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土家织锦中的植物染色技法及设计创新.pdf
《武陵山区土家织锦中的植物染色技法及设计创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陵山区土家织锦中的植物染色技法及设计创新.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武陵山区土家织锦中的植物染色技法及设计创新 何莎【摘 要】植物染色起于上古,流传华夏.神秘湘西的土家族妇女世世代代传习着这一传统生活技艺.研究土家族植物染色技艺,先以探讨武陵山片区天然植被环境为发端,即为“地利”之研究;更进一步以土家族特色古法染色的技艺形态,以及以三原色为轴心的色彩提取体系为重点展开,是为“人和”之研究;末了,回归当下,着眼生活,为今日土家族传承植物染色古法技艺时态,造福美好生活而谨慎思考,是为应“天时”之探索.【期刊名称】创意设计源【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5 页(P58-62)【关键词】武陵山区;土家族;织锦;植物染色;创新设计【作 者】何莎【作者
2、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 文 2015 年我国西南土司遗址申遗成功,孕育于武陵山区的土家族文化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土家族自古生活在中国西南武陵山区的崇山峻岭、交错溪河中,地处湖南的西北部,以北纬 27 度 32 分、东经 110 度 30 分为中心,西南与贵州省接壤相连,东北以湖南常德市的河洑山为界,南至雪峰山,北靠澧水。武陵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58.8%,原始森林和原始次森林至今仍原封不动地保留。因此,山区中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仅木本植物一项就有 51 种之多。“现已查明的野生植物,有维管束植物 209 科,897 属,2206 种。其中种子植物有 174 科,820 属,19
3、80 种,蕨类植物有 35 科,77 属,226 种。”1如此丰富的植物资源显然为土家族人织锦染色的发现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土家族是一个以山地农耕为主的民族,山区葛麻、苎麻植物随处可见。土家织锦技艺利用天然植物材料创造出颜色绚丽多彩,质感厚重扎实的特色织锦艺术,至今已有 1500 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代,土家族先人织成一种精细的賨(上宗下贝)布。华阳国志记载其为兰干细布,形式上织成文如绫锦。唐代则改称溪峒布。溪蛮丛笑描绘这种布绩五色线为之,文彩斑斓可观。俗用为被或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峒布。宋朝以后,土家族染布除了一般的土布外,用丝经棉纬织造出的色彩绚丽的织锦逐渐享誉天下
4、。”2上千年的土家织锦文化传承了土家妇女的对生活的理解,积累了农耕生活的经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以来是土家族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我国妇女勤劳智慧的作品之一。在土家族文化中,“铺盖”和“花带”是土家织锦染色的基本类型。“铺盖”是土家族用作被子的盖面,或者小孩的被面,也被称为“西兰卡普”,西兰卡普是音译的土家话,也是流传至今不多的土家语之一。西兰卡普的图案多用象征和抽象形式指向特定的文化寓意,在形式上运用直线的变化进行造型,相互连续对称,形成单一造型的演进变化,连绵不绝的样式。保存至今,仍在使用的西兰卡普传统图案约有二三百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自然物象模仿的图案;二是各式抽
5、象化的几何图案纹;三是土家族文字图案。这些传统图案多取材于土家族日常生活所闻所见,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如虎豹麂鹿的斑纹、锦鸡的彩羽、云彩的云钩、水波的曲钩、拱桥的弯钩、梅花钩,还有蝴蝶扑牡丹、双凤朝阳、喜鹊闹梅、土王五颗印、迎亲图等。据专家考证,制作西兰卡普的织机同我国7000 多年前中原地区的织机复原图十分接近,通过变换纬纱的方法来织出不同的花色。另一种土家族织锦类型是“花带”,它是一种土家族用于腰带、背带的一种可系用的装饰带。一般 20 厘米以内,有宽有窄,织造方式和图案同“西兰卡普”有异曲同工之处,以二方连续图形为主。一般来说,花带是土家族姑娘最早掌握的技能。土家织锦一般广泛流
6、传于武陵山区酉水流域,据考证,湖南省的湘西永顺县为最早的土家织锦地区,随后湘西龙山县,保靖县,古丈县以及张家界市部分地区都曾盛行民间,直至清朝达到顶峰,花样精美繁复,色彩绚丽多彩。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织造方法过于复杂,市场需求的转变等原因,“土家织锦”被迫面临传承中断的危机,在如今的武陵山区已不多见。土家织锦的染色工艺与中国古代传统染色工艺一脉相承。武陵山区依水而居环山而建,主要以种植麻为主,以麻和丝为原材料的织锦最为多见。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耕地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现了许多适宜在武陵山区这种特殊的生态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土壤、动物成为染色最直接的材料。解放前,土家族所有的织锦材料都是自给自足
7、,从麻的种植,丝的提取,纺纱再到用山区植物、矿物、动物提取色素进行染色。(一)土家织锦染色的基本方法 土家染色过程中具有“染纱线而不染布”的特色。即土家织锦在织布之前的纱线环节已经进行了纱线染色,织布是土家织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制作中首先使用粗细不一致的纱线进行织造,一般经线是固定线因而比较粗,2-3 股,而纬线根据织造的花纹工艺不同使用的纱线股数不定,越细越精美,也可用丝线替代。进而,土家妇女将会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对染线进行染色。1.直接染色法。用纱线浸入染液中进行反复染色。此处可进行冷染或煮染,根据染液的不同而选择。2.媒染染色法。媒染法是通过媒染剂进行媒染达到固色、媒染的效果。先用大火煮沸
8、染液,把纱线放置染液中 20 分钟,再放置用水加热后的媒染剂中 15 分钟,将纱线进行清洗掉浮色即可。3.传统染色方法。有些染料若是直接染色不容易固色,但是在解放前没有媒染剂,因此土家人民使用最传统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把纱线浸泡在水中,用刀把碱性肥皂切成小块置入烧开的清水中(也可用碱水或者桐壳灰替代),当肥皂全部溶化后将泡好的纱线放置锅中并按照一个方向搅拌以免粘锅,浸泡20 分钟后将纱线取出放置染液中进行染色 15 分钟,然后放入盐水中固色 10 分钟后清洗掉浮色即可。(二)武陵山土家族织锦的染色原料与配比方法 1.红色:朱砂。土家族所处的武陵山区产朱砂,因此用朱砂磨制成粉进行染色是土家先民最
9、早掌握的方法。苏木。苏木染色丰富,将苏木切成20 厘米长小段,用媒染法进行染色。此时取用不同的媒染剂将会有不同的效果。铝媒染染出色彩鲜艳的橙红,铜媒染呈红棕色,铁媒染呈红褐色。媒染 15 分钟后清洗即可。茜草。茜草为比较常见的植物,取其根部进行煮染,用铝进行媒染可染出绯红(图 1)。小果蔷薇3。小果蔷薇的根进行煮沸后进行染色(图 2)。2.黄色:姜黄。可以直接染色,将姜黄进行煮沸后即可。不同媒染产生不同黄色。如明矾可以染鲜艳的柠檬黄,铜媒染呈黄绿色,铁媒染呈橙黄色,根据不同的色彩调整媒染剂的用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姜黄色彩鲜艳,但是耐光性较差。栀子。用栀子果实进行浸泡,可以染出鲜艳的黄色。但是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区 土家 织锦 中的 植物 染色 技法 设计 创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