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pdf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 摘 要:语文,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是语文学习的肥沃土壤。正所谓,“行”在生活中,方可觅真“知”,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正符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要求。然而,目前我们的语文教育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针对种种弊端,本文提出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三方面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创设情境“演”生活、走出课堂“访”生活、发散思维“悟”生活、亲身体验“尝”生活等四条将生活融入语文教学的策略。关键词:生活教育 语文 回归 策略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
2、校”、“教学做合一”,这是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三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核心命题。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家庭、店铺、轮船码头,都是课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兼具的学科。语言来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的确,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
3、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语文教学理应回归生活,这才是溯本求源、返朴归真的理性之举。一、离开生活之源“语文蔫了!”目前我们的语文教育往往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本可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单调、机械,致使原本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远离着生活世界。语文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因此失去了新鲜的活力,丧失了人文的魅力,在迷惘中挣扎。(一)一味教教材,鲜有外延:不少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就是教材的内容,教语文就是教教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所有课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就是讲解一篇篇选文,教
4、和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这一篇篇选文。教师一味地扣着教学参考答案,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参规定的教学目标,而不思考这些教学内容该怎样与学生的实际和心理需要相联系,教学目标怎样才能真正转化成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课堂教学的终极目 2 标,对教师来说似乎是教教材,就是使学生掌握和复现教材中的知识,并且以掌握的程度衡量学生;对学生来说似乎是学教材,就是为了学会那些教材中特定的知识内容。教学内容完全被僵化在几百篇的课文内,被隔离在教室的水泥四壁内。这样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应用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看不到知识与他们现实的生活世界
5、的关系,看不到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换汤不换药,教法空洞:虽然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已被否定,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但就大多数教师而言,“满堂灌”、“满堂问”、“填鸭式”还仍严重地存在着。尽管教师们也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总是收效甚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结果的掌握,忽视的是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而对课文产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学生无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介入自己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使他们在课堂上体验不到语文有助于丰富生活自身的意义,当然也就无法促进学生在语文教学主动追求人生经验与意义
6、的建构。很多学生认为学语文就是上课听教师分析字、词、句,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然后把教师要求划的重点词句划起来,把教师要求摘记的内容记下来,课后做做练习册,与教师对对答案,考试时背一背。认为语文训练就是做练习、做试卷,语文能力的高低就是语文试卷上分数的高低。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也只停留在教材的狭小范围内,只有课堂,才有语文。由于语文被抽去了生活的本质特征,使它与生活成了“两张皮”。这种划一、呆板的学习方法,能真正提高学生多少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终身受益呢?(三)禁锢于教室,忽视社会:毋庸置疑,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技能等很大程度上在课堂上获得。但课堂不是语文教
7、学的起点,更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点,它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场所。刘国正先生说:“语文训练,联系生活则生动活泼,脱离生活则死气沉沉。”所以,语文教学空间应尽可能拓展到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中去,课内课外,双翼并举。只有这样,那原来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篇篇课文,才不至于成为抽象乏味的教学符号,而是还原了它的本来面目,变得亲切、生动,充满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气,充满活力。可我们却总是把学生局限在 40 分钟的课堂上,禁锢在教室的水泥四壁中。(四)只看重分数,评价失衡:把评价简单地等同于考试,等同于分数。分数的高低就等于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而考试的主要方式也只有笔试,测试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8、、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而在学生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听、说却在考试中没有占一席之地,因此导致学生存在不同轻度的轻视“口语”的现象,口语教学也得不到重视,甚至形同虚设。考试,作为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仅凭一张试卷来测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显然是不完整、不科学的。这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无法充分发挥评价的多方面的作用,并且容易对语文的教学活动产生消极的导向作用,并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3 二、回归生活水源“路在何方?”综观上述种种现状,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
9、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如何寻求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之路?谈三条基本原则。(一)教学内容体现生活化: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已由原来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变成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教材活动由教教材、学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和学。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重要部分,而非语文学习的全部。我们的语文教学未必逐段而下,也未必面面俱到,而需根据学生的实际大胆取舍,开发更多新的语文课程资源。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把课外阅读看成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与补充,是课内教学引向广阔社会生活的扩展与延伸。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让网络源源不断地给课堂
10、生活注入“时代的活水”,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从而构建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内容。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使语文更加生活化。(二)教学方式彰显生活化:课堂是教学的中心阵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它拒绝封闭的课堂生活方式,提倡创新和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
11、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去解读作者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应从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开放为核心,拓展语文教学时空,突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主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探究、自我理解、自我建构,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见解,注重学生个性和能力,鼓励创新与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素养、健全个性品格。(三)教学评价指向生活化:要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发展,就必须打破评价形式单一化,评价内容狭窄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结果功能化的评价模式。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评价的主体上,要从以往的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这里的“多元主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语文 教学 源头活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