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话剧《雷雨》中周萍悲剧必然性楼杭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话剧《雷雨》中周萍悲剧必然性楼杭青.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论话剧雷雨中周萍悲剧必然性 楼杭青 如果说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能称得上不朽的作品的,恐怕非雷雨莫属。自从曹禺创作诞生至今,成了国内话剧界永不过时的经典,是各类戏剧艺术院校、电影学院的保留毕业汇演的节目。纵观文学史,魅力常存的往往是悲剧,取得杰出成就的文学家也是因为其悲剧文学作品。究其原因,恐怕还得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正如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里所说的那样:“戏剧也曾使我迷恋,剧中全是表现我的痛苦的形象和激起我欲望之火的形象。没有谁愿意遭受苦难,但为什么人们有喜欢观看悲剧的场面呢?他们喜欢作为观众对这样场面感到悲悯,而且正是这种悲悯构成他们的快感。这不是可悲的疯狂又是什么?因为一个人越是收到悲惨情节
2、的感染,就越难摆脱这类情节的控制。”1、雷雨中的悲剧形式是受西方悲剧的影响 历来,雷雨都被认为是一出命运的悲剧,人物布局及其错综复杂的冲突,只被认为是一种巧合,一种“命运”带来的悲剧。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无助、无奈,与最终的绝望,有逼真的希腊悲剧的艺术效果,也有人认为,雷雨的悲剧来源于人本身:源于周朴园曾经的屈服和现在的伪善;源于周萍的怯弱与矛盾,源于繁漪的激烈与义无反顾,即来源于人的性格的“性格悲剧”,而我以为,是“命运悲剧”还是“性格悲剧”,都不是雷雨悲剧的本身,雷雨悲剧是超越了这两种悲剧,而转向于生存本身,这才是曹禺要表现的主题-生存悲剧。1.1雷雨的时代特色和他的超时代性 一部作品往往
3、带有她产生时代的痕迹,后来人看,就容易产生隔阂,会觉得看不懂,无法理解。比如红楼梦,现代人看来,只要贾宝玉和林黛玉私奔,悲剧就可以避免。但在他们所处的年代,私奔不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是礼教禁止的行为。而雷雨却能跨越几个年代,为人们所理解、欣赏。从第一次上演话剧雷雨,到现代电影雷雨,经久不衰的上座率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这也是作者曹禺本人也没想到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很钦佩,许多人肯费了时间和经历,使用说不尽的语言来替我的剧本下注脚;在国内这些公演之后更时常地有人论断我是易普生的信徒,或者臆测剧中某些部分是承袭了别人的灵感。认真讲,这多少对我是个惊讶”(曹禺雷雨序)。1、1、1雷雨悲剧性的不可
4、避免 那么,是什么使雷雨能有这么大的生命力呢?我想,就在于他是一本探究人性的悲剧,讲人性的悲剧不仅仅简单地归咎为人的客观行为,而是在更深层次地提高到人类本身的角度来看。人类有动物到人,其实也是一个漫长、艰辛、曲折,然后失败和牺牲众多的过程,那么,“在人的心理机能产生、行程和走向成熟时,险恶可怕的自然环境和残酷无情的生存环境,不定在人类的心理上留下深刻的痕迹,对人类的心理机制的倾向性和反映模式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悲剧心理学韦小坚胡开祥孙启君)雷伊实质上病没有简单地讲悲剧的产生归咎于社会或个人,而是深刻地反省我们 renli 自身的不可抗拒性的结局!2.雷雨中的悲剧人物 提及雷雨里的悲剧人物,
5、大家只看见繁漪、四凤、侍萍、周冲,看见他们不行的运和悲惨的结局。周萍作为一个悲剧制造者和承受着,他的悲惨比别人更深,这一点也许连作者本人在创作之初也没意识到。周萍是雷雨里最痛苦的灵魂。他自幼“失去”母亲,加之父亲的严肃和冷漠,使他缺失母爱的心理趋于病态。在年龄相仿的后母繁漪向他发出啊的召唤时,他变急切地、毫不犹豫地投入她的貌似母爱的怀抱,在繁漪身上寄托着他畸形的爱恋。当他慢慢地从迷梦中清醒,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正在这时,魅力单纯的四凤的出现,他毫不犹豫地抓住四凤,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但她没想到,自己的不负责任的逃避竟会把自己带入更为可怕的、更不可饶恕的罪恶和悲剧的泥潭中。最后
6、只能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逃脱。2.1 恋母与杀父情结.首先,作为一个人,周萍在她的童年就被认为地剥夺了享受母爱的权利,在她一岁时,母亲被父亲赶出家门。剧本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详细描述,只是用侍萍的话做了一个简单的交代:“.大孩子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快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周萍就是这个“大孩子”,鲁大海就是那个“刚出生的孩子”。周萍那时才一岁,正式在母亲怀抱淘气的年龄,但剧本里没有一句周萍对母爱的提及,只是经常听父亲叙说圣母如何的美丽、贤惠,于是,童年时代的心理扭曲压抑城潜意识里的“俄狄浦斯情结”,也导致了她性格的由于和怪癖。也正式这种五星的扭曲,使得周萍对后母繁漪产生了有悖伦理的情感
7、成为可能。2.2 与繁漪关系的不平等和被动性。说到周萍的悲剧,繁漪是一个关键人物,他对于整个悲剧也是一个关键人物。而周萍的悲剧也是从她这里开始的。周萍从乡下回到城里,回到父亲的家,也就是来到繁漪身边开始,而繁漪,已经在这样一个封建专制家庭里生活了十几年,十多年来,她不仅要忍受丈夫时而对侍萍的怀念而半生的对她的无爱,还要忍受因这种无爱而带来的冷酷和专横。这种内心的积郁,她是多么想找人派遣和倾述,她那孤独的混灵魂有多么需要爱的滋润,这个不服是怀着这样的期待,周萍的出现,五一是黑暗中出现的一丝光亮。2.3 回归身份的重新认定。周萍的悲剧还在于他的软弱,在于他最后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妥协,封建思想的阴影最
8、终战胜了他的反抗精神,重又回到“父亲的儿子”。我们无法知道,是因为四凤的出现使他“回归”,还是因为他“回归”而爱上了四凤,但他确实“爱过一个他绝不应该爱的女人”,确实干了件“对不起父亲”的事,在她看来,这些都是因为自己“年轻、“糊涂”、“一时冲动”,他把对世俗的反抗,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说成是“不应该”,最终,他又成了“父亲的儿子”,成了封建卫道士!喝药一场戏中的“屈膝”,标志着周萍在思想上彻底被周朴园这件注意代表所“压服和驯化”。2.4 四凤最后的救命稻草。爱情本来应该如诗如画,情感的两情相悦,换来心灵的相通。剧中认为周萍和四凤的爱情关系总让人体会不出诗味来,犹如虽“出生在田野”,课又被“移植到
9、温室里”的“麦苗”,又似空瓶中的插花。周萍之爱四凤,自始至终都带着很大的自私、欺骗的成分。我们无法确定周萍是为了爱四凤而摆脱繁漪,还是为了摆脱繁漪而爱四凤,至少他的爱的动机是很不纯的。3.结论 周萍的悲剧从一开始,似乎是认为的因素影响了他的命运,其实,在做着眼里,命运才是决定的主宰。从周萍一出生,命运就已经被安排好了,他自己只能顺着“命”的指引,走人生之路。周萍的悲剧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他的遭遇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痛感的“宇宙是一口残酷的井,人类在无望的挣扎”(曹禺)的命运。好人就是绝对的好,坏人就是绝对的坏,这样简单的分类法,对于周萍这个形象是不适合的。他既不能彻底的以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为武器蔑视封建礼法,又不能按照封建礼教循规蹈矩作一个“模范市民”。最后,选择了自杀这个结局,也是说明他的任性还没有泯灭,在他的悲剧的一生里,命运一直掌握在他人手里,等到他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时,悲剧结束了一切!由于的生活,压抑的欲望,痛苦的人生,这就是周萍的人生,当事实真相来临之际,也是他解脱之时!参考文献 1韦小坚胡开祥孙启君悲剧心理学1989 年 12 月第一版三环出版社.第 14 页至 108 页.2朱光潜悲剧心理学1983 年 2 月第一版人民出版社第 18 页到 150 页 3曹禺雷雨1994 年北京第一版人民出版社第 178 页至 188 页 42003 年 2 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