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解说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解说词.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纪录片解说词 纪录片解说词 在现在社会,我们需要用到解说词的情形越来越多,在写作上,解说词有一定的书写规范。写起解说词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解说词,欢迎阅读与收藏。纪录片解说词特点 一、形象生动,画龙点睛 形象生动的解说词简洁凝练、优美流畅,能给观众带来无穷的韵味和美的享受。为了表现漓江水的宁静或欢快,创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作了形象性的解说:“有时她是这样的娴淑而宁静,用那委婉的柔波,梳理着碧绿的长发;有时她又是那样的活泼而开朗,有意在炫耀着那孔雀开屏似的衣裳。”(纪录片漓江水)如此形象生动的语言引领人们陶醉于漓江水的柔美之中。画面具有形象性,解说词也不例外,但两者决不是简单
2、的重复,解说词往往是对画面的补充、点染和深化。好的纪录片解说词正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的“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结合。在一片湖光山色之中,创作者刘郎对浙江海盐的南北湖产生一种与在名山胜水中截然不同的感受:“与别处的山水更为不同的是,这里的湖,像盐一样地把乡村的质朴,溶化在水里;这里的山,又像臂膀一般,把淳厚的民风,揽在了自己的怀中。”(纪录片情醉湖山)画面是实实在在的“南北湖”风光,而解说词则伸向了我们看不见的画外,用两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乡村的质朴”和“淳厚的民风”化抽象为具象、变无形为有形,给观众留下思索和回味的自由天地,激活了他们的想象和再创造。二、幽默诙谐,情趣盎然 富有幽默感的
3、纪录片解说词不仅能表达创作者的情致和感悟,传递画面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信息与感情,还能让观众在另一种“审美空间”中获得“审美期待”的满足。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大型生态纪录片”的森林之歌一经播出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该片以生动、写实,又不失浪漫的拍摄风格,精彩、奇妙,又不失深度的内容,让人们了解到真实的自然生态文明。尤其是那种中国式幽默,生动优美,深沉隽永,使看似平淡的自然场景变得颇富情趣和意蕴。在云横秦岭一集中,为了争夺猴王宝座,正值壮年的流浪公猴“八字头”与老猴王“甲板”进行了一番较量:“这颗大树是历任猴群首领的宝座,现在它是属于甲板的。八字头都能在树下看到甲板和它的妻子们。或许有一天,它能取代
4、甲板,但现在时机还没有成熟。”幽默诙谐的语言看似平实,却又在不露痕迹中意味深长。在北国红松一集中,谈到红松需要动物们帮助打开坚硬的松塔外壳把松子植入土壤完成繁衍后代的过程时,创作者作了这样的解说:“红松用美味的种子作为报酬,雇用动物们作为农夫。”把红松和动物们之间互利互惠的关系说得趣味盎然。三、抒情写意,落笔生辉 纪录片的解说词在风格上接近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诗情的注入。西藏的诱惑创作者刘郎将自己饱满、真挚的主观情感体验融入到西藏绮丽而纯净的客观画面之中:“像旭日诱惑晨曦,像星星诱惑黎明。西藏对人的诱惑,那样强烈,那样不可遏止。对具有献身精神的艺术家来说,像蓝天诱惑雄鹰;像山
5、野诱惑春风,像草原诱惑骏马,西藏对人的诱惑,那样巨大,那样难以摆脱。对敢于追寻的艺术家来说,像大海诱惑江河。”我国传统艺术创作十分注重写意,讲究 意境。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有了“意”的加入,会很有韵味。纪录片江南开头这样写道:“这是一幅宁静的画卷,画的是小桥流水人家;这是一行彩色的诗句,写的是杏花春雨江南。江南是一年年可以开花的莲藕,江南是一代代仍旧吐丝的春蚕。江南是一组文化的瓦片,经历过新风细雨;江南,是一座历史的石桥,构筑在古今之间”创作者杨晓民以江南最有代表性的诗、画、景物,构就了江南特有的意象,让观众张开想象的翅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醉人的江南情怀。四、饱含哲理,意味深长 纪录片通过对事物敏
6、锐的观察、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对社会深度的洞察、对人生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一种超乎现实的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纪录片藏北人家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之作。创作者王海兵记录了四川藏族聚居地一户普通人家一天的生活。措纳是藏北人的典型代表。“他去过拉萨朝圣,拉萨的房子漂亮,但他更喜欢藏北草原的宁静。措纳不识字,除拉萨外,没有到过别的地方,他不知道外界是个什么样子。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悲哀,但是,措纳却认为自己很快乐。平静的生活,纯朴单调的精神活动构成他们娱乐的基础,这是一种外人难以理解的快乐。牧人的快乐单纯得如同孩子的笑容,纯洁得恰似藏北碧蓝的天空和晶莹的雪山。”几句质朴的描述,结合措纳悠闲的步态、单纯的笑脸等相应
7、的画面语言,让读者自然悟出了藏北牧民快乐而淡定的人生观。“牧人的生活,就像他们手中的纺线锤一样,往复循环、循环往复,永远是那样和谐、那样恬静、那样淡远和安宁。”纯朴自然、清新浓郁的生活场景配以富有哲理的解说词,揭示了珍藏在生活背后的生命本义,构成了藏北人家的诱人魅力。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毫无疑问,匈奴的军事优势在于骑兵,骑兵的关键在于优质战马,这恰恰是汉帝国所缺乏的,也正是汉军常常被匈奴牵制的重要原因。当汉武帝刘彻登基时,大力发展优良战马便迅速成为重中之重的国策。汉朝的军队开始了职业化进程,不再是平时耕种、到战时才征召的农民。骑兵战术也在与游牧民族不断交锋中逐渐成熟。在帝国丰盈的财政收入保障
8、下,骑兵数量也急剧膨胀,一度竟拥有甲兵 45 万、军马 60 万匹,相当于中国现役部队总兵力的五分之。看上去,万事俱备,只欠一次在河西走廊上酣畅淋漓的胜利。多年以后,当烈士暮年的汉武帝蓦然回首时,他或许还会记起:在实现帝国梦想的道路上。发生在戈壁大漠上的生死搏杀是多么令人心悸。基于打通并有效控制河西走廊的战略意图,汉武帝决定发起河西战役。初战告捷的冠军侯霍去病成为汉武帝突击河西走廊的首选。与其说选择喜欢冒险的霍去病,倒不如说汉武帝本人更喜欢冒险。乌鞘岭位于甘肃中南部,是河西走廊东端的起点,平均海拔 3000米,两侧的山势在这里开始收缩,它是河西走廊的咽喉,也是长安通往河西走廊的主要通路。公元前
9、 121 年,早春时节。壮志凌云的霍去病站在大雪纷飞的乌鞘岭上,手中握着张骞提供的河西走廊地图。在他的身后,一万名精锐骑兵正在翻越天寒路险的隘口。他的前方没有尽头。他的国家需要这条通道。就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从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的霍去病率部急速转战 6 天,连续扫荡了匈奴五个部落。抗拒者以武力征服,降服者则予以安抚。随即,霍去病越过匈奴人放牧的天然草场焉支山,连续疾进 500公里,斩杀了折兰王、卢胡王,歼灭匈奴军近万。惊慌失措的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率残部逃走。霍去病追击到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才收兵回撤。这是霍去病骑兵闪击战术的首次正规试验,结果大获全胜。年轻的霍将军完全按自己的战术思想单独指挥一
10、支劲旅打了一场漂亮的运动战。霍去病凯旋归来。但汉武帝仍然心有遗憾,他把霍去病召进宫中,彻夜长谈。这次河西作战,虽然深入匈奴境内近 1000 公里,大军贯穿整个河西走廊,但由于只有平推,没有聚歼,使休屠王和浑邪王逃之夭夭,没能达成围歼匈奴主力的既定目标。就在这次讨论中,一个新的作战计划逐渐成形 为了迷惑敌人,由老将公孙敖率军从东面进攻,吸引匈奴的注意力,霍去病趁机绕道闪击匈奴后方。同时,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各带一路人马,分两路纵队切断匈奴援军的路线。如果计划顺利实施,那么,霍去病和公孙敖将在河西走廊会师,形成东西夹击,彻底聚歼休屠王和浑邪王部落。他们为这个充满想象力的作战计划激动不已。3 个月
11、后,公元前 121 年夏天。汉武帝下达了出击的命令,汉帝国的军队按预定作战行动从 3 个方向出发。匈奴单于也派出数万骑兵南下,快速进击代郡、雁门,分散汉军兵力,以期达到到汉军不敢放手全力攻击河西走廊右贤王部队的作战目的。汉匈之战,在数千里的广阔地带展开并迅速推向高潮。霍去病率领经过严格挑选的精锐骑兵向西北挺进,渡过黄河,跨越贺兰山,横穿大漠,至居延泽,再由西北转向西南,长驱深入达1000 公里,按照计划绕到匈奴军队的后方。但此时霍去病发现,如此精心策划的第二次河西之战出现了意外 公孙敖部由于在行军中迷失了方向,未能按预定的计划和霍去病会师。这令霍去病的奇袭之师突然陷入困境。此时,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罢兵而归;要么全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河西歼敌的重任。旷野之上,帝国的骑兵和马队整装待发。霍去病决定铤而走险,向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的部队侧背发动攻击。寂寞荒凉的戈壁滩上骤然战马嘶鸣、杀声震天。匈奴人做梦也没想到,他们防线的背后会突然遭到袭击。措手不及的匈奴主力部队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遭到毁灭性打击。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山丹县。早在两千年前,匈奴人就在焉支山下这片天然的草场上饲养良种战马。今天,这里仍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马场。这里的人骄傲地告诉我们:“我们的第一任场长就是霍去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