向全国的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中心(园区)。拟建园区以307国道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南区用地44.0公顷(约合 660 亩),北区用地 28.0 公顷(约合 420 亩),总面积约72.0 公顷。园区建成达到预期规模后,年加工粮食总量 80 万吨以上,
8、库容量 100 万吨以上。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一)概述 汉书中的“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指的是政府管理与民众生活的深刻关系,其中心思想阐明了国家不能让民众面临到饥饿的威胁,民众才能够为国家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因此几千年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积极遵循“民以食为天”所包含的思想法则,把粮食问题作为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政治高度加以重视。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我国政府更是重视“粮食问题”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稳定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有关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意见,有利的促进了农业生产,保证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保障了国家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更加重视
9、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做出了一系列利于促进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重大决定,制定关于粮食生产和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政策,特别是近年来把粮食生产、流通以与粮食安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到了更高的层面,在努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步伐,使粮食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灵武市人民政府审时度势,提出通过整合现有粮食生产加工资源,建立以新华桥为主的粮食加工物流中心,在扩大全区粮食市场规模,完善粮食产销体系,增强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同时,无疑将会促进灵武市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二)、自治区农业发展概况 XX 回
10、族自治区位于西北地区中部,黄河中上游。被誉为“塞上江南”的 XX 平原,铁路和公路四通八达,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集散地,也是连接东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辐射半径一般达 500 多公里,最远辐射到 XX、东北地区。这里盛产小麦、玉米、稻谷等,多年来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 290 万吨左右,粮食交易与流通日显活跃。近年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变化与粮食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给 XX 的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与流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平台。据有关部门统计以平罗、XX、灵武、青铜峡、XX、中卫、中宁等县市为主体的黄河灌区农业种植和粮食生产基地,仅每年向 XX 省输送优质饲料玉米约 50 万吨,向 XX、XX、
11、XX、XX、内蒙等省区输送面粉、大米约 150 万吨。从 XX、内蒙等地区流入小麦约 80 万吨,从东北流入水稻约 40 万吨。周边地区对 XX 优质水稻(包括享有盛誉的“XX 大米”)、面粉的需求的不断增加,极大的促进了 XX 粮食生产以与粮食物流业的发展,在造就一大批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品牌的同时,也催生了许多大型粮食运输企业的诞生。XX 现有耕地 1950 万亩,粮食耕种面积 1170 万亩以上。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的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2007年粮食产量达到 311 万吨,为 XX 粮食生产加工与其物流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灵武粮食产业现状 1、灵武市概况
12、灵武市位于 XX 回族自治区中部东南方向,地处黄河上游,XX平原与鄂尔多斯台地结合部。灵武市东与盐池县相连,南与 XX 市利通区、同心县接壤,西傍黄河,与永宁县隔河相望,北与 XX 市兴庆区、XX 鄂托克前旗相邻。西部川区,沃野阡陌、鱼跃粮丰;东部山区既有广袤无垠的草原又有黄沙漫漫的荒漠丘陵。全市辖区面积3639平方公里,其中粮食耕种面积约 35 万亩,2008 年粮食总产量约 1.81 亿公斤。2008 年,灵武市总人口 23.4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0.9 万人,占总人口的 46.6%,农业人口 12.5 万人,占总人口的 53.4%,回族人口 11.9 万人,占总人口的 50.9%,
13、农村劳动力资源数 8.8 万人。2、粮食产业化发展状况 近年来,灵武市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粮食作物“三大工程”,促进了粮食产业的快速发展,以粮食生产、加工、交易为主体的产业化体系初步建立,粮食加工、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活跃,以粮食生产、销售、运输与储藏为代表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从而带动了全市农业产业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贡献。据统计,到 2008 年底,全市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共有 60 多家,从业人员 1200 多人,全年实现总产值 9.03 亿元,其中粮食加工业 7.6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的 6.2%,粮食贸易关系几乎遍与大江南北,逐步形成了新华桥、郝家桥、崇兴等粮食产
14、购销集散中心。其中“新华桥”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产供销规模已成为影响全区乃至我国西部粮食市场的著名品牌。全市培育壮大了如兴唐米业、昊王米业、丹富面粉、金双禾粮油等一批知名企业、龙头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系列化粮食流通领域结构体系的逐步形成促使灵武市的粮食产业向更高、更大、更强的方向发展。从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加工规模、品牌效应等多方面综合比较,在区域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以新华桥为基础建立粮食物流园区具有较好的地理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四)、新华桥粮食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新华桥处于灵武、XX、永宁与青铜峡等市县交界处的黄河东岸,通过京藏高速公路、211 国道、307 国道、101 省道
15、可方便与其他地区联系,交通优势明显;新华桥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悠久的通商基础、粮食生产和贩运等早已声名远扬。近年依托优势条件发展粮食加工产业,逐步成为灵武市乃至周边地区粮食贸易中心,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粮食产业的进一步壮大。2、受用地限制,企业沿公路“一”字布置,在方便运输的同时由于粮食运输需求使道路交通流量不断增大,影响公路的正常交通秩序,也严重威胁着公路两侧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3、仓容不足,生产工艺落后,致使许多小型企业在路边晾晒、存放粮食,既不利于粮食安全,也不利于公路景观和新农村建设,更影响企业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4、大小企业混合、无序建设,
16、功能分区不明确,既影响企业的发展空间,不利于建立有效、规 X、安全的粮食产业体系,也不利于使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系统化、品牌化方向发展。5、沿公路发展,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备,环境条件较差,难以提升品牌效应,同时也给粮食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和规 X 化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所谓“物流”,就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物质流动的系统或结构,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始材料、中间储存、最终产品以与相关信息自始而终的有效流动、存储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由于其物资消耗低、劳动效率高、中间风险小等重要属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自少成本、增加利润
17、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广泛利用。充分利用现有良好的粮食生产、加工和交易基础条件,建立新华桥粮食物流园区是构建灵武市粮食产业体系,打造继煤化工、羊绒产业、长枣产业之后又一支柱性产业,对于促进灵武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建立粮食物流园区,可以整合粮食生产、加工和运销资源,扩大和建立有效、科学的粮食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粮食加工设备技术水平和专业化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由小规模米面加工向大规模、集约化、高层次的精、细、专加工跨越;促进品牌意识的建立,提升品牌效应,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粮食安全。2、建设粮食物流园区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
18、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据测算物流园区建成后,年加工量可达80 万吨以上,储存购销粮食 100 万吨以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直接增加农民收入2000多万元,间接增加农民收入7200多万元,并使黄河灌区粮食商品化率提升 5-8%,从而带动种植业向优质、高效、专业化方向发展。3、建设粮食物流园区是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搞活粮食流通领域的需要,也是适应国内国际粮食市场变化,有效配置粮食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4、系统的粮食物流园区具备收购、储存、交易等功能,同时需要运输、包装、工商税务、金融、劳动、信息技术等诸多行业的支持。通过发展
19、和建设粮食物流园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市域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5、凭借新华桥良好的基础条件建设“新华桥粮食物流园区”,有利于建立更加规 X、系统的粮食贸易中心,从而有利于搭建起灵武市招商引资的又一个平台。通过这种新型粮食产业体系的运作,积累经验,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6、建设粮食物流园区,可避免小而散的重复建厂、重复投资建设给排水、电力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效能,从而达到建立低投资、高效率和资源共享的现代企业发展模式目标,促进粮食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三、项目建设的优势 国内外粮食形势的变化、中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出台,尤其是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20、将使得我国粮食流通呈现出较大的变化。因此,我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近几年制定了一系列与物流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现代物流经营和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明显改善,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并增加了对粮食流通领域企业的资金借贷额度,从而使灵武市新华桥粮食物流园区建设有了一定的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从全国来看,目前各地陆续已建立了多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性质的粮食生产、加工、贸易等物流中心、园区或市场,但据调查,就 XX 与西北地区而言,综合性的粮食物流园区还不多。目前建设的以 XX 新城国家粮库为基础的 XX 粮食物流中心,是自治区最大的粮食物流中心。其定位于建立现代新型粮食物流体系,包括加
21、工园区、粮食中转区、粮食储备区、粮食交易区和办公生活区、物流附属设施区、物流公路和铁路通道等,但就粮食加工而言,年加工粮食总量 5.7 万吨,仅占全区粮食生产总量 299 万吨的 1.9%,而灵武市现有年粮食加工能力 55 万吨,占全区粮食生产总量的 18.4%,且仅新华桥一地年加工能力在 30 万吨以上,占灵武市粮食加工总量的 55%以上,因此在新华桥建设粮食物流园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新华桥处于 XX 中部黄河灌区核心,具有距粮食产地近的优势,又处于 XX 中部地区南北交通与东西交通的交接处,距 XX 河东机场40 公里,方便交通运输与信息流转,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并且 XX“新华桥”早已声
22、名远扬,具有较大的品牌优势,因此新华桥建立粮食物流园区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自然的选择。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与场地概况 根据灵武市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粮食产业与依托新华桥建设粮食物流中心的有关会议精神,综合资源、人才、交通等条件以与粮食产业现有基础优势等因素,拟选择在新华桥 101 省道与 307 国道交汇处(河忠村)建设粮食物流园区。建设用地X 围东至101 省道(河忠-XX 段)、河忠村路,南至新华桥种苗场,西至华二排水沟,北至河忠二队庄点 二、建设条件 1、气候条件:灵武市地处我国中温带大陆内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为荒漠草原到草原化荒漠之间的过渡地带。气候干燥,冬
23、春长、夏秋短,冷热悬殊,雨雪稀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全年日照时数4434.7 小时,平均每天12.1 小时。7 月最长,每天日照 14.5 小时;12 月最短,每天日照 9.5 小时。气温特点是年平均气温为七月最热,一月最冷。气温绝对最高为41.4(1995 年4 月17 日),最低为-28(1954 年 12 月 28 日),气温日较差最高达 33.1(1995年4 月17 日),无霜期多年平均为157 天。降水量受地理位置与地形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多年平均降水量206mm。降水多集中于七、八、九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 62%。蒸发量为 2000mm,是降水的 7倍左右。按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粮食 物流园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