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专题测评试题(详解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专题测评试题(详解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专题测评试题(详解版).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专题测评 考试时间:90 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 I 卷(选择题 15 分)一、单选题(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5 分)1、如图,将甲音叉、手机分别放在M、N处。利用手机软件测出甲音叉发出的声音为40d
2、B。撤去甲音叉,将乙音叉放在M处,手机位置不变,测出乙音叉发出的声音为60dB。甲比乙()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 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 C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 D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 2、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3、某学校九年级三班在教室举办了
3、一场庆元旦文艺晚会,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 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响度不同 C某同学发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D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的缘故 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D医生用 B 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人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降低音调 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卷(非选择题 85 分)二、填空题(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1、如图为航天员叶光富吹奏葫芦丝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_发声的;而听众能够分辨葫芦丝和古筝,主要因为两种乐器的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2、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不同。大象的语言可以用人耳听不到的 _波交流,蝙蝠可以利用 _波进行捕食。3、满怀深情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教室内传出,杨老师
5、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4、如图所示,如果在月球上用橡皮锤去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泡沫塑料小球_(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5、如图所示,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演奏过程中他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优美音乐声是通过_传入台下听众的耳中,在离舞台越远的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_(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三、计算题(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计 25 分)1、某人站在两山之间开了一枪,开枪后,他听到两次回声相差 5s,此人距较近的山的距离是 680米,(设声音传播的速度为v=340m/s),则:(
6、1)此人听到较近的山的回声需要多少秒?(2)此人距较远的山的距离多少 m?2、某同学乘坐的汽艇经过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6s听到回声(声速为340m/s)。问:(1)若汽艇停在水面,他离高崖多远?(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叫时离高崖多远?3、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2020 年 10 月 27 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 1 万米达到 10058 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若在下降中的某一时刻,奋斗者号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 4
7、s,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问:此时奋斗者号距海底的距离是多少?4、2020 年 11 月 10 日 8 时 12 分,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 10909 米。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少数几个掌握和突破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之一。求:(1)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海面以 1m/s 速度匀速下潜到 9000 米处,需要的时间t;(2)若在 9000 米深度时,“奋斗者”号向处于其正上方所的水面指挥船发出一个声波信号并经指挥船即刻自动反射后传回潜水器,耗时 12 秒,求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5、人类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
8、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 918m,两次响声间隔 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求:(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2)铸铁中的声速。(结果保留整数)四、实验探究(5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计 40 分)1、在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小明想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发声体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是否有关”。在设计实验时关于探究问题中的自变量遇到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助他回答:(1)本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_(2)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何改变自变量?_(3)应该如何观测自变量?_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
9、)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_,这说明了_,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_,由此推理可知:_,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理想实验法”);(3)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这说明了声音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声源振动的_有关。3、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1
10、)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_与振动的_有关;(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_(“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_有关;(3)把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_不同;(4)以上的物理探究方法叫_。4、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1)如图甲,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
11、越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真空不能_;(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_(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6)小明还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乙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他把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_(填序号);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
12、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5、在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时。(1)同学们采用如图所示的器材,选择音叉做声源,敲响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_竖直悬挂着的乒乓球,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接下来,他们使同一只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与_有关。(2)小明设计了另一组实验来进行探究,他用两枚钉子把一根橡皮筋固定在木板上,他用手勾住橡皮筋的中间,慢慢将它向外拉出 2cm,松手后听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接下来的一步操作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D【解析】【详解】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音强弱的单位是dB,甲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40dB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 解析 苏科版八 年级 物理 上册 第一章 现象 专题 测评 试题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