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歌剧.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歌剧 上这个课以前真的不知道歌剧是什么东西,印象中是一群人在那唱我最讨厌的美声,只是听同学说这个课只需写论文就可以了,所以就选了这个课程。通过课堂上老师的一些讲解和查阅一些资料我对歌剧有一些认识。歌剧的起源及其发展【摘 要】歌剧产生于 16 世纪,表演形式比较单一,有固定的模式。在声乐方面歌剧一般要求正统的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随后在欧洲主要国家流传开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波折。【关键词】16 世纪 意大利 起源 法国歌剧发展 德国歌剧发展 英国歌剧发展 歌剧产生于 16 世纪。1597年,意大利佛罗伦撒的一些艺术家创作了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歌剧作品奥菲欧,1600年创作优利荻茜
2、,宣告了一种新的大型综合性音乐体裁的诞生。音乐剧可以说是在二十一世纪诞生的,源于英国小酒店和法国咖啡馆里不登大雅之堂的歌舞杂耍表演,由歌舞剧发展而来,但内容和形式比歌舞剧更为丰富。歌剧的表演形式较为单一,且有着固定的模式。歌剧以某一故事为剧本,用一主旋律,其他声部作为和声的主调形式进行演唱,多采用具有朗诵和宣叙特征的曲调。歌剧产生和流行的时代决定其观众主要是上流社会的皇室贵族,因而有些歌剧“曲高和寡”,甚至现在的人们若无基本的歌剧知识也难以欣赏。在声乐方面,歌剧一般要求正统的美声唱法,需要经过美声训练的演唱者才能歌唱。因此在某一时期,歌剧成为大歌唱家的工具,听众的首要兴趣在于他们高超的演唱技能
3、,就像我们听世界三大歌王的演唱会一样,主要目的是欣赏他们高超的歌唱水平。基于以上原因没有好多人去深入理解歌剧本身的内涵,而导致了歌剧在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充满艰辛,直到现在我们很多国人都不知道歌剧是什么(当然也包括我了)。歌剧的发展之路也满是荆棘在欧洲各主要国家发展经历了很多波折,在英国甚至一度倒退,现在我就我了解的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一、歌剧在意大利的发展 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此后兴起的是威尼斯歌剧学派。1637 年威尼斯开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使得这门艺术走出了少数贵族的沙龙,迎接一个更广泛的市民阶层的青睐。与此同时,17 世纪中期,以 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
4、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并统治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一百年。至于罗马歌剧,由于处于罗马教廷的心脏地带,教会的保守势力对其百般迫害,最致命的是 1697 年教皇英诺森十二世下令封闭并拆毁了罗马最大的一家歌剧院托尔德诺那(Tor di Nona)并宣布此后在教皇领地内禁演歌剧,从此罗马歌剧一蹶不振。后来发展论发格鲁克形式,发格鲁克的歌剧形式主要是喜歌剧。喜歌剧 18 世纪中期兴起于意大利。19 世纪,意大利歌剧在贝利尼、唐尼采蒂、罗西尼三位歌剧大师手中再次焕发出征服全欧的魅力,特别是罗西尼的创作,集中体现了意大利人圆滑、幽默的天性,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二、法国早期歌剧的发展 法国歌剧的开山鼻祖无疑
5、是让巴蒂斯特吕利(1632-1687)。他很好的把意大利歌剧移植成为适应法国国情艺术形式,把当时法国宫廷崇尚的舞蹈(芭蕾)艺术融入歌剧,同时把法语诗优雅独特的韵味充分的用歌词表达出来,布景服装也十分奢华,炫耀了当时法的富强。到了 18 世纪,宏大华丽的巴罗克风格歌剧开始向简洁实用的罗可可风格转变,此时出现在法国歌剧界的杰出人物是拉莫。他对传统的法国歌剧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改革,使得唱腔、歌词和配乐更好的为剧情服务。他的卡托斯与玻吕克斯成为 18 世纪法国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剧目。三、德国早期歌剧发展 17 世纪的德国深陷于分裂中,国土的分裂使得众多的小领主无力自己兴建歌剧院和组织上演大型的歌剧,很多
6、喜爱歌剧的诸侯甚至常年住在意大利欣赏歌剧,使得这门艺术在德国的发展迟缓了许多。1627 年,许茨(1585-1672)创作了第一部德语歌剧达芙尼,德国开始有了自己的歌剧艺术。他的突出成就是把意大利单旋律作曲家的新风格带入德国音乐。他的音乐在感情上富有德国特色,成为德国巴罗克音乐的鼻祖。许茨的学生凯赛尔和库赛也成为德国歌剧界的中坚。1687 年,汉堡成立了第一家上演德语歌剧的剧院。汉堡没有经受三十年战争的打击,加入了垄断波罗的海贸易的汉萨同盟,工商业很发达,有广泛的市民基础,这里是当时德语歌剧的唯一一片乐土。但是当时致力创作德语歌剧的作曲家只有凯赛尔、库赛、玛特森等不多的几位,再加上德国人认为意
7、大利为了歌剧而制造阉人歌手是残忍的做法,只好从意大利进口阉人,阻碍了德语歌剧的发展。直到半个多世纪后,在莫扎特的笔下,德语歌剧才迎来了春天。四、英国早期歌剧发展 17 世纪上半期英国当权的清教徒宣扬禁欲,抵制歌剧,歌剧在英国没有什么发展。直到 1658 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才出现转机。17世纪后期英国最重要的音乐家是普赛尔(1659-1695)。普赛尔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宗教音乐、歌曲、话剧配乐,最重要的贡献是晚年的歌剧,带有明显的英国市民趣味和民族特色,他的代表作戴伊和达朵成为英国本土歌剧不可多得的佳作。普赛尔去世后,英国歌剧发展再度陷于停顿,意大利正歌剧充斥英国剧院。1714 年,亨德
8、尔定居英国,为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活力。他的正歌剧里纳尔多等在英国大受欢迎。歌剧虽然是一项高雅的艺术,但是在欧洲各个国家的发展都因为国家分裂啊、当权者排斥的等因素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不过最后都发展了下来,至今都在好多地方上演着经典,焕发了它应有的魅力。歌剧与音乐剧的比较【摘 要】歌剧可谓是“高雅艺术”,而音乐剧谓之“低俗艺术”,在诸多方面如欣赏着的、戏剧元素、音乐元素、舞蹈元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关键词】欣赏者 戏剧元素 音乐元素 舞蹈元素 音乐剧和歌剧都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用音乐来表现故事情节的音乐形式之一。现在我就我所了解的一些内容浅析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和联系。一、欣赏者的差异 相对而
9、言,歌剧可谓是“高雅艺术”,而音乐剧谓之“低俗艺术”。对歌剧的欣赏是由于贵族圈子中文人墨客对古希腊崇高艺术的向往和憧憬,因而它一开始便带有强烈的贵族情趣与精英趋向。不论是创作者还是观赏者,均是养尊处优的上层显贵和饱学之士。20 世纪初,源于欧洲大陆轻歌剧传统的音乐剧,尤其是美国音乐剧极其适应市民社会和商业经济的土壤,深得观众喜爱,影响很快遍及全世界。音乐剧以轻松、谐谑和生动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歌剧的艺术层次决定了它的欣赏者的欣赏层次和艺术品位。然而音乐剧可以说是一种大众化发展的艺术,是一种娱乐化、戏剧化、大众化、商业化的艺术,这使得音乐剧的受众更加广泛。二、戏剧元素之比较 在歌剧里,主人公总保
10、持着优雅而高贵的举止来生活,相爱和死去。在每次踏上旅途时,他们会祈祷,“主啊,我上路了!”仿佛这不仅是一次地理意义上的旅行,更是精神上的旅程。但在音乐剧中,主人公与爱人告别的场景可以是杂乱的集市,甚至可以是垃圾场,他们也一定是疲惫不堪和心神憔悴。歌剧中的反面角色被刻画成十恶不赦的彻彻底底的坏人,英雄们则勇敢无畏。而音乐剧中的男女主角更加人性化,他们也会犯错误,也可以失去工作,穷困潦倒,无家可归,但是他们经历挫折之后总能得到真爱、财富和幸福。音乐剧并不追求卓越与出众,也没有野心。音乐剧赞扬民主,它赞扬那些在平凡生活中追求浪漫和幸福的普通人,而对那些自命不凡的富人,尤其是贵族们,则充满了鄙视和嘲弄
11、。三、音乐元素之比较 1、唱腔上的区别:他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唱腔上的不同,在托斯卡中,歌唱者采用的是美声唱法,采用了大量的咏叹调和宣叙调,并且靠独唱的咏叹调引领全局,而咏叹调伴随着每一次戏剧性的转折将整部戏推向了高潮。而音乐剧则属于流行音乐范畴,多数用流行唱法,也有用美声唱法的(毕竟是少数);但在正式场合歌剧绝没有用流行唱法的,因为发声方式完全不同。2、音乐风格的区别:歌剧的音乐大都是以比较传统的管弦乐队为基础的古典音乐作曲技法,偶尔有现代风格的作品试图超越这个界限,但大都保留着古典技法的思维方式。歌剧的结构、风格基本上沿袭着自浪漫主义以来所奠定的路线。而音乐剧在音乐风格的选择上更自由,往往
12、有民谣、爵士、摇滚等流行音乐因素的介入,配器也往往大量使用电声乐队的乐器。四、舞蹈元素之比较 在歌剧中,舞蹈大多以交谊舞、芭蕾这种形式出现,但芭蕾通常也是由专业演员完成。一个歌剧男演员可以大腹便便,女演员可以体态丰盈,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演出,观众们也可以接受。舞蹈,只是歌剧的一个小部分,所占比例不大,不是特别重要。而对于音乐剧演员,剧情的表演和对歌唱的处理同样重要。音乐剧擅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在音乐剧里,舞蹈是三大元素之一,极少有音乐剧里缺乏舞蹈元素的。总而言之,歌剧属于古典音乐范畴,一般指以歌唱为主,以管弦乐
13、队伴奏,有舞台布景、化妆与舞蹈动作的戏剧,有时还加独白、对白等。歌剧是综合性艺术,包含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设计、化妆、灯光等多种艺术成分。音乐剧是由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为了表现舞台故事而创作的有关音乐,常常综合了多种形式、多种风格。上这个选修课和为了写论文查阅资料,让我这个门外汉终于对歌剧这门艺术有了那么一点点的了解。不再认为它是一群人扭曲着嗓子唱美声的怪异行为。而且我还发现,意大利人为了发展歌剧而制造“阉人”,真是太不人道了,这闻所未闻的事对歌剧的形象抹上了很大的污点。参考资料:朱秋华:西方音乐史第 57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9 月第一版。田青:圣殿外的歌声第 54、76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8 月第一版。陈小兵:西方音乐的轨迹第 155161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 月第一版。宋瑾:国外后现代音乐第 103页,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年 2 月第一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