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灌阳地质实习报告.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桂林理工大学灌阳地质实习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理工大学灌阳地质实习报告.pdf(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zl.第一章 绪论 1.1 目的任务 本次实习的目的任务主要有:1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地质情况联系起来,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2加强填图工作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3 培养观察和描述地质构造现象和分层标志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和团队分工合作、协调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1.2 时间安排与工作 实习总时间从 9 月 30 日11 月 13 日,分五个阶段:准备阶段,数字化阶段,踏勘阶段,填图阶段,报告阶段,日程安排见表 1。表 1 日程安排表 日期 时间 工作容 9.30 8:2010am 实习队全体师生实习发动会议:宣布实习方案、人员分组、平安事项 讲课:灌阳 1
2、:10000 地形图数字化方法 10.17 全天 分小组进展灌阳 1:10000 地形图数字化 10.8 8:24:30pm 领用实习用品 4:35:30pm 讲课:“灌阳地区地质概况 10.9 8:30 灌阳8:00 装行 10.10 全天 野外踏勘路线:九牛河油麻石仁义桥 10.11 全天 野外踏勘路线:仁义桥家池家坝 晚上 讲课:灌阳地区 GPS 数据的下载及校正 10.12 上午 野外踏勘路线:都庞岭林场水电站林场北西 700米桥头 下午 野外踏勘路线:盘西村下车田灌江.word.zl.10.13 全天 填图区野外踏勘路线:住地罗家坪西山坪住地 10.14 上午 讲课:地质填图的根本容
3、和方法 实测地质剖面的方法和剖面图编制 下午 踏勘阶段容考试 10.15 上午 实测地质剖面 下午 实测地质剖面数据整理 10.16 全天 实测地质剖面草图编制 10.17 全天 教师指导野外地质填图 晚上 讲课:野外观察点地质属性数据输入和编辑 10.18 全天 教师指导和学生半独立野外地质填图 晚上 讲课:用 MapInfo 软件进展计算机辅助填图 10.19 全天 独立野外地质填图 10.20 全天 独立野外地质填图 10.21 全天 独立野外地质填图 10.22 全天 野外填图方法考试 10.23 全天 节理统计和褶皱产状测量工作 10.24 上午 灌阳-下午 休息 10.25 全天
4、休息 10.26 10:2012:00 讲课: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10.27 11.13 18 天 绘制基于 3S 平台的计算机辅助数字化地质图 编写灌阳数字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提交实习报告和电子文件及所有原始实习资料 其中野外填图实习工作共 14 天,分为填图区外围路线踏勘、实测地层剖面、填图区 GPS 定点描述、节理统计、野外能力考察等几局部。1.3 学习容与根本要求 本次实习的容丰富多样,主要工程有:野外踏勘;填图区地质现象的了解;数据化工.word.zl.具的使用;实测地层剖面;野外填图;构造现象的观测和分析;岩石、矿物及化石的观察区分;野外资料综合整理;地质报告编写。具体的要求和容如
5、下所述:野外踏勘 学习掌握:1点的记录容和记录格式;2信手剖面图和素描图的绘制;3踏勘区的岩层的分层标志;4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根本特征;5沉积岩的分层特征及接触关系6岩浆岩与围岩的三种接触侵入接触、沉积接触和断层接触关系;7几种劈理观察劈理折射、层间劈理,流劈理;8硫化物的矿化现象等。了解踏勘的目的及测区的区域地质概况,掌握踏勘路线的选择和踏勘方法。逐步培养对构造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踏勘围西起海洋山九牛河油麻石,东到都庞岭林场,北起牛塘,南到农机校,东西约 12 千米,南北约 3 千米。填图区地质现象的了解 学习和掌握:1填图区出露地层的主要岩性和分层标志;2岩石特性和表生植被的关系;2填
6、图区断层的的观察方法和确定;4填图区域确实定;5向、背斜位置确实定等 填图围西起西山坪,东到灌阳县城,北起池家坝,南到农机校,面积约 4 平方公里。使同学们了解填图区的大概情况,为后期的野外填图做好准备。地学工具的使用 学习和掌握:1学会使用 Mapinfo 进展地形底图的数字化;(2)学习 GPS 的根本知识及使用 GPS 定点;(3)使用 Mapinfo 进展区、线、点的绘图和编辑;4学习和使用RS 进展辅助填图。.word.zl.数字化填图方法不仅是图幅更形象直观,也提高图幅质量和填图效率。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根本技能。实测地层剖面 学习掌握:1实测地层剖面的选择和测量方法;2地层的划分和比
7、照;3地层界面的特征及填图单位确实定;4 岩石(化石)的识别和鉴定;5 标志层确实定;5样品和标本的采集编号;6 地层剖面资料的整理及剖面图和综合柱状图的编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野外分工协作能力;岩石识别、鉴定能力;资料整理和制图的能力等。野外填图 学习掌握:1观察点和观察路线的布置原那么方法;2观察点确实定、描述及运用“V字型法那么勾绘地质界限;3认识各种构造现象的观测、描述和形成机制的分析及相互关系;4野外资料的整理和地图的绘制。逐步培养独立及分工合作能力和对测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本次填图使用 11 万的地形图作为底图,填图不仅采用传统填图方法,还采用了数字化填图方法和工具。定点采
8、用 GPS 仪定点和传统的地形地物定点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工作工作的效率还使图面更加美观。构造观测和分析 学习掌握:1沉积岩的原生构造;2地层接触关系;3小型褶皱的观测,褶皱几何要素的测定;4断层的观察、断层性质、产状、规模确实定;5节理的观察、统计及节理图的编制;6劈理、线理、劈理折射的观测;7掌握小构造与大构造的关系、运用小构造推测大构造的方法。稳固和提高综合观察和分析能力。.word.zl.岩石、矿物及化石的观察 学习掌握:1野外主要岩石类型的肉眼鉴定、描述及定名方法;2了解主要化石特征、化石组合及时代意义。资料综合整理、地质报告编写 学习掌握:1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和整理;2地质开展史、沉
9、积开展史的分析方法;2测区地质地形图、图切剖面图、构造纲要图、节理玫瑰花图的编制;3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培养综合分析、地质制图和专业表达的能力。野外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实习使我学会了很多,也是我懂得了很多。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改良,根本上完成了本次实习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获得了很多的经历教训。表 2 列举了实习期间野外完成的工作量 表 2 野外完成工作表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野外工作 天 14 填图面积 Km2 4 实测剖面 条 1 观察点 个 126 岩石标本 块 30 化石标本 块 7 节理统计 条 120 1.4 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 XX 壮族自治区北东边缘,地处东经 1110711
10、110,北纬 25282531,属 XX 灌阳城关管辖。县城有公路与周边各县相通,距湘桂铁路的全州、站.word.zl.分别为 60 和 159km。灌阳百里二级公路自北过灌阳,向北经全州石塘镇在兴安百里村与 322 国道相接可达;向南经过栗木镇在阳朔县城与 321 国道相连可以抵达;有省道与道县直接相通。各实习点均有乡、村公路通行,交通比拟方便图 1。图 1 灌阳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灌阳县像一片弯曲的桂花树叶,镶嵌在海洋山与都庞岭山脉之间。东面与道县、江永相连,其它三面与同属于市辖区的恭城、灵川、兴安、全州接壤,总面积 1863 平方千米。有大小河流 47 条,主要河流为湘域支流灌江,全长 1
11、44.23m,由南向北流经测区东沿。江水清澈,水流较急,局部河段可通航,有利于筑坝引水,灌溉农田;江中河砂资源丰富。次要河流为南西-北东向的九牛河,河水清澈见底,水量虽然不大,但却是沿河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之源。.word.zl.由于灌江水的滋润,灌阳县建县较早。西汉文帝前十二年公元前 168 年建县,始称观音县;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 617 年改称灌阳县,一直沿用至今,现属十二县之一。灌阳城人口约 2 万,以汉族为主,兼有壮、瑶,生习无殊。经济开展相对滞后,但开展前景广阔。灌阳实习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灌阳县城周边地区,区域地质踏勘路线西至九牛河油麻石,东到都庞岭林场等地。该地区东有都庞岭,南北走向,
12、主峰韭菜岭,海拔高度 2021.3m;西有海洋山,亦为南北走向,主峰宝盖山,海拔高度 1944.0m。山势层层降落,到测区构成南北延伸的低山地地貌。区最高山天花板,海拔.米;最低灌江,海拔约米,相对高差约米。本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四季清楚,雨量充分,物产丰富。年气温最高C,最低-,平均,年降雨量约 1552mm,多集中在月份。粮食以水稻为主,副产小麦、红薯、萝卜。经济作物有油茶、花生、药材、松脂,盛产枣子、雪梨、柿子、柑橘等水果,尤以蜜枣闻名。木材较丰富,以松、杉为主。1.5 前人研究概况 灌阳地区地层曾经历过剧烈的构造运动,造成其地质概况复杂而全面,因此具有良好的探索和研究价值。曾
13、有许多学者和相关单位对本区进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景兰1929 年、四光1937 年、王嘉荫1943 年对本区进展了路线地质调查,且有四光著的?南岭何在?一书。金科、文佑1952 年在本区编制了 1:25 万区域地质图。19561959 年,吴磊伯在本区进展过地质调查,并著有?地质构造系统?一书。.word.zl.1960 年,中南大学在本区编制了 1:20 万地质图及地质报告。1974 年,区测队完成了道县地质图及说明书。1982 年,XX 第一地质队完成贵东幅等五幅 1:5 万地质图及说明书。工学院原冶金地质学院自 1985 年把本区作为填图和科研基地以来,对本区进
14、展了 1:10000 地质填图,一批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如欧阳成甫、少游、家志等对本测区的地层、古生物、构造、岩浆岩等进展了仔细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的科研成果。1.6 实习教学方式 以野外地质现象观察为根底,采用现场教学法教学。在踏勘和实测剖面前期阶段以教师指导为主;在填图阶段,先由教师指导逐渐过渡为学生独立完成。室学生对野外采集的资料、数据进展整理和图件的制作,由教师检查、指导。在实习过程中适时地穿插“测区及区域地质概况、“数据化填图方法、“实测地层剖面资料整理、“填图工作方法、“沉积相及地质开展史分析、“构造分析、“地质报告的编写等讲课容。.word.zl.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概况
15、是指在填图区所处的一个区域的总体地质概况。他主要包括区域的地层和构造,通过对其的了解、观察、分析得出得出区域地质的总体情况,同时得到区域的沉积、构造开展史,为填图区的地层、构造分析做好准备。2.1 区域地层 本区区域地层发育,出露完好,分布广泛。出露地层主要有寒武系 、奥系 O、泥盆系 D、石炭系 C、白垩系K、第四系Q。其中奥系与泥盆系下泥盆统图 2、白垩系与下伏老地层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这也是划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三个构造层的标志。其余地层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早古生代构造层包括寒武系和奥系,主要为一套浅海相的复理石碎屑岩建造,经加里东运动岩石均遭受浅变质,并构成地槽褶皱基底;泥
16、盆系至下三叠统以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为主的连续沉积,属地台阶段的盖层沉积;白垩系是陆相红盆沉积,按国达观点系地洼阶段之产物。图 2 奥陶系与泥盆系下泥盆统的角度不整和 图中的破碎带为不整和接触面.word.zl.晚古生代构造层包括泥盆系下泥盆统D1、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中泥盆统棋子桥组(D2q)、上泥盆统佘田桥组D3s、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段D3x1、上泥湓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石炭系下石炭统岩关组C1y、二叠系P。属石英砂岩建造,以浅海碳酸盐沉积为主。其中下泥盆统为紫红色厚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底部为含砾砂岩、含白云质团块泥质砂岩及花岗质碎屑岩。具冲淤
17、构造、平行层理、粒序层理、交织层理、羽状层理、冲刷面及波痕。中泥盆统跳马涧组上部为灰绿色石英粉砂岩,石英细纱岩夹豆状赤铁矿层下部为细粒石英砂岩、泥质粉沙岩,具雨痕、波痕、水平层理、沙泥薄互层理及水平虫迹。中泥盆统棋子桥组厚度约 541 米,其上部为深灰色厚层状白云岩化灰岩及白云岩;中部为深灰色厚层状中晶白云岩及枝状层孔虫白云岩 图 3,下部为深灰色细晶白云岩夹纹层状白云岩及枝状层孔虫白云岩,发育方解石脉。上泥盆统佘田桥组、锡矿山组、邵东组、石炭系的岩关组为本次实习填图地区的研究地层,将在测区地层一节中详解。中生代构造层包括侏罗系 J、白垩系K、第四系Q、为陆红盆沉积。其中侏罗系厚约 120 米
18、,上部为紫红色泥岩、灰白色泥岩、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砂砾岩,中部含可采煤层,下部为砂岩及薄煤层;白垩系厚约 1288 米,主要为砾岩、砂岩和砂质泥岩;在填图以不整和的形式覆盖锡矿山组下段地层之上,仅少面积出露;第四系厚图 3 枝状层孔虫白云.word.zl.约 0-38 米,为残积层、冲击亚粘土、粉砂、砂、砾石层。2.2 区域构造 区域构造发育,露头较多且较完好,分布广泛。主要的构造类型如褶皱、断层、节理、劈理都有分布,构造现象明显,易于观察和识别。区各类构造总体特征描述如下:褶皱 区域褶皱为灌阳复式向斜,由泥盆系至二叠系地层组成,相对简单而开阔,具盖层构造特点。灌阳复式向斜的本特征是:南北
19、长约 60 千米,主要由泥盆系D至二叠系P地层组成。核部地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两翼为泥盆系,倾角3040,轴向近南北向,轴面向东倾。该向斜相对来说较开阔,两边均发育区域性断层,但切割面不完整。次一级构造发育,较大的褶皱有七个,在测区都可以观察到。测区位于灌阳复式向斜的近核部,次级褶皱非常发育,在填图围,从西向东主要有西山坪背斜、农机校向斜、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10.3 高地向斜共七个,它们总的特征是:1均为近南北向延伸的平行褶皱。2规模大小不等。长一般为 10007000 米,宽一般为 100700 米,长度与宽度之比在 3:110:1 之间,属短轴褶皱。3根据两翼优选产状、轴
20、面产状、枢纽变化,地貌表征可知该区的褶皱主要为直立倾伏褶皱,次为斜歪倾伏褶皱。4翼间角为 40148,多为开阔褶皱。7据轴向及主压应力方位计算,结合区域应力场节理统计、分析下面有阐述,本区褶皱是印支运动受近东西方向水平挤压的产物。7具多期活动性。.word.zl.断层 区域断层主要有三组类型的断层:第一组是南北向的纵向断层,为数最多,规模最大,平行于褶皱轴向,且多位于背斜的东翼或近核部,多为印支期和燕山期相继活动先逆后正的断层;第二组是北东东向的平移断层;第三组是东西向的平移断层。本区断层为脆性断裂,其断层带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或胶结,常构成方解石脉及方解石胶结的角砾状构造。因碳酸盐岩地层中愈
21、合力强,发育在其中的断层的断距均不大。断层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具多期活动性。节理 本区的节理具有类型复杂,性质多样,多期叠加的特点。按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的关系,可以分为纵节理、横节理和斜节理。按节理的力学性质分剪节理、节理以及复合型节理,其中跳马涧组砂岩中的就属于复合型节理(图 4 羽饰 )。按形成时期可分印支期褶皱前的剪节理及节理,印支期褶皱后的剪节理及节理以及燕山期的剪节理和节理。它们之间的区分除了根据一般规律进展分期配套加以区分之外,印支期褶皱的节理的产状与地层层面垂直或近于垂直,印支期褶皱后的节理一般与层面斜交或平行,而燕山期的节理与层面斜交,且与地面垂直或近于垂直据区测队。其中
22、雁列节理和雁列在测区的碳酸盐岩地层中,特别是在断层带的附近,常见到雁列节理和为方解石充填的雁列脉。规模一般不大,雁列带长一般为 0.52 米,雁列带宽图 4 羽饰.word.zl.一般为 1030 厘米,雁列角多为 4070,有左列、右列之分,有时可组成共轭雁列脉,如图 5 所示。根据雁列节理和主要反映晚期北北东向挤压的产物。劈理 本区劈理非常发育,按传统分类分为破劈理、流劈理和滑劈理,按构造分类本区主要见有板劈理、间隔劈理和褶劈理。破劈理或间隔劈理主要发育在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泥晶灰岩和泥岩。流劈理多见于中、下泥盆统的泥质砂岩中,在寒武系和奥系的富泥质的板岩中,广泛发育板劈理,岩石具良好的可劈
23、性,使岩石劈裂成平整的石板。滑劈理或褶劈理主要见于寒武系和奥系的板岩中,可见以一定的间隔0.5-1cm切过先存在的板理,使早期的连续劈理发生挠曲或细微褶皱。在泥盆系中局部可见到劈理折射现象图6,可能是燕山期南北挤压的结果。按劈理与褶皱的关系分,有层间劈理和轴面劈理。它们的大致区别是:层间劈理发育在褶皱的翼部,轴面劈理发育在近轴部;因本区的褶皱属于开阔型褶皱,因此,层间劈理与层面夹角一般较小,而轴面劈理与层面的夹角一般较大;层间劈理不穿层,通过不同的岩层时因为岩性的差异可发生折射现象;而轴面劈理可穿层,图 5 共轭雁列脉 图 6 劈理折射现象.word.zl.在通过不同的岩层时可构成扇形或反扇形
24、本区主要为正扇形 2.3 区域岩浆岩 测区未见岩浆岩出露,但外围西侧有海洋山花岗岩岩体,外围东侧有都庞岭花岗岩岩体。海洋花岗岩岩体:为加里东期形成的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呈灰绿色,块状构造,中到粗粒似斑状构造,矿物成分有石英、云母、长石等。斑晶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云母。正长石呈灰白色,板柱状,自形到半自形晶,粒径 1-3cm,两组解理发育,含量约 35%;斜长石呈灰绿色,柱状,自形到半自形晶,粒径 1-2cm,含量约 30%;石英无色透明,油脂光泽,粒径 0.5-0.8cm,含量约 15%;黑云母成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珍珠光泽,粒径为 0.1-0.5cm,有的风化成绿泥石,含量为
25、15%。含有包体和捕虏体。出露 380 平方公里,它侵入寒武系并使之蚀变,它又被下泥盆统沉积所覆盖,在接触面附近均可见到花岗岩花岗质碎屑岩碎屑岩的过渡系列这在九牛河油麻石可以见到。海洋山花岗岩与下泥盆统之间属沉积接触关系图 7,证据如下:1.岩体从西到东,越靠近接触带,风化越强 2.上覆岩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岩,颗粒由粗到细属沉积接触 3.岩体无冷凝边构造,围岩无热蚀变现象,亦无岩脉穿插;.word.zl.4.上覆岩层的层理与接触面根本平行。都庞岭花岗岩岩体:由西体和东体组成。西体为加里东期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面积 76Km,同位素年龄为 407-422Ma;明显受断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桂林 理工大学 灌阳 地质 实习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