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海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二改.pdf





《浅谈山海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二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山海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二改.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可修编-.题 目 浅谈山海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学生:雷宇驰 学号:指导教师:柏林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可修编-.目录 摘要 I 关键词 I 前言 1 一、山海经的神话形象 1(一)人兽同体 1(二)异族人物 2(三)神异奇兽 2(四)山川草木 3 二、山海经的文学影响 3(一)形象改造 3(二)素材借鉴 4(三)情节借用 5(四)浪漫精神 6 三、山海经的文化影响 7(一)英勇抗争的献身精神 7(二)厚生爱民的忧患意识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 10 -.-可修编-.浅谈山海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雷宇弛 指导教师:柏林 摘要:山海经是我国保存神话故事最
2、多的著作。问世以来,就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影响了一批批作者的创作。山海经中的丰富想象与故事情节使后世的文学作品对它有了极大的兴趣,它也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本文试着从容和精神两个方面来阐述 山海经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从探讨山海经 对后世文学影响的过程中,表达出一些初步的看法,来完善后世对山海经的深层研究。关键词:山海经;文学;艺术;容;影响 -.-可修编-.前言 中国的古代神话故事产生于先时期,我国的文学也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古代神话故事对我国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神话故事大多容丰富、想象奇特,并具有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的意识。
3、同时,神话故事以不同的形式对我国的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样式提供借鉴,并引起后人广泛的讨论。中国古代神话散布在各种经、史、子、集中,山海经、尚书、子、穆天子传、庄子、非子以及各种专著中都保留了丰富的古代神话,其中收录神话故事最广泛的要数山海经,堪称是中国神话故事的宝库。山海经 是先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鲁迅先生称之为“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但它并不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而是经过多人、多时代的共同努力才完成。因此在书中,体现了多种风格,表达了不同人的精神风貌。书中的迥异风格表达了各人的思想和追求,它是众人合力创作的成果,经过漫长的时代和文化的积累,又有新一代的巫觋、方士不断地为之增补,使
4、得山海经的系统更加完整,对后世的影响也日益深入。一部作品,需要有人欣赏,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显现出它的价值。山海经这样一部包含多元素的作品,自然也不例外,后世文人从山海经中汲取了不少营养。它对后世作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后世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的创作,这些文学样式从山海经中找到了与之相匹配的容,经过文人的发展与改造,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大大丰富了后世文学作品的容。一、山海经的神话形象 山海经中蕴含着大量的神话形象容,他们都以自身容的丰富充实了神话的多样性,这些神话形象丰富多彩,异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山海经中的神话形象所体现出的丰富性,体现了先民意识的复杂性和混杂性。
5、这些神话形象又有着各自的分类,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向人们传达了他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他们的生命和精神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后世从他们的精神中得到了对于生命价值的真正理解。(一)人兽同体 在山海经中人形与兽形同体的形象最为常见,有的是人面兽形,如海外西经中的轩辕之国,这个国家的人民是“人面蛇身”的形象,而在其他的神话故事中,“人面蛇身”的形象很普遍,如女娲和伏羲都是人面蛇身的形象;有的形象是兽面人形,他们又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传奇色彩十分浓郁。“兽形人面”形象中的动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六畜与人身的合体。六畜是古代最早驯化的动物,分别是马、牛、羊、鲁迅
6、.中国小说史略M.XX:XX 古籍,2004,11.-.-可修编-.猪、狗、鸡。人面兽身的形象更多透露出野性的信息,如山海经中的人面马身的形象特点是“徇于四海,其音如榴”,没有看到与人类的共同之处。而在兽首人身的形象里,不管他们的外表如何,但他们都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并具有人的情感。它们比人面兽身的形象更贴近人类。不管是人面兽身,还是兽面人身,我们暂且将它们统称为人兽合体类形象。这些人兽合体类形象具有特殊的神力,是现实中的人类无法达到的。作者通过描写这类形象,寄托了先民们的信仰和追求,表达了人们对于这些动物的敬仰和敬畏。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想方设法的与各种动物取得联系,从而形成山海经中
7、众多的人兽合体形象。(二)异族人物 山海经中有不少篇目描写的是异国人的风貌,这些异国人的形象与华夏民族不同,与一般的华夏人相比,他们显得有些怪异,那么这些人的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当然,他们都是由编书者虚构的,那么这些形象是怎么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呢?华夏民族对于自身之外形象的塑造,以自身为参照,在描述其它事物时,通过奇幻的想象,将自身的身体机能无限转换,使其成为另一种形象,也反衬出自身的形象的合理。山海经中的异国人的形象非常丰富,特点也极其鲜明。他们的身材、样貌与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相差极大,甚至会有点不伦不类。这些异国人形象的构成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一定的逻辑。连山认为山海经中“这些彼此对立的异
8、族、异国形象实际都是以正常人形象为中心,按照某种变形逻辑向两个彼此相反的方向分别加以发展而来”。正是这种逻辑的存在,才使得山海经中的异国人物相互有关联,而不是彼此独立,毫无关系。这说明在早期,人们的思想离不开主观情感,他们不能理性的感知外在事物,只有通过外在事物之间的联系,把自我情感加在外在事物中,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因此,连山又说:“小人国与大人国之间对立,长臂国与长股国对立,女子国与丈夫国对立,三首国与三身国对立。这些对立形象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决定上述人体变形的逻辑出发点正常人。”在 山海经中除了兽形人、异国人之外,还是有正常人的存在,那就是西周之国。大荒西经中的西周之国与其它国家不同,这个
9、国家有姓氏、食谷,而且有男女,并具有农耕技术,还是家族制的。这是一个比较接近正常国家的人类族群,可以看做是一个国家的缩影。(三)神异奇兽 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的山川河流,而山川河流又是各种珍稀动物生活的地方,因此山海经中有许多关于神异奇兽的描写。这些神异禽兽形象各异,功能多种多样,具有动物的外形和神的能力,这类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方怪兽,这种怪兽以自然形态出现,它们并不是单一的动物形象,更多的是多种动物形象的合体,如“龙”、“凤”、“大蜂”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龙”的形象,山海经东山经中有记载:“其神状皆人身龙首。”在后世典籍中人们对于“龙”的形象有过多种的解释,但无一例外,都是认为
10、“龙”齐豫生,夏于全.中国古典名著(山海经 搜神记)M.XX:北方妇女儿童,2006,9.陈连山.山海经对异族的想象与自我认知A.大学学报,2012-1(第 49 卷 第 1 期)陈连山.山海经对异族的想象与自我认知A.大学学报,2012-1(第 49 卷 第 1 期).齐豫生,夏于全.中国古典名著(山海经 搜神记)M.XX:北方妇女儿童,2006,21.-.-可修编-.是多种动物组合而成。而这类神兽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常被借鉴,如神兽“鸾”、“凤”在楚辞中多次出现,“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以及“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等,这些都是作为真善美的化身或者是神异奇兽的形象而出现。还有一类
11、神兽是人死后化身为“神兽”,这类形象在山海经中较少出现,比较典型的是“精卫”,精卫死后,化为鸟,日夜不停的填海。(四)山川草木 原始先民一般以群居生活为主,以山为依托,河流环绕,因而山成了他们最早的聚居地,早期先民对山有着极其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们依山靠水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山势险峻,人们很少能攀越顶峰,因而给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山海经中就描述了大量的山系,它们都带上了神话的色彩,其中最出名的要数神山昆仑。昆仑山在山海经中多次出现,从山海经的记载来看,我们可以知道昆仑山的地理位置,具体围以及它所代表的神话涵义。昆仑山的形象非常饱满,因而在后世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如在屈原的作品中,曾多次出现神
12、山昆仑的形象。除了对山川的记载外,山海经中还有很多关于仙草的资料。这些仙草具有医药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消灾去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仙草的功能多种多样,有的可以治病救人,有的可以强身健体,还有的具有美容功效。如东山经中“如有木焉,其状,赤华,其实如枣而无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疟。”这说明了仙草的医药功能。山海经中的神话形象的记载为后世文人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容,使他们的作品中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具特色。二、山海经的文学艺术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部作品,需要有人欣赏,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显现出它的价值。山海经这样一部包含多元素的作品,自然也不例外,后世文人从山海经中汲取了不少营养。它为后世的作品提
13、供了素材,而后人也对山海经中的神话进行改造。它对作家产生影响,使他们的作品容更加丰富。(一)形象改造 山海经中的容丰富多彩,其中不乏各具特色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在历史的变迁中有被改造的迹象,使其具有政治教化的社会功用,成为宣传学术见解的工具。改造的主要方法是使神话历史化,神话历史化可以看成是文学演变的主要表现,在此过程中,大量的神话故事不再具有其本身的涵义,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赋予了它新的意义,体现时代变化的新涵。神话的历史化主要出现在古代的各种著作中,我们很容易从各种典籍中找到例证,最能体现这一涵的是神话人物形象的演变。马茂元(选注).楚辞选M.:人民文学,2002,22.马茂元(选
14、注).楚辞选M.:人民文学,2002,22.齐豫生,夏于全.中国古典名著(山海经 搜神记)M.XX:北方妇女儿童,2006,23.-.-可修编-.在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很显然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近乎野蛮,在她的身上很难体现人的特点。可见最初传说中的西王母,她的身上带有当时氏族部落的特点,是半兽半人形的,她的神职是掌管瘟疫和刑罚。大约在战国时期,西王母的形象开始转化,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自称“我为帝女”,且与周穆王应对自如,宛若一位游刃有余的贵妇,具有了人类的情感。而在子览冥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西王母又成为了操控不死之
15、药的神人,这与在东汉末年,道教兴起有关。为了宣传道教教义,西王母逐渐演变成了道教女神,她的形象正逐渐发生变化,在时代的变迁中,人们赋予她更多的神能,地位无与伦比。这时,西王母的形象就比较具体了,不仅美貌,而且赐福于人间,很符合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的容,而这种做法更容易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此外,在墉城集仙录中也提到有关西王母的其它事迹。(二)素材借鉴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除了被改造之外,更以其丰富的容为文学样式提供了素材,后世文学中的诗歌、散文、小说等诸多文学样式以及文学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与博大情怀都与山海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本身具有一些特殊的含义,后世作家为了在作品中
16、更形象的阐述自己的思想,使作品更容易被世人接受,因而在作品中会加入一些小故事加以说明,由此,神话故事渐渐走向寓言,存在与于各种著作之中。汉代学者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历史巨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巨作。五帝本纪是史记的开篇,记载的是远古时代的五个部族首领,他们分别是黄帝、帝喾、颛顼、尧、舜。史记五帝本纪中的五帝人物传记,他们的事迹在山海经中早有记载,但在史记中的神话人物,大多都被历史化了。保存在山海经中的五帝形象,并没有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而是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些神话故事用极其简洁
17、的语言记录了朝代发展的历史,在后世不少类似著作中都能找到神话的影子。山海经中记载鲧禹治水的神话有十多个,囊括了治水的全貌:鲧禹的氏族关系、鲧窃息壤、禹继承鲧的志向、平复洪水等。这些神话的覆盖面较广,情节连续,并且想象奇特,比较全面并集中的反映了洪水泛滥及众人合力治水的决心。这则神话在后世的多部典籍中均有记载,如论语、左传、孟子、非子等。但就容和围来说,这些典籍中有关鲧禹治水的故事均没有山海经的记载丰富。除了“鲧禹治水”神话,山海经中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历来为人们说道,其中有不少英雄人物为人们所熟知,如精卫、刑天、夸父等,这些神话人物的身上都表现出 齐豫生,夏于全.中国古典名著(山海经 搜
18、神记)M.XX:北方妇女儿童,2006,9.齐豫生,夏于全.中国古典名著(XX 子)M.XX:北方妇女儿童,2006,51.齐豫生,夏于全.中国古典名著(山海经 搜神记)M.XX:北方妇女儿童,2006,56.-.-可修编-.无所畏惧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的激励着后代的学者,奋勇前进。精卫死后,化而为鸟,“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刑天断首,“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三篇神话都表现了三位主人公死而不息的奋斗精神。后世渊明曾在读山海经中咏叹:“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赞叹了这种死而不息的精神。而在柳宗元的杂曲歌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山海经 后世 文学 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