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pdf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资料 可编辑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1 目的辨识公司在生产、服务或运行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环境影响大小,确定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2 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服务和管理活动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控制和管理。3 术语和定义管理手册中 0.3 章的有关术语和定义适用本程序。4 职责 4.1 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审批公司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及制定的控制措施。4.2 安质部 4.2.1 负责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制定活动。4.2.2 负责对各部门、
2、单位上报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进行收集、汇总,确定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并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4.2.3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对确定的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及其风险程度进行应急预案的策划、编制工作。4.2.4 负责对公司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进行评审、更新和监控。4.2.5 负责对公司的一般或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形成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单位实施控制。4.3 各部门、单位 4.3.1 负责对本部门、单位职能范围内的(所辖场所和业务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确认、登记、更新和控制。4.3.2 建立本部门、单位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控制好本部门、单位
3、的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并上报安质部。5 程序 5.1 识别范围 5.1.1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危险源辩识精品资料 可编辑 的范围涉及组织的所有活动(常规的、非常规的生产服务活动);常规的:如正常的装卸车、装卸船、维修、转运、清扫、办公等;非常规的:包括异常活动(如设备设施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货垛坍塌、火灾等情况下的抢险活动);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人员、货主、代理、司机、承包方、访问者及其他外来人员等);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
4、源;e.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f.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g.组织及其活动、材料、计划的变更;h.体系的变更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i.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j.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适应性。k.自然灾害:包括台风、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等。5.1.2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的要素:a.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b.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c.环境六种情景:对水体排放、对大气排放、对土地排放、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能源资源的消耗、地方性环境问题。d.职业健康安全七种因素:
5、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互动因素等。5.2 识别方法 5.2.1危险源辨识方法 a.资料分析和同行业经验教训分析:通过查阅有关事故、事件资料,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b.现场观察法:通过对作业现场各种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观察,发现存在的危险源。c.安全精品资料 可编辑 检查表/危险源提示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辨识;利用危险源提示表对岗位危险源进行辨识,以便快速识别。危险源提示表包括:您所在的岗位是否存在以下危害?在平地上滑倒/跌倒;上下楼梯、台阶、攀爬;人员从高处坠落,坠舱;工具、物料等从高处坠落;作业空间狭窄,无防护;与手工作业、提升、搬运、工具、
6、物料等有关的危害;机械、设备故障、事故危害;车辆危害,包括场地短倒和公路运输过程的交通肇事;火灾、爆炸、倾覆、坍塌;可吸入的有毒害气体、粉尘、化学物质;有害能量如:电击、热能烧烫、辐射、噪声、转动、振动、砸、压、打击、绞缠、撕裂等;可能伤害眼睛、皮肤的强酸、强碱、易燃、易爆、易挥发腐蚀性强的物质或试剂;经常性的重复动作造成的与工作相关的肢体损伤;不良冷热环境,如过热和过冷;照明度不足;场地/地面易滑和不平;临边作业护栏不足、不牢;相关方活动的危害。5.2.2 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主要使用现场观察法、过程分析判断法等。5.3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流程 确定区域、场所确定作业货种明
7、确作业活动环节(包括装卸船、装卸车、维修区域、道路清扫、道路交通等)识别危险源、环境因素(排查)登记、汇总危险源、环境因素评价危险源、环境因素潜在的风险确定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编制、评审控制措施或管理方案的充分性。5.4 危险源、环境因素风险评价 5.4.1 危险源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直接判断法、调查表法(“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进行,同时依据有关职精品资料 可编辑 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标准等,对照公司的生产活动和服务特点,确定对人身安全和健康产生影响的所有的危险源。利用直接判断法、LECD 法进行风险评价,以确定公司的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5.4.1.1
8、 直接判断法 a)对一般因素、较易判断的行为性违章违规因素,采取直接是非判断法评价,评价结果分为“轻微、可接受、不可接受”三种程度。b)下列情况不可接受,可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相关方(包括员工)的强烈投诉或抱怨的危险源;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没有采取合理控制措施的;直接观察到的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5.4.1.2 对其它情况采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LECD 方法”,即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方法。a)采用 LECD评价方法的应用公式为 D=LEC;其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事故发生可能造
9、成的后果;D危险性程度(分值);b)参数的确定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当用风险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件的 L 值为 0,而必然发生事件的 L 值为 1。但做系统安全推断时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时的 L 值定为 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 L 值定为 10,并将介于两挡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情况规定若干中间值,供判断和测算;如下表所示:L 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精品资料 可编辑 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暴露
10、在风险中的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人为的将连续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 E 值定为 10,而非常罕见地暴露在危险中的 E 值定为 0.5,将介于两挡间的情况规定若干中间值,如下表所示:E 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不经常暴露 2 每月一次或不经常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后果会多样化,将轻伤对应 C值定为 1,造成十人以上死亡的 C 值定为 100,其他情况的 C 值均介于两挡间,如下表所示:C 值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因素 危险源 辨识 风险 评价 控制程序

限制150内