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20世纪的科学.pdf
《现代科学20世纪的科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科学20世纪的科学.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现代科学世纪的科学 第一节 微观世界和宇观世界 在人类进入世纪的那一刻,物理学界一片歌舞升平,多数人都认为新世纪的物理学不过是修改修改以往理论中某些数据小数点后的数字罢了。物理学的天空一片晴朗,只有两朵“乌云”,一朵是关于寻找以太,另一朵是对于黑体辐射的研究。然而很快,科学家们就意识到了危机,两朵“乌云”转眼变成了雷鸣电闪,物理学界发生了巨大的革命,形成了完全崭新的理论。随即迎来了粒子物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朝霞。然而世纪之交,人们最先感受的不是烦恼,而是惊喜,是为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的出现而惊喜。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电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其中在气体中放电的现象是许多人研究的重点。年,法拉第就
2、曾想在真空条件下做放电实验,只是由于缺乏真空技术而作罢。年,德国工人盖斯勒发明了真空管,不久人们就成功地实现了真空放电。这种在放电时出现在阴极管壁上的被称为“阴极射线”的美丽的绿色光辉,引起了许许多多科学家研究的兴趣。从而导致了物理学界出现一系列重大的发现。首先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年在实验中发现了射线,射线的发现动摇了原子论学说,为电子论的创立提供了有利的实验证据,并且很快在光电效应研究、晶体结构分析及人体疾病的透视与治疗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伦琴也为此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的天然放射性。再过一年,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在对阴极射线的定性和定
3、量研究中,发现在真空放电之际,从阴极射出的射线是带有负电荷的微小粒子波,从而发现了电子。这三项重大发现导致了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一系列革命性变化。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居里夫人(法),年轻的居里夫人独具慧眼,大胆地决定将铀射线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并大胆推测了尚不为人知的放射性元素。通过艰苦劳动,居里夫妇终于获得了新元素“钋”和“镭”。所有这些实验结果使人们认识到,两千多年来认为原子不可分的观念已被突破。年,卢瑟福(英)在做用放射线轰击金箔的实验时,发现原子里面具有原子核,并非是“不能分割的东西”。年,英国人发现了中子。由此人们知道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元素之间的差异是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
4、和电子的数目不同所造成的。由于卢瑟福实验只是能量很低的自然放射线,为了寻找比原子核更小的世界,本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家们开始使用粒子加速器进行实验,随着粒子加速器的能量越来越高,更加细微的微观世界逐渐展现在人类面前。到了年代,科学家们继续发现了中子、正电子、子、介子和奇异粒子,这些被称为“基本粒子”的比原子核更小层次的颗粒大多是在高能实验室里产生的。到本世纪下半叶,人类再将认识深入到更深层次,在对质子、中子等多个“强子”进行了分类和研究之后,发现其中仍然存在着规律性的东西。于是,年提出了强子是由“夸克”组成的理论,这个理论满意地解释了当时许多遗留下来的问题。年夸克的存在又获得了证实。目前我们可以
5、确认有上下夸克等种夸克和电子等种轻子存在,它们是我们目前认识到的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与此同时,对粒子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也在非常艰难的探索中前进。经过年的努力,人们大致有了这样一些基本的认识:第一,所有粒子的运动遵循着四种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规律,就是引力、弱力、电磁力和强力,弱力和强力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中才显示出来;第二,根据作用力的特点,微观粒子可分强子(由夸克组成)、轻子和传播子三大类,关于的负次方的原子尺寸的粒子的许许多多理论问题,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奋斗与献身;第三,人们在尝试将这些夸克和轻子组织起来,建立一种模型,并试图探索其中的规律性东西。而这是否就已经到了尽头了?仍是一个谜;
6、第四,自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了弱作用下宇称可以不守恒并被试验证明以后,人们又从实验上发现了粒子、反粒子等在弱作用下对称性也可以被破坏,即宏观物理世界中守恒律和对称性在微观世界出现了异样。这是一个重大的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第五,科学家们通过对于基本粒子和宇宙起源的共同研究发现,在超高能量状态下,物质之间的四种力有可能结合成一种力,宇宙之初就是这种超高能量状态,于是科学家们总想用一种统一理论来把四种力统一起来,达到简单而又完美的哲学追求,目前,“弱电”统一的理论有了进展,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也有了进展,新的理论还有待于发展。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在本世纪内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财力,一大批优秀的科
7、学家在确立微观粒子的探索路上也无意中树立了自己的丰碑。他们中还有:海森伯(德 ),汤川秀树(日),费米(意),泡利(奥),丁肇中(美 ),温伯格(美 ),萨拉姆(巴 ),格拉肖(美 ),等等。实际上,这条道路并没有走到尽头,新的发现还在出现,例如年日本的观测显示中微子不是没有质量而可能具有质量;又如,当欧洲那个预定于世纪初建成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启动起来的时刻,关于基本粒子质量、关于反物质、关于.的许多谜会得出什么样的谜底呢?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先锋和主将是爱因斯坦(德国,瑞士,美国)。爱因斯坦首先是以其天才地独立批判的精神冲破了上世纪末物理学界关于以太问题所陷入的深深困惑。古典物理认为,以太是在空间
8、存在的无重量物质。为了找到并研究以太,上世纪末的许多大科学家做了许多杰出的精彩的实验和数学推导,但由于基于古典物理学的束缚,他们都未能成为新世纪的开创者。爱因斯坦年发表了他的相对论理论,他从“同时”具有相对意义这一点为突破口,建立起了全新的时空理论,相对论认为,光速在所有惯性系中不变,它是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由于相对论的效应,运动着的尺子会缩短,运动着的钟会变慢。这些观点,直接否定了牛顿力学引以为基础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框架,上世纪争论不休的以太被证明本身就是虚幻的。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又于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从引力场相当于一个非惯性系这一点出发,得到物质周围的时间和空间是弯曲的,
9、即牛顿的引力场实际上是个弯曲的时空。这就意味着所谓的时间和空间是与物质的存在共同存在的,这就完全改变了牛顿绝对时空的古典观念。爱因斯坦这些异乎寻常的理论,后来被为数不多的实验所证实。爱因斯坦还在其他许多方面有突出的贡献。例如,他最著名的质量能量相当性的发现,即物体的质量只是能量的量度,这一理论成为了随之而来的原子核理论和量子物理的理论基础,也是原子时代到来最早响起的理论钟声。从本世纪初期开始的另一个伟大的物理学理论革命量子力学的诞生和成长也是和上世纪留下的一个被称为“黑体辐射”的理论困惑相关的。十九世纪后期,维恩和瑞利金斯分别使用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来确定光和热之间的关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
10、由于公式并不普适,实验值和理论值在不同的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差异而难以取得新的进展。本世纪初,物理学家普朗克(德)、卢瑟福、爱因斯坦等为此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直到玻尔(丹麦 )才实现了理论的突破。他把能量是一份一份量子化的概念运用到原子结构中,虽然和古典的牛顿理论和麦克斯韦理论完全不相符,但却成功地解释了后者无法解释的实验结果。玻尔的量子理论不久就得到了发展,年轻的德布罗意(法)提出了物质波理论,同样年轻的海森堡和狄拉克(英)从代数和粒子入手创立了矩阵力学的数学形式,另一位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则从微分方程和波入手创立了量子力学的波动方程。后来的事实证明,两者是等价的。这样,量子力学建立了起来
11、。狭义的量子力学是指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薛定谔的波动力学。两者本质是一样的,不同只是处理方法的不同。其后,玻恩给出了波的几率解释,海森堡给出了测不准原理,玻尔提出互补原理,形成了量子力学的基本体系。这是本世纪年代到年代最辉煌的时期,许许多多大物理学家们介入其间,各抒己见,有些理论争论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样,量子力学的发展经历了前面的几个阶段:早期(电子理论、黑体辐射等),发展期(旧量子论)和定型期(量子力学)。本世纪下半叶以来发展到综合期(量子场论)和异化期(唯象理论)。在量子力学(矩阵力学、波动力学)的基础上引入传统力学,场论,相对论构成了量子场论的理论体系,用于处理各种量子力学的问题,并刻划
12、基本粒子。同时,随着当代核物理、粒子物理的发现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理论的力不从心,原子核的几个模型都脱离了经典量子力学的解释,中子、正负粒子的发现也很难说是经典力学的延伸,衰变理论、守恒理论、强子结构都只能基本以现象分析为主。不断产生一些新理论,又常常自相矛盾,这使今天的人们很苦恼。在人们高度关注微观世界的同时,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也不肯停下脚步来,虽然这种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我们已经知道,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大约用了年。进入世纪后出现了一个推翻传统时间和空间观念的理论,那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广义相对论方程式能够导出宇宙会膨胀或者收缩的结论。但是爱因斯坦自己起初也并不认为
13、这会是一个事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成为了世纪天体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但即使在他的广义相对论里,宇宙常数的引入也表明了他希望一个稳定的宇宙的思想。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得到了关于星系光谱“红移”的重大发现,宇宙是演化的观念才开始渐渐出现。红移,是指星系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而且星系离我们越远红移值就越大,红移量的大小由哈勃定律描写。就像一个有花点的气球,当气球被吹胀时,不管位于哪个花点的观测者都会发现其他花点在远离自己而去。星系红移反映出真实宇宙目前是在膨胀中。年,伽莫夫(俄国,美国)发表了一篇关于热大爆炸模型的文章,作了一个惊人的预言,认为早期大爆炸的辐射仍会残存在我们周围,只是由
14、于宇宙膨胀引起的红移,其绝对温度只有几度左右,在这种温度下,辐射只会处于微波波段,年,这一不可思议的预言竟然被观测所证实!年,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一次意外的星系测量中接收到相当大的与方向无关的微波噪声,在随后的一年中他们发现这种噪声没有什么变化,温度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热辐射就是宇宙早期原始火球高温热平衡辐射留下的遗迹。这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最关键性的证据。年人类又通过卫星测得更为精确的热辐射温度为.。另外一个重要的证据是关于氦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计算表明,宇宙中所有恒星生生灭灭的过程中产生的氦只能提供宇宙现有含量的,而宇宙中大量的氦存在是在宇宙诞生后最初三分钟内形成的。于是,
15、牛顿的宇宙,即永远不变的无限时间和空间最终被一个曾经发生过巨大爆炸至今仍正在膨胀的宇宙所代替。这个动态的宇宙产生于亿年以前,目前仍在膨胀的过程中。这样,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论就成为本世纪中叶以来科学上最引人注目的理论之一。五十年代提出了由星际气体到黑洞的发展序列,它与哈勃位移、微波背景一起构成了经典大爆炸理论。如今,宇宙大爆炸模型虽已被广泛接受,但理论上的争论远未结束。美国权威杂志 科学 年末把当年的一项天文发现列在首位,这一发现是: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最遥远的超新星,它距离地球有亿光年,能够产生非常稳定的光,它的存在似乎进一步证明了宇宙正在一种神秘力量的支配下不断地膨胀着。
16、最早人们发现宇宙背景辐射时觉得这种辐射的温度是十分均匀的,但却无法解释当前宇宙的构造,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卫星观测到这种温度具有十万分之一左右的不均匀,很可能和宇宙物质分布密度的不均匀相对应。遥望远方的宇宙实际上就是在遥望过去的宇宙,对于一百多亿光年星体的研究实际上意味着今天的人类正向宇宙诞生的时刻接近。在这个伟大的接近中,有一位传奇人物、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霍金是广义相对论家和宇宙论家,七十年代,他对于黑洞的研究成果是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八十年代以后,他的兴趣转向量子宇宙论,霍金认为他的一生的贡献是分别在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理论。史蒂芬霍金又
17、是一位极为罕见的人物,他的几乎全部科学贡献都是在与全身病魔作斗争的情况下完成的,数十年来,他无法用语言与他人交流,不能写字,更不能自由的行动,除了大脑,他没有健康二字可言,人类应当为有以这样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而感到自豪。即便是读者今天在阅读此段文字的时刻,这位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也许正在剑桥继续着他与宇宙源头的对话,这也是人类科学精神与大自然之间的对话。第二节 生命的奥秘 生物学在二十世纪的重大发展是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在此之前,关于生命的科学主要还是以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为基础和轴心展开的,例如阐明生命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或者肌肉骨胳系统等等。本世纪的生命科学是以对生
18、命的信息过程的研究为轴心而开展的,生命体的两大信息过程神经过程和遗传过程是现代生命科学的主题,同时开展的,是在遗传信息指导下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对新陈代谢过程的研究。这些研究,揭示了生命过程中新的层次,使人类开始接触到生命的本质。与此同时,在实践上,遗传物质的发现导致了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神经系统的研究直接导致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众所周知,这两项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神经系统的结构问题是一个争论了很久的问题,直到年,幸运的西班牙解剖学家卡哈尔发表了一篇长达页的专著,才使得问题有了答案。到了五十年代,人们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缠结在一起的不同神经元的末梢之间的“突触间
19、隙”为埃,进一步巩固了这个理论。继续的发展是把生物的神经现象还原为电现象和化学现象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相继发现脑内的化学传递物质有三十多种,对于不同的神经元有不同的兴奋和抑制作用。与此同时另一学派的研究也在取得进展,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创立了以研究反射活动为主课题的俄国生理学派,他的学生巴甫洛夫(俄)取得了这个学派的最高成就,他将能够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信号分为两大系统,其中之一是人类特有的语言文字系统。巴甫洛夫的研究,使人类初步地了解了反射活动的结构。年,美国数学家提出了控制论后,反射活动被定义为由一系列“反馈”过程所完成。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早在年,奥地利的修道士孟德尔()
20、就从豌豆的交配实验中发现了遗传具有的法则性,他认为某种形式的遗传“因子”会从亲代传给子代,孟德尔的“因子”很接近今天所说的基因。但是他的研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年才得到肯定。人们在探索遗传信息的道路上也是历尽艰难,年时,就在细胞核里发现了新的物质核酸,可是科学家们的注意力老是放在对于蛋白质和染色体的研究上,整整花去几乎半个世纪,其中也不乏成就,例如美国的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突变,发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特定的位置。本世纪中叶,科学家们提出了遗传基因的载体是(脱氧核糖核酸)的观点,并且知道了核酸是由称为核苷酸的单位所组成,而核苷酸是由碱基、糖、磷酸等零件所构建,其中碱基有四种,有序地排列和组合。也就
21、在四十年代初,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薛定谔也把目光转向了生物学,年月,他发表了著名的小册子 生命是什么,提出了一个科学的语言:生物体中必有一种非周期性晶体,含有巨大数量的排列组合,构成了遗传密码的稿本,量子力学的原理既能够解释这一稿本的稳定性,也能解释它偶然的突变。这本书深深打动了美国大学生沃森()和从物理转向生物的克里克(英 ),他们连续作战了个月,终于解开了遗传物质结构之迷,证实了薛定谔天才的预见,建立了的结构模型,他们发现,具有双螺旋构造,而且四种碱基各自成对。年月,自然(英)公布了这个划时代的发现。宣告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从此,生物学进入了分子水平,影响了整个生物学领域。人们开始从分子阶梯上
22、去探索生命的秘密,相继研究了遗传密码,阐明了蛋白质合成的机制。进入年代以后,将生物体内的分离出来进行重新组合的技术问世,它使科学家能够增殖基因或者将基因另行组合,预示着人类可以象设计工业产品一样来设计新的物种,甚至于人类自己。所有这一切,对本世纪晚期的人类社会生活,对农业、生物界和医学界都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年,人类正式开始采用基因疗法,并期待着这种疗法能够对付癌症、艾滋病等人类目前尚未攻克的绝症;年以来,人类开始掌握一些生物的“基因组”,即某一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人体有亿个碱基对,如果能够得到全部的解读,必将给人类带来完全崭新的生命观,这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最重要、难度最大的项目,我国人
23、类基因组大规模测序工作年已经开始,正准备以中国人为模板,在年完成万个碱基对的测定,争取在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构建中达到的贡献率。第三节 从大陆漂移到板块学说 地球作为一个天体,在经历了天文演化阶段以后,就进入了它特有的地质进化时期。尽管如此,地质学在文化上却是西方实验科学中较晚的样品。十八世纪,野外地质学得到了发展,各种地层的材料逐渐积累,为地质学真正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法国勘测并出版了地质图,矿带的概念、岩层的概念、山脉的构造等等先后被提了出来。到世纪之交开始出现了地质学理论,它和生物学的结合导致了地质进化论的形成。年,赖尔出版了他的地质学原理,确立了地质进化论的观念,完成了地质科学
24、的体系,并集中了研究方法。赖尔认为,地球受直到今天还在起作用的各种因素的作用,逐渐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并且只会在原来的、固定不变的位置上运动,这一理论在十九世纪占统治地位。与此同时,地质结构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布赫的隆起说(),波蒙的冷却说(),以及丹纳()的地槽学说构成了地质构造论的主体。到十九世纪的上半叶,科学家排出了全球编年史,地质年代各纪基本定型。这时候,地貌学、冰川学、海洋学相继问世,传统地质学基本完成。赖尔从来没有想到过大陆的移动问题,他的理论在十九世纪下半叶遭遇到严重的危机。大批奔赴世界各地的考察队汇总的资料表明,在被大西洋所隔的大陆上,生物和古生物化石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25、赖尔的固定说对此不能作出解释。年,德国的气象学家魏格纳()发表 大陆的生成 一文,公布了大陆漂移说,年出版的海陆的起源震动了地质学界,魏格纳认为:第一是南大西洋两岸海岸线相互吻合,可以拼成一块大陆。相传这是他在病床上看墙上的世界地图时发现的();第二是系统搜集分析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和古生物的亲缘关系,特别是例如蚯蚓一类迁徙极慢的动物的分布,指出这样的动物是不可能“扩散”开来的;第三是两岸地质方面的吻合,例如岩石、地层和构造、年龄等等;第四是气候史方面的证据。魏氏独立地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地球在距今三亿年以前的太生代是一块整体大陆,他为这个大陆起名叫“盘古大陆”,经过分裂、移动的演变过程,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科学 20 世纪 科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