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综合智慧能源实验平台技术需求.pdf
《校级综合智慧能源实验平台技术需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综合智慧能源实验平台技术需求.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校级综合智慧能源实验平台技术需求 1、平台定位与目标 本平台目标是一个建设成一个跨学科、高水平的实验研发平台。(1)跨学科:该平台能够涵盖我校电气、能源动力、自动化、计算机、经管等主干学科方向;(2)先进性:聚焦当前国内外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系统领域的关键方向的前沿技术,打造涵盖诸多先进技术并将我校重点研发技术与成果充分融合的综合智慧能源实验研发平台。(3)应用性:以当前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开展应用或者具有应用潜力的技术为导向。(4)人才培养:为我校与行业培养研究型、工程型的复合人才。2、平台的基本形式 平台以物理仿真为主(动模实验平台),可以与软件仿真平台相结合,构成数字物理仿真平台,但二者之间
2、必须紧密结合。3、平台的主要特色 3.1 模块化设计与灵活组合 实现电、冷热、气各部分可以相互独立运行但又彼此联系,整个实验平台构成不同功能模块,模块之间灵活组合,形成不同复杂程度的实验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固定与灵活接线配合,模拟不同运行场景。3.2 平台的高水平与可扩展性 平台应尽可能考虑多种能源电力前沿技术的实验、研究与开发;关键技术与设备尽可能做到成熟产品与开源设备组合接入;配置一定端口,方便中试模块与后期研究设备接入。4、平台的主要技术特征(1)多种能源形式互补 平台需要考虑冷、热、电、气以及其他能源形式的协调控制与调度。考虑到当前能源互联网与综合能源系统中电能是主要能源形式,围绕该领
3、域的前沿技术交叉科研方向最多、技术发展最快,因此,平台的能源形式以电能为主,其他多种能源形式互补协同。结合我校已有并准备应用于本平台的实验设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行业广泛使用或者具有重要科研意义的能源形式。(2)源网荷储协调 平台要考虑异质能量流在源网荷储整个环节的控制、优化与各种高级应用功能的实现。考虑到现实中源、网、储、荷四个主要环节中主要是通过电能形式进行能量的生产、传输、储存、使用。因此这种协调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是以电能流为主、其他能流为辅的协调。(3)新技术新设备应用 本项目希望尽可能将前沿的技术、理念应用到本平台,以确保平台的跨学科与高水平特色。考虑将综合能源、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前沿
4、技术如5G 通信、PMU、虚拟同步机等技术应用到本实验平台,并设计相应的实验场景与内容。其他相关的前沿技术如有可能也可以论证应用到本平台的可能性 并进行应用。5、平台的各层级特点与要求 本次方案设计按照能源层、信息层与高级应用层予以设计,其中能源层集成了包含冷热电气等不同类型的源网荷储设备,是整个平台的基础;信息层则涵盖整个平台的信息感知、量测、控制等环节,实现整个平台的稳定运行,是整个实验研发平台的中枢;高级应用层则实现整个实验研发平台的优化、实验与高级应用模块,是整个平台的大脑。5.1 能源层 5.1.1 源侧 源侧需要结合我校已有并准备应用于本平台的实验设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行业广泛
5、使用或者具有重要科研意义的源侧模拟装置,并进行设计。5.1.2 网侧 主要是围绕区域(园区)级能源互联网或综合能源系统的特点,开展电网、冷/热网、气网的规划设计。1、电网 1)基于模拟线路设计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网架结构,网络结构灵活可调,其中交流配电网能够模拟国内外主要配电网接线形式,如单环网、双环网、多分段多联络、钻石型配电网(上海)、花瓣形配电网(新加坡)等;优化选择直流配电网电压等级,设计直流配电网接线形式,并与交流配电网通过换流器相连接,实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模拟。2)设计交流微电网与直流微电网,形成微电网群,并融入所设计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要求微电网具有孤岛运行和无缝切换的能力,支撑微
6、电网级的能量管理、控制、稳定分析等研究内容。3)通过各个节点配置先进量测以及源(分布式电源及微网)-网(各开关)-荷(可控负荷)的远程控制功能,平台应能够实现完善的配电网及微电网的监控,可有效支撑配电自动化、配电网态势感知、能量管理、源荷(微网)并离网操作、孤岛运行等功能。2、气网 实现天然气输送及天然气使用设备接入,考虑天然气燃烧后的余热利用设备以及最终排入大气的后处理设备(如烟囱)等接入。3、冷热(水)网 考虑存在多种供冷供热设备及多类型冷热模拟负荷,设计采用的管网结构有利于实现管网重构(可模拟环网与树枝状管网结构)。4、网架的灵活组态与调节 在网架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通过开关/阀门或者灵活
7、接线实现网架的灵活组态,特别是对于电网的设计。5.1.3 储侧 包括储电、储热、蓄冷等设备,需要结合我校已有并准备应用于本平台的储侧实验设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行业广泛使用或者具有重要科研意义的储能类型与设备,并进行设计。在储电方面,应考虑能量型与功率型储能的结合。5.1.4 荷侧 负荷类型、负荷特性尽可能多样化。考虑模拟负荷与真实负荷相结合,电负荷与冷热负荷相结合,交流负荷与直流负荷相结合。要求负荷可控可调,总容量与电源容量相匹配。5.2 信息层 信息层包含物联层与运行控制层两部分:5.2.1 物联层 物联层主要是建立设备层与运行控制层的双向通信联系,并实现设备层的量测及信息层对设备层指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智慧 能源 实验 平台 技术 需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