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pdf
《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 第四章 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是人们的多种社会属性与多种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社会角色是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3.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4.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二、社会角色的分类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2.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三、社会角色的理论 1.米德关于儿童角色意识形成过程的理论
2、米德在运用社会角色这一概念时,旨在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认为儿童角色意识的形成主 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相对于角色期待而言,角色领悟是一种内在力量。角色实践 即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或活动,它是角色扮演者角色领悟的具体表现。2.社会角色扮演的失调 角色冲突 是指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由于不同角色的不同要求,引起人们某一具体角色扮演的矛盾和冲突。角色不清 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该角色的行为规范不清楚,不知道如何进行角色实践。角色混同 是指人们在其角色扮演中,将不同的角色规范或行为模式混淆了。角色中断 是指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
3、准备,或者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方式直接冲突。角色失败 是指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地扮演角色,实践角色行为,这是一种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第二节 社会互动 一、什么是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社会互动塑造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在社会学家看来,社会互动是观察、分析、认识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出发点,是研究社会的重要方面。一般而言,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
4、eractionism)拟剧论(Social Dramatic Theory)社会交换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常人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1.符号互动论,也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米德被认为是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后来,布鲁默和库恩等发展了米德的思想,并形成了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和以库恩为首的依阿华学派,他们在 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形成了不同的看法。除此之外,托马斯、库利也对符号互动论作出了贡献。(1)人与人的互动是以符号为中介的。(2
5、)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3)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4)互动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为根据指导自己的行为。(5)互动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2.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他把社会比做舞台,把社会成员比做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3.常人方法学也称本土方法论或俗民方法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使用方法的理论,其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该理论关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互动的主观方面,研究大家约
6、定俗成、习以为常的隐含规则。常人方法学认为,社会学应该研究常识世界,研究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动具有权宜性,即行动并不是按照事先规定的规则进行,而是行动者根据局部情况、场景条件,并依赖自身的努力去完成的。规范只是行动者理解与说明实践行动的参照。场景本身是行动的一部分,它与行动一样是社会成员通过努力构建的“成果”。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和社会行动具有“索引性”(indexability),即当事人的实践活动运用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知识进行。比如加芬克尔发现,在日常谈话中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不仅基于当事人说出来的东西,而且根据大量谈话中未提到的
7、因素,即言外之意。对这些言外之意的理解要依赖于谈话所涉及的当事人最近的互动发展过程及前景预期,依赖于对话发展的一系列时间上连贯的表达,依赖于谈话过程等。常人方法学认为,在日常实践过程中,行动、说明和场景构成了复杂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它们互为条件使实践行动具有反思性(reflexivity)。行动与环境是不断地处于相互建构之中的。4.社会交换论形成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有 G 霍曼斯、P 布劳等。该理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交往关 系,认为社会交换是人们交换报酬和惩罚的互动过程。它是指期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回报,并且一般也确实得到了回报的人
8、们的自愿行动。这种交换行为不仅存在于经济活动中,而且存在于包括友谊、爱情在内的诸多社会关系之中。霍曼斯把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观点结合在一起,阐述了他的理论目标:“把社会行为视为一种至少在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或多或少要获得报酬和付出成本的、有形或无形的交换活动。”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开始于他对功能学派的不满。他认为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单位是人,而不是功能学派所说的社会角色或社会结构。他说社会学中所研究的制度、组织以及社会都可以分析成人的行动,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这种交换包括情感、报酬、资源、公正性等等。(1)成功命题:在一个人所做过的所有行动中,
9、若其中某一特定行动经常得到酬赏,那么这个人就越愿意重复该行动。(2)刺激命题:如果一个人在过去对某一种或一组刺激做出的某一行动获得了报酬,那么,当类似于过去的那种刺激再发生时,这个人就有可 能做出与过去相同或类似的行动。(3)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动带来的结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则这个人就越有可能做出该种行动。(4)剥夺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酬赏,则随后而来的同样酬赏对他的价值也就越低。(5)侵犯赞同命题:这一命题包括两个副命题:第一,若以个人之行动没有得到预期酬赏或甚至受到没有预期的惩罚时,此人会被激怒并可能采取侵犯行为;第二,若一个人的行动获得了预期的酬赏或得到的酬赏比预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角色 互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