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第二讲 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 第一节 19 世纪浪漫主义小说 一、概述 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在法国和美国成就较高,英国、德国、俄国等其他国家也出现了一些浪漫主义小说家。二、法国浪漫主义小说 夏多布里昂 “世纪病”史达尔夫人 地理环境决定论 缪 塞 缪塞(M u s s e t 1 8 1 0 1 8 5 7)浪漫主义作家。有影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1 8 3 6)。以他和乔治桑的恋爱故事为中心内容。作者指出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和对拿破仑英雄主义的幻灭,是产生主人公沃达夫的“世纪病”的根源,表达了对复辟王朝的不满。沃达夫的精神苦闷形成了法国文学史上典型的“世纪病”。乔治桑 乔治桑的
2、创作特色 田园小说家 大仲马 三个火枪手(1844)基度山伯爵(1845)电影改编基度山伯爵 三、德国浪漫主义小说 2 耶拿派 海德尔堡派 1 8 0 5 年在海德尔堡出版的隐士报是这时期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称作海德尔堡派。代表作家有阿尔尼姆,布伦塔诺。他们重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对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感兴趣,搜集整理民间诗歌。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合编了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格林兄弟 四、英国浪漫主义小说家司各特 艾凡赫 司各特小说特点 五、美国浪漫主义小说 华盛顿欧文 库柏 霍桑 红字 麦尔维尔 爱伦坡 斯托夫人 第二节 雨果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3、雨果 法兰西杰出的传记大师莫洛亚在给雨果写传时,说过这样一句精辟的话:时间可以淹没大海,但淹没不了高峰。雨果这位在文学上雄踞时空的王者,无疑是人类精神文明领域里难以超越也不能淹没的高峰。一、生平创作 3 前期创作(2030年代)美学论著克伦威尔序(1 8 2 7.1 2),主要内容是反对古典主义,要求艺术的完全解放,提出艺术主张和对照原则。它的发表震动文坛,成为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浪漫戏剧欧那尼(1 8 3 0)、浪漫小说巴黎圣母院(1 8 3 1)。后期创作(50-70年代)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大的诗人,诗歌贯穿整个创作生涯。法国人视他为民族诗人。诗歌基调是关怀祖国命运,向往自由解放,憎恨专
4、制暴政。代表作是政治讽刺诗惩罚集(1 8 5 3),共有9 8 首诗。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 8 6 2)、海上劳工(1 8 6 6)、笑面人(1 8 6 9)、九三年(1 8 7 2)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二、浪漫主义理论和创作特色 1.短歌与民谣集序:反对模仿,主张创作自由 2.秋叶集序:强调作家创作的主观精神和心灵的能动作用 3.莎士比亚论:推崇天才和创造,强调虚构和想象 4.克伦威尔序:提倡对照,从正反方面把握现实生活。提出。5.莎士比亚论:反对美的超功利性,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诗人的社会职责 三、人道主义思想特点 3.歌颂人民革命 悲惨世界1 8 3 2 年6 月起义街垒战。九三年法国
5、大革命题材,肯定革命暴力 4.主张仁爱感化教育 雨果的人道主义理想追求博爱,主张用感化教育解决社会问题。加西莫多被感化,冉阿让被感化。四、雨果的四种身份 (Victor Marie Hugo)(18021885)法国著名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4 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一)诗人雨果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而且,就其创作量之大,诗歌创作内容之丰厚深广、色彩之绚丽灿烂、气势之雄伟恢宏、诗艺之高超精湛,也要算是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超级诗歌大师中的一个。他的诗歌集生前发表了19部,身后又整理出版了6部,共约22万余行的篇幅,已成为世界诗库中一份巨额财富。
6、雨果诗歌集 东方集(1829)秋叶集(1831)暮歌集(1835)心声集(1837)光影集(1840)惩罚集(1853)7.静观集(1856)8.凶年集(1872)9.历代传奇(1859-1883)半睡 暗影沉冷的气息充盈住房,夜已深,万籁俱静,黑暗的形 在入睡者身旁来回游荡。当我化为物,我感到 身边之物变为人,我的墙是一副面孔,在探望灰暗天空,两扇苍白的窗窥视我的梦境。杜青钢 译 风暴 啊,我们头上吹号的风,你用狂暴的长翼,突然 撕碎透明的深渊,5 我们像你,是过客,是游魂,如同你,我们走向阴影指示的地域,如同你,我们没有归宿。杜青钢 译 既然我把我的唇 既然我把我的唇放进你永远充溢的酒樽,
7、既然我把我的苍白的额贴近你的手心,既然我有时呼吸到你的灵魂里温柔的气息,一种沉埋在暗影里的芬芳;既然我有时从你的话语里,听到你散步的你那神秘的心声;既然我看见你哭泣,既然我看见你微笑,我的嘴对着你的嘴,我的眼睛对着你的眼睛:既然我看见你那颗星在我头上光芒闪耀,哎!它可老是深藏不露,觌面无由;既然我看见一瓣花从你那年华之树上 掉下来,坠入我生命的波流;现在我可以向急逝的韶光讲了:消逝吧,不断地消逝!我将青春永葆!你和你那些憔悴的花儿一齐消逝吧,我心灵里有朵花儿谁也不能摘掉!我这只供我解渴的玉壶已经盛满,你的翅膀掠过,也溅不起其中的琼浆半点。你的灰烬远不足以扑灭我的灵火!你的遗忘远不足以吞没我的爱
8、恋!闻家驷 译 莎士比亚 迎着耻辱和嘲讽,莎士比亚 跃出,头带风暴,冲破云层,幽晦的诗人写了一部作品,那 样艰涩,那样壮丽、恢宏,光彩夺目,满是深渊,眩晕,光焰射向山顶,在未闻的幽境,那么阴沉、丰富,三百年来,思想家迷蒙,凝视他,惊愕,那是一切的归宿,那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座山峰。杜青钢 译 6 如果我看不到你的红润、强壮和欢笑,如果你沉入忧伤的梦境,如果你不随手关掉 身后那扇门;如果我看不到你像美女一样 健康、欢笑、矫捷而行,如果你像 不愿留下的弱小精灵,我会认为在这个世界,裹尸布有时 与襁褓同道,你来为了离去,你是带我远离的襁褓。维克多雨果致世纪病孩译者杜青钢 (二)剧作家雨果 在戏剧方面,
9、雨果完成了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渡。1927年发表的克伦威尔序言,文字非常漂亮。他提出反对古典主义,主张扩大艺术表现范围,提出丑、美结合的对照原则。雨果的戏剧作品五光十色、起伏跌宕、故事浪漫而有趣。雨果的浪漫剧到20世纪,在法国国家剧院还在不断上演。在世界戏剧史上,雨果算不上是戏剧巨匠,然而,他却是世界戏剧史上不可或缺的大人物,没有他,世界戏剧史将有重大缺憾。他的戏剧创作以其开拓性的作用与轰动性的时事效应而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要说雨果作为戏剧作家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不论在创作内容与社会效应上,他都具有巨大的戏剧性。柳鸣九 (二)戏剧 克伦威尔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主要观点是:反对古典主义
10、的清规戒律,主张创作自由;提出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主张使用丰富多采的人民语言。欧那尼之役 又称一八三年运动。是围绕着欧那尼的上演而展开的一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决战。欧那尼 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情节曲折,结构自由,兼容悲剧与喜剧成分;地点转换,时间跳跃。演出获得巨大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最后胜利。(三)小说家雨果 雨果是世界少有的伟大小说家之一。一般认为小说是现实主义占优势的领地,如巴尔扎7 克、狄更斯、托尔斯泰就是代表,读者也喜欢这类小说。雨果不按现实主义路子写,但他的小说也可以与上述几位巨匠媲美。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在全世界有亿万读者。这些作品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四
11、)画家雨果 雨果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钢笔画、水彩画都很有特色。法国还出了雨果的画册。“雨果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是法国作家、评论家戈蒂耶(Theophile Gautier)早在1838年写下的一句话。法国公众晚了一个半世纪,才认识雨果的绘画天才。1838年,雨果的一幅题为利埃尔的钟楼,被收入一本各国画册出版,戈蒂耶为此画写了评论:画家雨果先生。法国1838年6月27日的新闻报予以转载:“雨果先生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而且是布朗热、洛克普朗和于埃可以视为同道的画家”。21852年,同一个戈蒂耶为巴黎的雨果家具拍卖会写的报道更是断言:“维克多雨果如果不是诗人,则会是第一流的画家。”3戈蒂耶真是
12、好眼力。因为,雨果一生最好的绘画作品,是在1852年以后,尤其是在流亡期间创作完成的。2 转引自雨果光荣展国立博物馆联合出版社,巴黎,1985年,第483484页。3同2,第484页。雨果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的关系 时至1850年,抒情诗人雨果在连年生活忧患和政事忙碌之后,似乎才思枯竭,不见有佳作发表。但正是这1850年,今天的读者才知道雨果正在画他的几幅“大制作”。例如,鹰首雨果城堡、有十字架的古堡、三棵树的风景等,甚至还有没有主题的墨渍画。雨果的创作冲动部分从诗歌向绘画转移,诗歌创作出现的空白由绘画部分取而代之。雨果和20世纪艺术的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雨果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先驱之一。早在布
13、勒东评论雨果绘画之前,一些人已经看出了雨果画中不同寻常的特色。19世纪画家布尔蒂(Burty)和雨果有过交往。他认为:“事情真古怪,我们不怕强调这一点:这24幅绘画作品,以独特的方式重现了(克伦威尔)序言对1830年文学流派所起的作用。这些画里包括了全部的新理论”36 36 达索:超越时间超越必须,维克多雨果,别样出版社,1983年,第8页。这等于说,雨果的画预示了一场新的绘画革命。20世纪评论家达索(PDassau)说得干脆:“他放任想象力自由驰骋,超越了整个造型艺术的运动:印象派,超现实主义,点彩派。他在还没有名称之前实践过折叠画,剪贴画,粘贴画。”37 37 雨果1862年10月5日致卡
14、斯特尔信,同4,第12卷,第862页。雨果故居 位于法国巴黎的雨果雕像 8 The Funeral of Victor Hugo,a painting by Jean-Georges Beraud.五、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a Paris)雨果的早期小说,也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作品。主要活动时空是15世纪的巴黎圣母院。主要人物: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弗罗洛;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奇丑无比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卫队长弗比斯。(一)译本推荐 1)巴黎圣母院,管震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2)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追随雨果游巴黎圣母院 据说,
15、在170多年前的某一天,雨果在巴黎圣母院的北钟楼的一个暗角里,发现墙上刻着一个希腊单词:命运。这个单词触动了他的灵魂,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写下了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a Paris这部与这座教堂一样不朽的著作。于是,巴黎圣母院就与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故事一起驻留于人们的脑海,成为人们欲罢不能的向往。巴黎圣母院不仅因雨果的同名小说而出名,更因为它是巴黎最古老最宏伟的天主教堂.这座哥特式的巨石建筑物,历经两百年,建成于1345年.教堂形体方正,仪态庄严.正面朝西分三层,高69米,底层并排三座桃形大门洞,左为圣母门,右为圣安娜门,中为最后的审判.门上布满了雕饰,描述圣经的故事.门卷上是
16、长条壁龛,一字排着28座雕像.巴黎圣母院建筑上的精美浮雕 人们首先看到的,是教堂底层的三座哥特式大门,它们还像雨果描述的那样,门侧和门柱上布满雕像,精致而神圣。门扇外面包着皮革,钉着镶金的钉子,内侧镶着金属板,中间是厚实的木板,看上去结实而稳固,一旦关上便如同铜墙铁壁。难怪那些去搭救爱斯梅拉达的“奇迹王朝”的弟兄们以数百人之力抬起巨型梁柱,也难以将其撞开。当然,现在的门扇早已不是路易十一时代的产物了,说不定某个部位还装着最先进的监控仪器呢。进了大门之后,游人们急于要去的,是位于教堂第三层的走廓。这走廊连接着南北两座钟楼,两座钟楼之间是一个宽阔的平台,平台的外沿是漂亮的雕花栏杆,全是由白色大理石
17、制成的,看上去既精致又牢固。在雨果的小说中,这里是卡西莫多最重要的表演舞台为了给爱斯梅拉达报仇,他将那个道貌岸然却心怀鬼胎、极度自私的副主教从这里扔了下去,使其得到应有的报应;为了保护美丽而善良的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以这里为制高点,以石柱、石块儿和烧沸的铅水为武器与那些企图闯入教堂的人展开激战,并多次击退了“敌人”进攻。这个地方也曾给卡西莫多带来过美好的回忆,在爱斯梅拉达最为寂寞的时候,他带她到这里来感受阳光,并冒险跃过走廊的雕花栏杆,猴子一样在距地面200多英尺的墙壁上攀来爬去,最终在玫瑰窗的花格里为她采摘了一朵不知名的野花。爱斯梅拉达捧着花开心9 地笑了,这是卡西莫多第一次博得美人一笑也是
18、惟一一次。对卡西莫多来说,这是他有生以来的最大成就,也是他人生的最幸福的一刻。可怜的卡西莫多!寻找小说中副主教的密室 卡西莫多的天地当然不只是这个走廓。他从小就生活在这座教堂,在巴黎人的眼中,他就是教堂活的灵魂。14岁起就成为钟楼的敲钟人,直到为爱斯梅拉达殉情为止。受故事情节的煽动,游客来到这里少不了要进南北两座钟楼去看一看卡西莫多敲过的大大小小的钟。站在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敲钟的地方俯瞰巴-黎 在雨果的小说里,那些钟可都是赋有灵性的,因此他也给她们起了动听的名字,如南钟楼的“玛丽”、“雅克琳”,北钟楼的“加布里埃”、“蒂博”、“吉约姆”等等,她们都是卡西莫多最信赖的朋友。那口叫“玛丽”的钟最
19、大,就是她的声音震破了他的耳膜,关上了他与世界沟通的大门。所以,沉浸在故事中的人们进了钟屋总是惦记着这口叫“玛丽”的大钟,当然也希望能给其他的钟对号入座。巴黎圣母院钟楼滴水兽 巴黎圣母院钟楼滴水兽 其实,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早已不是1482年巴黎圣母院用过的钟了。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圣母院遭到严重破坏,钟楼的铜钟也未能幸免。现在的这些钟都是在拿破伦统治时期重新铸造的。据说,现在挂在南钟楼的那口重达13吨的巨钟可不是一般的铜钟,它是由全巴黎的妇女捐献的金银首饰熔铸而成,可谓价值连城。凭此一点,也足以引起人们的好奇。巴黎圣母院南钟楼的大钟 对于钟楼而言,引起人们好奇的,并不只是那些钟,还有副主教的那
20、个神秘的密室和密室墙壁上那个寓意颇深的希腊单词:ANATKH。尽管密室完全是雨果的虚构,现实中的钟楼里并没有这样一个密室,但对寻找故事的人们来说,还是愿意相信它的存在。至于那个意为“命运”的希腊单词,早在雨果时代就没有了。这一点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原作的序言里就说过:“已经弄不清究竟是哪一种原因,字迹就不见了。”虽然如此,人们还是抱着侥幸,希望出现奇迹。(三)人物圆形结构 音乐剧唱段:把她还给我 圆形结构的象征意义 人物形象的圆心结构和多层次对照网的表现方式是象征性的,它充满法兰西民族的结构性精神,体现了作者通过几何图形把握时代和生活的艺术功力,追求审美的终极完满与和谐。10 西方美学史上,圆形历
21、来有代表完满与和谐的含义。小说中,作者有很多关于圆形的描写和暗示。诸如绕之而舞的五月柱,围着圆柱旋转的人流,声音的圆柱,圆拱形的天花板,菊形蛛网,半圆形的市区,绞台的轮盘,命运的圈套,脖子上的活绳结,一圈苍白的脸,一圈白色的星,小鼓,裙子,带斑点的袍子,等等。圆形象征完满和谐 在所有的图形中,圆是几何学的代表图形,其他图形则可以说是圆形的变体,或对圆的分割。方形是化圆为方,三角形以圆的直径为底边,矩形是从三角形的顶点引出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与其它点的连结,多边形是顺次连接圆周上若干个点所成,圆锥形是一个平面与圆锥面所围成的立体。(四)从巴黎圣母院看“美丑对照原则”“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在序言(C
22、romwell)中提出的新美学原则: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共存,黑暗与光明相共。美丑对照原则 对比中突出社会矛盾 两个王朝、两种法律、两个法庭;对比中强化性格美丑 人物之间的对比;人物自身外表与内心的对比。1956年8月3日 电影巴黎圣母院公映 巴黎圣母院由让-德兰诺瓦导演,安托尼-奎恩饰加西莫多,吉娜-罗洛碧吉达饰埃斯梅拉达,影片全长110分钟,由法国巴黎影片公司/意大利帕尼塔利亚影片公司联合摄制。相貌丑到极点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阴险刻毒的副主教克洛德与敲钟人卡西莫多 敲钟人卡西莫多与纯洁美丽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 豪爽的乞
23、丐王克鲁班 纯洁美丽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 11 作者的美学追求 以上对照归纳起来,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照,它反映了作者的美学思想,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雨果早在克伦威尔序中指出:“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崇高与崇高很难产生对照,人们需要任何东西都要有所变化,以便能够休息一下,甚至对美也是如此。相反,滑稽丑怪却似乎是一段稍息的时间,一种比较的对象,一个出发点,从这里我们带着一种更新鲜更敏锐的感受朝着美而上升。鲵鱼衬托出水仙;地底的小神使天仙显得更美。”美在心灵 在追求美的对照中,作者通过加西莫多的一段歌唱提出了衡量人的美的价值标准,加西莫多为了开导因法比负心而产生痛苦的爱斯梅哈尔达,反复唱道 “别望着脸形,少女啊,要望那心灵。漂亮少男的心往往丑恶,有些心灵里不存在爱情。少女啊,枞树并不美丽,并不像普通树木那么美丽,但它能保住它的树叶,在寒冷的冬季。”音乐剧唱段人世何其不公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根据原著编写了加西莫多的唱段人世何其不公,从批判人世的不公反证美在心灵的观点。思考题 1.雨果的浪漫主义创作特色 2.雨果的人道主义特点 3.雨果人物塑造特点 4.举例说明雨果对照原则的运用 5.欧那尼的文学地位和意义 6.分析巴黎圣母院 7.建筑描写在文学叙事中的作用 8 雨果创作与电影、歌剧改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