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夜晚的实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学会合作》.pdf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夜晚的实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学会合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夜晚的实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学会合作》.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的主题为“探索与发现”,安排了夜晚的实验 海洋21 世纪的希望 学会合作三篇课文及习作4、练习 4。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夜晚的实验这样的文章,语言平实,学生一读就懂,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还是比较难找的;同时它又是一篇有着科学性的文章,如果上不好,就会使语文课走样,成为科学课。那么这篇课文如何来教?依我的拙见,就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上下工夫。海洋21 世纪的希望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只是起引导、组织作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文主要以朗读与感悟相结合,正确领悟文章的思
2、想内容。学会合作 我认为教学本文可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在教学时可遵循作者的思路,从审题质疑导入,引导学生提出三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自读探究。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怎样与他人合作”这一块上。教学的难点我认为是放在如何让学生明理后践行。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逐步学会合作,真正体现生活中处处需要合作,对如何合作有切身的体会。本次的习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因为他们在科学课上做过好多试验,关键在于怎样指导学生把整个实验的过程写具体上下功夫。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
3、、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2初步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海洋的情感。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4能按照要求观察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或自己做一个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的良好习惯。5能将自己的实验观察情况说一说,并在写作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6诵读 古今贤文(真理篇),帮助学生诵读、感悟并积累传统文化知识。三、教学重难点 1、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2初步了解海洋与人
4、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海洋的情感。3能按照要求观察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或自己做一个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的良好习惯。四、课时安排 夜晚的实验2 课时 海洋21 世纪的希望2 课时 学会合作 2 课时 习作 41 课时 练习 4 2 课时 12、夜晚的实验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
5、类的科学精神。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教学准备 ppt 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翔的本领,人类就模仿鸟儿的结构制造飞机。这就是仿生学的例子。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在仿生学过程中重要的实验。板书
6、课题:夜晚的实验(读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2检查自学情况。(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喉咙 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瞎子 薄膜 油漆 矿藏 领域 堵住 揭开:判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掌握课文的能力。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板书:蝙蝠 斯帕拉捷)能不能根据这两个词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4指导分段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第段(第 1 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第二段(第 26 自然段)
7、: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行的秘密。第三段(第 79 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5三部分中哪个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为什么?三、指导书写 本课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大部分左窄右宽或左小右大。判:左右相等;添:注意“点”和“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2、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
8、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都很崇拜科学家,老师也是一样。可是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不是总是觉得科学实验是一个特别悬乎的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认识是不是有了一些改变呢?2、我想我们这节课应该至少解决两个问题:(出示)斯帕拉捷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斯帕拉捷是个怎样的科学家?通过解答第一个问题,我们才能对斯帕拉捷这个人有所了解,才能走进这位科学家;我们了解了斯帕拉捷,才能真正感受到他实验的魅力。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斯帕拉捷为什么想到做这个实验?2、指名读。3、为什么斯帕拉捷对蝙蝠感兴趣?我想散步的人不会是他一个人吧?4、可能我还有一个疑问希望大家帮助解答:我想街道
9、上、树上栖息的动物会不少,可是他为什么对蝙蝠这么感兴趣呢?二、学习课文二-六自然段:(一)整体把握,梳理线索。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根据表格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先在书上做上记号,再尝试着填表。实验顺序 实验设想 实验想象 实验结果 实验后反思 2、斯帕拉捷的实验一共分为几次完成的?3、我们发现有的可以内容可以通过读书直接填写出来,有的不能光看就清楚的。先说第一次吧。这一次书上写的比较详细。4、指名回答。5、我们是概括的回答,课文中写得还是比较详细的。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实验猜想,一个是实验后反思。6、请一个同学把实验猜想部分再来读一读。他读
10、完了,我再来读一读,大家认真听,发现有什么区别吗?(教师在读的时候故意漏了一个“总”字),发现什么?一个“总”说明什么?这是人的常态思维,可能和斯帕拉捷同行的人也可能产生过疑问,但是大家也许就会根据常理认为蝙蝠就像猫一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而斯帕拉捷(启发学生说下去)7、请同学把实验的过程读一读(即读第二自然段)看到这个词了“轻盈敏捷”?能不能用几句话来形容一下它们是如何“轻盈敏捷”的?8、斯帕拉捷不由得惊叫起来。谁来读一读斯帕拉捷的反思。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你会如何来表达?(只要学生说的有理则行)9、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实验过程,作者并没有像第一次一样面面俱到。认真地读四到五自然段,把作者
11、没有写出来的部分通过自己的想象填写出来。大家可以先看看第一次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对你写有帮助。10、指名说,只要说得有理就可以了。11、通过这样几次实验,斯帕拉捷终于发现蝙蝠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一起读第六自然段。有没有发现这个“啊”字呀!这可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字。说说看,在这个字背后隐藏着斯帕拉捷的什么情感?12、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发现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才能有所发现,获得结果。这几个部分能不能调换次序?13、斯帕拉捷的实验完成了,说说看他在你的印象中是个怎样的科学家?14、科学家能够与众不同,就是在于他们能够抓住细微之处,并且能够打破砂锅问到底。道尔顿有一次为孝敬老母买了一条长
12、筒袜子送回家里,不想老母一见立即不悦道:“孩子,就算你有孝心吧,也不能让我这样的年纪穿这樱桃红的艳色袜子去教堂作礼拜吧。”这一句话把道尔顿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说:“这明明是正合你老人家穿的深蓝色嘛,怎么会是樱桃红呢?”在场的人见状都哈哈大笑。后来道尔顿又拿各种颜色纸让他的学生去认,终于他成了第一个发现和研究色盲的人。于是他专门就此写了论文,并且留下遗嘱,死后请将自己的眼球拿去解剖,好探清色盲的原因。四、学习七-九自然段。1、斯帕拉捷的实验为后来的研究者打开了一扇门。看看人们都有了哪些收获?2、能不能用图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蝙蝠的工作原理。3、大家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事例?五、作业布置。(
13、出示课后练第 4 题:读一读,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1)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2)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板书设计:7 夜晚的实验 观察细致 善于思考 不怕失败 持之以恒 斯帕拉捷大胆实验 13、海洋21 世纪的希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生词,会用“由于”造句。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
14、阅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 21 世纪的希望?”2、教学难点:通过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资料 Ppt 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生词,会用“由于”造句。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导入:你亲眼见过海洋,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2、板书课题,读题:9 海洋21 世纪的希望 3、质疑: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 世纪的希望”?二、初读课文:1、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理解生词 2、学习生词:低廉 威胁 索取 敬畏 大显
15、神威 望洋兴叹 喜怒无常 无穷无尽 匮乏 干旱 回眸 蔚蓝色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理解词义:回眸:眸:指眼睛。是回过头来看的意思。敬畏:又敬重又害怕。匮乏:缺乏、贫乏的意思。慷慨:本课指很大方,不吝惜的意思。低廉:(价钱)低,便宜。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望洋兴叹:本课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3、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4、指导分段:全文可分几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 21 世纪的希望?(1)生读文分段 (2)交流分段及段意 三、精读训练:学习第一段:1、找出这一段中的中心句:(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夜晚的实验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学会合作 第四 单元 教学 设计 夜晚 实验 海洋 21 世纪 希望 学会 合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