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3.2课外文言文名题集训答案版.pdf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3.2课外文言文名题集训答案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3.2课外文言文名题集训答案版.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考 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13 文言文阅读 3.2 课外文言文 名题集训 答案版(一)(2019武汉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魏绛戮其仆。晋侯怒,谓羊舌赤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公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
2、,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使佐新军。(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注释】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仆:指驾车的人。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公:指晋侯。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失也(耽误)B其将来辞(陈说)C吾子之讨(处罚)D子无重寡人之过(看重)D【点拨】重: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加重”。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
3、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B【点拨】“却遭将士伏击”错,原文意为“就要用剑自杀。士鲂、张老劝阻了他。(二)(2019长沙)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石奢者,楚昭王相也。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
4、,自刎而死。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史记循吏列传)【注释】行县:出行属县。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惠:恩惠。听:偏听,偏信。居官:担当的官职。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傅:推诿。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1下列各组句
5、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越过)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偏袒)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经过)D辞不受令(言辞)B【点拨】A 项,放走;C 项,错误地;D 项,推辞。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咨臣以当世之事 A【点拨】例句中“以”是“因为”的意思,表原因;A 项,因为,表原因;B 项,连词,表修饰,不译;C 项,来,表目的;D 项,介词,拿,用。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官职贵贱不一,刑
6、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4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三)(2019德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
7、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注释】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幽潜:指幽居避世。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1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点拨】例句
8、中“以”是“因为”的意思。A 项,连词,来;B 项,因为;C 项,介词,比;D 项,介词,用。2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D【点拨】“为人所称”与 D 项都是被动句。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如果不是朱先生因为(或凭借)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4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
9、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四)(2019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10、。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释】嫚(mn):侮辱。瘳(chu):(伤、病)痊愈。使酒难近: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见罢: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C【点拨】“上默然惭”这句话的主语是“上”,代指皇上,根据主谓断开的原则,节奏划分应该是“上/默然惭”。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是()(2)贤()(
11、3)恐()这 品德高尚,贤能 担心,害怕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而)_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要使天下陷于动荡。(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陛下因为有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我,又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而让我回去。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示例:事情:劝阻吕后讨伐匈奴;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五)(2019岳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
12、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节选自苏轼 石菖蒲赞)【注释】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濯去泥土 濯清涟而不妖 B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及郡下 D置盆中 且焉置土石 C【点拨】A 项,洗涤;B 项,给予;C 项,比得上/到;D 项,放置
13、。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以石盆养之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已而之细柳军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公与之乘 D 【点拨】例句与 D 项中的“之”都是代词。A 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项,动词,去,往;C 项,助词,的。3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余 游慈湖山中。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苍然于几案间。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5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特点: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等。情感: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参考译文】凡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草木,必须有少量的土
14、附着在它的根部。比如石韦、石斛这一类,即使不需要泥土,然而除去它的根部的泥土,它就会干枯而死。只有石菖蒲,将它和石头一起拔出来,再洗去泥土,用清水泡着,放在盆中,可以几十年不枯朽。虽然不是很茂盛,但是它的枝节和叶子坚硬细小,根须都连结在一起,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时间一长就更加喜人了。它的延年益寿的功效,已经不是昌阳能比得上的了。至于它能忍受寒苦,安于淡泊,与清澈的泉水、白色的石头在一起,不需要泥土就能生存,又岂是昌阳能与之相比的呢?我在慈湖山中游玩的时候,找到了几棵(石菖蒲),用石盆养起来,放在船上。用文石,石英夹杂在中间,光彩鲜明,香气浓郁,我心里很是喜爱它啊。回头又害怕陆
15、上之行不能养好它们,就把它们送给九江道士胡洞微,让他好好照顾它们。我再到这里的时候,将要问问它们是否安好。(六)(2019河北)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少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
16、东西汉典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选文有删节)【注释】迥异:相差根远。开:开导,启发。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倍蓰(x):数倍。影响:影科举应试之文。华:花。诡僻:荒谬邪僻。左 国:左传 国语。华腴(y):丰美有文采。曹:辈。拱璧:大璧,泛指珍宝。义蕴:内在的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时文:当时流行
17、的文体,多指意义。发越:散播。举:举出。去:距。枵(xio)腹:腹中空虚。极:同“亟”,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时文固不可不读()(2)若朝华夕落()(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4)然后思通其义蕴()固然 像 全部 通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你们这些人在这些方面,应该赶快反省。3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幼年读书经久不忘。4从选文画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读书务求成诵;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
18、含义;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七)(2019自贡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
19、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叔向贺贫)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戎狄怀之(归服)B假贷居贿(储积)C以亡于楚(死亡)D有馈鱼于郑相者(赠送)C【点拨】亡:逃亡。2请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划四处)起也将亡 赖子存之 非起也敢专承之 其自桓叔
20、以下 嘉吾子之赐。3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2)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B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免于灾难。C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
21、。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却因桓子骄奢获罪。D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郤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后身死、宗灭。A(八)(2019襄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
22、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注释】谒者:官名。河南:指河南郡。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矫制:假传圣旨。数:屡次。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大指:大的原则。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上使黯往视之()(2)乃召拜为中大夫()派遣 于是,就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点拨】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拿着符节下令发放河南郡粮仓的粟米来救济灾民。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中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13 文言文 阅读 3.2 课外 文言 文名 集训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