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摄像需注意的几个问题.pdf
《纪录片摄像需注意的几个问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摄像需注意的几个问题.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源-于-网-络-收-集 纪录片摄像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电视的大众化特性以及摄录设备的小型化、普及化使拍摄纪录片成为时下电视圈里的热闹行当,许多人摩拳擦掌,大起炉灶。然而,中国电视纪录片领域关于真实记录的理论却处在无休止的争论中,纪录片创作也陷入了多重困惑之中。“真实”与否仿佛成为了衡量纪录片的生死线。拍摄中为了追求“真实”,画面构图、景别、光线都很粗糙,镜头一路摇摇晃晃地走过,只要跟踪拍摄,同期声录音,长镜头纪录,就认为那是真实,就是纪录片,这种“真实”观实际上有待商榷。一、现场纪录的“一次性”能力 摄像师运用镜头的造型表现手段在寻像器里进行判
2、断取舍,展现现场事件的因果关系,矛盾冲突,以及对精彩瞬间的细节纪录,使其负载的事件通过影像传达出来,体现时代精神,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就要求摄像师在事件的场景中要有现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而不是“现场”的机械记录。“现场”拍摄要动而不乱,静而不死。摄像人员在进入现场之后对周围的环境要有一个观察和熟悉的过程,现场往往是纷繁复杂的,环境就是纪录片的“场”,人和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感和内在的联系。镜头选择什么,怎样选择是直接体现着摄像师对事件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的判断与表达。镜头记录不是开机之后就等磁带走完,事无巨细地记录,而是要有针对性。景别要给那些最有趣味的事情,而不是一个大全景固定下来不动
3、的记录,观众受不了那种静得发呆的长镜头。在一个相对的时间长度内,镜头内部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这些信息直接关系着观众的观看心理,如果出现了信=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源-于-网-络-收-集 息的缺乏和信息的不连贯,观众的观看兴趣就会下降,这样,纪录片本身意义的传达和审美感知就会受到影响。一味追求“长镜头”的真实是纪录片走向单调、枯燥的必然。单纯堆砌生活场景,没有选择、提炼,就很容易使创作陷入“自然主义”的有影必录的境地。摄像师对“长镜头”要抱一种客观而理性的认识,如果“长镜头”中不足以体现一定的意义和信息,那么宁短勿长,宁缺毋滥。二、摄像机的现场干扰 上世纪 60 年代的“真
4、实电影”是用摄影机当“催化剂”,促进了某件事情的发生,甚至引导了事情的发展方向,在人类营造的环境中发掘出隐藏的真实。“直接电影”的创作者则是拿着摄影机进入一个紧张的状况而充满希望地等待着危机的发生,在摄影机所拍到的事件中找到真实。不论是“直接电影”也好,“真实电影”也罢,追求“真实”是它们的共同理想,然而事实却往往令人无限地失望。在纪录片场景拍摄中,摄像机和工作人员的存在对现场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干扰力。被拍摄者可能因为摄像机的介入而改变话语方式和行为方式,乃至打破正常的人物关系,很多纪录片创作者都会碰到这个头痛的问题,摄像人员往往因为在寻像器里看到的一个不自然的微小动作而大失所望,摄像机在无形中
5、抵抗着真实的进程。而事实上,我们并不可能还原绝对的真实,因为真实在纪录片的制作中很大程度上只存在于创作者的诚实和良心之中。每个创作者可以根据他自己所相信的,他自己的感触及经验,在他自己的文化背景下定义真实,更准确地说,纪录片的真实只是创作人员理解的真实罢了。任何创作都是主观的,有谁能说教科书中的历史是绝对真实的?在现场拍摄,不论是文化高和文化低的人,面对镜头都会显=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源-于-网-络-收-集 示出某种超常的行为举止,只是这种行为变化的大小有所区别而已。尽管人们认为经过和对方的交流可以消除对方的不自然,但是要让对方把摄像人员和摄像机当作空气,那只能是创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纪录片 摄像 注意 几个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