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五弦琵琶的历史渊源与艺术表现力.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略论五弦琵琶的历史渊源与艺术表现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五弦琵琶的历史渊源与艺术表现力.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略论五弦琵琶的历史渊源与艺术表现力 琵琶是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之一,也是最富于艺术表现力的弹拨乐器之一。从历史上看,张骞和班超的两次西征打开了一条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汉魏以来琵琶由波斯、印度通过佛教的形式传入我国,经过我国人民的不断改进,使其在形制与演奏技艺上都得到了发展。琵琶在我国的引进演变过程,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能力,也是我国古代在音乐艺术领域引进消化外国乐器的典范。五弦琵琶与四弦曲项琵琶相同,均不是源于我国本土。那么五弦琵琶是如何由西域传入中国,它在中国古代音乐发展中具有何种地位,五弦琵琶这种古已有之的民族乐器在人们审美文化需求日益提升的今天应如何继承和发展
2、,笔者想就此做一些初步探讨。五弦琵琶的历史渊源 五弦琵琶最初起源于印度,随后逐渐成熟于波斯、犍陀罗等地,接着传入中国。与四弦琵琶由新疆天山南麓的于阗进入中国内地的路径不同,五弦琵琶是通过新疆天山北麓的龟兹(今我国新疆库车)、焉耆一带,逐渐东进中原。印度佛教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诞生,逐渐成熟后途经阿富汗、巴基斯坦、俄罗斯的中亚地区,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上半叶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了我国新疆地区。佛教在进入天山北麓的龟兹后得到了极度的发展,成为当时西域佛教的中心。在佛教盛行之时建造了大量的寺院、石窟,留下了许多壁画、塑像等。这些壁画始建于三世纪末及四世纪初,完成于八世纪。其中位于龟兹地区拜城县境内渭干河河谷
3、北岸的克孜尔千佛洞,是中国的敦煌、龙门、麦积山四大佛教石窟之一。石窟壁画内容多为印度佛教故事。在克孜尔千佛洞第八窟的壁画“伎乐飞天”佛教说法图和第三十八窟顶部的佛教乐伎图壁画中都出现了演奏者横抱着棒状五弦直项琵琶弹奏的形象,由此可见五弦琵琶在中国的两晋时期已随着佛教传入我国新疆西部地区,并从两幅乐伎图中可以知道五弦琵琶在这一地区已非常盛行。到了南北朝,特别是北齐五弦琵琶已经逐渐进入了中原地区,这可从河南安阳北齐墓出土的瓷壶壶身上的乐舞图中的西域琵琶乐人斜抱直项五弦琵琶弹奏的画面中得到认证,从歌舞欢腾的画面中可以看出龟兹乐包括五弦琵琶不但在中原广为流行而且深受欢迎,并得到迅速的发展。隋唐时期五弦
4、琵琶达到了鼎盛,唐初成立的十部伎(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中除西凉伎和康国伎外,其它八部乐都使用了五弦琵琶,可见其在大唐宫廷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当时汉族的燕乐伎及东亚朝鲜的高丽伎都融入了胡器五弦琵琶,由原来隋末唐初的雅、俗、胡乐三乐鼎立逐渐走向了盛唐的相互融合,进入了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团结和睦政治统一的昌盛时期。当时从西域龟兹来朝的乐人琵琶名手曹妙达、曹僧奴、曹婆罗门及苏祗婆等为隋唐汉族宫廷带来了丰富的外来乐器,包括五弦琵琶,通过他们的琵琶演奏使胡乐在唐朝广为流传,并促进了胡乐与后来中国宫廷中的唐燕乐及雅乐的互融。五弦琵琶在我国宫廷音乐中占据
5、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隋唐时期的音乐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琵琶乐器在中国的隋唐时期不仅在宫廷音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在民间也广为流行。特别到了唐朝其盛行之广可从许多唐代文学作品和史籍中得以应证。如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对琵琶乐生动形象的描绘中,可以想见当时琵琶在中原汉族一般民众中所接受与喜爱的程度。由于白居易本人精通音律,深谙琵琶,其诗文中有关琵琶音乐意境的文学性刻画才会精彩绝伦。他的另一首被收入新乐府五十首中的堪与琵琶行相媲美的诗五弦弹,曾有文云:“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足见其精美绝伦之雅趣。诗中的“五弦弹”,指的就是五弦琵琶,在唐代广为流行。中唐杜佑的通典曰:“五弦琵
6、琶,稍小,盖北国所出。旧弹琵琶皆用木拨弹之,大唐贞元中始有手弹之法,今所谓掐琵琶都是也。”是对五弦琵琶的历史记录。五弦弹诗句中“五弦弹,五弦弹,听者倾耳心寥寥,赵璧知君入骨爱,五弦一一为君调。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指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冷冷,夜鹤忆子笼中鸣;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除了对音乐意境的文学性刻画和情绪的展衍与抒发之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琵琶各弦音色特征深刻的认识与把握,其种种描写无不展现唐代琵琶技艺的高深与莫测。与白居易同时的许多诗人如张祜、元稹、刘禹锡、韦应物、李贺、刘景复、薛逢、岑参、王健等都对琵琶的演奏留下了精美的诗句,其中也不乏对五弦琵琶演奏技巧的赞叹,这些唐诗将诗情
7、与乐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我国今天了解和研究唐代琵琶艺术可资借鉴的珍贵史料。令人遗憾的是宋以后五弦琵琶在中国未能像四弦琵琶那样得到应有的发展,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原因并无史料文献记载,给我们世人留下的唯一的历史性的见证,是唐朝日本遣唐使带回奈良正苍院保存至今一千二百多年的一面唐传五弦琵琶,乐器是用坚硬的紫檀木制成,上面镶嵌着螺钿、玳瑁等,画有骑驼胡人弹琵琶图案,透过它那极其精美的制造工艺我们仿佛看到五弦琵琶在隋唐时期宫廷和民间音乐中所铸就的辉煌。五弦琵琶的传承 中国历史上五弦琵琶自宋代以后逐渐销声匿迹,没有得到应有的传承与发展,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至今尚无史料可查。所幸的是,曲项四弦琵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略论 琵琶 历史渊源 艺术 表现力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