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之境与我有之境.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有我之境与我有之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我之境与我有之境.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我之境与我有之境 新时期以来,一批藏族分子跃然而起,登上文坛,尽管小说和诗歌是他们的首选,但其中仍有相当部分的作家,以散文的形式书写个人生活的所见、所感、所思。代表者如完玛央金驻足在甘南的大地上,用眼和心触摸着紫色的草穗,经营着迷蒙唯美的梦幻世界,以青春懵懂的眼光欣喜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格央清醒而又悲情地注视着藏族女性的生活空间,在显豁的书写中感同身受高原女儿的喜怒哀乐和爱欲,凸显出强烈的性别平等期待;央珍远赴北京,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她的思恋凝固于记忆中拉萨的时间和空间,在平视与回望中,央珍为我们展现出一个真实的拉萨女子眼中的西藏;白玛娜珍几经情感浮沉,转身专注于家庭伦理,以家庭为中心辐散情思
2、,彰显她的亲情、友情及大爱之情,温馨中不乏沉滞、洒脱中带些苦涩,让我们看到拉萨的月色下一个优雅女子的忧郁、徘徊及炽热。此外,还有些藏族作家行走在西藏的天空下,以他们的步伐感受历史的滞重和传统的厚重,如加央西热与西藏最后的驮队,结伴行走在羌塘盐路上,风餐露宿,科学考察,忠实地记录了西藏一种古老职业的黯然退场,尽管有无限伤怀,依然阻挡不住现代生活的节奏;平措扎西以民俗学家的眼光看待西藏的世俗生活,在他的漫话、酒话、茶话中,让人们看到桑烟缭绕下西藏民众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这些作家的散文书写忠实于生活,忠实于内心,忠实于自我,让人们在小说虚构的西藏想象之外,看到了真实的西藏,看到了真实的西藏人的生活
3、。这些作家在小我的形塑中为我们展现了广阔的生活场景,在个人的生活境遇中又让我们看到了心灵的颤栗与跃动。自从青藏铁路开通格尔木到拉萨段,及至延伸到日喀则,再加上西藏各地市陆续开通航线,交通愈来愈便利,使得人们进出西藏更为方便,也使得西藏神秘的面纱被世人所掀起。人们欣喜地表达着各自对西藏的认识,曾在一个时期,尤其是 20062022 年,西藏文学刊登了数量不小的西藏游记散文,主要表达的是人们游走西藏各地的感受和体验;几乎是同一个时期,其它藏区的文化考察、人文旅游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津津乐道藏区的风光、风情,越来越多的有关五省区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文学作品问世,藏地不再是遥远的香格里拉。当想象被
4、现实打破,贩卖西藏神秘、神奇的景观书写的市场份额逐渐缩水,藏族作家们就面临着如何从深层次表现自然西藏、塑造人文西藏的问题,或者说如何重塑西藏形象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大致而言,解决的途径不外就是两条,一条是向历史更深处回溯,希望“满载一船星辉”,一条是直面生活现实,挖掘生活的价值,在不经意间震颤人们的精神世界。具体到藏族汉语散文的写作,近几年较为显著的似乎是历史深处的洄游,更重在勾画个人的精神回溯和心路历程。王国维在谈及宋词时,曾提出著名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划,所谓的“有我之境”强调的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尽管关于此两
5、种概念的认识有各种各样的差异,但究其实,唯有“我”才可能创设出人“境”,所谓的“有我”和“无我”更多的是修辞意义的敷衍造境,只有“我有”方能实现“境”的纵深和绵醇。近几年,藏族作家的散文写作呈现出鲜明的在地性特质,通过“我有”的体验、记忆和感受书写个人之“境”。如雍措的凹村将目光投置于童年生活的村落,捡拾“遗落在凹村的日子”、翻检“从凹村寄出的信”、整理凹村的“缤纷秋落叶”,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个体的凹村记忆,勾画出一个愈行愈远、愈品愈醇的凹村想象,带有乡土志的书写气质。南泽仁的遥远的麦子,明确告诉我们她所表达的是“遥远”的来自乡土的“麦子”般的记忆,不同于雍措的碎片化式的乡土记忆书写,南泽仁的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我之境与我有之境.pdf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