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核电站载体平台安全性设计初探.pdf
《浮动核电站载体平台安全性设计初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动核电站载体平台安全性设计初探.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浮动核电站载体平台安全性设计初探 张延昌;景宝金;童波;陈智【摘 要】海上浮动核电站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核电站载体平台对充分发挥浮动核电站的优势,确保浮动核电站核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浮动核电站的优势及技术难点,并从浮动核电站外部事件、安全评价方法、核电站基本要求、平台选型及载体平台结构、总体安全设计等方面,对浮动核电站载体平台安全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为浮动核电站载体平台安全设计提供技术参考.【期刊名称】船舶【年(卷),期】2017(028)003【总页数】9 页(P1-9)【关键词】浮动核电站;浮式近海平台;设计;安全评价方法;外部事件【作 者】张延昌;景宝金;童波;陈
2、智【作者单位】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上海 200011;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上海 200011;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上海 200011;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P751;TL48 浮动核电站平台是指配备核反应堆及发电系统的可移动的浮式海洋平台,具有利用核能实现电力供应、供热、海水淡化等功能;可服务于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偏远岛礁军民生产生活、沿海地区紧急状态供电。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国家能源战略及能源结构大调整、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发展海上浮动核电站平台对实现国家能源战略、海洋强国、南海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3、国内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浮动核电站平台前期论证、关键技术攻关、概念设计等工作,在国内掀起了浮动核电站平台研究的高潮。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作为国内历史悠久、规模大、实力强的综合性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是国内海洋工程总体设计的领先者,在很多领域创造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第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海洋工程研发设计经验。针对前瞻性、战略性新型海洋工程装备浮动核电站平台,在海洋工程、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与中核工业集团公司核动力研究院联合开展浮动核电站应用论证分析及概念设计、关键技术研制等工作,为研制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的浮动核电站,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在分析浮动核电站与陆上核电
4、站的区别、浮动核电站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浮动核电站对载体平台的基本要求,浮动核电站设计需要考虑的外部事件,并对核电站载体平台设计方法、安全设计等进行分析,为浮动核电站关键技术研发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1.1 国内外研究现状1,2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首先提出在海上建设核电站的设想。1963 年将核发电系统安装于“斯特吉斯”号驳船,1968 年1976 年该核电船在巴拿马运河使用,为保障该运河繁忙的通行任务提供充足的电力能源,1976 年该船退役。1993 年,俄罗斯原子能委员会专家建议建造浮动核电平台,解决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能源供应以及北极地区天然气开采电力需求,2001 年原子能委员会宣
5、布实施该计划。在核动力破冰船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开展了关键技术研发,该项目于2007 年开工建造“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核电船(见图1)。项目最早在谢夫马什造船厂建设,而后转移至圣彼得堡“波罗的海造船厂”,后又因资金预算问题停滞两年多。新的建设合同于 2012 年 12 月由“俄罗斯核能康采恩公司”与“波罗的海造船厂”签署,目前该船仍在建造中。该浮动核电站型长144 m、型宽 30 m,排水量 2.15 万吨,造价约 3 亿美元,设计发电能力 70 MW,可以生产 300 MW 热能。该浮动核电站共有两个反应堆,使用年限为 40 年,可在不添加燃料的情况下连续运营 12 年。该浮动核电站配备岸基设施
6、,固定于港湾内,并配备防波堤。该核电船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建海上核电船工程,但由于各种原因,完工日期屡次延迟。法国 DCNS 公司与 AREVA-TA、CEA 合作,提出小型、模块化水下核发电平台Flexblue 概念方案(参见图 2)。该方案借鉴潜艇设计理念,浮动平台为圆柱筒,长约 100 m、质量达 12 000 t、电功率在 50250 MW(e),由水面船舶拖运至工作海域,沉放于距岸几公里、60 100 m 水深的海底。该核电平台最大优点是可避免波浪、台风等海洋环境条件的影响。麻省理工大学 2014 年针对深海海域提出了新型海上核电平台圆筒形核电平台概念(见图 3)。该海上浮动核电站采用圆
7、筒形 FPSO 外形,核反应装置布置于巨大的圆形舱室内,采用多点系泊固定于海中。该型方案适用于深水,有利于系泊设计与安全。韩国提出重力座底式海洋核电平台概念(GBS),该方案将浮船坞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核发电装置的载体平台,载体平台坐落在特定水深海域预制的海底基座上(见图 4)。这种核电站概念是陆上核电站与浮动核电站的中间一种,既避免部分海洋环境条件对载体平台影响(平台载体不会产生运动、沉没、整体失效、系泊问题),又有效减小地震影响,但目前仍无法避免海啸影响。2005 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针对渤海稠油开采、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对能源等需求,开始呼吁并组织实施核电站在海上应用论证。2007 年,中
8、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基于陆用小型堆 ACP100 提出适用于海洋环境的 ACP100S(见图 5),并开展了系列的技术攻关、研制、试验等工作。目前,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院联合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针对渤海稠油油田热开采所需的热能、电力需求,开展 ACP25S 和 ACP100S 小型堆在海上油田开发中的适用性研究及论证工作。1.2 浮动核电站优势与设计难点 浮动核电站漂浮在海水中,相当于一个极大的冷却水池,更容易实现核反应堆系统的自然安全性和非能动安全性设计,体现了固有安全设计理念;同时浮动核电站有效地规避了地震、海啸等外部事件的影响,具有陆上核电站无法企及的优势1,2:(1)核安全性
9、更高,体现了固有安全设计理念,对环境、人员伤害更低;(2)机动性强、灵活方便;(3)有巨量的海水作为冷却剂;(4)不占用过多陆地面积,可批量化、标准化,比陆地建造成本更低;(5)适应海域广,并不受基础建设的限制,可适应于远海、近海、沿海等海域。浮动核电站的载体平台是核电站的基础支撑平台,载体平台的性能及安全性直接决定和影响核发电系统的核安全、运行效率,另外也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重要保障。浮式海洋平台与陆地地基存在显著不同,这将引入核电站的海上适应性、载体平台安全性、考虑核安全、人员安全的分析技术等方面新的技术难题。对于载体平台来说,与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1)浮式
10、载体平台的性能及安全是核电站核安全的重要保障。与陆上核电厂的地基相比,浮动核电站虽然规避了地震、海啸外部事件,但也引入新的外部事件,会意外增加风险,如极端海洋环境条件、碰撞、载体失效等;同时,载体平台所受的环境载荷更为复杂、外部事故事件及载体平台失效模式更多、载体平台与核发电系统的耦合作用更为显著,载体平台的性能及安全对浮动核电站的重要性更为显著。(2)为了保证核电站作业效率,恶劣海况下浮式载体平台的系泊定位问题尤为重要。(3)海洋环境下平台系泊系统的浮式载体平台空间受限,系统繁多并与船舶系统的接口较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尤为重要,同时辐射防护、实体防护、人员工作环境、电力外输等方面与陆上核电厂
11、显著不同。(4)相关设计规范标准未健全,目前仅有 20 世纪 80 年代 IMO3出版的核动力商船安全法则,并不适用于海上浮动核电平台设计;不管利用确定论安全分析还是概率论安全分析,均要考虑载体平台在极端海洋环境、外部事件的安全性及对核反应系统的影响;概率安全分析时除了要考虑核风险外,还需考虑人员伤亡风险,使问题更复杂。(5)浮动核电站的设计寿命、海洋环境对钢结构物及核电系统装备的腐蚀、作业及换料模式与陆上核电厂有显著不同。因此,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技术来解决设计关键问题,才能有效降低浮动核电站的风险,提高其安全性,充分发挥浮动核电站的优势。浮动核电站由于载体不同,将导致核安全关注的外部事
12、件会与陆上核电厂有很大差异。陆上核电站重点关注地震、海啸、坠物、台风等极端环境条件对核电站系统的损伤4;而海上核电站需要考虑复杂的海洋环境条件(风、浪、流、台风、冰)、船舶碰撞、直升机坠机等载荷下平台的安全性及其核电站安全性。但正是因为复杂的海洋环境,以及核电站系统对安全的高要求,使得浮式平台载体的设计难度、对安全的要求等方面远高于常规海洋结构物,载体平台的重要性也远高于陆上核电站地基。载体平台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1)平台总体运动及性能 平台总体运动及性能除了需要满足船舶相关法规规范要求,还直接影响人员工作、居住的舒适性,影响了核反应系统运行安全,决定了核电站的运行效率。(2)载体平台强度及
13、安全性 要保障载体平台全寿命期内的结构安全,如屈服、屈曲强度;疲劳强度、腐蚀问题(陆上核电站的设计寿命为 60 年,船舶设计寿命通常为 25 年)、极限强度等要满足强度要求,同时也要考虑载体平台在海洋环境下的船体梁变形、局部变形、振动、噪声等对核动力装置、蒸汽轮机、高温高压管系、工作人员的影响;还有大型装备系统的基座强度及振动问题等。(3)平台系泊安全 电力外输作业对平台系泊系统设计及安全有特殊要求,设计方案既能满足海洋环境条件、电力外输要求,又能兼顾核电站外输作业效率。2.1 海洋环境条件 海洋工程作业条件是海洋工程设计基础,作业条件是指海洋工程装备所在作业海域的海洋环境条件和作业载荷,作为
14、对应工况下的设计载荷极限值。海洋环境载荷主要指风、波浪、流等环境条件,其中浪和流通常以重现期或年概率的极值表示环境载荷极值。根据海洋平台的功能、用途、作业模式等,整个生命周期内分拖航、安装、作业、生存、事故等工况,规范对各工况的环境条件有相应的规定。对于浮动核电站设计时主要考虑生存、作业、事故、拖航等工况。2.1.1 生存工况 该工况为可能遭遇最恶劣的极端环境,在该工况下核反应堆停堆,停止对外供电服务作业,平台总体性能(稳性、抗沉性)、结构极限强度、系泊等满足平台安全要求。海洋工程通常以百年一遇(或年概率为 10-2)极端环境条件作为生存工况海洋条件,对于浮式核电站建议以万年一遇(或年概率为
15、10-4)极端环境条件作为生存工况的海洋环境条件。2.1.2 作业工况 浮动核电站安全运行、电力、淡水外输作业正常所对应的工况,该工况下平台运动性能、系泊等满足核电站安全运行要求,结构屈服、屈曲强度满足结构安全要求。海洋工程通常以十年一遇(或年概率为 10-1)环境条件作为作业工况海洋条件,对于浮式核电站建议以百年一遇(或年概率为 10-2)环境条件作为作业工况海洋条件。2.1.3 事故工况 浮动核电站遭受事故损伤后的环境条件,用于评估平台损伤或进水后的总体性能、结构强度,以保证能安全拖回基地维修。海洋工程通常以一年一遇环境条件作为事故工况海洋条件,对于浮式核电站建议以十年一遇(或年概率为 1
16、0-1)环境条件作为事故后的海洋环境条件。2.1.4 拖航工况或航行工况 浮动核电站自建造基地拖航或自航至作业海域过程中遭受的海洋环境条件。海洋工程通常以一年一遇环境条件作为拖航工况的海洋环境条件,对于浮式核电站建议以十年一遇(或年概率为 10-1)环境条件作为拖航工况海洋条件。2.2 外部事故 地震对于浮式结构物的直接影响很小,地震引起的海啸为长波,深海中波高小于1 m,波长数百公里,通常被风浪和涌浪所覆盖,海啸主要对水深变浅区域的结构物或岸基结构的破坏力较大4,对远海浮式结构物的影响也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对于深远海浮式结构物规避了地震和海啸外部事件的影响,这也是浮动核电站主要优越性体现之一
17、。浮动核电站主要考虑的外部事故有:极端海洋环境条件(包括台风、龙卷风)、船舶碰撞、船舶搁浅、船舶舱室油气爆炸、火灾、直升机坠机、吊装坠物、外部飞射物等,除了要考虑这些外部事故对核安全的影响,还要考虑对载体平台安全的影响,以及事故后的载体平台的剩余强度问题。另外,外部事故还包括与核电站环境无关的外部蓄意破坏,如蛙人、船舶碰撞、空中飞行物等蓄意破坏活动,对于这类蓄意的人为破坏,主要采取合理高效的海上安保系统及防护系统予以制止。浮动核电站与陆上核电厂一样,是以核安全为最总目标,核电站建立并保持对放射性危害有效防御,以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危害。核电站安全性评价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依据设计基准事
18、故的确定论评价法,另一种是概率安全评价法(简称 PSA)8-11。3.1 确定论安全分析 确定论评价法是核电厂发展史上长期使用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纵深防御原则,除了核反应堆设计得尽可能安全可靠外,还设置多重的专设安全设施,以便在一旦发生最大假想事故情况下,依靠安全设施,将事故后果减至最轻程度。设计基准事故是指核电站按确定的设计准则在设计中采取针对性措施的那些事故工况。用于考验安全系统的设计裕度,设计基准事故的选择主要依据工程判断、设计和运行经验,目前陆上核电站的设计基准事故已基本定型,对于浮动核电站,设计基准事故要综合考虑海洋环境条件、外部事故等方面对核安全的影响,同时要考虑载体平台的安全
19、,因此将极端海洋环境条件、船舶碰撞、船舶搁浅、船舶舱室油气爆炸、火灾、直升机坠机、吊装坠物等外部事故作为设计基准事故。海洋工程设计基于极限状态的设计技术是与核电厂确定论安全分析方法相类似的一种分析技术,极限状态是指结构系统中部分构件或整体结构失效,导致丧失其应有的设计功能所对应的状态5-7。基于极限状态设计能明确考虑平台的各种可能失效模式以及对核电站核安全的影响,可考虑全寿命周期内各种事故载荷,是海洋工程设计的发展趋势和主流。极限状态有以下四种极限状态:(1)使用极限状态 SLS(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主要考虑由于平台整体、局部变形、运动、振动、噪声等达到极限而
20、影响或导致无法正常运行。浮动核电站使用极限状态主要涉及:核发电系统设备安全运行对载体平台加速度、位移等运动性能、船体梁变形、局部变形、振动要求;电力外输对系泊性能的要求;船员及工作人员对平台运动性能、振动、噪声的要求;船舶系统设备对运动、变形、振动等要求。(2)承载力极限状态 ULS(Ultimate Limit State)主要指结构强度、刚度丧失而导致结构崩溃的极限状态。主要失效模式为:平台结构、设备基座、管道连接等构件的屈曲、屈服失效,以及整个船体梁失效等。(3)疲劳极限状态 FLS(Fatigue Limit State)主要考虑重复载荷作用下结构疲劳裂纹的产生及疲劳寿命。主要涉及: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浮动 核电站 载体 平台 安全性 设计 初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