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赏析.pdf





《水调歌头赏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赏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调歌头 第 1 页 水调歌头教案设计 一、诗词解读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1706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 41 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二、学习目标 1.反复朗育,轻松背诵。2.品读鉴赏,体会感情。3.掌握方法,学以致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学习过很多赞美月,描写月的诗歌,那么同学能回想一下有哪些吗?(李白静夜思、月下独酌花间一壶
2、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关于月亮的诗词在古往今来是如此的多,然而没一篇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都表达的是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文豪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吧,去领略他他对于月亮不同的情思。水调歌头 第 2 页(二)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名苏东坡,号“东坡居士”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
3、府等(三)诵读诗词 1.自由诵读 2.要求:注意字音:遥问天上宫阙 何事长向别时圆 低绮户 千里共婵娟 指名学生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味 3.评价(四)品读词句,走近苏轼 1.月夜饮酒 1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那么从这首词中,你看到了一轮怎样的月亮?你从哪里
4、知道是中秋月呢?小序 2.你从小序中还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小序起着什么作用呢?点明作者作词时间和作者作词的目的,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调歌头 第 3 页 3.赏月思亲 既然是“怀子由”,那么你从词中的哪里感受到了作者“怀子由”又不得见的情感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问月抒怀 作者在这首词里是不是仅仅只是在“怀子由”呢?在皎洁的明月下,作者除了“怀子由”外还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联系词的上片,朗读课文把你觉得能看出作者情感的词或句子做上记号,小组讨论,你在这个词或这个句子中发现了什么?齐读上片。5.月亮代表我的心 其实苏轼是一个特
5、别会让自己解脱出来的人,或者是特别旷达的人,他不会让这种伤感的情绪一直郁积在心,在这首词中又有所表现吗?6.为什么这首词能有流芳百世的魅力呢?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契合人事。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本词意境虚虚实实:文字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思绪在天上与人间中徘徊。孤独的作者终于求得出路:离合的悲欢,政途的苦闷,只可借自宽自慰来消解,只能旷达的一笑而过。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 41 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
6、得施展,因而对现实水调歌头 第 4 页 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五)拓展延伸 1.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苏轼,以内心独白式背诵朗读。2.现在登月不是幻想,今天的你对月亮有何愿望?如果你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调歌头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