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以前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秦汉以前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以前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秦汉以前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 杜航【摘 要】社会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的变革,导致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必然推动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节词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复音词为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水平,满足人们准确表意的需要.秦汉以前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复音词在数量上和构词方式上迅猛发展的时期,对于这一时期复音词的研究也就成为了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20)001【总页数】5 页(P67-71)【关键词】复音词;传世专书;出土文献【作 者】杜航【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
2、分类】H05 一、复音词的产生 关于复音词的产生,目前学界有两类观点。一类以郭锡良先生为代表,认为“到了西周时代,才有了若干双音单纯词和少数复合词”1218,甲骨文中的语言还处在单音节语系统中,除却在卜辞中出现的所谓“复音结构”的人名、族名、宗庙、职官外,没有别的复音词。另一类以向熹先生为代表,认为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始于殷商时期,只是数量有限,结构方式也不甚完备2406。针对以上两类说法,唐钰明先生在金文复音词简论兼论汉语复音化的起源中引用大量的甲骨卜辞和金文材料证明了向氏之观点,明确统计出除人名、地名外的甲骨文复音词共计35 个3117。唐元发在先秦复音词的产生与发展一文中指出,首先,殷商时期
3、甲骨文中用作专有名称的复音形式都有特定的意义,与普通的复音名词在意义特征和句法功能上没有什么不同;其次,汉语中的词从形式上分为单音词和复音词,是以一个词所包含的音节数量为标准的,复音形式的专有名词从音节上区分于单音节词,具备判定为复音词的基本要素;另外甲骨卜辞中记录的字词只是殷商时期书面语的一部分,而书面语的发展通常都落后于口语,很难断定整个殷商时期的词汇系统中不存在复音词4。冯英在复音词的产生与复音化的关系汉藏系语言复音化思考中提到,复音词的产生与复音化的形成应当是两种概念5。复音词的产生,是指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而成的新词,而词汇的复音化是指整个词汇系统由以单音节词为主转变成以复
4、音词为主。从复音词的产生到复音化形成,是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语言处于单音节语的词汇系统中,只能说明词汇的复音化尚未形成,根据甲骨卜辞中已经有了双音节词这一事实,即可判定殷商时期为汉语复音词的萌芽时期。综上所述,有理由相信汉语复音词在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已经产生。二、传世专书复音词研究 专书,是指就某一专题而编写的著作。对复音词研究的专著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三十多年来,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一)专书复音词研究方法论 程湘清先生在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 年版)一书中,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
5、代有代表性的多种专书的复音词,进行了系统的静态研究,并运用历史比较法,与前后断代做出动态分析,从中总结出断代专书复音词的研究方法论,这对于后代专书复音词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67。其还指出,研究断代专书,首先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确定作者是否属于该断代,二是看该专书语言是否能够反映该断代的典型语言特点,三是专书的篇幅必须足够,三者缺一不可。如对春秋时期的语言进行研究,仅仅选择传世本古文尚书显然是不妥的,因为清华简尹诰 说命等篇明证古文尚书系后人拟作,不能切实地反映出该断代真实的语言特点;其次要对语料中的复音词进行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分门别类,条分缕析,要凸显出不同语言现象的本质区别。综合是指
6、脱离长期以来靠举例说明做词汇语法研究的状态,对封闭语料采用数学方法,做定量、定性的穷尽式研究,应包含所要研究专书的全部复音词,和某一词汇在专书中出现的全部情况,概括出全书复音词的总量、不同词性复音词占总量之比、各个复音词的义项、构词法的状况等,从而便于与该断代的其他文献比较,最终汇总得出所在年代的整体状况。正如王力先生所说,“普通语言学还有这样一个原理:语言的历史发展也是系统的。从一个时代变到另一个时代,是一个新的系统代替一个旧的系统。它不是零零碎碎地变的。所以我们研究语言学史决不能零打碎敲。必须对整个语言系统进行全面的审查。7”可见,从随意引证到做定量、定性的穷尽式研究,是专书复音词研究中迈
7、出的重要一步。(二)专书复音词的判定标准 专书复音词的判定标准是研究复音词时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对此,赵元任先生在语言问题中曾说:“广义的词汇里头,包括不但是狭义的词汇,并且包括:凡是意义的结合不等于结合的意义的复词。872”即如果两个成分意义的单纯相加不等于其最终组合之意义,那么这个组合是复词。马真先生的先秦复音词初探主张根据复音组合的结合的紧密程度来划定合成词,如果两个成分结合后,形成了新的具有唯一性整体意义的复音组合,无法拆分或随意扩展,这样的组合就是词,不是词组9。程湘清先生在试论上古汉语双音词和双音词组的区分标准中提出从修辞特点上区分,即在同一语境内,处于相同句式的同样位置上的不同双
8、音组合,其中一个已确认为复音词,那么其余双音组合也可以认为是词而不是词组101。除此之外,唐钰明先生还主张从文字构形角度上,看这个组合是否有“合文”这一形式标志,“合文”多见于甲骨文、金文之中,春秋战国时期的专书中也有出现。“合文”不仅是书写单位,也是意义单位,表明语义的整体化3119。这一观点固然可从,但要注意对“合文”加以甄别,使之在意义上和结构上符合复音词的基本特征后,方可判定为复音词。综上诸位学者的研究,可将专书复音词判定标准归为以下四点:1.意义上的融合性。两个或以上的语素结合之后,形成一个更加概括、程度更深的意义。如“远迩”是由两个意义相对的语素构成的复音词,表示“远”与“近”的意
9、义融合,构成了一个概括性更强的名词,意为“远近之地”。如尚书盘庚上有“乃不畏戎毒于远迩”1149 之语。2.结构上的紧密性。从语法结构上来讲,无论单纯复音词还是合成复音词,都必须具备紧密的内部结构,以及不可扩展、拆分的整体意义。如“干戈”是只包含一个语素的复音词,意为“兵器的通称”,若扩展为“干与戈”,其性质就只是一个并列的名词组合(按:“干”甲骨文像有丫杈的木棒形,为古人狩猎、征战所持武器,后来演变为“盾”之义。方言:“盾,自关而东或谓之瞂,或谓之干。”1226“戈”说文释其为“平头戟也”1374,可见其形如一种长柄横刃的兵器,是象形字,不再是复音词了)。3.构形上的整体性。秦汉以前专书中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秦汉 以前 汉语 复音 研究 综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