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课后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务详解(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df
《第二单元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课后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务详解(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课后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务详解(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课后学习提示和单元研习任务详解 第二单元 4.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后学习提示 问题一: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解析:(1)孔子关于君子之德的观点有以下五方面:第一,“君子不器”,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第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第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第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第五,
2、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第六,君子不党,孔子认为,君子之见的交往应该做到“周而不比”。(2)孔子关于“君子”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五个字:温,为人温和,不激烈,不尖锐,不尖刻;良,不仅是善良,它是指对万事万物都有一种善意和敬意;恭,就是谦恭,和睦,对人、物有恭敬心,敬畏心;俭,指做事有分寸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节制,个人生活有分寸感,那就不奢糜浪费,所以生活节俭是俭的一个方面;让,谦让,这个社会总有竞夺,竞夺总不能以力量为唯一胜算,总不能以一切据为己有为唯一目标。问题二:大学之道论述了“三纲”“八目”,它们具体所指是什么?有什么内部关联
3、?解析:(1)“三纲领”“八条目”是中国宋、明时期理学家对礼记大学的中心论点所作的概括。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把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成为后世封建政治伦理哲学的重要内容。(2)“纲”是大纲、纲领,指主要的部分;“目”是细目,大项中再分的小项;纲目即大纲和细目,古有“纲举目张”一说。“三纲”共分三步:首先是了解明德的修养,完善自我;然后深入民间做亲民的工作为民服务;最后达到圆满的至善境界。“八目”中格物、致知是求取
4、知识,诚心、正意、修身是提高自身修养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事功,做一番事业,为人民立功,实现人生价值,达到人生目标。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是明明德的过程,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亲民、止于至善的路径。“八目”常被简化为“修齐治平”四字,是儒家入世的代表思想,是历来儒家的人生抱负,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问题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提出的“四端”说是否有充分的合理性?解析:孟子提出“四端”说,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在孔子的时代,由于宗法血缘关系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面对的是和自己有各种或远或近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借助血缘亲情达到一种和谐与统一。随着生产的发展、交往的扩大,血缘关系的进一
5、步瓦解,“楚人居于越,越人居于楚”的地缘关系逐步建立,人们之间的关系便变得复杂、多样。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面前,出现了所谓的“仁内义外”说,认为道德实践需要从“仁内”与“义外”两个方面入手。在他们看来,“夫妇、父子、君臣”的人伦关系中,“父”“子”“夫”三者因为具有血缘关系,是“内”的;而“君”“臣”“妇”三者不具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是“外”的。由于“内”“外”不同,道德关系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家族以内人的爱是自觉的,是发自内心的;而对家族以外人的爱是不自觉的,是由外部强制的。到了孟子,他意识到早期儒学理论中的内在矛盾,意识到必须突破宗法血亲的狭小藩篱,为儒学理论寻找新的理论基石。而正是在这一背
6、景下,孟子提出他著名的“四端”说,把仁的基点由血亲孝悌转换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更为普遍的道德情感中去,把儒学理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此可见,孟子“四端”说的提出,在儒学发展史上无疑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以上是孟子“四端”说提出的理论基础,孟子周游诸侯,推行仁政则是“四端”说形成的现实社会原因。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正是封建贵族兼并战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孟子游历各国,见证了一幕幕的人间悲剧,因此,孟子的“四端”说决不是来自书斋里的玄思冥想,而是出于对现实的关注和思索。孟子认为“四端”是人人具有的,这就决定了施行仁政是完全可能的,能不能最终实现,则取决于个人态度如何。可见,孟子的
7、“四端”说既是对统治者的热切呼唤,又是对独夫民贼的激烈批判。他把仁政寄托在统治者的“恻隐之心”上,用今天眼光看来,可能有空想不切实际的地方。但孟子提倡仁政,反对暴政,在当时无疑是一种进步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始终不绝如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问题四:先秦儒家思想智慧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作用?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解析:(1)我们能从远古时代一直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到底是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在先秦时代,儒家对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不遗余力的弘扬,从根源上奠定了儒家文化日后的地位。在孔子出现之前,“儒”作为一种职业就长期存在着。在殷
8、商祭鬼神,在周代主礼乐,其处理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许多做法,就包含着中华先民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种悠久深厚的历史背景,使得儒家从一开始就掌握了中国上古时代长期累积的、核心的政治智慧和人生智慧。由于这种智慧深深植根于业已定型的上古血缘家族社会和农业文明的沃土之上,因此,儒家不仅占据了中国上古文化的正宗地位,而且它所代表的价值观也比其他各家有着更为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更为广泛的现实基础。到了先秦时代,儒家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把这种抽象的价值观从世代循环的感性生活和已有的典籍书册中提取出来,并加以理性的总结与传播。先秦儒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比其他学派更好地确立了民族价值观的基本品格,从而使中华民族
9、凝聚力的形成有了根本的依托。其一是对传统典籍的整理、普及与传播,其二是大师的引领和学派的推动,其三是包容的学风和对传统的创新发展。(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与此相应,中华文化复兴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外学者普遍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文化构成了民族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民族国家成功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政治结盟的基础。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把握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重视各种经典的整理与重温、教育与传播,并结合时代特点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更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在“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同时,我们还要像先秦儒家一样有充
10、分的包容性和创造力。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20 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三种有价值的资源,即马克思主义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在三种文化之中,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才是纵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核心文化,但是,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与三种文化的交融碰撞,对我们来说,又是绝对不能忽略的。我们要有包容、吸纳百家的胸怀与气魄,创建中国新文化。5.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课后学习提示 问题一:老子 庄子有哪些突破常规的认识?解析:(1)老子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心灵修养之道,可修可证,但道无常道,法无定法,因人而异,不可执著;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语言文字可以作为修行悟道
11、的载体,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会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产生误解;讲究物极必反之理,执著是烦恼之本,痛苦之源,放下执著,自在解脱,心如虚空,能生万物;老子的心灵修养之“道”止息妄念,通过静坐抑制后天智(致虚极,守静笃。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开启先天智(无不为),同时培养慈悲的心理品质。(2)庄子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反对推崇圣贤,主张自然,反对人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游世思想也是庄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庄子三十三篇中,大多数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单元 20212022 学年 语文 课后 学习 提示 研习 任务 详解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07907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