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笔记.pdf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笔记.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汉语笔记(王力)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 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 15 韵,上声 29 韵、去声 30 韵,入声 17韵)。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笔画少的列前,笔画多的列后。笔划相同时,再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撇()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 0 至 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
2、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2、康熙字典这部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书成於康熙五十五年(公元 1716 年)。它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 214 部,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各分上中下三卷。今本装订成一册,全书共收字 47035 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释字体例先音后义。每字下面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然后解释字义,每义之下一般都引古书为证。如果这个字有别音别义,便再解释别音别义。它解释字音和字义,除引用古代韵书或字书的解释之外,一般还引用古注。道光七年(公元 1827 年),王引之奉旨作字
3、典考证,纠正引书错误2588 条,1981 年王力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纠正音读错误八类共 5900 条。3、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 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它实际上是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增删、修订的。4、辞源1915 年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五十多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个部首。单字字头下大量收列古今的复音词或词组,先释单字,再释复音词语。单字先注音,后释义。注音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释义先说明词义或用法,然后再引书证或综述引文大意,有的还引古注对书证
4、进行解释。它基本上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的体例格局。商务印书馆 1958 年由广西、广东、湖南、河南四省组织修订一部“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注音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反切后面加注声、韵、调地位。全书共收单字 12890 个,复合词 84134条,总字数一千一百多万字。它分四册出版,1979 年出版第一册,1983 年出齐,1988 年又出版了合订本。采用繁体字,按部首编排,208 部,最后附有四角号码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可以帮助查阅。5、辞海1936 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显著特点是引书注明篇名。1958 年
5、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1979 年分三册由上海辞书社出版,1980 年又出版缩印本(一册)。全书共收单字 14872 个,复合词语91706 条,总字数一千三百多万字。按部首排列,250 部,用简体字作字头,字的归部“依据字形定部”。另外书前还附有笔画查字表,书后附有汉语拼音索引,可以检索。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是 20 世纪末由国家组织编写的两部大型的语文工具书。它们“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前者偏重收集古今的汉字,后者偏重收集汉语的古今复音词语。6、汉语大字典 徐中舒、李格非、赵振铎主编。全书共八卷,一千五百多万字。1986 年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和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第一卷,19
6、90 年出齐。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编者意图是注重历史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該书按部首排列,200 部。在字形方面,收列能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除尽可能注出現代读音外,还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在字义方面,过于求细,忽视词义的概括性。7、汉语大词典由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五省一市组织编写,罗竹风主编。1986 年由上海辞书社出版第一卷,其余各卷从 1988 年起改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至 1993 年出齐,共 12 卷。这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五千余万字,收列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所收
7、词目有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单字按部首排列,200 部;多字条目按“以字代词”原则,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多字条目的次序再按字数和笔画的多少排列。词典另有检索和附录一卷,列有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8、新华字典是新华辞书社编纂的,主编魏建功。1953 年出版注音字母音序排列本,1954 年出版部首排列本,1959 年又出版汉语拼音字母音序排列本,1979 年修订重排为目前流行最广的字典。这本字典是供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使用的,收字范围大致以现代汉语所用的字为限,释义也只限于现代汉语的用法。但是,它也适当收录了古代文献中的词汇,以及历史上的外来语。本书注音释义都用新的方法,对古汉语的词的解释,都用现代口语
8、以及被现代口语吸收了的文言词语。可按照音序进行查阅,还可按前面所附部首检字表查字。9、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吕叔湘和丁声树先后任主编。它是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现代语文词典,收词目五万六千多条。1956 年开始编写,1960 年出试印本,1965 年出版了试用本,1979 年才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这是一部释义精确,体现了目前汉语研究水平的好辞书。1996 年出版修订本,词目增加到六万多条。10、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74-1975 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的师生和北京齿轮厂等单位的工人编写的,1979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字 3700 多个,后附难字 2
9、600 多个。它是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础上编写的。在释义解词中,重视词义的概括性和各义之间的内部联系,注释简明通俗,适用于初学古汉语的读者。1993 年出版了修订本,它是按汉语拼音方案的音序排列的,前面附有部首检字,可供检索。1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东汉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 年)写成初稿,安帝建光元年(公元 121 年)定稿。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 9353 个,另有重文 1163 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说解,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书中双行小字是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说文解字时增加的注释和反切注音。按 540
10、部首排列。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中华书局新印本书末附有楷体笔画检字表,可以检索部首,也可以检索正文诸字。清代研究说文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学习、研究说文的最佳注本)、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对字义的来源和发展有较细致的分析)。12、经籍籑诂清代阮元主编,出版于清嘉庆三年(公元 1798 年)。这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用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 106 韵编次,以一韵为一卷,全书 106 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近年影印本经籍籑诂多在前面附有笔画索引。经传释词和词诠是两部专门讨论古汉语虚词用法的著作,除此之外,清
11、人刘淇助字辨略和何乐士等编著的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北京出版社出版)也可供参考。13、经传释词是清代王引之所著,出版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 1819 年)。全书共解释虚词 160 个,编排次序是按照古声母的顺序排列的。这本书在解释虚词的特殊用法上,大大超越了清代以前的学者,但是在虚词的通常用法上,它却谈得很少。14、词诠近人杨树达所著,1928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4 年以后改由中华书局重印。收字五百以上,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既包括虚词的通常用法,也包括虚词的特殊用法。按注音字母次序编排,可利用部首目录。这本书比较通俗易懂,对初学古代汉语的人比较适用。15、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1953
1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书中一般是解释单词或词组的意义,有时还由意义的解释推及于词源(或语源)的探讨和语法的分析。被解释的单词或词组,都是唐宋元明间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使用这部书时,可利用书末附载的笔画索引进行查阅。16、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17、反切: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和被切字的声调是一致的),合成被注字的音。如“毛”可以用“莫袍切”来注音。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例如“鸡”、“牛”、“大”、“小
13、”、“哭”、“笑”等,这些是属于基本词汇的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言的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但是,这类词在汉语词汇中只占少数。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例如“备”,古义“完备”,今义“应当”;“抢”,古义有“突过”和“撞”之意,今义“抢劫”;“找”,古义“划的异体字”,今义“寻找”。像这样使用同一形体而古今意义无关的词,在汉语词汇中更是少数。3、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劝”,古义“勉励、鼓励”,今义“劝解”;“给”,古义“供应、使足”,今义“给予”;“再”,古义“两次或第二次”,今义“重复”。这类词古今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在“微殊”
14、。(2)辨别古今词义异同的方法:1、学习古代汉语,必须在字、词、句方面狠下功夫,有一个“求甚解”的态度,认真学会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这必须依靠比较好的字典和辞书。2、需要自己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比较归纳,解决古书中遇到的词义问题。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一)古今汉语词汇的特点: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二)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比较情况: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2、加上词尾词头:例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石”变成“石头”。3、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
15、”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复音词“儿子”。(三)复音词的四种类型:(1)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最初并没有凝结成一个整体、一个单词。理由是:1、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例如“险”“阻”“隘”(注:“隘”单用时,是狭的意思,同“险”“阻”的区别较大。)是同义词,在上古常常单用,又可以互相组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既有“隘而不列”,“阻而鼓之”,又有“不以阻隘也”,“阻隘可也”。后两句“阻”和“隘”虽然连在一起,但显然还是两个词。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马陵道陕(狭),而旁多阻隘”,“阻”和“隘”组合得紧一些。又史记
16、?淮阴侯列传:“恐吾至阻险而还”,是“阻”和“险”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左传成公十三年有“险阻”(逾越险阻),离骚中有“险隘”(路幽昧以险隘)。这说明三个同义词组合时,各自的独立性还很强,没有组成新的单一的词,还是自由组合的情况。2、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我们读古书时,应当把这些词当作复音词来理解。但词素的本来意义不能不管。这一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的独立性,可分可合,不同于单纯的复音词。例如“婚姻”很早就成为复音词,左传成公十三年:“寡君不敢顾婚姻”,但是说文还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饥馑”在后代也是复音词,但是朱熹注论语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17、(2)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3)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如果拆开来讲与整体的意义完全不同,那也应该认为是复合词。如:天下、足下、君子、小人、先生、将军等。(4)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连绵字,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少见。连绵字: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参差,或没有,如蜈蚣、妯娌,或同音相重复,如匆匆、津津。连绵字中的两个字仅仅代表两个音节,绝不可拆开来讲。(四)辨析
18、同义词 1、同义词: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之间只要有一个义项相同就是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2、辨析同义词的原因:说文解字、尔雅等书,主要是以同义词来解释字义。但是,绝大多数同义词的意义都不是完全相等的;同义词彼此之间,有同也有异,或者含义有差别,或者使用范围有宽有窄,或者使用条件有所不同。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例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道”的本义是“路”。(2)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转注即引申义。如,“向”,本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为“朝着”或“对着”。“道”的本义是“路”,引申为“到达道德标准的途径”或“
19、正当的手段”。(3)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两者的区别:1、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例如:“脚”字的本义是“小腿”,后来“脚”字变为指“足”。2、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在产生了新的意义之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例如“道”字虽然产生了一些新义,但是路的意义一直保存到现代汉语里。这类情况很多,也最重要。既增强了语言的稳固性,又使语言丰富化了。(4)用以简驭繁的科学方法,重视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1、多个意义环绕着一个中心。例如:朝拜、朝廷、朝向的“朝”就都是从朝见的“朝”引申出来的。2、一环套一环,几个引申义同本义之间的距离有远近之分。例如:“朝”,本义是
20、早晨的意思,引申为朝见,由朝见再引申为朝廷,由朝廷又引申为朝代。(5)值得注意的情况:近的引申义不另立一义,远的引申义则另立一义,以示区别。例如懈怠的“懈”,本作“解”,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解,”孝经引作“夙夜匪懈”;由解散的意义引申为懈怠的意义,本来是很自然的(依徐灏说)。现在我们说“松懈”,“松”正是“解”的意思。又如竖(竖)字。说文:“竖,立也。”其实“竖”就是“树”的引申义(依罗振玉说)。“树”由栽种引申为树立,让人感觉是另一种意义,所以另造一个“竖”字。后汉书?灵帝纪:“槐树自拔倒竖。”当时“树”既当“木”讲,假使写成“槐树自拔倒树”,反而不好懂了。(6)辨别词的本义的方法:主
21、要是凭字形。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从而有助於了解词的本义。许慎的说文主要是凭字形来说明字的本义。例如:说文:“向,北出牖也,从宀(min),从口”(注:楷书“向”字的宀变为了。)。诗曰:塞向瑾户。“宀”表示房子,房子开一个口,就是窗。但是,甲骨文比篆文更能说明问题。“向”字在甲骨文里是,分明画的是房子和窗口。说文:“道,所行道也,从辵(chu),从首。一达谓之道。”朱骏声订正说:“按从辵,首声。”辵表示走路,因此可以证明道的本义和走路有关。说文:“理,治玉也。从玉,里声。”“理”字左边的王就是玉字,因此可以证明“理”的本义与玉有关。(7)假借义:朱骏声所谓“本无其意,依声托字”,假借的意义
22、与本义是不相干的,只是借用,而不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例如:“解”,辞海认为“解”字同獬,同蟹,通嶰(地名),通澥(海),同廨,通邂(解后即邂逅)。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文字学家主要是凭字形来辨别本义,这是因为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本义的了解。(一)传统的“六书”说(1)关于“六书”的三家之说:1、班固汉书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2、郑众注周礼: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3、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2)六书: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传统说法。六书是六艺之一。一般人于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说文解字叙的
23、(只有形声有时也称谐声),于次序则采用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六书的名称和次序依次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并不能产生新字)。许慎说文解字叙:“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1、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山、火、夕、鸟、鱼、鹿、羊、自
24、。2、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如上、下、亦、本、末、朱、兀、寸、甘、刃、旦。3、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从、武、信、步、逐、斗、莫、牧、采、出、休。4、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形声字的声音。如:江、河、沐、杞、问、物、里、过、发。5、转注:说法不一。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后代的争论中的三家:江声(“建类一首”是指说文部首,而说文在每一部首下都说凡某之属皆从某,那就是“同意相受”);戴震(转注就是互训:转相为注,互相为训);
25、朱骏声修改了转注的定义和例字(说文通训定声:“转注者,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按照朱骏声的说法,当古人从某一本义引申出另一意义时,不另造一字,那就是转注,他认为令长不是假借,而是引申,所以举为转注的例字。)。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以令长为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长本是“久远”的长,后来借用为“县长”的长(zhng)。(二)造字之法的分类 1、没有表音成分的纯粹表意字,包括象形、指事、会意。2、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三)在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象形文字以图画为基础,但图画决不是文字。会意和形声在多数情况下也都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一册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