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df





《第17课《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互相鞠躬)!师:大家在路上有点着急吗?师:有点,其实在座的老师们也挺着急的,反正是晚了,咱们就沉住气,双休日应该是在家里休息,还把你们折腾到这里来上课,是不是心里有点不大情愿?生:还行吧,就是不能睡懒觉了。(老师哈哈大笑)师:大实话。师:在所有学科当中,你最喜欢语文的举手。(一部分生举起手)师:在所有学科中最不喜欢语文的举手。(没有学生举手,堂下老师哄堂大笑)师:谢谢你们!大家都知道语文和英语是不一样的,你们学的语文是母语,是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一直给我的学生讲一个道理,你们这么大的小孩,你们爱国是让你们冲锋陷阵去吗?不是。这么大的小孩怎么爱国
2、?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爱国。那怎么才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汉字,认认真真说好每一句汉语,这就是热爱母语的表现,这就是爱国的表现,记住了吗,孩子们!生:记住了!(点点头)师:好的,我们这节课学习爱莲说,刚刚主持人已经说过了,课文已经发给你们了。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把文章读一遍,谁来?读请举手。(学生举手,老师指一名生读文,老师给学生话筒)(学生 1 读课文)师:嗯,很好,你读得很好,没有出现任何错音,而且节奏把握得很好(台下老师鼓掌)师:你们是初几的学生?生:初一。师:学过这篇文章吗?生:没有 师:是不是所有同学都读得像他一样好呢?我怎么有点不放心呢?同学,你来读一遍。(指一
3、生读)(学生 2 读课文)师:好,请坐。(生坐下)师:同学们听出问题来了吗?听出来了。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来,你来读。(学生 3 站起读课文)师:嗯,请坐。师:后面这两位同学总体读得还可以,但是有问题了,和第一位同学相比出现了问题,什么问题?来,你给他指出来。生:第二位同学读的有一部分是错的,比如:“陶后鲜有闻”的“鲜”是三声。师:来,注音。接着说。生:还有一个“晋陶渊明独爱菊”不是“普”。师:我估计是看错了(师笑),他肯定是能分别这两个字的。生:还有一个“噫”不是一声,是四声。师:一声是对的。后边那个举手同学,请回答。生:“甚蕃”他读的一声应该是二声。师:应该是哪个音呀?生:应该是二声。师:
4、很好,注上音。还有问题?(又有举手的)生:老师,我听那个女生读的是“亵(xin)玩焉”,应该是“亵(xi)玩焉”。师;这字也不太好写,是吧?看这个字的结构,能解释一下吗?是把什么给拆开啦?生:把“衣”字给拆开啦,中间儿加了个“执”。师:好的,你请坐。同学们在纸上写一写这个字。(学生练习,老师巡视。)一起来读课文。养成良好习惯,题目、作者、正文一起读。(师起头,生齐读文章)(生读完文章)师:你到黑板上把题目和作者写下来。(一学生板书。到“颐”字时老师点拨)师:写大点儿(师仔细看黑板,学生第三个字比前两个字略大)。师:好,发现问题的举手。来,你回答一下,发现了什么问题?师:你用红笔写,写大一点,其
5、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老师巡视)(老师提示板书学生把字写大一点)师:发现问题的请举手。哦你还发现问题了?来写一下。你用黄色笔写,这次就你发现问题了,其余学生没发现。你写大一点,其他同学仔细看。(“颐”的书写笔顺不对,老师大笑)发现问题的请举手,你来,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好。写大一点。师:为她鼓鼓掌!这才是正确的笔顺。记住了,同学们,看清楚了吗?好一起来说。(老师空写笔顺)按正确的笔顺再写一遍。看来这个字的笔顺错误率挺高的。(学生练习本上练习)师:前几天有个人问我,他说,程老师,写字干嘛要讲究笔顺呢?不讲究笔顺不也能写出这个字吗?怎么回答他?生:我觉得如果倒插笔就写不出这个字的方正来。像车载的“载”
6、。如果先写下半部分有可能上半部分盖不住下半部分,非常丑。师:说得非常好!那个同学还想讲,来你说。学:如果倒插笔的话就会比较别扭。(举例“过”字)师:汉字是有字理的,要研究字理,要注意每个字的顺序,不能随便写;随便写就是没有经过规范的训练。同学们学语文课必须要经过规范的训练。师:好,来看一下作者的名字。周不用说了,是作者的姓。那么“敦”字是什么意思?大家记下来,忠厚、诚恳的意思,“颐”是什么意思?有知道的吗?生:我想是坚定不移的意思。(台下老师笑)师:错了,又谁在说呢?“颐”是这(指了指自己的脸颊)同学们脸颊这个地方叫颐。面部表情好,精神状态好。(举例“颐和园”)师:好了,我们这节课主要干三件事
7、。第一件事“读”,刚才我们已经读过了。第二件事“译”,这是一篇文言文,作为初一的同学你们刚开始学文言文,在小学学过吗?学过但是不多。第三件事就是有问题请同学们来问一问。如果你们没有问题,我有问题要问一问你们。这节课就是干这三件事。那下边请同学们来一起翻译翻译这篇文章,两个人一组互相翻译一下,开始。(学生开始两人一组翻译,老师边巡视边小声和学生沟通)(3 分钟以后师询问学生翻译情况)师:好,翻译完的举手。(少数学生举手)好,再等等;已经翻译完的,如果有问题,就先画出来。好,同学们。都翻译了一遍,谁来给大家翻译一下?请举手。大家集中注意力,听一听他跟你翻译的一样不一样。好,开始。(学生开始翻译)师
8、:你没有看原文,都背过了,你这么厉害呀!(一学生举手)师:那位同学发现问题了.好,你来说。生:还有一部分没有翻译出来。师:好,你说。生:第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应该是水生的陆地的草本木本的花。师:很好,翻译文言文不能有遗漏。生:还有“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中的“甚”没翻译出来,应该是“特别”的意思。师:它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还可以翻译成“很”。你们在记吗,同学们?(学生做笔记)生:还有一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的“远观”没有翻译,可以翻译为“远远的观赏”。师:请你翻译这一句。生:这一句的意思是,可以远远地观赏,不可以摘下来在手中把玩。师:我觉得能翻译到这个程度非常好。生:还有后面“花之隐
9、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他这里没有把“花之”翻译出来。他只说了菊花是隐者。师:那怎么翻译呢?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者,牡丹是花中的贵族。师:为什么这样翻译呢?生:(思考中)“谓”,我认为是“是”的意思,菊花是花中的隐者。师:知道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吗?“者也”是什么句式?生:(思考)(另一位学生举手,师点名回答)生 2:我认为是排比。师:要单独的把这一句摘出来呢?生 2:拟人。师:好,你坐下。“者也”是判断句,要翻译出“是”字来。“谓”这里是“认为”。生 3:他有一个没有翻译出来,“不蔓不枝”意思是不纷乱生长。师:很好!请坐。生 4:还有“宜乎众矣”翻译得不是很准确,我的翻译是“应
10、该有很多人”。师:哪一个应该翻译成“应该”?生 4:“宜”。师:很好,准确。生 5:老师,我认为“香远益清”翻译得不是很准确。应该是香气飘得越远越清香。师:好。(指另一个学生)师:能不能重新翻译一下呢?(学生开始翻译,学生翻译一半时)师:好,先停一停。这位同学,你前面三个句子翻译得很好,之前咱们在这儿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你为什么翻译成什么什么是什么呢?这叫什么句式你把它翻译成“是”。生:一个倒装句。(老师笑了)师:他是一个好人。你们把这个叫什么?(底下一个学生说是判断句)师:完全正确。同学们写下来。这叫判断句,判断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情况。(给还在站着的那个学生说)你翻译出来了,但是你不知
11、道它是什么句式。我现在要告诉你,是判断句。在这里有一个标志,你猜是哪一个字?生:“之”。(其他学生举手)师:你说。生:我认为是“也”。师:很好!写下来,同学们。“者也”在这里共同形成了判断句。我们翻译的时候要翻译成“是”。明白了吗?(老师指站着的那位同学)师:你继续翻译。(生接着翻译)师:你这两个句子翻译的不一样。(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师:你先说,“菊之爱”怎么翻译?生:喜爱菊花的人。师:往下说。生:喜欢莲花的,除我以外还有几个人。师:除我以外,哪个字翻译成“除”?生:(改正)和我一样喜欢菊花的人。师:对啦!哪个字翻译成“和我一样”?生:“同”。师;写下来了吗?同学们?“
12、同予”就是和我一样。这个“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我。师:前面出现过吗?生;“予谓菊”。师;很好,在这里,“予”是什么词性?生:名词吧?师:“我”是名词吗?“你”、“我”“他”是名词吗?生:哦是代词(学生恍然大悟)。师:是代词,写下来。“予”是一个代词。你接着说。生:而喜欢牡丹的老师,我这儿没翻译出来。师:刚才好像有同学说了,回想一下。生:喜欢牡丹的应该还有很多人。师:好的,你坐。师:这一遍翻译中的好多细节问题,我们就解决了。下面就请同学们重新再翻译一遍。还是两个人一起翻译。开始。(学生开始翻译,老师巡视)师:翻译完了吗?(学生点头)好的。我们翻译了两遍,我觉得应该没有问题了。究竟有没有问题
13、?有问题的请举手。你们要提出问题来。(学生们纷纷举手)生:“陶后鲜有闻”的“鲜”我不知道可以翻译成哪个字?师:知道的举手。生:“鲜”应该是“极少”的意思。师:现在还用这个字吗?生:鲜少。(老师笑了笑)师:鲜为人知。就是很少有人知道。还有问题的举手说。生:中通外直,为什么翻译成它的茎和干是直的?是通的?而不翻译成正直的品性。师: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没有人说不能翻译成“正直的品性”。生:同学们都翻译成“它的茎和它的干是直的”。师:这个同学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谁来回答?好,你来回答。生:我觉得他应该是有两种意思。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它的茎和它的干中间是贯通的,外面是笔直的”。师:也就是说它是空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爱莲说 17 课堂教学 实录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