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300(共8篇).pdf
《红楼梦读书笔记300(共8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读书笔记300(共8篇).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篇一:红楼梦读书笔记 300 字 红楼梦读书笔记 300 字 七月流火的盛夏季节,我拜读了名气高扬的红楼梦后,心情却步入了寒风凛冽的严冬时节 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由胜而衰的过程和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间百态。其中元春省亲、宝钗扑蝶、黛玉葬花等经典情节,充满了诗情画意,被广为传诵;所塑造的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稳重端庄的薛宝钗等大量人物,形象丰满,风采各异。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令人抚怀感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永远难忘。透过他们的人生遭遇,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悲欢离合、命运浮沉的人生大戏,更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掩卷沉思,泪水
2、长流。宝玉和黛玉悲剧式的结果,让我感怀不已。篇二:读书笔记之细读红楼梦 读书笔记之细读红楼梦 看红楼,不知看了多少遍了。从懵懵懂懂地翻看,到略知一二的通读,平时随意地翻看,再到对语言文字的细细品读。红楼梦最耐人寻味之处,便是故事之中另有故事。细读之一。红楼梦中有几百个人物,为这些人物取名便是十分繁琐之事。开篇第一回,一僧一道且行且谈,遇上甄士隐。这甄士隐,便是“真事隐”的谐音。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便是贾府四女的名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原应叹息”。细读之二。红楼梦中的诗词,是全书的亮点之一。书中第一回,僧人见到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念了四句言词,道是“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菱花
3、一句,暗指英莲后来改名香菱,被薛蟠纳为妾。“雪”指薛蟠。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里,贾宝玉所翻看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中的判词,更是清楚地描写了这些姑娘们的命运结局。“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从“霁月难逢”可见,雪芹先生对晴雯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正是晴雯的身世。她有着普通丫鬟没有的思想,志向。可是,她生在封建社会,丫鬟便只是丫鬟。纵然心高,地位却是极低的。而她偏偏相貌出众,风流灵巧,多得宝玉喜爱,如此便不入了别人的眼。尤其是那圆滑世故,外表温顺却极有心机的袭人。“才子清明志自高,生
4、于末世运偏消。这几句探春的判词,便是清楚地概括了探春的一生命运。探春的才能,不在凤姐之下,探春的志向,更是极高的。可她,偏偏是个庶出的女儿,又生在这般末世。最后也只能远嫁他方。第五回末,警幻仙递与宝玉的红楼梦曲更是引人入胜。终身误中,“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以宝玉的口吻分咏宝钗、黛玉。直接写出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在红楼梦的众女子中,黛玉的才情是无人可比的。她的诗,空灵飘逸,情深意切。“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5、明为写落花,却更多地写出了黛玉自身的身世。“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及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几句写出了黛玉身在贾府的处境,虽然表面上大家对她很好,可在她敏感的心灵里,这些,不过是表面的。那些丫鬟婆子的轻视,寄人篱下的苦楚,皆如那风刀霜剑一般。“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险渠沟。细读之三。在红楼梦中,很多人物不经意的一言一语,其实都是寓含深意的。若粗略读过,便不能品出其中意味。自读了多遍红楼梦,我更加愿意去寻找那些不经意的词句,从中去品味人物的心理,情意。本书第七回,周瑞家的来送宝钗给的堆纱花,黛玉问道:“这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6、?”周瑞佳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足见因寄人篱下,黛玉的性子过分敏感。接下来,宝玉问宝姐姐在做什么。第八回,宝玉去见宝钗。宝钗要看宝玉的玉。把玉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又回头责怪莺儿不倒茶。莺儿嘻嘻笑道:“我听着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由此引起宝玉的好奇心,借此引出金玉之说。主仆两人,一唱一和,竟似事先预备一般。第九回中,宝玉要去上学。辞了父亲和贾母后,忽想起未辞黛玉,忙至黛玉房中来做辞。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那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唠叨了半日,方抽身去了。足见宝玉与黛玉感情深厚。
7、第十七回,宝玉身上的佩物被众小厮解去,黛玉听说,道:“我给你的那个荷包也给了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又赌气把没做完的香袋铰破。宝玉见了,却也可气,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衣襟上所系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道:“你瞧瞧,这是什么东西?我可曾把你的东西给人来着?”黛玉见他如此珍重,戴在里面,可知怕人拿去之意。自悔莽撞,低头一言不发。第二十三回,宝玉悄悄看会真记被黛玉发现,黛玉也将次书看过后,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宝玉借此表达的对黛玉的爱情。二十六回末,晴雯和碧痕二人拌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把气移在宝钗身上,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
8、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的睡觉!”如果宝钗是所谓“封建淑女”,就该在自己的闺房里待着。“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虽是晴雯的气话,却也说明宝钗到怡红院来得勤。又有二十七回中,宝钗偷听到小红坠儿说话,又见躲不过,便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故意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紫鹃用玩笑话说黛玉明年回家去。宝玉听后,竟然满脸紫胀,再无知觉。黛玉听到宝玉的情况,推紫鹃道:“你不用锤!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反应如此强烈,写出两人感情已深入骨髓。篇三:红楼梦读后感 1000 字 红楼梦读后感 1000 字(1):红楼梦
9、缘起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郁结。再说那降珠草下界幻化为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泪水报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黛玉性格孤僻,并非与天俱来。她幼年丧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贾母看似慈善,对刘姥姥施恩有加,实则自吹自擂,不过是出携蝗不嚼的闹剧,在上层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马手段,黛玉视之,指出那些是贫嘴贱舌。极善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凤,在黛玉看来,不过是放诞,无礼。自命清高的槛外人妙玉,黛玉也一眼识破了她卸却红妆的虚伪。就连被王夫人认为识大体的袭人,蒙得过湘云,却也逃不过黛玉的眼睛。黛玉一语点破她的本质我只拿你当嫂嫂待。黛玉虽为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鸡肚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
10、无其他。众钗中可与黛玉之才相比的非宝钗莫属,她家私雄厚,善于处世,这两点胜过身世可悲而又叛逆的黛玉。她是大家闺秀的典范。初到贾府,便连下人也都多与宝钗亲近,赵姨娘也称她厚道。生日会上,她知贾母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使依着意思去说。蘅芜院她布置得素净简单,给人以恬静的淑女之感,让人觉得节俭。金钏投斗,她帮王夫人解除心中梗结。宴席上众人嘲笑乡下人刘姥姥,独无描写宝钗之笔,是曹翁忘了这号人物,并不然,只是她维持了大家闺秀的仪态。一方面她让王熙凤认为不干已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一方面又让老太太,王夫人觉得小惠全大体。对黛玉的讥讽听若惘闻,让人以为她从不记恨,又在扑蝶误听小红与坠儿的谈话时,扯
11、出与黛玉捉迷藏之谎。她处世的高明与黛玉的清高形成鲜明对比。对于宝钗,我一直无法喜欢,从情感上无法接受她与宝玉的婚姻。她的处世圆滑,她的性格温顺,在我看来皆是虚伪之举。借由一些小事拉近与黛玉的关系,让黛玉认为与她情同姐妹。黛玉死时,只说了半句“宝玉,你好?”,便命丧黄泉。如果连痴心也化为灰烬,又如何撑得下去。殊不知,这只是王夫人的掉包计,宝玉并非无情,只是一直认为迎娶的是黛玉。再说那宝钗,堂堂公侯女,千金小姐,竟顶别人之名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成了宝姐姐大失所望,就那么把宝钗冰在那儿,不再理会,这叫宝钗又情何以堪。红楼梦读后感 1000 字(2):红楼梦以上层贵族
12、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
13、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
14、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被埋藏了的美女-薛宝钗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
15、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
16、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
17、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宝钗处理
18、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愚见,也许冰山一角都未触及,还搞错了方向,扭曲了曹雪芹的原本用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
19、,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
20、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篇四:红楼梦读书笔记 品味红楼梦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会有一百种理解,这句话说的真不错。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受。我只是无数拜读 红楼梦 的平常人之一,我无法从他的文学价值和影响上去精研细琢,我只能倾心于我的感觉,那如涓涓细流一般倾入我心脉的思感,令我久久难以平静。品味红楼梦之反弹琵琶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但是我却要反过来说一说,因为曹雪芹写这部书时,常是照着本来的面貌还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这个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写作中仍是写
21、出了她众多的毛 首先,很多书里为了表扬这个拥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会把她描写成一个先进的战士,其实她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有思想吗?错,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宝玉一样。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奴才呢?当然不全是。虽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没有父母被卖入贾府的,但是她却被老太太收在身边,而且还可以将自己的哥哥也介绍进府,后来跟了宝玉,也是房里数一数二的大丫头,在贾府的金字塔结构中,这种大丫头其实就是仅次于主子的二主子。这种大丫头有时权利很大,可以代主子管教小丫头,如果说主人欺负奴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的话,那奴才之间互相比大小,互相争斗就是可悲的。在有一回中,晴雯处罚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时,先掐先打还拿簪子戳,最后就
22、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还让别人无可辩驳。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她总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但是其中就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么志向呢?她反抗性再强,她能知道反抗什么吗?她茫然的斗争着,其实都不知道斗争什么,她期望得到的是什么呢?平等?怎样的平等?她一个从小生活在富贵乡中的女孩,也算是娇生惯养的了,她离开这个富贵锦绣地,她能做什么?她的苦恼有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该怨什么该争取什么,她明白自己身份卑微,是无法和宝玉站在同一高度的,但是她却想能那样,她的最高目标,也不过就是可以成为小姐与
23、宝玉谈个平等的恋爱。第五,晴雯的人际关系,晴雯为什么会落得那个下场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及其失败的人际关系。她不能得到上级的垂亲,这很正常,即使现在一般人也不喜欢这种倔强的人;她也没法得到下级的好感,她喜欢仗势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占先,所以一旦事发,一群人就将她告倒,最后落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冷酷的园子里么?以前我总是讨厌薛宝钗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得不同情她了。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
24、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总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贵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黛玉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
25、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品味红楼梦之林黛玉的凄凉 葬花词里说的好,“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楼梦 读书笔记 30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