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条约与美俄核裁军.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莫斯科条约与美俄核裁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斯科条约与美俄核裁军.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莫斯科条约与美俄核裁军 田景梅、田东风 内容提要 美俄核裁军在经历了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短暂快速进展后,便陷入长达十年左右的僵局,直到跨入 21 世纪,美俄核裁军才获得新的突破。2(X)2年 5 月,美俄签署了进一步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莫斯科条约。然而,美俄新的核裁军已与传统的核裁军不可同日而语。莫斯科条约 是在美国主导下达成的,而且没有对战略核武器的削减予以严格的限制并规定核查措施,因而称不上是真正的和不可逆的核裁军。在可预见的将来,美俄核裁军不大可能出现新的进展。关键词 莫斯科条约;美俄核裁军;战略核武器 作者介绍 田景梅,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田东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2、院研究员。美俄核裁军不仅是美俄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因为其关乎国际和平与安全和涉及各国的切身利益而成为国际安全领域的重大课题,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但在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公开论述尚不多见。本文将在梳理冷战后美俄核裁军进程的基础上,对新时期两国核裁军的特点和前景加以探讨。一、突破僵局的莫斯科条约 自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以来,美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尽管在苏联废墟上诞生的新俄罗斯并未完全接受欧美的价值观因而也并未真正与西方和美国为伍,但是由于实现有限民主制的俄罗斯的政权性质已与苏联政权迥然不同,因此,美俄两国已经由冷战时期的宿敌转变为后冷战时期的“伙伴”。它们的关系已经消除了冷战时期的
3、那种你死我活的对抗性质。与此同时,后冷战时期大国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话与合作的趋势愈益加强,虽然矛盾和对抗并未完全解决和消除。在美俄关系和大国关系不断改善的背景下,美俄两国爆发核大战的可能性已经降至历史最低,因而继续维持冷战时期核对抗的高度警戒水平既不合理亦无必要。追根溯源,美俄核裁军的基础是美苏两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缓和时期所签署的有关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1此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国内所进行的改革和在国际舞台上推行以“新思维”为指导思想的新的对外政策,极大地改善了美苏两国尖锐的对抗关系,从而也为两国在核裁军领域采取重大步骤创造了条件。1991年 7 月 31 日,
4、美苏总统在莫斯科签署了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简称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英文缩写 STARTI)。根据条约规定,双方承诺在条约生效后七年内分三个阶段把进攻性战略武器削减约30%。届时每一方所拥有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重型轰炸机的总数不得超过 1600件,其所携带的核弹头不得超过 6000枚。2001年 12 月 5 日,俄罗斯和美国宣布已经按照 START I 条约的规定完成了最后阶段的削减任务。2 1993年 1 月 3 日,美俄总统在莫斯科签订了美俄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简称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英文缩写 START)。条约规定,在 20
5、03年 1 月 1 日前,美俄将其战略核弹头各减至 30003500枚。美俄将销毁所有分导式多弹头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美国把海基弹道导弹弹头削减到 17001750枚。双方将重型轰炸机所携带的核弹头数量限制在 7501250枚之间。美国国会在 1996年 1 月批准了这项条约。而俄罗斯议会认为,条约将打破俄美的核均势从而损害俄罗斯的安全利益;美国发展的导弹防御系统也不利于美俄的战略稳定。所以,条约在俄罗斯迟迟未获通过。1997年 9 月,美俄双方签署了补充协议,将削减战略核弹头的最后期限延长到 2007年 12 月 31 日。普京在 2000年 3 月当选俄罗斯总统后开始推动批准 START 条
6、约的进程。4 月 14 日,俄罗斯杜马批准了 START 条约,但同时还批准了 1997年的延长协议和国家与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划分议定书等相关文件。因为这种捆绑,俄罗斯杜马批准的实际上不是美国国会批准的那个条约版本。这就需要美国国会对 START 条约重新进行审议和批准。由于俄罗斯杜马批准的条约将美俄核裁军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挂钩,因而,美国国会不可能通过这项条约。2002年 6 月 13 日,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生效。36月 14 日,俄罗斯宣布它将不再遵守 START 条约。因 START 条约签署却未生效而形成的僵局,成了美俄核裁军领域一个由旧世纪末带人新世纪初的难题。直到“9 11 事件
7、”后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美俄核裁军才重新出现转机。两国在反恐斗争中的相互安全需要和不扩散领域内的合作,使美俄关系在“9 11”后得到了重大改善,从而也为两国重新调整各自的核战略创造了条件。在 2001年 11 月的华盛顿首脑会谈中,美俄两国总统实际上是以另起炉灶的方式,越过 START 条约,重新开启了美俄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进程。美国总统布什表示,将把美国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削减至 1700一 2200枚。412月 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作出回应,他要求对进攻性战略核武器进行彻底的、可核查的和不可逆的削减,并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下来。他建议把每一方的核弹头数量削减到 15002200枚。5 经过
8、半年左右时间的谈判,美俄两国总统于 2002年 5 月 24 日在莫斯科签署了俄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又称莫斯科条约)。2 加 3 年 3 月 6 日,美国参议院一致批准了莫斯科条约,但同时还通过了建议和同意批准莫斯科条约的决议。决议要求总统每年向国会提交有关美俄两国执行条约情况的年度执行报告。随后,俄罗斯国家杜马在 5 月 14 日也批准了该项条约。此外,它还通过了关于批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联邦法新草案、关于确保维持俄联邦战略核力量的战备状态及其发展的声明和关于国家杜马在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问题上的立场和协调国家政权机关在该方面活动的措施的声明等文件,为条约的执行附加了许多条件。6
9、月 1 日,美俄双方互换批准书,莫斯科条约正式生效。莫斯科条约的内容十分空泛和简略,仅由序言和五款正文构成。主要内容是:到 2012年 12 月 31 日,双方将各自的战略核弹头削减至 17002200枚,并自行决定进攻性战略武器的组成和结构;成立双边执行委员会讨论条约的执行情况;条约有效期至 2012年 12 月 31 日;双方有权退出条约,但需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对方。6 莫斯科条约没有对削减哪些核弹头、削减的核弹头如何处理等问题加以明确的规定;没有对发展新的核武器和导弹防御系统进行任何限制;没有核查、信任和透明措施。所以,严格说来,莫斯科条约不能算是真正的、可核查的、不可逆的核裁军条约。但
10、是,条约毕竟削减了美俄各自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力量的 2/3。虽说削减下来的核弹头并非全部销毁,但处于高度作战状态的战略核武器数量的减少则是不争的事实。美俄此举也可谓是朝着核裁军道路迈出的重要一步。二、条约特点 莫斯科条约所启动的美俄新的核裁军与以往不同,它是冷战结束十年后新的国际安全环境的反映,是美国和俄罗斯实力和地位发生巨大变化的产物。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美俄新的核裁军不同于传统的核裁军,是美国在变化了的国际安全环境下所寻求的一种美国主导的未加严格限制的核裁军模式。冷战结束十多年后的今天,美国所处的国际安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冷战时期的强大对手俄罗斯(苏联的继承国)的
11、实力和地位今非昔比,不复再与美国平起平坐。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综合实力无与伦比,由此导致所谓“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9 11 事件”使美国认为,它无法确知未来的安全威胁来自何方,它今后所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削减核武器时需要为自己核力量的恢复保留足够的灵活性,以应对不可预测的未来。因此,传统的美俄核裁军模式既不适合新的国际安全环境的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新时期美国核裁军的基本需求。美俄(苏)传统的核裁军多以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或协定的方式进行。它们核裁军的目的无非是限制对方、发展自己、力争在核军备竞赛中获得优势或维持新的低水平的战略平衡。因
12、此,这样的核裁军几乎都要经过漫长的、艰苦的、细致的谈判才能最后缔结条约。为了确保双方能够切实地履行条约的规定,条约往往都有严格的和详细的核查监督措施。美国的一些政治家、政府官员和学者认为,传统的军控条约已经不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在共和党人布什入主白宫后,对军控条约嗤之以鼻的新保守主义派在政府中得势。他们认为:美国的核力量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美国在军控谈判和军控条约中所受的损失和限制超过其他国家;谈判和最后签署一项条约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且条约谈判时所制定的一些有利于国家安全的条款在几年或几十年后可能已经不再符合国家的安全利益,因此只有推行单边主义才能解决这一
13、问题;单边核裁军不受条约或国际法的束缚,因而,它将会给美国削减、恢复或重建核力量提供极大的灵活性和合法权利。7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美国废除了 1972年美苏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虽然莫斯科条约是美国和俄罗斯双方签订的,但它并不像 START I和START 条约那样是真正的双边核裁军条约。莫斯科条约名为双边条约,实际上却是以美国单边核裁军行动为其主要基础和主要内容的,换言之,它以双边条约的形式确立了美国单方面削减核武器的政策,从而使核裁军条约更多地反映了美国的意愿并被深深地烙上了美国操控和美国制造的印记。1991年美苏签订的 START I条约篇幅长达 700多页,
14、约历时十年之久才最终完成。而莫斯科条约却在短短六个月时间就能签字画押,这在美俄核裁军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需要指出的是,莫斯科条约只是笼统地规定在今后十年内美俄双方将各自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削减到 17002200枚,但未对削减的方式、削减的内容和削减的时间表提出具体的要求,也没有对所削减的核弹头的处理做出明确的规定,而是允许双方根据各自利益和需要自行决定,更没有对发展新型核武器和扩大核力量的生产规模和能力进行任何约束。这就为双方今后削减或发展战略核力量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也为双方重新部署削减下来的战略核弹头提供了合法依据。条约未提对监督条约执行不可或缺的信任、透明和核查措施,这样
15、,条约双方实际上将难以确知另一方是否真正履行了条约所规定的削减义务。条约也没有对不利于战略稳定的导弹防御进行任何限制,8这就为美国发展攻防兼备的战略力量和加强战略优势提供了便利条件二因此,这次削减显示了美国对新的核裁军模式的寻求美国主导下的限制性小、灵活性大、可逆的、不可核查的核裁军模式。第二,莫斯科条约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但俄罗斯所作的让步大于美国。在是否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问题上,美俄两国没有根本的分歧。它们都认为,削减各自的进攻性战略核武器符合其国家利益。但是,美俄在削减进攻性战略核弹头的一些具体问题上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关于削减的方式,美国主张不通过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而通过单方面承
16、诺来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而俄罗斯却坚持削减战略核武器不应以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单边口头承诺的方式而应以正式的条约形式来进行。关于削减的数量,美国提出将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削减到 17002200枚,9而俄罗斯则要求削减到 15002200枚。10关于如何处理削减下来的核弹头,俄罗斯认为所削减的核弹头及其运载工具应被销毁而不应被储备起来,而美国则坚决反对。关于是否监督核弹头的削减,俄罗斯建议,一方履行削减的情况应由另一方在本国境内利用其国家技术手段并以现场视察的方式进行监督,而美国则反对建立有效的核查机制监督条约的执行情况。关于导弹防御问题,俄罗斯主张应把进攻性战略武器与防御性战略武器联系起来考虑
17、,应对部署的进攻性战略弹头和导弹拦截器进行数量限制,而美国坚持认为条约不应包括有关导弹防御系统方面的内容。最后,美国接受了俄罗斯的建议,通过缔结条约削减各自的进攻性战略核武器。除此之外,条约则完全反映了美国的意愿,它规定双方将各自的进攻性战略核弹头削减到 17002200枚,削减下来的核弹头由双方自行决定处理,战略核力量的组成与结构也由双方自行选择。条约没有对核查措施做出任何规定,也没有对导弹防御系统进行任何限制。总之,美俄双方最后在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方面达成一致,并签署莫斯科条约,是双方不同程度妥协的结果。由于美俄双方实力和地位相差悬殊,俄罗斯做出的让步要大于美国。美国除了接受俄罗斯提出的以
18、条约形式削减各自战略核弹头之外,没有做出其它任何实质性的让步。俄罗斯原先坚持的几条底线却都未守住。也许有人会问:美国和俄罗斯为何会妥协呢?我以为,在新的国际安全形势下,美俄两国在安全方面互有所需和互有所求是最主要的原因。如前所述,美俄关系已经不复为冷战时期的全面对抗关系,继续维持庞大的战略核武库显然已不适合两国目前的战略需求,而适时削减过多的战略核武器则可为双方带来一种双赢的益处。这其中两国当然也有各自不同的考虑。就美国方面而言,(l)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目前美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最主要和最紧迫的威胁。美国在处理和对付这些威胁时需要俄罗斯的参与和合作。(2)尽管进攻性战略核武器的削减
19、最后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但与其说它对美国战略核弹头的削减具有约束作用,莫不如说为美国战略核力量的发展提供更充裕的自由空间。(3)虽然美国的军费开支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但若要保持美国绝对的军事优势和一超独霸的地位却仍显捉襟见肘。对于 6000枚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来说,要维护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投人大量的军费。而削减若干多余的核弹头则可以省出许多资金,转用于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研制新型核武器和开发先进的常规武器等。对于俄罗斯来说,与美国的差距几乎是全面的,惟有庞大的核武库可为倚重的工具,因此希望借助核裁军谈判体现其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核大国地位,并借此维持双方战略核力量的稳定和加强俄罗斯在国
20、际事务中的作用。当然,由于军费开支有限,俄无力维持现有水平的战略核力量。,俄罗斯部署的战略导弹半数以上已经超过服役期限,即使不与美国达成条约,也须自行削减其战略核武器,与其单方削减还不如双方共同削减。此外,与 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不同,莫斯科条约允许俄罗斯继续保留分导式多弹头弹道导弹且既无须销毁SS18 重型多弹头弹道导弹,还可以发展新型多弹头弹道导弹,这无疑将增强俄罗斯对抗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第三,(莫斯科条约未使美国战略核武库的总体规模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却为美国战略核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从表面上来看,美俄削减了各自 2/3的进攻性战略核力量,是有史以来削减幅度最大的一次。
21、但事实上,美俄削减的只是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而不是所有的战略核弹头。根据 2001年的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美国将战略核弹头分为现役和非现役两类弹头。现役弹头包括实战部署的弹头、灵活反应力量11弹头、正在检修的运载工具上的弹头、备份弹头。12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仅仅是现役战略核弹头中的一部分。需要强调的是,美国早已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将削减下来的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全部销毁,而是部分销毁,部分储备起来,部分用作灵活反应力量。而且,没被销毁的战略核弹头,一旦国家安全需要,可以随时重新部署。实际上,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的数量减少了,而储备的战略核弹头的数量却增加了,因此,战略核武库的总体规模没有发生
22、实质性的变化。正如人们戏言的那样,这种削减不过是核弹头搬家而已。据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分析,到 2012年,美国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将从 2002年的 6144枚削减到 2200枚;现役战略核弹头的总数由 2002年的6822枚削减到 3910枚;而非现役战略核弹头却从 2002年的 1808枚增加到 4060枚;美国战略核力量的总体规模只从 2002年的 8650枚降到 7970枚,仅仅减少了660枚(详见下表)。13 2002年和 2012年美国战略核力量的组成和规模 年份 战备核力量 总数 现役 非现役 部署 灵活 反应 备份 实战 检修 2002 6144 336 0 342 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莫斯科 条约 核裁军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